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86章 什么叫顶流

第86章 什么叫顶流

书名: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9 09:53:22

燕京大学,西校门。

季羡霖一身布衣布服布帽,双手放在背后,静静地站在石狮子的面前,耐心等待。

不一会儿,一辆红旗小轿车开来。

从里面走出一个光着头佝偻着背的老人,虽然年迈,但眼睛炯炯有神,如钢锥般尖锐,嘴唇紧抿着,微微上翘,看上去十分倔强。

“羡霖兄。”

“梁公,可算把你盼到了。”

季羡霖笑着迎了上去,和梁簌溟握手。

这份尊重,不仅仅是作为副校长,对跟燕大有渊源的大师该有的尊重,也是出于个人对梁簌溟的敬意,这是他平生最敬重的人之一。

五四浪潮之下,梁簌溟讲论中西文化,开创“新儒学”,被称作是“最后一个儒者”。

民族危亡之际,发起民zhu同盟,支持抗战,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这一辈子,主要追求两个问题。

一是人生问题,人活着为了什么?

二是华夏问题,华夏究竟该何处去?该如何崛起?

“一直公务缠身,现在才抽的空。”

梁簌溟抱以歉意,跟着他步入燕园。

“梁公应该很多年没来过燕大了吧?”

季羡霖一边走,一边给他介绍。

“是啊,依稀记得我是在1917年就职燕大的老师。”梁簌溟回忆道。“当年,还是蔡元锫蔡公任校长,他邀请我来教天竺哲学。”

“那岂不是跟我所教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季羡霖大为意外。

“别提了,我哪里懂得什么天竺哲学,天竺宗教那么多,我只是勉勉强强领会一点佛家思想而已,当时就跟蔡公推辞,‘要我教,我是没得教呀‘,没想到蔡公说,天竺哲学又有哪一个人真懂呢,寻不到人,只能请你来。”

梁簌溟哭笑不得道:“我就这么赶鸭子上架,在燕大教起了哲学,讲起了佛学。”

“谦虚了,如果说梁公不懂佛,恐怕没几个人敢说自己懂了。”季羡霖摆了摆手。

“羡霖兄,你就比我高明。”

梁簌溟笑道:“所以由伱来教这个,才算是真正的德才配位。”

两人在最前头走着,忽然间,就见小树林里,一个学生站在一块石头上,捧着杂志,激情洋溢地朗诵:“我有这么一个华夏梦!”

“………”

梦想有一天,华夏将会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让复兴之声从长江黄河的波涛上响起!让复兴之声从华北华南的沃土上响起!让复兴之声在北疆的戈壁草原上响起!让复兴之声在东北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响起!让复兴之声在海峡两岸每一座桥、每一片山坡上响起。”

十几个学生聚在一起,仰头看着那个朗诵的同学,眼眶里,含着盈盈泪花。

本来《我有一个华夏梦》的感染力就够强了,偏偏方言不讲文德,把《我们凭什么民族自信》、《这盛世,如您所愿》等融合到一块,感染力哪是提升一个档次,简直是一个维度!

但凡是热血仍在、志在报国的华夏人,都必然为之动容,因为它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梁簌溟停下脚步,静静地听完:

“这是谁写的文章?!”

季羡霖也同样好奇,慈祥地招了招手,把学生们喊了过来,问了几句,很快得到答案:

“是方言老师的演讲。”

“方言,这个名字我有耳闻。”

“就是写出《大秦之裂变》、《暗战》、《牧马人》的大作家!”燕大学生们推崇备至。

“能给我看看吗?”

梁簌溟眼里闪着精光。

“当然,您尽管拿去。”

学生们竟然买一送一,还奉上了刊登着方言演讲内容的《燕京大学日刊》。

一看到燕大校报,季羡霖一惊,再听到是燕大的校报率先报道这一演讲,更为吃惊。

“哈哈,羡霖兄。”

梁簌溟老顽童似的调侃了一声。

季羡霖默不作声,专注着看着校报。

梁簌溟也收敛笑意,认真地翻看。

良久,季羡霖叹息一声,把杂志还回去,忍不住问了几个燕大学生,看后作何感想?

