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409章 最炫民族风(二合一)

第409章 最炫民族风(二合一)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第四届文代会将持续10天之久,除了提倡“创作自由”以外,还会选出新一届的作协班子。

由李尧堂担任主席,王朦这位副主席,负责作协的日常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丁铃、艾清、冯木、章光年、陈荒煤等人也担任副手。

尽管方言没有更进一步,但是也并非一无所获。

整个大会肯定了寻根文学的正面意义,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就会抛开创作上的顾虑,而不会一窝蜂地往西方文学、先锋文学的道路上挤,方言这个指路明灯已经指明了“寻根文学”是条正道。

尤其是,“创作自由”帮《霸王别姬》抵消了之前种种关于同性问题引发的负面争议。

一时间,“寻根派”成了这届文代会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同样也是最受关注的新兴群体。

方言、贾平洼、铁甯、**、钟阿城等人,只要在会场一亮相,就会被一群人团团围住。

不是交流寻根文学,就是在交流寻根文学的路上。

甚至于一些对文学风向极度敏感的出版社,已经四处出击,找寻根文学流派的成员们约稿。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方司令,不得不想方设法地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采访、约稿和交流。

恰恰就在此时,负责现场拍摄的中央台记者受领导的委派,把他带到了一间小型会议室里。

“方老师!”

“我还在想是谁要找我,原来是黄导啊!”

看到面带微笑的黄一鹤,方言顿时心里有数,“该不会是为了春晚而来的吧?”

“方老师真的是料事如神。”黄一鹤竖起大拇指。

方言咂摸着嘴,除了央视春晚,还真的想不出中央台迫不及待地找自己的理由。

“本来我们也不想再劳烦您,因为已经有去年春晚的成功经验,但是您也知道。”

黄一鹤道:“人最怕的就是知足,办春晚也是一样的道理。”

“听上去,黄导想在春晚上寻求突破?”方言不禁意会。

人对胜利和成功的渴望犹如攀登高峰,总期望自己能够有更大的成就。

显然,有点飘了的黄一鹤就是这种状况,准备在1985年的春晚整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新花样。

不但要超越前两次的春晚,更是要把这届春晚做成划时代的盛宴,为人所津津乐道。

“黄导准备从哪些方面突破呢?”

方言倍感兴趣,洗耳恭听。

“前两届的春晚都是在中央台的演播大厅举行,场地只能容纳几百名观众,实在是太小了。”

黄一鹤觉得春晚是全国瞩目的大型节目,不应该再在这么寒酸的小地方举行。

按照洛杉矶奥运会的启发,准备把春晚舞台搬到可以容纳1.5万人的燕京工人体育馆。

毕竟,更大的场地会呈现更加恢宏的演出效果。

“嘶!”

听到“燕京工人体育馆”,方言一个激灵,脑袋嗡嗡作响,猛地回想起来——

这次春晚,不就是被称之为历届春晚里最糟糕、最失败、最杂乱无章的一次春晚。

依稀记得,播出以后,立马收到成千上万的观众来信和来电,骂声一片,批评不断。

“方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黄一鹤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思路。

方言道:“我认为吧,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扯淡?”黄一鹤皱了皱眉,“您也觉得搬到燕京工人体育场是不切实际吗!”

方言诧异不已,一问才知,春晚节目组的不少同志同样不赞成春晚舞台变更的主意。

“这些同志反对的理由也不是没有道理,确实,有些事情如果你没有做过就很容易犯错误。”

黄一鹤道:“可他们忘了,春晚不也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一届一届办起来的嘛!”

说话间,霍地站起身,“春晚如果就这么按部就班下去,那对除夕夜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又有什么意思呢?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诚意,把春晚办得更好,办得更有惊喜才行!”

“黄导,你看你,又急。”

方言拍了下黄一鹤的肩,让他重新落座,“别激动,咱们先好好地捋一捋。”

黄一鹤纳闷地发问:“方老师想怎么个捋法?”

“我们可以在头脑里预演一遍。”

“预演?”

“不错。”

方言道:“不瞒你说,我是在洛杉矶奥运会的现场呆过的,我可以给你讲讲我的亲身感受。”

“那您给讲讲。”黄一鹤恢复了平静。

“这么说吧,首先是天气条件,洛杉矶气候宜人,奥运会举办的时候还是夏天,在露天体育馆呆着挺好的。”方言话锋一转,“可冬天就大大的不一样了,燕京的冬天有多冷,你不会不知道吧?”

黄一鹤一愣,“条件虽然困难了点,但我相信主持人、演员他们一定能克服。”

“就算他们能坚持下去,但是现场的观众呢?”

方言说:“工人体育馆里可没有任何的供暖设施,你该不会让观众在大冷的天坐几个小时吧?”

“这……这……”

黄一鹤如遭雷击,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让所有的观众和演员被冻得瑟瑟发抖,这可不讲究。”方言道,“何况还有技术上的问题。”

黄一鹤忽然意识到,理想和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就比说灯光吧,咱们的灯光技术和条件有限,春晚直播的时候又在晚上,你确定播出的画面不会看上去黑乎乎的吗?”方言道,“哪怕再好的布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是吗?”

黄一鹤张了张嘴,但仍然无法反驳。

尤其当方言提到在工人体育场办春晚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通讯联络。

这年头,通讯设备并不如当今发达,别说手机,就连寻呼机,国内都根本不存在。

春晚剧组就更别提了,甚至连一个对讲机都没有,指挥只能靠有线耳机传达。

但是如果场地过大的话,有线耳机的信号非常差,就会一直出现时断时续的情况,从而节目组导演的指令根本传达不下去,可想而知,这么一场浩大的节目没有一个有序的指挥,会是个什么结果。

轻则,整个节目混乱不堪,重则,直接就是一场舞台事故。

经这么一推演,黄一鹤冷汗直流,突然发现到处充满了隐患,一个不慎,就容易引火**。

“到时候,没准脸没露出来,倒是把屁股给露出来了。”

方言一本正经道:“黄导,这样的责任你承担得了吗?”

