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血气年华 > 第一回:玩耍童 拜师学艺

第一回:玩耍童 拜师学艺

书名:血气年华 作者:黄世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0:54:45

第一回:玩耍童 拜师学艺

话说在山东省的南部,有一处湖泊,名叫微山湖。微山湖北连济宁市,南至山东省最南端的韩庄镇,南北全长一百多公里。微山湖湖面宽度不大,最宽的地方不过十公里;窄的地方,也只有五公里左右。湖内湖水清澈透明,鱼儿任游,行帆映影。每到夏季,那是到处芦苇丛生;没有芦苇的地方,却是荷花盛开,美如仙景。却在微山湖的彼岸,也出现了几个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诗仙”李白也在历史上称为水都的济宁市定居了二十载;军事上也出现过将军之类的人物,就连一代帝王汉刘邦,也出生在微山湖的西岸。

故事说在清末民初期间。在微山湖的西岸,有一个依湖而立的村庄,名叫徐镇子。徐镇子很大,有几千户人家。村上的人,那是半靠湖中捞业、半靠种地为生。其中村里有户人家,主人姓徐,取名徐力民。徐力民早年身为家中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郭春燕。成亲后来不久,他就同妻子一块脱离了父母,自食其力。徐力民自立门户后,靠着自己的闯劲和勤劳,和郭春燕一道开始共同创造自己的家业。

却是运气不负徐力民和郭春燕的意志和梦想。一晃几年过去,他们的家境就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时两个人不但建起了称心如意的新庭园,还打造了两只大船,作为湖中捞业;又在村上买了几十亩田地;家中也雇用起了几个劳工。可以说,他在徐镇子里,已是一个响当当的家庭了。却是在徐力民带着郭春燕自立门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郭春燕十月怀胎,产下一子,取名徐优进。从此,夫妻俩边抚养儿子一天天的长大,边创造了一份雄厚的家业。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这年徐优进已年长八岁,不到一米的个头,人长的挺扎实,又聪明伶俐,个性却是争强斗胜,调皮捣蛋。徐优进虽说年幼,还特别的任性,又贪玩,他本人却不爱时常呆在家中。除刮风下雨的恶劣的天气外,他是每天吃过早饭,就出去找小伙伴们去玩,有时一出去连中午饭都也忘了回家吃。倒是徐力民夫妻俩爱子有佳,只好任着徐优进的性子,每天到外面和小伙伴们去玩耍。

且说在崇山少林寺中,有个少林俗家弟子,名叫郑得山。郑得山是人到成年时,才奔少林寺学武的。他进了少林寺后,只因他的体质比较好,有着练武的天赋。后来就被少林方丈看中,收为他名下,成为方丈的得意弟子。少林方丈,法号:名远大师。他很欣赏郑得山练武的天赋,却把自身的少林内家拳法尽数的传授给了郑得山,使郑得山在武功上,受益匪浅。而少林内家拳法,主要以大红拳较为秘传。也就是说,郑得山是少林内家大红拳的惟一传人。

这年,却是郑得山习武有成,十八般兵器,他是样样精熟,功夫练到了深不可测的程度。这时,郑得山觉得自己功夫有成了,就想下山去享受人世间的大千世界,他不愿再留在整日以武为伴的少林寺中。这天,郑得山来到了方丈室,见了名远大师,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与了名远大师听,请求名远大师答应。名远大师听后,沉默了一阵子,心里不愿让郑得山下山,想把他留在少林寺中,做一个有道高僧,将来成为少林方丈。就劝郑得山说:“我劝你还是留在少林寺,取法号剃度为僧,忘掉尘缘。你不要再想着下山去找仇人,为你的家人报仇雪恨的事了。”原来郑得山以前的家园,也是书香门第,住在香杨县的永明镇。在这永明镇的附近有座高峰山,山上住有一伙山贼。一天,这伙山贼来到了永明镇,洗劫了郑得山的家。这伙山贼到了郑得山家中,那是大开杀戒,又把一切财物洗劫一空。郑得山家中遭难时,他出去办事不在家,才死里逃生,免了一劫。后来,郑得山回家后,看到家中已是财空、亲人离,就痛哭一场,又心里痛恨这伙山贼。后来想着为家人报仇,就决定投奔少林寺学武,回头再给亲人报仇雪恨。于是,他就起程离家、长途跋涉的来到少林寺,做了一个少林俗家弟子。那年郑得山刚满十八岁。后来,也就是名远大师见了郑得山的身体素质,觉得他是一个练武的奇才,就把他收为自己名下,传授少林内家功夫。

却说郑得山听了名远大师的话,一愣神,觉得名远大师还惦记着他以前的事,就笑着说:“方丈师父,您还计较着那事来?报仇的事,我早就忘到脑后去了。我只是想下山后,云游四方,广泛宣传我少林精神,大力推广少*功。”

名远大师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觉得郑得山心意已定,也不便强留,然后说:“你有这样的想法,倒是一件好事。既然你一心下山,为师就不再强留你了。不过,你下山后,不可惹是生非。”郑得山听名远大师答应他下山了,心里一阵高兴,说了声:“谢谢师父的教诲!弟子一定记住师父的话。”然后又跪下给名远大师磕了几个头。名远大师见郑得山磕过头,就说:“快起来罢,去向你师叔和师兄弟们辞个别。”郑得山应了声:“是。”站起身来,依恋的看着名远大师,慢慢的退出方丈室。

