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514章 现实主义永不过时(二合一)

第514章 现实主义永不过时(二合一)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第二天,下午。

周昌义带着《平凡的世界》手稿,敲开了陕北作协的大门。

戴着眼镜的秘书长又惊又喜:“昌义同志来得正好,本来我们打算派人去招待所给你送稿子,这一批都是我们精心挑选过的,基本上全是作协的专业作家写的。”

“有劳有劳,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周昌义把《平凡的世界》的手稿递了过去,请求他们转交给陆遥。

“陆遥这部长篇的字数可不少,昌义同志这么快就看完了?”

陕北作协的众人很是意外,甚至有人提议他可以多看几遍,常看常新。

周昌义委宛拒绝,推脱说自己这趟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把精力全部用在《平凡的世界》云云。

秘书长敏锐地意识到不对劲,皱了皱眉说:“昌义同志觉得这部怎么样?”

“挺好的,挺好的。”周昌义笑了笑。

“挺好的是好在哪里?”

陕北作协的工作人员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周昌义越是客套,他们就越是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周昌义面露难色,“该怎么说呢?”

秘书长道:“有什么就说什么嘛。”

“那我就说实话了。”

周昌义斟酌再三,还是含蓄地表示,“如今国内的一切事物,包括文艺事业正处于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形势,广大读者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歌颂苦难的文学、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正在变成过去时,寻根文学、幻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这些才是现在文坛追捧的主流……”

秘书长的脸立马垮了下来,“昌义同志的意思是《平凡的世界》过时了?”

“不不不,不是过时。”

周昌义摆手,“《平凡的世界》的故事结构和逻辑都没有问题,就是起初我以为陆遥老师的新作会往寻根文学、幻觉现实主义或者现代主义这些新潮的方向发展,没想到走的是《人生》的路子。”

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就是嫌《平凡的世界》不符合当代文学的潮流,这才猛地意识到他这回亲自登门,是来直接退稿的,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把从头到尾地看上一遍。

一个个心生不悦,但却不好发作,毕竟,这年头的出版社都更青睐寻根文学、现代主义这些新潮的文学作品,就连作协旗下的《延河》等杂志也不例外,所以对《平凡的世界》这种用传统叙述方式写出来的现实主义作品,褒贬不一,颇有微词,也有不少人像周昌义一样觉得陆遥在走以前的老路。

要不然,各大出版社可不会管有没有被提前预定,早就为了竞争《平凡的世界》而大打出手。

秘书长面色凝重,嘱咐周昌义一定不要把今天来退稿的事情说出去。

周昌义明白,这是为了保护陆遥的自尊,满口答应了下来。

虽然他能保证自己不说,但到底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平凡的世界》被退稿的消息还是传开了。

当传到陆遥耳朵里的时候,整个人如遭雷击,完全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写了3年、几乎是日以继夜、耗尽心血的长篇,竟然连《当代》的一个年轻编辑都瞧不上眼,瞬间破防,怀疑人生。

“平洼,难道我真的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

“怎么会呢,你千万别这么想!”

贾平洼看到倍受打击的陆遥躺在床上,眼神空洞,急忙地安慰了几句。

“那他为什么会觉得我写的《平凡的世界》已经过时了呢?”

陆遥语气里透着心酸和委屈。

“现在不少年轻编辑不知道天高地厚,总喜欢标新立异,你不要把他的话放在心里去。”

贾平洼替路遥鸣不平,周昌义能力不行欣赏不了,但方言肯定能欣赏得了《平凡的世界》。

陆遥却觉得,如果《平凡的世界》都无法征服一个《当代》的年轻编辑,又怎么能入得了方言的法眼呢?更何况如今的方言是华夏当代文学的旗手,寻根文学、幻觉现实主义、打工文学、法医悬疑推理流派等等,多少正流行的文学新潮都是由方言一手掀起的,他真的能瞧得上《平凡的世界》吗?

“这也未必。”

贾平洼宽慰说方言可是在全国青年作家座谈会上,高举“复兴现实主义”的大旗。

陆遥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可他是在用幻觉现实主义振兴现实主义文学,平洼,你觉得写出《狩猎》、《寻枪》这样的岩子,真的还会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传统现实主义题材吗?”

贾平洼一时语塞,说不出话,不管是《狩猎》,还是《寻枪》,一经问世,无不是好评如潮。

而《平凡的世界》还没发表,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当中有什么样的反响,尚未可知。

何况这还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现在完稿的只是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还未完成呢!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陆遥感到深深的绝望,双手捂着脸,脑袋一片空白。

贾平洼也手足无措,就在此时,见到林答从屋外走了进来,客客气气地喊了声“嫂子”。

林答冷冰冰地瞥了眼陆遥,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基本上没顾过家,但看到他病恹恹的样子,心肠还是软了下来,“你们与其在这里胡思乱想,倒不如等岩子过来,好好地问问他!”

此话一出,陆遥猛地直起身,仿佛抓到了最后一丝生机,却眼前顿时一黑。

看到他摇摇晃晃要栽倒的样子,林答忙不迭地上去扶住:

“从他写《平凡的世界》开始,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平洼,麻烦你帮我一起送他去医院。”

………………

就在林答、贾平洼等人的千盼万盼之下,和秦兆阳、朱伟他们同行的方言,终于给盼来了。

才刚走出火车站,就受到了陕北作协、文联、西影厂、《延河》编辑部等人的夹道欢迎。

方言一一握手,打着招呼,从莫伸的身边经过时,不经意间地注意到在他身旁的章艺谋。

章艺谋情绪激动道:“方老师,欢迎您来陕北!”

