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73章 晋升编辑

第73章 晋升编辑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从《燕京文学》调出,再调入到《十月》,整个调动的流程所需的时间并不短。

方言借着这段时间,跟沈霜夫妇,轮流照顾沈雁氷,为了给他解闷,特意搬来收音机。

除了新闻和评书,沈雁氷听得最多的就是《暗战》的广播剧,听乏了,方言就给他念报纸、杂志,甚至是自己正在写的《潜伏》。

一听,就一发不可收拾。

毕竟,沈雁氷曾经就是隐蔽战线的一员。

中yang的第一位专职交通联络员,当时在商务印书馆参与主编《月报》,每次地方写给中yang的信,都要寄给沈雁氷来转交。

“我经常给钟英小姐寄信,别人总以为是我交往的对象,其实啊,钟英就是中yang的谐音代号。”沈雁氷一谈往事,谈兴渐浓。

聊天中,方言才意识到沈雁氷、丁铃他们对自己另眼相看,也有谍战文学的一份功劳,这些长辈,或多或少都在隐蔽战线干过。

歪打正着,刷上好感了!

借着喝水的工夫,他开玩笑道:“老师,要不我在《潜伏》里给您安排个角色?”

“喔,说来听听,你打算怎么安排我?”

沈雁氷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余则成潜伏在津门站,肯定要安排联络员。”方言准备把“秋掌柜”改成“沈掌柜”,嘿然一笑,“您觉得怎么样?”

“哈哈,你啊!”

沈雁眼里闪着慈祥的光。

“您不反对,我可真写了。”

“写吧,不过别把我写死咯。”

“您放心,绝对不会。”

方言说起了为保护余则成而咬舌的情节。

沈雁氷听完以后,不禁感慨:“这篇《潜伏》,无论是从立意、人物,还是故事上,比《暗战》都有明显的提升,当初如果不写《大秦之裂变》,你是不是准备写这个?”

“是的,老师。”

方言直截了当地承认。

沈雁氷欣赏地盯着他看,“看来注入了不少心血,很好,很好,这篇也能在《人民文学》发表,写好了,拿给我,我帮伱改改吧。”

“可是您的身体……”

“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不用见马kesi。”

“那就谢谢老师!”

方言推脱不过,只好连声道谢。

……………

11月初,沈雁氷低烧退了,可以出院了。

方言立马被“打发”回编辑部,不能耽误了工作,于是马不停蹄地来到西长安大街。

“茅公他的身体怎么样?”

周雁茹关切地问道。

方言笑道:“已经好多了,病情得到控制,在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了。”

“那就好。”

周雁茹内心松了口气。

而后,两人去《十月》编辑部,整个出版社位于崇文门外东兴隆街的一栋旧木楼。

《十月》本来只是燕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创立的,但有了创刊号以后,正式独立出来。

第一任编辑室主任,苏予,也就是第一任《十月》的主编,年纪和周雁茹差不多。

一头银发,气质优雅。

跟她一起来的,还有社长陆元炽。

在周雁茹的介绍下,方言和他们相互认识,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听陆元炽笑盈盈道:

“小方是茅公的高足吧?”

“哪里哪里,您过奖了。”

“说起茅公,跟《十月》也有一段渊源,当初杂志创刊的时候,发刊词就是请他写的。”

“竟然这么有缘?”

“就是这么有缘!”

陆元炽笑了几声,缓和了气氛,并没有急着欢迎方言,而是先给周雁茹和《燕京文学》道歉,毕竟把别人辛苦栽培的人才给挖走了。

而且,还是个大才!

且不说发表的《牧马人》、《暗战》,就让整个文坛掀起反思文学、谍战文学的狂潮,单单一首《热爱生命》,就在朦胧诗笼罩的诗歌界里,杀出了一条新路,简直是大才啊!