郑得山出来方丈室后,又一一的去见过了与方丈平辈的、有名望的僧众,向他们辞了行。接着又去了练功房,见过所以的师兄弟,等向他们辞别后,一个人就回到了休息室。他到了休息室后,收拾过行李,背到身上,又来到方丈室,向名远大师辞行后,就慢步出少林寺下山走。这里包括名远大师在内的少林众僧,都依恋不舍的把他相送到少林寺山门外,与他辞行。

却说郑得山出了少林寺后,直下崇山。下来崇山后,他想到第一件要做的事,还是要去报仇,心想:“常言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家仇不报,何为人也!”又想到在少林寺,在方丈面前自己所承诺过的话,这时就在心里默默的向名远大师说:“师父,对不起了!家仇不报,我心难安。”随后,就转身直奔永明镇方向走去。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这天,郑得山来到了永明镇。他找到自己的家址一看,见偌大的一座庭院,如今已经荒废;房屋失修坍塌,地上长满了荒草。看到这种情景,他心里不仅一阵心酸,几滴热泪涌出眼眶。郑得山看到自己好好的一个家园,已落魄到如此地步,心里一时更激起了他对山贼的仇恨。这时,他抬手抹了把眼泪,转脸向高峰山方向看了眼,随即转身不停步的往高峰山方向走去。

郑得山一路来到高峰山脚下,抬头往山上看了一眼,见高峰山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高峰,只不过山高了点而已。由于山高林密,站在山脚下,并看不到山贼的窝点。这时郑得山心想:“不就是个高峰山吗!哪怕踏遍整个高峰山,我也要找到这伙山贼,把他们赶尽杀绝,为民除害,为家人报仇。”想到这,他就气运丹田,施展开轻身工夫,抬步往山上奔。上得山来,费了好大的工夫,终于找到了山贼的居点,却是只见山寨,不见人。他又前后左右的找了个遍,还是没见到一个人影。这时,郑得山心里有点纳闷,心想:“好好的一个山寨,怎么一个人影都不见了呢!莫非他们又下山打劫去了?”想过,心里又有点替别人担心起来,想着山贼又去危害别人去了。再一想:“我得赶紧下山,找到这伙山贼,去解救别人的灾难。”想后,他又快步下山。等他下来高峰山后,见人一打听,才知这伙山贼,已早被官府给剿了。留下一座空的山寨,成为了上山来的人们躲风避雨的地方。

郑得山听到山贼被官府清剿了的喜讯,心里松了口气,苦笑了一下,又叹了口气,心想:“这伙山贼已没了,我的仇,也不用报了。”他这时转脸看了眼永明镇的方向,心里想着永明镇已没有他的什么亲人了,认为这地方也没了他的什么牵挂。一时心里又想起他在少林寺临下山时,向名远大师承诺过的话,心想:“这里不再是属于我呆的地方了,我该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了。”接着也就转身离开了高峰山脚下。

郑得山离开高峰山后,一时觉得心里很茫然,此时他也不知自己何去何从。转而一想“天地之大,任尔游戈。云游四方,游山观水。我又何必心择一方呢!”想过,这时心里又变得开阔起来。接着,他就不择方向的到处任意云游。后来,他是每到一处,边宣传少林精神,边游山观水。也不知他云游了多久,走过了多少个地方,这一日,就到了微山湖畔。此时正逢夏季,微山湖中芦苇茂盛,到处荷花盛开,湖内不是片片绿州,就是处处花海。郑得山见到这样的风景,都看入了迷,接着就沿着湖岸一直观赏下去。湖岸绿草成茵,一条挡水坝卧龙似的伸向远方。一时郑得山走在湖岸的挡水坝上,边观赏湖景,边往前走。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的到了徐镇子村外。

此刻,天近晌午,红日当头,又是炎夏。由于天气酷热,郑得山走路流汗过多,这当口,他觉得有点口渴,他就用手拿起腰间的水葫芦,打开葫芦盖,想喝口水解渴。待葫芦盖打开后,却发现葫芦里是空的,里面没有一滴水了。接着他又反手又把葫芦盖盖好,放回了腰间。一时只因口渴的厉害,心里又想着怎么弄点湖水解渴。这时,他看了眼湖边,见此地正是一片芦苇荡,又是因夏季,湖水下降,湖边上只看到芦苇,却是看不到水面。而且芦苇荡中淤泥很深,要想喝到湖水,需要赤脚钻进芦苇荡,往里走上一阵子,才能喝到湖水。郑得山看过,觉得淤泥难趟,又摸不清芦苇荡中什么情况,也就放弃了。这时,他一转脸看到了徐镇子,见后心想:“我何不进这村庄里,向一人家讨点水喝。”于是,他就转身下了挡水坝,迈步走向徐镇子。

等郑得山来到徐镇子村口,往村内看了看,接着又沿街往里走。走了一阵子,此时,他看到几个小孩子在街上玩。几个小孩子是三男一女,他们正在玩“老鹰追兔子”的游戏,其中有个小孩子把两只胳膊驾起,做着老鹰的样子,在追前面的那个小孩子;前面的个小孩子,就背着老鹰东躲西藏。旁边站着两个小孩子,却是一男一女,几个人的年龄都相仿。旁边站着的两个小孩子,他们站在那里不住的拍手笑喊:“兔子,快跑。老鹰,快追。”郑得山见后,就驻足站在原地看了一阵子,左看右看,觉得这个作老鹰的小孩子的体质不错,是个练武的好料子。他心想:“我何不收他为徒,把自己的一身功夫传授给他,让他在这一带把少林功夫发扬光大呢!”想过,接着又看了一会儿几个小孩子玩游戏。之后,也就迈步走向了几个小孩子。

