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大魏女史 > 第379章 尉窈初次写驳奏

第379章 尉窈初次写驳奏

书名:大魏女史 作者:悟空嚼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00:59:36

广平王元匡极有才华,也在门下省任职,和尉窈的官职一样,都是次官“给事黄门侍郎”,不过元匡司掌的事务是“谏诤纠察”和“斗尺权度”两项。

宗室大臣里,论正直和犟胆,尉窈最佩服元匡,此人生来一双鹰目,好弹劾同僚,而且是皇帝宠信谁,他就弹劾谁!

言归正传。

尉窈来门下省的时间短,常做的事是出入禁中,在皇帝、门下省和各曹尚书间传达诏命章奏,只有在皇帝召她问答的时候,她才有资格干预朝政奏事。

可是当着皇帝的面赞、驳奏事,与提前裁决大臣奏事、之后呈交给皇帝阅看,是两回事!

前者可以察言观色,随时改变应对策略,后者落字为实,一旦忤逆皇帝的意愿,会立刻被厌恶!

尉窈先提出合理要求:“请侍中让下官阅看奏章。”

她得知道元匡弹劾二王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元晖拧着眉头“嗯”一声。

尉窈就近而取,先拿在手的,是弹劾清河王元怿的奏章。

内容是:元怿仗着天子的宠爱,将府宅修缮得堪比皇宫,尤其府宅西北角建了座高楼,形制似皇宫西北角的凌云台,但是比凌云台还高,好比古诗里写的“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此条弹劾的最后,元匡痛斥清河王借凌云楼台自诩才华,想向世人彰显他的才能凌驾于皇宫里的天子!

尉窈轻吸口凉气。元匡文字简练,通晓古今,才能把古诗和心志恰好结合,使目的明确,直劈清河王的命门。

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这一份奏章,就让她增长见识,学到什么叫真的“狠”!

弹劾清河王的第二条罪状是:元怿在府宅西北高楼的西南位置,建有广宴宾客的“延宾堂”,延宾堂的形制似北宫苑里西南位置的清暑殿。元怿时常邀洛阳才子、隐士在延宾堂里琴笙并奏,并唱古诗《鹿鸣》。

仍是在弹劾的最后,元匡直言清河王效仿《鹿鸣》诗里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把自身歌颂为周文王,把妄谈国事的宾客歌颂为贤臣,实则清河王位尊而德薄,犹如好苑囿之乐的汉梁孝王!

尉窈心下再道句“狠”。

这位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弟弟,刘武当时为窦太后喜爱,生活豪奢无度,最终起了篡位心思。

这一纸弹劾的可怕在于,清河王是孝文先帝的第四子,先帝在时,清河王远比当时的二皇子、现在的皇帝元恪受宠,只因为太子元恂被废掉后,长幼有序,元恪才能接替废太子,被孝文先帝立为太子培养。

相比较,第二条弹劾,比第一条厉害多了。

接下来是元匡参任城王元澄的。

他先弹劾任城王在担任尚书右仆射期间,趁着郭祚才上任吏部尚书,不熟悉政务的时候,改动吏部任命官员的文书,并擅自增、减官员的考绩记录,以此盗取官职、改官员品秩。

尉窈相信元匡有任城王犯错的把柄,只待皇帝允许彻查此事。

她再取一卷,继续看。

弹劾任城王的第二条罪状是:元澄被解除官职后,连续出入宗王、勋臣的府邸,上至太师元勰、太傅元详,下至各曹尚书,公然行结党、贿赂之举,以致元澄不在尚书省,仍把持官员任用实权,干预诸曹的奏事。

尉窈蹙眉,一时分不清此参奏是真的状告任城王,还是放暗箭,目的其实是彭城王元勰或北海王元详。

尉窈取最后一卷阅看,还是参任城王的。

弹劾内容为:元澄清理府邸鱼塘,将鱼捕尽后,与府吏、宾客交谈间,涕泪俱下念诵古诗《鱼藻》中的二句“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并接续另首古诗《灵台》里的二句“王在灵沼,於牣鱼跃”。二首古诗句,皆为孝文帝游览洗烦池时,借沼与鱼表达君臣同乐,百姓与臣子都争相依附君王。

弹劾的最后,元匡大骂任城王狼子野心,骂任城王怀念孝文帝、怀念故经历是假,实则不满被解除官职的现状,不满天子对其一时的冷落!

门下省的差事不好干啊,尉窈全部看完了,对元晖说:“我初次学习如何写驳奏,侍中有经验,先选吧,剩下的归我。”

她想让元晖教她是不可能的,就算他教了,也必然处处挖坑害她,当然也不能拒绝此事,说她不会写驳奏,因为这么说的话,那往后她都别想接手驳奏之权了。

元晖语调缓缓道:“元匡弹劾任城王的奏章为三,你初次写驳奏……”

尉窈微露一丝欣喜,很难察觉,而且稍纵即逝。

元晖一直注视她,捕捉到这丝欣喜,他继续道:“按理,该给你弹劾清河王的这两份,但是上疏的数量多少,和批驳纠正的难易无关。我这样说,你懂吧?”

尉窈:“侍中的意思是,你选弹劾清河王的奏章?”

元晖点头:“嗯。”

尉窈:“既如此,我这就回廨舍思考如何屏抑不奏。”

元晖看她捧走三份奏章,阴冷而笑。其实他早想好了如何驳弹劾清河王的奏章,且这样选,可讨好清河王,必能得到不少珍宝好处。

廨舍里一离开人,真冷啊,尉窈点上火盆,铺纸磨墨,边思索。

刚才她露出的欣喜破绽,是故意的,阿母离开京城后,她正忧愁怎么避开皇帝的眼线和任城王接触呢,这不,机会来了。

驳奏之权,首先要明白的是,皇帝并非不知道元匡这回的奏事!

因为百官奏事呈交的文书,均为正、副二封,内容一样,“正封”在皇帝那,“副封”才在中书省或门下省。皇帝政务繁忙,一日万机,且不想把奏章上的事拿到朝堂上让百官议论决策,才让门下省写批驳之言或委婉的纠正,如果驳议合皇帝心意,就可避开公卿大臣的论辩,直接对元匡、任城王下达训斥或安抚的诏令。

由她写的驳奏,到时皇帝下达诏令时,才有可能是她向任城王传达。

上亲皇帝,下接百官,这便是门下省被朝官羡慕嫉妒的原因!

承多贵的荣显,就得担多重的责任。

字字句句,漏刻点点滴滴,尉窈从坐下,到夜半钟声,终于写完了草稿。

她和侍中元晖比着熬夜,比着当能臣,门下省的同僚不得不跟着比拼勤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