“方老师说得太好了!我辈当竭尽全力,奋斗向上,为实现华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学生们一个个,慷慨激昂。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梁簌溟才突然张口说话:“茅公收了一个好弟子啊。”

………………

《华夏青年》不只在校园里畅销,也因为《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早已全国皆知。

何况这一期的杂志,是人生大讨论的收官之作,销量和关注度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很快地,方言慷慨激昂的演讲,席卷全国,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不轰动。

尤其在文艺界引发的地震最快,也最猛烈!

陕北,《延河》编辑部。

陆遥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翻开《大秦之裂变》,每翻一次,心里的斗志就更上一层。

本以为借着人生大讨论的热度,让这个以“人生”为题材的《高加林的故事》,一炮而红,追赶方言,结果没想到他来了个更大的。

这下,他们俩的差距又被拉开了!

正当他胡思乱想时,胡采带来了最新一期的《华夏青年》,整个编辑部竞相传阅。

尤其是方言的演讲,引爆全场。

“岩子,没想到你竟然是这种人。”

陆遥默默读完,心里越发期待着方言能早点来陕北,当面和自己聊一聊这个华夏梦。

岩子你快来!我是一分钟也等不下去!

…………

武康路113号,小洋楼里。

“琳琳,你不在编辑部,怎么回来了?”

李尧堂听到动静,放下手中的笔。

“爸爸,您那半个学生又出了好东西,我专程给您送过来。”李小琳递上《华夏青年》。

“你说的是小方吧?”

李尧堂好奇道:“他才写了《大秦之裂变》,让整个上海滩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报纸成天围绕着这个‘改革’,争论不休,这边还没消停呢,他那边又折腾出什么东西?”

“您看了就知道,绝对不丢您这半个老师的脸。”李小琳神神秘秘地笑道。

半个小时过去,李尧堂盯着眼前的《华夏青年》,默默地合上:“你肖叔叔什么意思?”

“我们准备在《收获》上,对小方的讲话内容做点评,最好啊,能跟《大秦之裂变》结合起来,特别是提到的‘文化自信’、‘华夏复兴’,这可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李小琳语气里透着兴奋。

李尧堂沉吟道:“我也写一篇评论吧。”

“您终于要动笔了?!”

李小琳惊讶不已,《大秦之裂变》在沪市,乃至华东,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从文艺界,到理论界,简直吵翻了天。

然而,就算这样,李尧堂也没有下场。

“总该让人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我一出声,别人就不敢讲了,那还叫‘讨论’吗?”

李尧堂眼神飘忽,喃喃自语着:“复兴啊,华夏复兴……”

………

燕京,某处。

一间办公室的桌上,摆着金镛的武侠,以及《人民文学》两期的样书,每一本都插着书签,一翻开,内容就是《大秦之裂变》。

但此时,老人正在看《华夏青年》。

“这些都是茅公的那个学生写的?”

“是的,叫方言。”

胡木桥说:“上回您说,巴适得很!”

老人笑道:“这个小方,年纪不大,笔杆子倒蛮厉害嘛,就是不知道桥牌打得厉不厉害,有机会请他到养蜂夹道,我要见见他。”

胡木桥提醒了一句,现在恐怕不行,沈雁氷生病住院,方言身为弟子,在医院里照顾。

“茅公的病,好些了吗?”

“咳咳!”

“咳咳咳!”

沈雁氷半躺在床上,连声咳嗽。

“爸爸。”

沈霜放下《华夏青年》,停下念方言的演讲内容,一边拍他的背,一边感慨道:

“想不到岩子不声不响又干了件大事。”

“他啊,总会给你整出点不一样的惊喜。”

沈雁氷语气里带着一丝欣慰。

得益于《华夏青年》的全国发行,方言之名迅速传遍全国,甚至超过了“潘晓”的两个当事人,就像白若雪说的,潘晓是假的,但方言却是真的,立刻成为全国的风云人物。

顶流中的顶流!

这篇演讲的内容太热血、太煽情,就算只看一遍,只听几句,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言,他们也许不懂《大秦之裂变》的“以古喻今”,但华夏复兴的梦想,他们是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毕竟,没有大国崛起,哪有小民尊严。

方言的一席话,让《大秦之裂变》的舆论形势一边倒,连带着支持改革的声音,也占据上风。

“爸爸,我给您继续……爸爸!”

“大夫!大夫!”

沈霜注意到沈雁氷状态不对,大声喊道。

感谢 20240307083346265的1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