等郑得山来到几个小孩子近前,就站住了。一时他也没有上前打扰他们,站在那里满脸笑容的看着几个小孩子在玩。这几个小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徐优进和他的几个小伙伴,作老鹰的就是徐优进。这里徐优进和小伙伴们正玩的开心,忽地见近前来了个不认识的人。一时他们也忘了作游戏了,都把惊异的眼光看向郑得山。郑得山看到他们有点惊疑的样子,就笑着说:“小朋友,你们别害怕,我是来看你们作游戏的。你们接着玩。”可不论他怎么说,徐优进和几个小伙伴也不作游戏了。

这时,徐优进扭头看着郑得山,就天真的问:“你是谁?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怎么不认识你!”郑得山听后,觉得徐优进特别的聪明,就笑着说:“我家离这里远着哩!你呢!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徐优进听了,并不答话。此刻那个小女孩却抢着说:“我知道。我来告诉你。”这个小女孩名叫娜娜,和其他两个小男孩一样,都是徐优进的左邻右舍家的小朋友。其他两个小男孩,一个名叫小健,一个名叫明明。此刻,娜娜刚要接着说下去,却被徐优进制止说:“别告诉他,他不是好人。”

郑得山听了徐优进的话,心里一笑,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笑着问:“你们看我像是坏人吗?”接着一想:“不行,我得骗骗这个小男孩,让他带我去见他的父母。不然的话,他不会带我去见他家父母。”接着,就用手指着徐优进说:“嗷,对了!我是你们家亲戚,不相信,就带我去见你爸爸妈妈就知道了。”像徐优进这样大的小孩子好骗,一骗就成。他也不问郑得山的话是真是假,听了郑得山的话,转身就往家里跑。郑得山见徐优进往家里跑,心里很高兴,跟在他的身后就走。娜娜,小健和明明见徐优进往家跑,都跟在郑得山身后,像看热闹一样的走了过去。

一会儿的工夫,却是徐优进一路跑着进了家门,又往里跑,接着去见他的爸爸妈妈。后面郑得山也跟着走进了院门。娜娜,小健和明明见徐优进带人进了他的家门,他们也就一哄而散,各自跑回自己的家里去了。

再说徐优进一直跑到后院,来到徐力民和郭春燕房里,见到他们就大声喊着说:“爸爸,妈妈。咱们家来亲戚了。”徐力民正手捧一本书,在看。郭春燕在做着针线活。两个人听了,觉得有亲家来家,都是一阵心喜。一个放下手里的书本,一个放下手里的针线活,都站起身来往外迎。

徐力民和郭春燕迎到房门外。郑得山也到了门前。三个人碰了面,各自止住了脚步。徐力民见了郑得山,不认识,想着根本不见有这个亲戚,觉得事情有点怪怪的,眼望着郑得山,愣着眼神的想着郑得山是什么来头?郭春燕也是一头的雾气,根本想不起这人是哪一门子的亲戚。一时徐力民回头看着徐优进,用手指着郑得山,就问:“这个人,就是你说咱们家来的亲戚?”徐优进瘪着小嘴看了眼郑得山。这时郑得山就接口说:“是啊!是我这么说的。”

此刻,徐力民又回过头来,用眼审视了一下郑得山,见他三十多岁的样子,一身便装,矫健的身材,中等个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赤红面皮,看上去,人有几分威风。就脸无表情的问:“你是什么人?怎么骗一个小孩子?”郑得山笑着说:“我是一个少林俗家弟子,云游四方,来到这里。刚才在街上路过,看到你家儿子体质不错,就想收他为徒。所以,就骗他带着我来见你们了。失礼之处,请别见怪!”

徐力民听后,心里明白了,心想“原来来人是一番好意。”又听到来的是少林俗家弟子,也不怠慢。表情一下子缓和下来,赶忙把郑得山往房里让,就说:“原来是大师到了!快房里请。”郭春燕也跟着说了句:“大师房里请。”郑得山也不客气,听了徐力民的话,就迈步大步流星的往房里走。徐力民夫妻让过郑得山,也随后回房。这时徐优进天真的瞪着两只小眼睛,不知是怎么回事,见大人们都要进房,就拉着郭春燕的手,跟着进房。

大家进房后,郑得山没等徐力民夫妻让座,自己就坐到了正堂上。徐力民见郑得山坐了下来,自己也走到另一边的坐位前,坐了下来。一时郭春燕把徐优进的手,递到徐力民的手里,让徐优进依偎在徐力民身旁,然后去给郑得山泡茶。一杯茶泡好,回头送到郑得山身旁的桌子上,说了声:“大师喝茶。”就回头站到了徐力民身后。他们一家三口人,站在一起,就像照全家福相一样。

此时,徐力民看了眼徐优进,又回头眼看着郑得山问:“大师,你是怎么看到小儿的?”郑得山听后,就把刚才看景口渴、又怎么进村庄的事情说了一遍。徐力民听后,点了下头,然后又接着问:“刚才听大师话里的意思,你骗小儿来我们家,就是想收小儿为徒,教他练武喽!”郑得山点点头。此刻徐优进听后,却向徐力民嚷嚷着说:“爸爸。我不练武,我要跟小朋友一块玩游戏。”其实,徐优进小小年纪,根本不知练武是怎么一档子事,心里就知和几个小朋友一块玩游戏好玩。