《十月》整个杂志,恰恰缺的就是人才。

有着中长篇、短篇、文艺理论、诗歌曲艺4个小组,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儿童文学组。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

方言信誓旦旦地表态,心里头门清。

自己被分配到哪个组,早就决定好了。

果不其然,他被安排到了中长篇组,也是《十月》最薄弱但又最重要的一个组。

苏予道:“周老师应该也知道,今年上半年,《十月》召开了一个中篇座谈会,把很多作家和编辑都请来参加,想要进一步推动中篇这个题材的发展。”

周雁茹点头说:“确实,你们这场座谈会,可是掀起了不小的中篇热潮。”

“是啊,接下来我们打算乘势追击。”

苏予转头看向方言,“所以非常希望小方能够在这里面多多发挥自己的才华。”

“我一定会尽力的,苏老师。”

方言能感受到陆元炽和苏予对自己是寄予厚望,从职称上就能看出来。

也就是今年11月,刚刚颁布《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编辑职称一共分为四级。

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

副编审、编审相当于副教授、正教授。

主编,副主编没有这种职称,根本不可能担任岗位,当然,业务职称需要考核评定。

像王洁,在《燕京文学》干了3年的助理编辑,今年终于可以升为编辑。

而自己,只要一转正,马上晋升为编辑。

这个时候,工资待遇可是跟职称挂钩。

出了燕京出版社的大门,才从周雁茹口中知道陆元炽和苏予为什么这么重视自己。

就像后世的电视台争抢电视剧的独播权,此时的文学界,也是僧多粥少。

好的作品本来就少,而中篇更是各大出版社争抢的重中之重。

因为刊登太多的短篇,不符合《收获》、《十月》这种大型文学刊物的档次,而长篇又日益式微,水平参差不齐,数量也少之又少,所以中篇就变成了抢手货。

“你呢,在《哦,香雪》、《芙蓉镇》上表现出了出色的中篇、短篇的编辑才能。”

周雁茹说:“又是讲习所第五期的学员,和蒋紫龙、古桦、铁甯这么一批擅长写中篇、短篇的作家是同学,他们能不器重你吗?”

“原来如此。”

方言挑了挑眉。

“而且你得到茅公的言传身教,在长篇上也有不俗的能力,可以说,你具备一个‘全才编辑‘的潜质,不管放在哪个出版社,都是宝贝疙瘩,结果却被他们半道抢走。”

周雁茹心有不甘。

“周老师,不管我在哪个出版社,以后做什么,我的心里都有《燕京文学》的位置。”

方言语气里透着坚定。

“回去吧,我们给你准备了个欢送会。”

周雁茹拍了拍他的手臂,叹了口气,一路上没有再说过一句话,气氛有些凝重伤感。

回到编辑部,伤感的氛围越来越浓。

虽然开的是欢送会,虽然一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嘴上说着恭喜,但终于还是没绷住。

“你可别忘了,你还欠我两篇稿子呢,记得还啊!”王洁哽咽,“就算债还完了,到时候我找你给《燕京文学》写稿,不准拒绝。”

“一定,一定,就当欠你的利息。”

方言端着搪瓷杯,跟她碰了下杯。

“岩子,时间紧,我也写不出首应景的诗送给你,就随便吟两句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悦以水代酒,主动干了一杯。

紧接着,轮到黄忠国、季秀英、周雁茹,一个个送上祝福,不约而同说出类似的话:

《燕京文学》编辑部,就是方言的娘家。

他们这些人,都是方言的娘家人。

最后是王朦,他从桌上拿起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笑眯眯道:

“这个啊,是大家的一点心意。”

“不要拒绝,一个作家没有笔,就相当于一个士兵没有枪,这可绝对不行!”

就像给方小将授勋一样,把英雄牌钢笔插在方言胸前的口袋,然后拍拍他的胸膛:

“不要给我们《燕京文学》编辑部丢脸。”

“是,主编!”

方言鼻子微酸,然后冲周雁茹等人鞠了一躬,“谢谢各位老师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