黄一鹤沉默地摇头,接着叹了口长长的气:

“可是我这么做,也无非是想让观众在大年三十看一出精采的春晚!”

“我能理解黄导是好心,但有时候,好心容易办坏事。”

方言好言相劝,终于劝动他放弃了在工人体育场举办春晚的念头。

黄一鹤一筹莫展,“方老师,那你说这届春晚该如何是好啊?”

“形式上,因为技术、资金这些客观原因,暂时不能突破。”

方言道:“但是我们可以在内容上,往更深处探索嘛。”

“可是就是想不出今年要做什么样的春晚,我才会想到从舞台上下手。”

黄一鹤摇了摇头,总不能把去年大团结的主题再用一遍吧?

“小了,格局小了。”

方言说:“黄导,有没有想过把寻根文学和春晚舞台联系起来?”

“把寻根文学和春晚舞台联系?”

黄一鹤只觉得和把篮球跟鸡联系起来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既然文学上可以寻根,何不把这种风潮带到春晚上?”

方言说,今年春晚的主题可以设置成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

“方老师的意思,是多搞一些像杨丽苹《孔雀舞》那样的民族特色节目?”

黄一鹤眼前瞬间一亮。

方言点了下头,“然后在这个大主题下,再增设一些小主题,比方说今年是奥运年,恰恰又是我们华夏奥运代表团首次重返世界舞台,怎么能少得了奥运会相关的节目呢?”

“慢着,慢着,我记下来。”

黄一鹤喊了下停,急切地从公文包里拿出纸笔。

“让连冠的女排亮个相,还有国足,这次估计能杀进亚洲杯决赛,没准还能夺个冠呢!”

方言道:“再有咱们不是申办下了亚运会吗,听说资金上一直有很大的缺口,是不是跟组委会商量商量,拍一个什么短片,就在这届春晚上播,动员全国广大群众来募捐嘛?”

“您接着说。”

黄一鹤飞快地做着笔记,脸上越来越兴奋。

方言说完奥运主题,然后开始把文化寻根的风潮带入春晚:

“今年肯定不能再上孔雀舞了,不过咱们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可不少。”

“比如,维吾尔族、锡伯族、壮族、蒙古族……”

“维吾尔族肯定是不能少的!”

黄一鹤直截了当地说。

方言道:“也好,《掀起你的盖头来》、《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些歌都挺适合改编成舞蹈的。”

黄一鹤发问:“要不干脆就把‘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请到春晚上来?”

方言摆了摆手,“具体的细节,就交给黄导和创作组的其他同志来讨论吧。”

黄一鹤连声说好,随后一字不漏地记下春晚节目的整体部署。

“东北二人转……”

“南北舞狮……”

“曲艺荟萃,《璀璨梨园》,暂定京剧、粤剧、越剧、豫剧、黄梅戏……”

纸上写得密密麻麻,一个个节目紧紧围绕着民族和文化的大主题。

“歌曲方面,咱们也要讲究一个‘民族风’、‘寻根风’。”

方言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要找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歌曲,一时半会可不好找。”

黄一鹤叹息:“可惜了,《辣妹子》如果能放在今年春晚上演出,那寓意和效果就更好了!”

“黄导千万别这么想。”

方言也没有藏着掩着,首先点到了蒙古国赫赫有名的民歌,《乌兰巴托之夜》。

黄一鹤统统写了下来,虽然有些歌根本没有听过,但他非常相信方老师的品味和选择。

看到他眉头紧皱,方言意外道:“怎么,黄导,对我推荐的歌不满意?”

“不不不,误会了。”

黄一鹤说:“我只是觉得这歌单里若是没有您写的歌,这届春晚有点美中不足啊。”

方言很是无奈,这算盘珠子都快崩到自己的脸上了。

“方老师!”

黄一鹤一而再再而三,苦苦相求,仿佛不求到一首歌就不罢休。

方言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脑子里已经浮现出《套马杆》、《黄土高坡》、《天堂》……

尤其是《最炫民族风》,提前20多年给全国的老百姓安排上“广场舞必备神曲”。

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AKA草原说唱悍匪”曾义,没了“呦呦哥”,《最炫民族风》也没味儿。

“创作的事暂且放一放,当务之急,就是找一首最能代表民族主题的歌曲当压轴节目。”

“方老师,您觉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歌怎么样?”

“是不是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不对!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哪个开在也阳光下……’”

黄一鹤所说的是创作于去年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这年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一个常见的宣传口号,陆陆续续地改编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共唱一支歌》等民族团结宣传歌曲。

因为这些歌曲之间的歌词极其相似,所以会让人很容易就记混,甚至是串在一块。

就像方言,就把《爱我中华》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记成了同一首歌,偏偏却不是。

“方老师,您刚才说的那个词也挺好的,要不您受累?”

黄一鹤笑道:“把这个歌词写下来,也编成一首歌,来当这届春晚的压轴曲目如何?”

“黄导您真的是既得陇又望蜀啊。”

方言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嘿嘿,方老师,能者多劳嘛。”

黄一鹤讪笑说:“不瞒您说,要不是你们文化系统不放人,我们台早就把您挖过来,这春晚总导演的差事估计就得落在您的头上。”

方言道:“那还是免了,我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压力,这春晚总导演还是黄导担着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