郑得山听后,笑了笑,他为了吸引徐优进做他的弟子,这时站起身来,抬头瞟了眼房梁。然后慢步来到徐优进面前,笑着说:“小朋友,你看这样的游戏好玩不好玩?”说完,自己活动了一下筋骨,弹了几下腿,接着一个“旋舞身”跃上房梁,就轻轻的站到了房梁上。之后,向徐优进一笑,接着又跃下来房梁,人稳稳的落到地上,就面对着徐优进问:“小朋友,这样的游戏好玩吗?”徐优进见了,非常高兴,觉得这样的游戏要比“老鹰抓兔子”的游戏好玩,就说:“好玩。”郑得山接着问:“你愿意学吗?”徐优进高兴的手舞足蹈的说:“愿学。”

这里徐力民见了郑得山展示了这一手功夫,虽然自己没有练过武,也看得出此人武功很强。但他内心对徐优进的未来安排是从文不从武,所以,他对武术不感兴趣。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眼看着郑得山,有点难为情的说:“大师,小儿的以后,我想让他学文,看他能不能将来为祖坟上添光,却没有让他习武的心意。”徐力民的话,让郑得山听后,有点吃惊,就有点争辩的说:“习武有什么不好!习武也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习武还能惩恶扶善,保护家园。”郑得山说着,回身坐了下来,接着又说:“那好。既然你想让你儿子学文,我也同时教他习文好了。教他边文边武。”

徐力民听了郑得山的话,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勉强一笑说:“原来大师文武兼备!”郑得山说:“怎么!不能吗?我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徐力民听后,心里一奇,就问:“大师还有家史?”郑得山说:“那当然。”接着就把自己的遭遇说给徐力民和郭春燕听。

郑得山把自家遭劫难的故事讲完。徐力民听后,很同情的说:“却是大师身上也背负着不幸。”郑得山说:“是呀!那时知道家人被杀,我却无力给他们报仇雪恨,还自己苟且偷生的活着。后来,才想起奔少林寺学武,为家人报仇。如果起初我要习武的话,就有力保护家人不遭劫难了。”

郑得山的这么一番话,让徐力民听的动了心。他觉得他们夫妻辛苦了一点家业,在这兵戈混战的时期,以后就得需要有一个人来守护这份财产。这时转脸看了眼郭春燕,想争取她的意见。郭春燕看到徐力民的目光,向他一笑,没有说什么。徐力民见郭春燕没发表什么看法,就回过头来,接着说了句:“这······”郑得山又接口说:“你们就别吞吞吐吐的了!我敢保证,你们的儿子拜我为师,将来会有出息的。要不是我看上你们儿子的体质好,是个练武的奇才。你们用轿子去请我,我还不来呢!”

徐力民听后,笑了笑,接着说:“那我们就拜托大师了!儿子的未来,我们就托付给大师了。”说完,又眼看着徐优进说:“儿子。想学大师的游戏,快点过去磕头拜师父。”徐优进听后,转脸眨巴着眼睛看着郑得山,没有走过去。这时郑得山忙阻止说:“且慢!拜师的事,不能这样草率了事。咱们得择个日子,摆上香案,降上香,再行拜师礼。”徐力民只好笑着应了声:“是。”

徐力民的话刚落音。徐优进却嚷嚷着说:“我要和伙伴们一块学这游戏,和他们一块拜师父。”徐力民听后,觉得有点难为情,心想:“大师只说收你一个人做徒弟,没有提到他们,这该怎么向大师说呢?”想过,抬头看了眼郑得山。郑得山心里明白,就说:“那好吧!一个也是教,几个也是教,我就把他们全收下了。”接着又向徐力民说:“说了半天的话,还不知道你的尊姓大名呢。”徐力民笑着说:“我姓徐,字,力民。不知大师怎么称呼?”

郑得山笑了笑,开门见山的说:“原来你叫徐力民。我叫郑得山。以后我就叫你徐先生。”徐力民听后,说:“叫我徐先生,不敢当!大师以后就叫我力民好了。”郑得山觉得这样也好,点了点头,接着说:“也好,以后我就称你力民罢。”又接着说:“力民,你去把那几个孩子的家长叫过来。拜我为师的事,不是儿戏,得给他们打声招呼,商量商量。”徐力民问:“现在?”郑得山说“是。”徐力民接着应了声:“好。”随即转脸看了眼郭春燕,就说:“娃他妈,你就辛苦一趟罢,把和儿子经常一块玩的那几个孩子的家长叫来咱们家一趟,就说有事与他们商量。”郭春燕知道平常和徐优进一块玩耍的那几个小孩子。这时听了徐力民的话,话也不说的动身向外走。

郭春燕走后,徐力民又问郑得山说:“大师,你收小儿他们做徒后,我该怎样安排?”郑得山说:“没什么不好安排的,有块宽敞的空地作为练武的场地;有两间空房子,一间留着我住,另一间作为学堂,这样就行了。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徐力民说:“这就好办了,既然大师这么说了,村后有一片空地,每年小麦熟了,是我收粮打场用的。那里还有三间房子,有一个单间,其它两间是通的,是用来住人和囤粮食用的。大师不嫌弃的话,就把那里派上用场。”郑得山听后,点了点头,说:“那就再好不过了。”

