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管府日常事务是向兵部汇报,比如军队增减、训练、装备更新、士兵抚恤等等,梁州总管府提出新增六千募兵并要求总管府负担军俸的报告便送到了兵部。
兵部侍郎段文振吓了一跳,增加六千府兵是常事,但增加六千募兵闻所未闻,这可是极少发生之事。
他不敢做主,连忙将奏折呈给了相国高颎,高颎见是萧夏的签字,他心中想到了什么,便来和太子商议。
批准总管的请示应该是天子的权力,但天子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君权基本上都交给了太子,除了调动军队的兵符还在天子手中外,其他君权都给了太子。
不过一些重大事件,太子必须和内阁商议,太子毕竟不是天子,他的很多权力都受到朝廷限制。
杨勇在两天前收到萧夏的来信,萧夏在信中提到了他将六千私军转为总管府募兵的要求,这是当初他们谈好的条件,当然,萧夏也给出了理由。
杨勇在看到梁州总管府的奏折时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杨勇不露声色道:“我认为这不算重大军国事务,高相国认为呢?”
高颎还是坚持原则道:“毕竟是募兵,不是增加府兵,是原则上的问题,还是请几位相国一起商议吧!”
虽然高颎是杨勇的岳父,但在原则问题上高颎从不让步,萧夏这份奏折从他内心来说,他是坚决反对,他担心开了先河,其他总管府也跟着效仿,那就麻烦大了,尤其对朝廷财政影响巨大。
但他也知道,萧夏要招募的六千军队就是汉王杨谅的六千私军,被萧夏得到了,只不过他是想让总管府来负担军俸。
所以他也没有当即否决,而是找太子商议,给太子一个面子。
不多时,几名相国都到了,高颎把梁州总管府的奏折给众人传阅一圈。
杨勇先开口道:“我先说几句吧!首先大家要知道,这六千军队其实已经存在了,就是汉王的六千私军,当初我担心汉王要用这六千军队发动政变,所以委托萧夏拔掉了这六千军队。
因为萧夏也要冒很大的风险,所以他提出了条件,这六千军队归他,将来作为募兵由总管府承担军俸,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主要是我担心六千军队会发动政变,所以萧夏的条件稍有点过分,我也答应了。
萧夏拿到这六千军队,父皇事后也知道,也默许了萧夏用武侯卫士兵剿灭汉王私军,说明父皇也有这个担心。”
太子的坦率开场,让众人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高颎沉默片刻道:“这是原则问题,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其他总管要求募兵,朝廷怎么办?”
这时杨素缓缓道:“高相国,原则其实已经打破了,汉王在河东借口防御突厥,不经朝廷同意大肆募兵,招募军队听说已超过了八万人,根本不向朝廷请示,直接从河东的税赋中扣除了军俸,不说他造反,这就是事实上拥兵自立了。
相比之下,梁州主动向朝廷提出申请,我认为应该批准,不仅是太子已经答应,而是应该鼓励这种尊重朝廷的行为。”
高颎摇摇头,“汉王擅自募兵,朝廷肯定要严厉处理,但不因为汉王乱来,就放宽标准,允许其他总管募兵,只要尊重朝廷就可以同意吗?那谁都可以尊重朝廷,最后朝政的财政怎么办?”
太子杨勇又道:“萧夏同时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解释了他的募兵意图,他担心一旦天子不在,汉王会率先进攻梁州,所以他要做准备,一是增兵,其次是把总管府迁到宋州,防止被汉王军队突袭,第三就是希望朝廷暂时不调动梁州总管府的军队进京宿卫,让他抓紧时间训练军队,防范汉王突然发难,他还在信中提醒我们,汉王可能会进攻洛阳,希望朝廷增加洛阳的兵力。”
高颎叹了口气道:“殿下,萧夏兼任梁郡刺史,他要求总管府迁到宋州,这个可以同意,不调动梁州军队入京戍卫也可以同意,但募兵是原则问题,我们不能松这个口子。”
副相柳述道:“高相国何必要纠结这六千人不放呢?他的六千人已经是事实,而且太子殿下还答应了,总不能让太子殿下失信吧!”
柳述是看太子的态度,既然太子之前已经答应了萧夏的条件,他自然就不会反对。杨素更不会反对,他当即也表态同意梁州募兵,左相苏威也表态同意。
高颎还是摇摇头,“我只是说,不能由朝廷来承担募兵的军俸,我知道已经既成事实,他总管府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朝廷财政不能承担募兵军费,否则朝廷财政迟早会塌掉!”
杨广有点不高兴了,他淡淡道:“大家举手表个态吧!同意朝廷负担六千人军俸请举手!”
杨勇、苏威、杨素和柳述都举起手,只有高颎不为所动。
杨勇点点头道:“既然大部分赞成,那就算通过,准许萧夏募兵,可以放宽到一万人,但朝廷只负担六千人军俸,剩下四千人军俸他们总管府自己想办法解决。”
杨勇不满地看了一眼高颎,起身走了。
走出东宫,柳述劝高颎道:“殿下一开头就说了,他已经答应了萧夏,我们就算给太子殿下一个面子,又何必让他这么难堪呢?”
高颎摇摇头,“是他的面子重要,还是朝廷社稷重要?府兵制是大隋的立国之本,是原则,原则绝不能做交易,他要么罢免我,否则,我绝不会签字同意!”
由于右相高颎的坚决反对,朝廷最终还是没有能批准萧夏的募兵要求,太子杨勇不得不用变通的办法,批准萧夏暂时可以动用二十万贯税钱加强梁州防御工事,同时批准梁州总管府南迁宋州。
但这件事也让太子杨勇对右相高颎深为不满,留下了罢相之根。
梁州总管府的招募已经到了尾声,萧夏又得到一名栋梁之才,荥阳郡人张亮,历史上张亮也是出身贫寒,郁郁不得志,后来加入了瓦岗军,最后投降唐朝,官至相国。
萧夏也提拔张亮为二级幕僚,成为裴文安的副丞,分管军务。
其余三十名新招幕僚皆为参军,这三十人是从几百人中挑选出来,个个都是良才,他们来源范围比较广,但主要还是来自梁郡、荥阳郡和东郡,后来被称为梁州派。
接下来便是总管府南迁了,王朴已经从宋城县回来,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原本北周的梁州总管就在宋城县,官衙保存完好,只有稍加修葺就能使用,梁郡官府已经在着手修葺了。
另外宋城县也有大量仓库群,稍加修葺后同样可以使用。
这时,萧夏接到了朝廷的批复,同意总管府南迁宋城县。
但募兵的申请却没有任何答复,这种没有答复的答复,实际上就是朝廷婉拒了他的募兵申请。
紧接着,萧夏收到了太子写来的一封信,太子在信中表态,他登基后会兑现当初的承诺,现在萧夏可以暂时动用朝廷的二十万贯税钱加强梁州军备和迁徙总管府费。
萧夏当即和总管府官员商议,决定尽快南迁总管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