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二十三章 苏定方成名之战

第二十三章 苏定方成名之战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9 20:12:04

睡梦之间,李治被王伏胜叫醒。

这是王伏胜头一次打扰他就寝,若非发生极重要之事,绝不会出现如此情况。

李治披了件衣服,在床上坐起身,问:“伏胜,出了何事?”

王伏胜一脸严肃,道:“大家,金仁问回来了,听消息,高句丽又在集结大军,准备攻打新罗!”

李治搜索了一下记忆,脑海中很快涌现出金仁问的信息。

金仁问是新罗人,还是新罗国王子,被派来唐朝做质子。

他这个质子做的很成功,儒、释、道等书籍都读过,还擅长隶书,颇得唐朝君臣看重。

去年唐高宗行幸万年宫时,留下万年宫铭。

金仁问作为一个外国王子,与长孙无忌、李勣等人名列四十八名扈从名单之中,荣耀至极。

唐高宗如此重用金仁问,不仅是他本身有才华的原因,也因新罗对大唐太过重要。

隋唐两朝,高句丽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敌,就从人口来看,东西突厥加起来,也不过两百多万人。

高句丽仅一国,便有四百多万人口,实力还在两突厥之上,这也是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原因。

高句丽南边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百济,长期是高句丽小弟。另一个便是新罗,臣服于大唐。

对新罗来说,没有大唐庇佑,他们必定亡于高句丽,所以派来一位王子当质子,便是金仁问。

金仁问自此长期待在唐朝,在宫中担任宿卫。

今年春天,高句丽探知唐朝正打算对西突厥用兵,于是联合靺鞨、百济,共三路大军讨伐新罗。

新罗节节败退,丢了三十多城,急忙遣使向唐朝求援。

当时唐高宗刚刚任命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征讨西突厥。

虽然大军还未开动,圣旨却已下达,不可能收回成命。

当时朝堂上便有一番纷争。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都觉得高句丽的威胁远大于西突厥,提议让程知节留在鄯州,不必急于进军。

再任命李勣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出兵攻打高句丽。

长孙无忌、褚遂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将李勣调出长安,以免碍事。

当时唐高宗非常为难,朝中能堪大任的大将除李勣外,就只剩下一个尉迟恭。

然而尉迟恭早就闭门谢客,很多人都说他年纪老迈,连槊都提不动了,如何能带兵?

其他的几名老将,纵然资历勉强够格,却不敢得罪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个个缩头不出。

便在那时,苏定方挺身而出,上表一个军事战略。

他的战略很简单,唐朝在辽东就近集结一万多人马,戳一戳高句丽,逼他们撤军回援。

这一万多人自然不可能消灭高句丽,但对方未必知道唐军虚实,只要打一场大胜仗,高句丽畏惧之下,定回收兵自救。

新罗之危也就自解。

这个战略也有很大难度,因为高句丽在边境陈列有五万守军,仅凭一万人马去攻打这五万人,并不容易。

苏定方也很干脆,毛遂自荐,愿意亲自领军救援新罗。

当时唐高宗正需要有个人挺身而出,替代李勣领兵出征,也就欣然同意。

当时苏定方还未显露头角,只是个左卫中郎将。

唐高宗任命营州都督程名振为主将,苏定方为副,暗中却传了密旨,让程名振听从苏定方指挥。

苏定方集结好一万人马后,渡过辽水,攻打高句丽北面城池“新城”。

高句丽守军一开始紧守不出,苏定方也不攻城,就在城门外列阵,甚至还练起了兵。

过了几日,高句丽援军到了,见唐军依然只有一万多人,还大摇大摆在城外练兵,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主动开城迎战。

这一战,苏定方大展神威。

他让程名振带步兵集结阵列,与高句丽主力正面相持,自己只率一千精锐轻骑,迂回绕后,斜插高句丽后军。

高句丽派出五千骑兵截住,却被苏定方杀败,苏定方冲入高句丽后军,纵横冲杀,所向披靡。

高句丽军尾阵大乱,士兵们纷纷溃逃,逃回了新城。

消息传回平壤,高句丽王果然中计,担心苏定方部只是前锋,急忙传令,撤回攻打新罗的大军。

苏定方见战略成功,向唐高宗报告消息,请求撤回,唐高宗同意了。

这一战,苏定方不仅救了新罗,也帮了唐高宗一个大忙。

战后,他直接成为唐高宗心腹,被提拔为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还派到程知节麾下,参加对西突厥的战争。