两个人正说着话,郭春燕叫来了其他几个孩子的家长。几个孩子的家长,都是与郭春燕和徐力民相仿的年龄,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他们都与徐力民是隔墙不远的邻居,现在又不是忙季,都在家里闲呆着。郭春燕一到他们家,把原委给他们一讲,都想过来看个究竟,也各自顺便把刚刚回到家的孩子带了过来。他们一进房门,郭春燕就指着郑得山,向他们介绍说:“这就是我给你们说的那位大师。”

几个孩子的家长听了郭春燕的话,都转过脸去,看了眼郑得山,又向他问了好,就很随意的各自找了个板凳坐下来。他们这种表现,都是邻居混的熟悉了的缘故。这里郑得山向几个孩子的家长一点头,就面含笑意的逐个的看了眼他们,没说什么话。此刻,徐优进见小伙伴们都到了,就甩开徐力民的手,来到娜娜面前,拉起娜娜的手,就要和小健、明明出去玩。郭春燕见了,就阻止他们说:“你们站住,以后拜师父了,就得乖乖的听话。”徐优进听了郭春燕的话,就停住了,回头眨巴着眼睛,看着郭春燕,有点心里不甘心的样子。

郑得山见了,觉得徐优进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就笑着向郭春燕说:“几个小朋友想出去玩,就让他们再去自由的玩一天罢。”郭春燕听了,一笑,觉得郑得山说了,也不再阻止,接着又向徐优进说:“那你们就去玩罢,不可闹气。”徐优进听到允许,像领了“圣旨”一样,答应了一声:“是。”高兴的带着娜娜、小健和明明出外玩去了。

几个小孩子去后,这时徐力民看了眼大家,接着就开门见山的说:“现在让你们来,是有事与你们商量。大概你们也听娃她妈说了,就是大师想收我儿和你们的孩子做徒儿,教他们习文练武的事。你们同不同意?”说完,就眼看着大家。几个孩子的家长听了徐力民的话,都沉默了一阵子。这时,明明的爸爸开口说:“教孩子习文练武倒是一件好事,只是我们拿不起学费。”其他家长也都“嗯,嗯。”两声,随口说:“是。”

郑得山听后,笑着说:“你们放心,学费的事,我分文不取。只要有我住的地方,给我口饭吃,就可以了。”徐力民接口说:“大师放心,吃饭和住的事,我全负责,这事也不要他们为难。”接着又问其他几个孩子的家长说:“这下大家大可放心了吧?”大家听后,都也无话可说。少一沉默,娜娜的妈妈说:“我们家的孩子,是个女娃,不宜舞枪弄棒的,我看还是免了罢。”娜娜的妈妈是个有么说么的老实女人,他心里想着娜娜是个女孩子,不能跟男孩子一样伸拳弄腿的。

此刻,郑得山看了娜娜的妈妈一眼,就说:“这位大嫂,此言差矣!女孩怎么啦?女孩一样也可以练武,一样可以强身健体。将来走向社会,一样可以除暴安良,而且学会了武功,还能防身保护自己。”娜娜的妈妈本来觉得自己说的是实情,听了郑得山的话后,又觉得郑得山的话不无道理,感觉一时无话可答。郭春燕在一旁,接着说:“是啊!大师说的在情在理。”一时又向娜娜的妈妈说:“妹子,别再阻止了!别耽误了孩子的未来。”娜娜的妈妈听了郭春燕的话,此刻有点吞吐了。

郭春燕见娜娜的妈妈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转而又向娜娜的爸爸说:“岳理兄,你说是不是?”岳理是个憨厚老实的中年人,平常又少言寡语,虽然说他与娜娜的妈妈是夫妻俩相敬如宾,可他还是都听从娜娜的妈妈的话。平时娜娜的妈妈指东,他打东;娜娜的妈妈指西,他去西,在村里是响了名的“妻管严”。他听了郭春燕的话,转脸偷瞧了娜娜的妈妈一眼,却是嘴里吱唔着不敢拿主意。小健的妈妈在一旁沉不住气了,她是一个能言善语的女人,这时眼看着娜娜的妈妈说:“娜娜的妈,你就同意了罢,女孩家练武也没什么不好。等她长大成人后,有一身功夫,起码不受那些坏男人的欺负。”说完,顿了一顿,又接着说“我们没有什么意见了,就决定让儿子拜师学武。”小健的爸爸也跟着向娜娜的妈妈爸爸说:“你们夫妻俩就同意孩子练武好了!他们几个小伙伴平常都是一块玩耍,就让他们也一块跟着大师习文练武罢。”

娜娜的妈妈在大家的说服下,最终还是动心了。她觉得再坚持下去,脸面上都无光,就扫了一眼大家,接着说:“既然你们这么说了,我不同意,那是面子上也过不去了。不过,我同意孩子练武,这只是一方面,就是不知我们的娜娜是不是适宜练武。”郑得山接口说:“女孩家练武,也没什么不适宜的。从古到今,也出现了不少女英雄,女豪杰不是!。”这话说的娜娜的妈妈一笑。

徐力民见几位家长决定了下来,就说:“既然大家都同意孩子跟大师习文练武了,如再没别的意见,事情就这么定了。咱们选在明天中午让孩子们磕头拜师。一切事宜和资金,都有我来负责安排,到时你们只管把孩子带过来就是。”说完,又注重的看了眼大家,见大家再没别的异议,就又说:“大家没什么别的事的话,就请回罢。你们可得记住了,别误了明天的事。”几位家长听徐力民这么说,都应了声:“是。”就站起身来,接着又转身向郑得山道别后,也就一前一后的散去了。郑得山和徐力民、郭春燕动身把他们送出房门外。

