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一援一疆情 > 第1章 沙海行舟,援疆起航

第1章 沙海行舟,援疆起航

书名:一援一疆情 作者:青甲书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5 00:36:05

烈日灼烧着大地,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吉普车艰难地行驶在戈壁滩上,颠簸得像随时要散架。

潘海军紧紧握着扶手,望着车窗外荒凉的景象,心里五味杂陈。

几千里外的家乡,是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

而这里,除了漫天黄沙,便是远处起伏的山峦,一片苍茫。

\"这就是我们以后工作的地方?\"妻子李秀梅的声音里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

她摘下口罩,呼吸着干燥的空气,不禁咳嗽了几声。

潘海军扭头安慰她:\"别担心,秀梅,我们来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不是吗?\"

他强挤出一丝笑容,但内心深处也泛起一丝不安。

出发前,他们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热情,此刻似乎被这无情的风沙消磨殆尽。

吉普车终于停在了一片低矮的土坯房前,村支书阿卜杜早已等候多时。

他热情地迎上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欢迎,欢迎!你们辛苦了!”

然而,语言不通成了他们交流的最大障碍。

潘海军试着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谢意,但阿卜杜似乎理解错了他的意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怀疑和警惕。

\"他、他说什么?\"李秀梅低声问,\"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

潘海军摇摇头,正要解释。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村民抱着一个昏迷的老人冲了过来,嘴里喊着什么,语气焦急万分。

\"发生什么事了?\"潘海军意识到情况紧急,顾不上语言障碍,上前询问。

阿卜杜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神情激动,嘴里不停地重复着一个词:\"医生!医生!\"

李秀梅见状,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准备上前帮忙。

然而,她还没靠近病人,就被几个村民拦住了......

\"...不行!不能让她碰阿爸!\"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挡在李秀梅面前,眼中满是敌意。

李秀梅尽量保持冷静,指了指自己胸前的听诊器,又指了指病人,尽量用简单的词语说:\"医生,救人!\"

\"不行!你们这些外来人,都是骗子!\"另一个村民也大声嚷嚷起来,\"阿爸的病,只有巫医才能治!\"

李秀梅急得满头大汗,病人的情况危急,耽误治疗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她求助地望向潘海军,却发现他也被几个村民围住,无法脱身。

僵持之际,阿卜杜挤进人群,用维吾尔语大声呵斥了几句,村民们的情绪才稍微稳定下来。

他转头对李秀梅说:\"他们不信你,让我看看,我会说一点汉语。\"

阿卜杜简单的描述了老人的症状,李秀梅初步判断是突发心脏病,需要立即进行急救。

然而,简陋的医疗箱里只有基础的药物,没有专业的急救设备,更别提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了。

李秀梅一边用有限的条件进行紧急处理,一边焦急地解释,希望能得到村民的配合,送老人去医院。

但村民们固执地认为,老人是被邪灵缠身,只有巫医才能驱邪治病。

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和村民们愚昧的行为,李秀梅感到深深的无力和无奈。

夜幕降临,简陋的土坯房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潘海军和李秀梅相对无言,各自想着心事。

\"我们真的能在这里坚持下去吗?\"李秀梅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充满了迷茫和担忧。

潘海军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一定会的!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帮助他们,改变他们的生活。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可是,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们,\"李秀梅的眼眶泛红,\"我今天才明白,我们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文化,还有观念...\"

潘海军将她搂在怀里,轻声安慰:\"别灰心,秀梅,我们会找到办法的。明天我去找阿卜杜,请他教我维吾尔语,我们试着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李秀梅点点头,依偎在他的肩头,心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的火光。

第二天,潘海军早早起床,找到阿卜杜,开始了他的维吾尔语学习之旅。

他学习热情高涨,虚心请教每一个发音,每一个词汇。

然而,学习一门语言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尤其是在这没有教材、没有老师的环境下......

\"萨拉姆,阿达西!\"一周后,潘海军鼓起勇气,用刚学会的维吾尔语向一个路过的村民打招呼,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然而,村民却愣了一下。

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你……你说什么?\"

潘海军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村民的笑声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他尴尬地挠挠头,用生硬的汉语解释道:“我……我想和你问好。”

村民这才明白过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学维语呢?不容易啊!”