苏定方领兵救新罗时,金仁问也跟着一起去了,他奉苏定方之命,前往新罗,让新罗王配合。

后来高句丽撤军时,金仁问主张反击,并亲自率领两千新罗军,追击三百里,斩获不少。

新罗王金春秋看到儿子的才能后,便把他留在了新罗,准备重新派一个质子。

另一边,高句丽王意识到唐军只是虚晃一枪后,极为愤怒,又探听到唐军已经集结完毕,正在向西突厥进军。

他为了一雪耻辱,重新在边境集结大军,准备再攻新罗。

新罗元气未复,无可奈何,只好又派金仁问向唐朝求援。

辽东不稳,长孙无忌等人必定会再次上奏,派李勣领兵救援新罗。

王伏胜已得消息,金仁问进长安后,韩瑷和来济连夜去了长孙府,肯定是商议此事。

他知道等到明天早上再应对的话,便已不及,只好叫醒皇帝,让他有时间准备对策。

李治此时也非常疑惑,根据他的印象,永徽六年,新罗只来求援了一次,怎么又来一次?

难道记载有误,又或唐军这次没有救援,故而没有记载?

话又说回来。

在唐朝君臣们看来,高句丽可能是比吐蕃、突厥更强大的敌人,李治却知道,高句丽已行将就木。

渊盖苏文是篡位弑君,才成为高句丽国王,他凭着铁腕手段,还能维持住高句丽国。

然而他再过十年就死了,他一死,两个儿子就内讧,朝臣们也分崩离析,相互内斗。

渊盖苏文仅去世两年,高句丽就被唐朝灭亡,而且再未死灰复燃,连百济尚且不如。

这说明高句丽内部早已腐朽,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相比之下,西北正在崛起的吐蕃,才是他真正需要关注的对手。

想到此处,李治心中有了决断,不必理会新罗。

不过,他虽知道高句丽情况,朝臣们却不知道,明日朝会之上,定会有一场争执。

正思索间,徐槿将一件外衣披在他身后,柔声道:“大家,保重龙体,可别着凉了。”

李治拍了拍她手,道:“没事,你先睡吧,朕坐着想一会事。”

徐槿迟疑道:“大家是在为新罗的事担忧吗?”

李治道:“新罗朕倒不怎么在意,只是想到明日朝臣又会因此争执,就有些心烦。”

徐槿“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她与武媚娘不同,武媚娘对朝政之事,有着强烈兴趣。徐槿则紧守本分,不轻易干预朝堂之事。

李治这时倒想找个人聊聊,发散思绪,见她不开口,便问:“充容,你怎么看新罗求援之事?”

徐槿低头思索了一阵,道:“妾听大家刚才的意思,并不需救援新罗?”

李治道:“不错,他们就算被高句丽攻占了,对咱们大唐也不会有太大威胁。”

徐槿低头垂目,轻轻道:“大家是担心,长孙太尉借机将李司空调出长安吗?”

李治望着她:“你平日虽在后宫,朝堂之事,倒也看的通透。”

徐槿抬头看了李治一眼,小嘴微微颤动,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治道:“有话直说便是,朕恕你无罪。”

徐槿道:“妾想的这个法子,倒可封住那些官员的嘴,可并非正术,只恐说出后,大家笑话妾。”

李治笑道:“你为朕分忧,朕怎会笑话你。”

徐槿伸出一根手指,在李治后背写了四个字。

李治怔了半晌,凝视着她:“充容,朕今日方知,你平日都在藏拙,论聪明才智,并不输皇后。”

徐槿微笑道:“妾只是离大家近些罢了,朝堂多少贤臣,天下多少俊杰,还需大家慧眼识珠。”

李治赞道:“你说的很对。”

徐槿柔声道:“大家,明日还要费神,早些安息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