等送走几位家长后,郑得山和徐力民、郭春燕回到了房里。他们还没回到原位坐下来,郑得山就眼看着徐力民说:“力民。你快带我到场地上看看,我好心里有个底。”徐力民听后,回头看了眼郑得山,便说:“大师不用去看了,那地方大着呢!要说作练武的场地,那是绰绰有余。”郑得山说:“那也要过去看看,看过后,我心里也就放心了。”

此刻,徐力民觉得郑得山是有点太心急了,心里这么想,但没说出口。便说:“大师别急,先坐下来喝杯茶再去也不迟。”郑得山说:“茶已喝过了,等看过场地后,回来再喝。”其实,郑得山本身就渴,在郭春燕给他泡好茶、送到桌上后,过了一时,他觉得冷的差不多了,就端起一气喝了。郭春燕却是没看到,也就没有再一次给他倒茶。

待郑得山说过茶已喝过,郭春燕忽地想起再给郑得山倒茶,便说:“大师再喝一杯茶再去也不迟。我来给你倒茶。”说着就要去拿桌上郑得山喝茶用过的杯子。郑得山忙阻止说:“别倒了。还是先过去看看场地罢。”说完,转脸看了眼郭春燕。

徐力民听郑得山执意要急着去看场地,就说:“大师既然一心要去看看场地,我就先带你去看看。”话后,看了眼郑得山,又说:“大师请吧!”郑得山向徐力民点了点头,就和徐力民一前一后的动身向外走。

其实,徐力民说的打麦场,是在靠近徐镇子的北口,有两亩地大的一块地。在打麦场的北边,靠近边口的地方,有一溜三间房子,一间隔开为单间,其余两间是通间,门朝南。单间房是留着每年收庄稼时,庄稼进了场,打出粮食晒干入仓后,看管粮食的人员住的,其它两间是作为粮仓和收放打粮使用工具用房。现在这个时间,已是早过了收麦子的季节,收过的小麦,已晒干卖掉,看管人员也没了。三间房子里,除放着几件打粮用具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三间房子现在也没了多大的用场,门上全都上了锁。场地上,也是一片光滑,除时常有几个来这里玩耍的村里的孩子外,很少有人光顾这里。

再说徐力民带着郑得山一路来到打麦场后,用手一指场地,回头向郑得山说:“大师,这就是我给你说的打麦场。你看,场地的周围,都是我的田地。这地方除我每年收庄稼时,打场晒粮用外,其它还派不上什么用场。”郑得山边听徐力民介绍边左右的环顾了一下这地方,见这场地的面积,看起来很大,心想:“这里作练武的场地,那是再好不过了。”场地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庄稼,现在正是生长的旺季,不到半米高的庄家,使旷野呈现出一片绿州。靠场地的北边,是三间房子,上着锁。郑得山见了,便问徐力民说:“那就是你说的三间房?”徐力民听后,也随着瞟了眼那三间房子,便说:“是。”郑得山点点头,又问:“现在这三间房子是空的吗?”

徐力民说:“现在并不是收庄稼的忙季,并没有需要存放的粮食往里放,房子里只有打场使用的工具和一些破烂东西,其它什么都没有。如是使用,让人清理一下就是。”郑得山说:“这就好。那你就让家里人把房子清理清理。把隔开那个单间房,作为我个人吃住用房,另外两间房子,就作为课堂和放练武器械用房。你明天让人到镇子上买几张课桌和板凳,放到房子里,就妥了。练武的器械,咱们以后慢慢的打造。”徐力民点头说了声:“是。”然后又说:“大师把这里都看过了,一切我照办就是,如果没有别的事的话,咱们就回罢。天都偏午了,午饭都还没吃呢!”

此刻,郑得山听了徐力民的话,抬头看了眼太阳,见真的太阳已经偏西了不少,自己也觉得肚子有点饿了,随即又环顾了一下场地。然后回头看了眼徐力民,满意的一笑,说了声:“回。”就带头往回走。徐力民见郑得山回了,也就陪伴着他往回走。

一会儿的工夫,两个人回到家中。一进院门,见郭春燕正站在房门外。这时郭春燕见他俩回来了,并往前迎了两步,就关心的问:“你们回来啦!大师看那场地怎么样?”郑得山笑着向郭春燕点头说:“蛮好。”这里徐力民却问郭春燕说:“午饭做了没有?饭时都过了。”郭春燕说:“做好了,就等你们回来吃呢。”

三个人说着话,又一前一后的进了房里。他们一进房,徐力民见一桌丰盛的菜肴,正摆放在房中央,一时弥漫在房里的菜香从鼻孔透入心腑,使人心旷神怡。此刻,徐力民见徐优进不在房里,就问郭春燕说:“孩子呢?”郭春燕说:“又出去玩了。大师说是让他们再自由的玩一天,那就让他去罢。”徐力民又问:“他吃饭了没有?”郭春燕说:“吃过了。我单独给他盛了点饭菜,吃过就跑出去了。”

说着话,袁婶用脸盆端着洗手水走了进来。袁婶是徐力民聘来的佣人,五十多岁的年龄,个头不高,身体胖嘟嘟的,人也会说善笑的。她端着水盆一进门,就笑着说:“洗手水端来了,客人和东家快洗洗手,快吃饭罢。午饭时间都过了,人还饿着肚子呢。”说着话,已把水盆放到了地上,人又站立到了一旁。

