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76章 高加林的故事

第76章 高加林的故事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寄出去的信,陆陆续续地有了回复。

方言拆开,一封一封地读,蒋紫龙、铁甯等直系,暂时无法为他提供炮火上支援。

倒是陕军,陆遥第一个站了出来。

真不愧是五虎上将之首!

一行一行地往下读,陆遥正在写一个农村青年高加林,在乡村和县城之间的人生抉择。

念头一刹那划过,这写的是《人生》!

这可是一点都不逊色于《平凡的世界》的大作,甚至孙少平身上还带着高加林的影子。

但跟孙少平的命运不一样,孙少平的乡村教师没被潜规则,高加林的被顶替掉了,成了不zheng之风的受害者,但戏剧性的就是,自己也靠潜规则当上了通讯员,又成了不zheng之风的受益者。

结果正春风得意的时候,马失前蹄,遭到举报,丢了工作,相当的黑色幽默。

但可怜归可怜,也有可恨之处。

高加林要留在农村的时候,决定跟爱慕他的刘巧珍,厮守一生,可等到走后门,走出农村,又喜欢上城市姑娘黄亚萍,转头就要抛弃“村花”刘巧珍。

方言第一次看的时候,气就不打一处来。

以致于看到结局,高加林丢了工作,不得不跟黄亚萍分开,最后还亲眼目睹刘巧珍出嫁,心里的愤怒,一下子就宣泄了出来。

后来读的多了,阅历长了,也看开了。

就像书名一样,这就是人生!

不过现在的书名还不叫《人生》,陆遥刚刚起了个头,很随意地取了个名字——

《高加林的故事》。

就在方言看到信的末尾,突然传来田增翔的声音,“岩子,谁来的信,看的这么起劲?”

“八成是岩子约稿的作家回的信。”

贺新抬起了头,笑眯眯道。

方言轻咦了一声,“贺老师猜得真准,你怎么猜出来的?”

“前些时间,我就看你写了不少信,觉着你应该是在联系以前合作过的作家,替年初的约稿计划做准备。”贺新直接说,“再过不久就要交计划了,岩子,伱决定好去哪儿了吗?”

“我打算去陕北。”

方言点了下头,把信折好。

“想不到岩子还认识陕北的作家。”

贺新挑了挑眉。

“岩子插队的地方就在陕北,认识几个陕北作家,不是很正常嘛。”

田增翔一边摸着和田柔白玉,一边说:“真要论起来,他也算是半个陕北作家。”

“老田这话说得在理。”

方言经过这些天的相处,跟他的关系不能说是一日千里,也至少变成突飞猛进,就差田增翔喊了一声,“弟儿~”

“那这个是陕北的哪位作家?”

贺新投去好奇的目光。

“陆遥,《延河》的编辑,不知道贺老师认不认识?”

方言也并不打算藏着掩着,反正编辑计划一交,整个编辑部的人都会知道。

“是不是写出《惊心动魄的一幕》的那个陆遥!”

贺新大为意外,“想不到你们竟然认识。”

“机缘巧合而已。”

方言有所保留地说了文代会前后的经过,但没有说自己把陆遥这篇险些毙稿的抢救了回来,而且间接地替他找到了《当代》的门路,要知道《惊心动魄的一幕》一经发表,在文坛反响热烈。

王朦可是跟他提过,1981年,也就是明年要再成立一个全国优秀中篇奖。

《惊心动魄的一幕》,不出意外的话,能跟自己的《暗战》共同入围这第一届。

“怪不得岩子要去陕北,你跟陕北文坛关系肯定不赖。”

贺新说话里透着一丝羡慕,“不像我,只能在四九城打转转。”

“说到在四九城打转转,岩子,趁着年前有空,要不要去我那经常逛那家玉石站?”

田增翔换了块黑漆皮的和田玉籽料摸着。

方言满口答应下来,约好了时间,就听他准备顺路再买一盒磁带。

田增翔解释说:“文化bu迎春音乐会的磁带。”

“迎春音乐会?”

方言心里生出了兴趣,这年头的春节晚会可不只有央妈一家。

就像上辈子每个地方点电视台都会提前出各款“春节晚会”,如今的各大部委也会办类似的迎春晚会,充当预热的气氛组,通常会在大年初一通常安排一台录播的文艺晚会。

主办单位,就是文化bu。

这台音乐会,央妈的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要录片,音频部分也要被人剥离出来做盒带售卖。

“对,据参加过的人说,磁带里录制的都是李谷壹的歌,最好听的就属那首《乡恋》。”

田增翔压低声音,毕竟《乡恋》这首歌在音乐界的争议很大。

“到时候我也买一份。”

方言勾起嘴唇,不说还好,越说要禁,就越想买了!

…………

下班之后,顶着凛冽的寒风,在南锣鼓巷推着自行车回家。

大冬天,骑着车,有点不讲究啊!

好巧不巧地经过中戏,就听一个长着扫帚般眉毛的男人从门口里走了出来,边走边喊:

“啊!”

“既然选择了诗与远方,便只顾特么的风雨兼程。”

“噗嗤。”

方言听到他在朗诵《热爱生命》,差点没绷住,再瞅他那个沉醉的表情,更绷不住了。

这不姜闻嘛!

“啊!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特么地钟情于玫瑰……”

看到姜闻吟诗,方言双肩轻轻颤动,强憋住笑意地离开,再不离开,就要笑出声了。

《热爱生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酵,又被《诗刊》、《诗探索》、《人民文学》等多家主流的刊物绑定着“正能量”一宣传,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没有不喜欢的。

按方红的说法,挂面厂现在的厂报上的诗歌,尽是模仿他的口语化风格。

工友们看不懂朦胧诗,《热爱生命》这种朗朗上口的“心灵鸡汤诗”,很合他们的味道。

以致于女工们知道方红是自己的姐姐,都托方红,找他要亲笔签名。

“淮南王他把令传下,分作三班去见他。”

“分明是先把虎威诈,不由得吾等笑哈哈!”

哼着《淮河营》,方言一回到家,看到杨霞正在清洗暖气片。

“岩子,快来搭把手!”

“妈,你怎么突然想到洗这玩意儿?”

“不洗能行吗,暖气不热,估计里面的水垢太多了。”

“放着我来吧。”

方言熟练地操作了起来,暖气片和煤炭可是如今北方地区过冬必备的东西。

国内最早的供暖系统基本是学习老毛子的系统,在集中供暖区域大量使用铸铁暖气片。

铸铁暖气片的容水量大,可以短暂储存热量,而且成本低廉,因此得到了大力推广。

“这暖气片,打燕子出生的时候才给装的,没想到一晃这么多年,都这么老了。”

杨霞嘴里叨叨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1981年。

“都这么老了,妈,要不咱们家换个暖气片吧?”

方言一边清洗,一边说:“最近新出了一种‘闭式钢串片’的钢制暖气片。”

“这是什么暖气片?”

杨霞满脸地疑惑。

“我也是在老师家里看到的,刚换不久,比这个好多了,不占地儿,关键也不贵。”

方言回头望向天空,阴沉沉,下着雪。

今年的冬天,可冷了!

感谢中华威武的100起点币、天下纵横有我的600起点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