“是啊,”潘海军不好意思地说,“我发音是不是不太标准?”

“哈哈,是有点,不过别灰心,慢慢学,多和我们聊聊天,就能学会了!”村民鼓励道。

虽然闹了个笑话,但潘海军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学习维吾尔语的决心。

他知道,只有跨越语言的鸿沟,才能真正走进村民们的内心。

与此同时,李秀梅也在为改善医疗条件而奔波。

她了解到,村里有一位名叫艾则孜的商人,经常去县城进货,便想着能否通过他帮忙采购一些医疗设备。

这天,李秀梅带着翻译软件和精心准备的清单,找到了艾则孜的店铺。

她说明来意,并表示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

然而,艾则孜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清单,冷冷地说:“这些东西,城里也不好找,我帮不了你。”

李秀梅并不死心,她试图解释这些医疗设备对村民的重要性,希望能说服艾则孜。

“我们村里一直都是找巫医看病,用不着这些洋玩意儿。”艾则孜不耐烦地打断了她,转身开始招呼其他顾客。

李秀梅无奈地离开了店铺,心中充满了失望和困惑。

难道,改变这里的医疗状况,真的这么难吗?

这天傍晚,阿卜杜来到了潘海军夫妇的住处,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参加一个篝火晚会。

“这是我们村里的传统节日,你们一定要来参加!”阿卜杜兴奋地说,“今晚会有烤全羊、抓饭,还有歌舞表演,可热闹了!”

潘海军和李秀梅欣然答应。

他们也希望能借此机会,更多地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拉近和村民们的距离。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欢快的音乐和舞蹈点燃了整个村庄。

潘海军和李秀梅在阿卜杜的带领下,穿梭在人群中,品尝着香喷喷的美食,欣赏着精彩的表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意外却在这时发生了……

一阵慌乱的喊叫声划破了欢快的音乐,人群骚动起来,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涌去。

潘海军和李秀梅对视一眼,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他们立刻跟着阿卜杜挤进了人群。

只见篝火旁,一个小孩被吓得哇哇大哭,而阿卜杜则痛苦地捂着手臂,鲜红的血液从指缝中渗出,染红了沙地。

“怎么回事?”潘海军焦急地询问。

“刚才有个孩子不小心撞到了阿卜杜,他的手臂被烤肉的铁签划伤了。”一位村民解释道。

李秀梅立刻上前查看阿卜杜的伤势,伤口很深,需要立即消毒包扎。

然而,村民们却拦住了她。

“不用麻烦医生了,我们有自己的办法。”一位老人说着,拿出一瓶不知名的药粉,想要敷在阿卜杜的伤口上。

“不行!”李秀梅阻止了他,“这样会感染的,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村民们面面相觑,显然并不相信李秀梅的话。

李秀梅心急如焚,她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障碍成为了最大的阻碍。

“阿卜杜书记,请你相信我,我是医生,我知道怎么处理伤口。”李秀梅用翻译软件艰难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阿卜杜疼得满头大汗,但他还是对李秀梅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相信她。

看到阿卜杜的信任,李秀梅深吸一口气,转头对潘海军说:“我需要酒精、纱布和消炎药。”

潘海军立刻反应过来,转身冲回了住处,好在他们出发前带了一些常用药品。

当潘海军带着医药箱赶回来时,发现村民们依然围着阿卜杜议论纷纷,李秀梅则焦急地站在一旁,无法进行下一步处理。

看到潘海军回来,李秀梅仿佛看到了救星。

她接过医药箱,迅速地为阿卜杜处理伤口。

消毒、止血、包扎,李秀梅的动作娴熟而专业,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惊讶地看着这位来自远方的女医生。

处理完伤口,李秀梅嘱咐阿卜杜要按时换药,注意休息。

阿卜杜感激地看着李秀梅,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谢谢……医生……”

潘海军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李秀梅感到骄傲,又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自责。

如果他能早点学会维吾尔语,就能更好地和村民们沟通,也许就能避免这场意外的发生。

“都是我的错……”潘海军自责地说,“如果我能早点……”

“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李秀梅握住他的手,安慰道,“我们都在努力,不是吗?”

看着李秀梅坚定的眼神,潘海军点了点头,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知道,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他们携手并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为这片土地带去希望。

第二天,潘海军做了一个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