徐力民没有理会袁婶所说的话,只是见到袁婶端着水盆进房后,就问:“袁婶。你还没吃饭吧?”袁婶忙笑着说:“还没呢。等东家和客人吃过,我再吃。”徐力民说:“不用等了,这里有菜饭,让娃他妈端一样菜,再拿点饭,给你送到厨房里,你就吃饭。等吃过饭后,就到后面的打麦场里,把那三间房子打开门,打扫干净,再把场地打扫一下,准备明天使用。”说完,转而又向郭春燕说:“去。快端一样菜,弄点饭,给袁婶送到厨房里。”

这里郭春燕还没来得急回答,袁婶忙阻止说:“东家,不要了,厨房里还有剩下的,我这就过去吃。吃过饭后,就去打扫房子和场地去。”说完,把手里的毛巾反手递给了郭春燕,然后转身就去了厨房。袁婶吃过饭,自去打扫房子和场地,不必细说。

却说徐力民见袁婶走后,就回头向郑得山说:“大师,快洗洗手,咱们吃饭。”郑得山向徐力民点了下头,就来到水盆前,蹲下身来,洗了把手,然后又站起身来。郭春燕把袁婶递给她的毛巾,又给郑得山递过来。郑得山接过来,擦了擦手,然后又反手递给了徐力民。徐力民接过毛巾后,反手搭在自己的肩上,也就弯腰在水盆里洗了把手,直起身来,从肩上拽下毛巾,擦了擦手,就随手把毛巾又递给了郭春燕。

这里郭春燕见两个人洗过了手,随时接过徐力民递过来的手巾,又过来端起水盆,就出门把水泼到了院子里。接着把水盆放到了地上,又把毛巾搭到了晾衣物的绳子上,又回到了房里。此刻,徐力民和郑得山已到了饭桌旁,两个人相让着坐了下来。郑得山见郭春燕又回到了房里,就说:“妹子,你也坐下来吃饭罢,看你忙活了不少。”郭春燕一笑说:“大师。你就别客气了。饭都快凉了,你们就赶紧吃罢,我已吃过饭了。刚才孩子吃饭时,我也跟着吃了点。”

一时徐力民就向郑得山说:“大师,不管她了。咱们吃。”说着话,就拿起酒瓶给郑得山往酒杯里斟酒。郑得山一笑,也没再说什么,回头眼看着徐力民往酒杯里斟酒。转眼间,郭春燕又泡了两杯茶,回头一杯送到了郑得山面前,一杯又递给了徐力民,然后向郑得山说:“大师,你就吃饭罢,粗茶淡饭的,也别见怪!我去外面看看孩子去。”说完也就转身向外走。郑得山听的心里一喜,觉得郭春燕是个懂得世理的女人,回头目送着郭春燕向外走的背影,心想:“这个女人这么通明事非,一定是个品德兼备的妇道人家。”

这时,徐力民把斟好了的一杯酒,送到了郑得山面前,说了声:“大师请喝酒。”接着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郑得山回过神来,心里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回头见徐力民送到面前的一杯酒,用手端起,又见徐力民也给自己斟好了一杯,就把酒杯往徐力民面前一举,接着说:“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咱们喝。”徐力民见郑得山已举起酒杯,他就把手里的酒瓶放下,端起酒杯,与郑得山的酒杯碰一下,两个人都把自己杯中酒,一饮而尽。他们把酒杯放下后,徐力民拿起酒瓶,又给郑得山斟酒,边斟酒边说:“大师别再客气,以后我的家,也是你的家,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话后已给郑得山斟满了酒,

郑得山说:“走出少林寺的山门后,如今我也是无家可归的人了。收徒传艺,一是让少林功夫发扬光大,二是我觉得今后也有个落脚之处。”徐力民说:“是是是。这里以后也就是大师的家,您今后的人生,就在这里安度了。”郑得山听后,高兴的一笑。此间徐力民也把自己的杯子斟满,放下酒瓶,边端起酒杯劝郑得山喝酒,边说:“我是认真的!”郑得山觉得自己的一笑让徐力民有误解,忙说:“我也是心踏实地的接受你的请求。”话后,两个人同时会心的一笑。

接下来两个人边喝边聊,先聊的以后徐优进学文练武的事,接着又聊了些郑得山的人生经历。一直到了傍晚,这时郭春燕带着徐优进回到房里,两个人还是聊着余兴未消。此时徐优进一进房,就甩开郭春燕的手,到了徐力民的身旁,亲昵的叫了声“爸爸。”就显出有点小孩子气贪吃的样子,眼巴巴的看着桌子上的饭菜。郑得山眼看着徐优进这样,心里明白小孩子有点贪吃,欣喜不打一处来,笑着说:“小朋友。爱吃什么,就拿起筷子夹了吃。”

徐力民眼看着徐优进,也是一喜,觉得这都是小孩子的淘气。这时又用手指着郑得山,向徐优进说:“快叫师父。”徐优进回头看了眼郑得山,没有吭声,显出有点生疏的样子。郭春燕也在一旁劝说:“叫呀!快叫师父。”徐优进还是只是眼看着郑得山,没有叫师父的意思。此时郑得山笑着说:“不叫就不叫罢。不过,等到明天拜师后,那时可得叫师父了。”说完,自己“哈哈”一笑。