方言轻咦了一声,“你怎么会在这儿?”

“这事说来可就话长了。”章艺谋讪讪一笑,难为情道。

莫伸代为解释,章艺谋因为《黄土地》、《那山那人那狗》、《午夜凶铃》,在电影圈里出了名,吴天名就想从桂西厂把他挖到西影厂,提出了他根本无法拒绝的条件,不但涨工资涨待遇,而且给他们夫妻发房子,更为重要的是答应让他独当一面,从摄影师转行当导演,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方言道:“良禽择木而栖,呆在西影厂,的确不辱没你。”

章艺谋露出憨实的笑容:“吴厂长还答应我,等我为桂西厂再拍2部电影,报答了韦厂长、郭导的知遇之恩,然后给西影厂导演电影。”

闲聊了几句后,方言把目光转移到林答的身上。

林答作为西影厂的刊物,《西部电影》的编辑,早早得到厂里的指示:

“吴厂长他们特别交代,务必让我好好地采访你这个奥斯卡最佳编剧,把市场化、娱乐片、商业片、海外电影节这些理念给问个明白,最好是能把你请到西影厂,给大家伙开一个座谈会。”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去西影厂看看。”

方言扫视一圈,不见陆遥的身影,随即询问起他的下落。

“他呀生病了,现在还在医院里静养呢。”

林答无奈的语气里夹杂几分担忧。

方言一怔:“病了?”

“你也知道他这个人,创作起来就废寝忘食,黑白颠倒,什么事也顾不得做。”

林答说:“就这么写了三年,结果把身体给累垮了。”

莫伸撇了撇嘴,“依我看,陆遥不光是累坏的,也是被气坏的,有些小同志真的太不像话了。”

方言和朱伟互看一眼,很是好奇,“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还是路上再说吧。”

莫伸看到周昌义和秦兆阳等《当代》的编辑汇合,脸上写满了不悦。

秦兆阳也隐隐约约注意到陕北文坛同志们的态度很不对劲,外热内冷,话里话外都透着怨气。

一问周昌义,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即批评道:“你怎么能这么做呢!陆遥是成名已久的作家,是陕北文坛的代表人物,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等于是在侮辱他和陕北文学界!”

“我也没想到这件事会走漏出去。”

周昌义抱以歉意道:“不过秦老师,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陆遥的《平凡的世界》真的是已经过时了,完全不符合现在文学的潮流,就跟吃东西一样,你说鲍鱼名贵,可我吃着难吃就坚决不吃。”

“那你也不该这么草率,至少把稿子多留几天。”

秦兆阳瞪了一眼,“等我们到了长安,再交给我们来处理!”

看到周昌义吓得缩了缩头,做着检讨,《当代》的一个编辑苦笑连连:

“这下可伤害到陕北同志们的心了。”

“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秦兆阳摇头叹气,眼下的华夏文学是百花齐放,但陕北文学的实力和名气却大不如前。

伴随着粤军、湘军、晋军等多支文学新军异军突起,陕军这支老牌队伍的存在感就严重下滑,尤其是在各种流派、思潮、写法等相互碰撞的现在,陕北文学创新不足,后继无力,就渐渐地沉寂。

一直到《白鹿原》、《废都》、《平凡的世界》等巨作横空出世,再次震惊整个文坛,由陆遥、陈忠史、贾平洼这三驾马车才重新带领陕军再次崛起,在此之前,陕北文学一直在走下坡路。

正因为由盛转衰,所以整个陕北文学界是敏感又自卑,所以才会对《平凡的世界》寄予厚望。

方言深谙其中的关窍,于是在参加完陕北作协安排的隆重欢迎宴后,不做休息,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和朱伟、莫伸等人一起探望陆遥,就见他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挂着吊瓶输着液。

“大夫说没什么大碍,就是需要静养。”

“嫂子都已经跟我说过了。”

方言道:“创作归创作,但也要注意点身体,俗话说,身体才是革ming的本钱。”

“为了它,付出点本钱也值得。”

陆遥指向放在桌上的《平凡的世界》,:“先不说这个,岩子,你赶紧看看吧。”

林答道:“你这写得这么长,岩子一时半会哪看得完,还是让他带回去慢慢看吧。”

眼见陆遥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方言安抚道:“没事,嫂子,我们可以边看边聊嘛。”

莫伸和林答、贾平洼对视一眼,心知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付出三年的心血是不是白白浪费了。

方言翻动着手稿,然后把看过的稿纸传阅给朱伟。

朱伟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眉头渐渐拧成一团,终于理解周昌义的退稿之举,的确是情有可原。

如果换成是自己,就算陆遥是名作家,恐怕也不会让《平凡的世界》刊登在《人民文学》上。

气氛在一片安静中变得凝重,陆遥留意着两人的神色,心里咯噔了一下。

“你们觉得怎么样?是不是我这个现实主义真的过时了?”

“这是何出此言,现实主义永不过时!”

方言说:“作为文学的创作派别,现实主义可是最为古老,也是生命力最强盛的,它几乎是贯穿世界各国文学史始终的一条红线,比如英国,有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格雷厄姆格林。

比如法国,有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俄罗斯有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一直到20世纪,还有高尔基这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咱们华夏就更不用说了,例子太多就不举了,而作为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更不会过时,你看看现在号称现代主义的作品,魔幻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荒诞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追根溯源起来,不还是现实主义嘛!”

一脸认真,信誓旦旦道:“我的恩师曾告诉我,现实主义永远是文学不可能消失的类型,因为人是最讲现实的动物,现实主义才是人民群众最要看的,现实问题才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