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74章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人脉

第74章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人脉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深夜的胡同里,回荡起方言的歌声。

杨霞和方红听到动静,立马跑出了院子,就见他摇摇晃晃,醉醺醺地推着自行车。

“你这孩子,怎么喝了这么多酒啊?”

杨霞上前扶了一把,“上哪儿野去了!”

“悦宾饭店。”方言嘿然一笑道。

“是不是翠花胡同那家个体饭店?”

方红看到弟弟点了下头,边接过他手里的自行车,边白了眼:“遇到什么好事了,喝成这样,是不是又搂了一笔稿费啊?”

“没这回事了,我这是举杯消愁。”

方言幽幽地叹了口气:“愁更愁啊。”

“别在胡同里聊了,赶紧先回家。”

杨霞没好气地数落道:“喝这么多,还敢一个人骑回家,你的胆子也太大了!”

“妈,李老师送我回来的,他、他……”

方言回眸一看,眼神黯淡,“他人走了。”

欢送会一结束,他也不装了,作为准万元户,大手一挥,请整个编辑部下馆子。

今晚的消费,由方小将买单!

此时的悦宾饭店规模不大,只能摆下3张小桌,菜品也不丰富,能点的都点上了。

麻辣鸭、香酥鸭、八宝鸭等……

这时候的鸭子,不需要凭票购买。

一道菜,一块钱。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大伙送给自己的英雄牌钢笔,价格同样不菲,更何况蕴含在里面的情谊,何止是无价,简直就是无价。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方言靠在椅子上,轻轻地哼着。

“岩子,到底出什么事了?”

方红端来一杯热水。

方言下意识地摸着胸前的钢笔,半醉半醒地说了会儿话,从调职,到转正,再到分别。

“这么快就转正啦?这可是大喜事!”

杨霞先是一喜,但马上疑惑道:“不过为什么不是留在《燕京文学》,岩子,岩子……”

“呼噜,呼噜,呼噜。”

方言脑袋一歪,发出轻轻的鼾声。

方红还是第一次见到他醉了,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岩子也是个念旧的。”

………………

两天之后,方言骑着车来到崇文门。

门房,从秦大爷,变成了董大爷。

上了楼,来到《十月》编辑室,说是编辑室,但办公室非常多,一个办公室,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三五个人,甚至七八个人。

两个组,几乎就相当于《燕京文学》整个编辑部,怪不得是大型文学期刊,果然够大。

当来到中长篇小组时,方言见到了张仲锷的一刹那,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挖走了。

合着在讲习所的时候,就惦记上我了!

就见他戴着眼镜,脸上一副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样子,仿佛对谁都和和气气不动怒。

“这位是贺新。”

“这位是田增翔。”

在张仲锷的介绍下,方言和两位同事互相打了个招呼,贺新之前是人大中文系的老师,三十出头,穿着一身中山装,身形笔挺。

笑的时候,喜欢把眼睛瞪大。

田增翔却不一样,把眼睛眯成一条线地笑,他本来就是燕京出版社的编辑,从其他期刊调来支援《十月》,算得上是‘地头蛇’。

“幸会,幸会。”

方言让他们可以改口喊自己小名。

“听说是你要来,我可是期盼了很久。”

贺新洋溢着热情,“伱的《暗战》写得真是好极了,最近的广播剧我是一集没落下。”

和他聊了会儿《暗战》,方言透过余光,注意到田增翔静静地把玩玉石,不凑热闹。

“这玉不错。”

“怎么,你也懂玉石?”

“略懂略懂。”

方言眼前一亮,盯着他的和田玉籽料。

“那给你品品,这玉不错在哪里?”

田增翔把玉石递了过去。

“皮很靓,瑕疵少。”

方言上辈子也是个玩玉的主儿,边摸边说:“形儿好,玉质也好。”

“可不是嘛,我也这么觉得,让田老师不要白白浪费这么好的料,找个好师傅雕一雕。”

贺信摇头失笑道。

“田老师这是把这块玉当玩料呢。”

方言把玉还了回去。

有句俗话叫,玩料不雕,好料不雕。

原石的可塑性强,只要不雕,就拥有无限可能,一旦雕了,那么它的价值就被限制了。

“懂行啊!”

田增贤一听“玩料”,变得亲近起来,拉开抽屉,里面竟然放着大小不一的各种玉石。

“哦豁。”

方言倍感兴趣,打听起玉石的来历。

这年头,和田等玉石是不允许个人私自买卖的,只能是玉石收购站来收,如今的市场指导价是一级和田白玉籽料,每千克100块。

相当于,每克1毛。

搁个二三十年,每克的价格没准能破万,甚至破10万,这个收益率,肉眼可见地高!

借着聊玉的工夫,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从玉石,聊到文学,田增翔跟人熟了,就变得无话不谈,带有文人气,激情燃烧。

“改明儿,我带你去瞅瞅。”

田增翔主动发出邀请。

方言应了下来,正要张口,就听贺新清了清嗓子,暗戳戳地提醒了一句,该干活了。

“这些来稿,就交给你了。”

“成!”

方言答应得干净利落,望着面前的如山一般的信件,没有急着一封一封地看。

按照周雁茹传授的经验,把这些先分类。

通常,有三类,一类是自投稿,也就是作者自己投稿,一类是推荐稿,也就是其他机构、团体推荐的稿子,比如地方文联,又或者是跟《十月》关系不错的期刊编辑和老作家。

最后一类,就是编辑找作家约的稿件。

往往只要看第三类,就能看出期刊目前的稿件质量和组稿水准,结果大跌方言的眼睛。

稿子虽然多,但水平参差不齐,青年作家的中篇,只能勉强成为《十月》的牌面,成名作家的数量又太少,根本凑不齐两期的版面。

中篇如此,长篇就更糟糕了。

翻来覆去地找,也只找到2篇。

“嘚!”

方言这才明白,苏予、张仲锷为什么要把自己挖到中长篇组不可,瞬间哭笑不得。

寒碜,这也未免太寒碜了……

但一想到《十月》才正式创刊,名头还没有在全国彻底打响,倒也是情有可原。

从胸口拿出英雄牌钢笔,慢慢拿下笔帽。

越是这个时候,越该是他出击的时候!

是时候,展现自己的人脉网了!

笔尖压在纸上,头一行就写着:

“陆遥同志吾兄……”

写完一封,还有下一封:

“紫龙吾友……”

”老莫……”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感谢马克西姆小面球的200起点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