正说笑间,袁婶从外面走进来,一进门就笑着说:“你们干么这样难为小少爷呀!”说着话,人已走进了房里。徐力民听到袁婶的话声,转过脸来,看了眼袁婶,接着问:“房屋打扫干净了没有?”袁婶说:“打扫好了,顺便我也把床铺铺好了。还把场地全部打扫过了一遍。”徐力民说:“那就好。辛苦你了!”这话说的让袁婶有点不好意思了,就说:“你看东家说的,这还不是我应该做的!”徐力民一笑,接着看了眼郭春燕,说:“都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饭菜也都冷了,快端去厨房里,热一热,回头和袁婶一道吃饭罢。我和大师再喝几杯,我们还没聊够呢。”郑得山摆了下手,接着说:“算了算了。我的酒量差不多了,等饭菜热好,咱们也一道吃饭。”

郭春燕听了徐力民的话,走到桌旁,从桌上端起两盘菜,回头向外走。袁婶也慌忙来到桌旁,像郭春燕一样,从桌上端起两盘菜,回身去厨房,边走边说:“以后就这样的事,东家支会我干就是了,别再让夫人操劳。”话结束时,人已出了房门。徐力民也没答话,只是眼看着袁婶和郭春燕一前一后的出了房门。

郑得山此时也真的喝足了酒兴,见郭春燕和袁婶忙着去热菜,就把徐优进从徐力民身旁拉到自己的前怀里,热乎乎的问长问短,还问徐优进是不是爱学更多的游戏?徐优进答应着:“愿意。”徐力民就聚精会神的看着他们聊,也不插嘴说话。一时又注意着袁婶把热好的菜,从厨房里端来送到桌上,然后又从桌上端冷了的其他菜往厨房里去。

一会儿的工夫,郭春燕和袁婶忙活着把饭菜热好,又全都端到了饭桌上。接着徐力民就让袁婶和郭春燕坐下来吃饭,却是又随手拿起郑得山的酒杯,给他斟酒。郑得山正和徐优进聊的高兴,见徐力民又要给他斟酒,忙丢下徐优进,伸*过自己的杯子,阻止了徐力民给他斟酒,并说:“不喝了,不喝了。”

徐力民拿起酒瓶,正要给郑得山倒酒,一时见他抢去了杯子,便劝说郑得山说:“大师,咱们再接着喝几杯,然后吃饭。”郭春燕也劝。袁婶也跟着劝。只有不谙世事的徐优进傻呆呆的看着,不知他们是怎么一回事。一时,郭春燕又把徐优进拉到自己前怀里。这里郑得山坚持不喝了,眼看着大家都在劝,便说:“不喝了,我的酒量已足。再说了,喝酒的时间,以后多着呢!来日方长。现在天色已晚,明天还有事要做,大家一块吃过饭,就准备各自休息罢。”话后向大家一笑。徐力民见郑得山执意不喝了,也就不再劝了,便说:“既然大师不肯喝了,那就不再喝了。咱们一块吃饭。”说完,伸手在桌上拿了个馒头,回头递给郑得山。郑得山伸手把馒头从徐力民手里接过来,就一声不响的吃起来。

吃过饭,郭春燕和袁婶收拾过饭桌。过后,郭春燕又泡了两杯茶,分别递给了郑得山和徐力民。此时已到了掌灯时分,袁婶走了。郭春燕也向郑得山打了声招呼,就带着徐优进进内房准备休息去了。郭春燕带着徐优进走后,徐力民和郑得山喝过一杯茶,聊过一阵子。此时,郑得山见天色已晚,就说:“天色不早了,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明天还有事情要做。”徐力民听郑得山这么说,也不坚持再聊了,就安排郑得山去打扫过的房子休息去了。后话不必细说。

却说到了次日,徐力民早早起来,就张罗着几个小孩子拜师的事。小健的爸爸妈妈带着小健;明明的爸爸妈妈带着明明;娜娜的爸爸妈妈带着娜娜,都是一早过来帮忙。徐力民该出钱的出钱,他让人弄来了桌椅板张,又差人买来了书籍、香烛果品、万头响鞭炮等,还特地让人备了一桌酒菜。拜师的地点设在课堂的房门前,时间选在当午。天不到中午,香案桌摆放齐整,一切准备就绪。一时场地上还招惹来了一些村里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人。

时间转眼即到。此时,眼看着太阳当午。徐力民看着时辰已到,只听他说了声:“行拜师礼,现在开始!”话后,接着有人点燃了香烛。徐力民又把郑得山安排到香案桌旁,准备新收的小徒弟给他磕头行拜师礼。这时郑得山走到香案桌前拜了几拜,就回身坐了下来。郭春燕把徐优进,明明,小健,娜娜都安排站成一排,然后准备指挥几个小孩子行拜师礼。村里看热闹的人,也涌过来,在外围把他们围的风雨不透。

就在大家热潮沸腾时,就听徐力民大声喊道:“拜师行礼第一项:鞭炮轰鸣。”话音一落,就有人点燃了鞭炮。一时鞭炮声,震耳欲聋。在鞭炮声和热闹的气氛中,就听徐力民又接着喊道:“第二项:新入门弟子给祖师爷磕头!”这里郭春燕就指挥着几个小孩子跪下来,对着香案桌磕头。就这样,几个小孩子行拜师礼的第一个头,就磕到了地上。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说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