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梦机构的培训,一共就只有一周的时间,除了一天的实践训练以外,其余都是以理论为主。
时间飞逝,一周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可是仅仅这么一周的时间,就让大家之间的感情变得无比的深厚,可能也是因为大家之间的梦想是一样的,同行人在一起总是会非常的有默契,就像有一个特别好的称呼,叫同志。
肖羽和易小小离开的时候,最惦记的肯定就是孙军了,这个在七天之内给他们留下深刻影响的小男孩,绝对是他们最挂念的人。也不知道他会去考什么样的学校,更不知道他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或者说他能不能成为一个电影人?
一切都是未知数。肖羽在临时走告别的时候,还是问了他一句,“孩子,你想考什么大学?”
孙军没什么犹豫,“我的第一目标是中央戏剧学院。”
“加油吧!”
这也就是他们最后的对话了,真正感情深厚的人在分别的时候是没有什么话可讲的,这个时候多讲一句话都是多余的,而且会更加的不舍。只有关系并不好的人,才会一直强调的说什么临别时的词。
他们都特别的清楚,头也不回的离去是最好的选择。
离开那儿,他们仿佛也成长了很多。这一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他们而言应该算是度日如年啊,慢慢算,好像已经过了七年了吧。
可是就当这个七年的时光过去的时候,他们反而年轻了不少。因为都是跟一群要艺考的孩子们一起玩,所以他们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就像有些老人,在网上被别人说是小学生,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当然,物以类聚,跟一群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有活力一些吧!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年龄相近的人待在一块,真的年龄相差太远的人可能也会有代沟。
他们俩回到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都很默契的站在门口,凝视了很久那几个大字。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让无数的有电影梦的学生们求知若渴,他们几乎是拼了命想进这个学校。想到这点,他们都不由得有一丝的幸运,怎么着自己也算是击败了无数的人才进入了这个学校里的。
能够进这所学校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了,所以不能低视自己,自己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更要努力的往前冲。
孙军那个孩子给他们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这个孩子,他们俩决定联合起来写一本剧本,那剧本的名字也呼之欲出,就叫,追电影梦的孩子。
就是他们的回忆,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日记。将来看到这个,就会想到那个孩子,也会想到电影梦机构,的确是一段需要珍藏的回忆。
两个人分工做,把这个剧本非常轻松的就创作了出来,更准确的说,这应该是讲一个北漂追梦的故事。
里面传达的更多的就是不要放弃梦想吧!有一群人放弃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大城市北京,并且在这里展开自己的追梦之路。他们的梦想当然很简单,就是在这边完成自己的梦。为了达成这个梦,他们都付出了无限的努力。虽然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他们依旧还在坚持着,要成功就得努力,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来北京追梦最大的一部分年轻人,可能是群众演员,太多了,无数怀揣着表演梦想,到北京想要闯一闯天下。北京的确是一个剧组云集的地方,有着非常多的机会。
只是大多数人所能得到的机会都是群众演员,再好一点,也就是拿一个特约演员的位置。再想往上拿到一个小角色就比较困难了。如果是想拿到影帝或者影后的位置,那个就是大海捞针了。
不过谁说的准呢?哪怕当群演成功的非常之少,可是无数的人都坚持着去当群演。他们的工资不高,生活也比较艰辛,但他们还是去当了群演,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梦想。
肖羽自己也经常去当群演。他觉得这个圈子很不容易,这的确不是一个很好混的地方。他也跟着这些群演早早的起来,拍到大半夜也不休息。跟着他们一起吃剧组的盒饭,一起有说有笑。一起在无数的演员身边当陪衬,当背景。
虽然说很辛苦,但是大家都没有什么怨言,可能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已经当惯了吧?你已经不在乎那点辛苦了。当群演肯定就是要吃苦的,就是一个最最底层的人,没有任何可以由自己决定的,当然不会像大演员那样风光。
尤其在冬天的时候,那些群演就更加的辛苦了,大冷天,一早起来就到室外去,拍着戏吹着冷风,而且长久的努力可能也没有一个镜头。
群演更多的时候是在等待,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而已。不过你不能走,因为你走了,就是没有待在现场,就不给你结工钱,如果不给结工钱的话,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
当群演就是这样的,基本上存不下来什么钱,每天还很辛劳。买房买车什么的就不要想了,能够吃个饭,交个水电费,就已经是万幸了。
有的时候也会遇到比较幸运的事情,比如说,去到那非常非常好的剧组里。为什么说非常好呢?因为有的时候到剧组去拍戏,剧组不一定会用自己的,就是可能让你在那等一整天,最后也没用你。那就可以直接拿着这份钱了。
当然,这样的好事非常的少,也就是偶尔才会出现而已。
电影梦机构的学生确实都很符合这个机构的名字,他们身上的确都有着电影梦。能够在梦想面前如此坚持的,可能真的更多的就是艺考生。因为他们想的没有太多,就是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别无其他。
用周星驰的话来讲,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当年他就是去当了十来年的群演,没有什么大的收入,但是每天都在为了梦想而奔波着,直到最后才获得成功。反击的仗,打的特别的漂亮,成功了,而且那个成功直接就超越了几乎所有的人,打破了无数的纪录。现在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喜剧之王,他的电影是喜剧界的一绝。
《喜剧之王》和《新喜剧之王》这两部电影也是鼓励着广大观众的。都是在讲演员的事,演员肯定很不容易,很多人可能拍个十几年的戏,也就只能演个小角色,甚至只能当个群演。不过还是有那个信仰吧,他们也不会放弃。
无数的人在表演专业、电影行业之后,都会选择改行而去做其他的专业。比如说上个班,做个服务员什么的,这的确是最实在的一种选择了。
这是无数的人都会选择的一项职业,因为非常的稳定,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不小的收入。可是在那些上班的人的心里,他们真的快乐吗?可能绝大多数人,是不快乐的,他们只是为了挣钱。那虽然挣到钱了,挣的也不是很开心,他们很多人去上班,只不过是一种煎熬而已。就跟以前很多人上学时的状态是一样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几年煎熬的上学状态,接下来又要经历几十年煎熬的上班状态,人生苦短,那么长的时间都在煎熬,这可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儿呀?
可是如果踏踏实实的选择自己的梦想,一个劲儿的去干这个梦想,可能在梦想初期,会遇到比较大的坎坷,可能会穷的揭不开锅,可是在梦想面前,什么吃饭、什么现实都不重要。
对肖羽而言,只要能够好好的做这个电影的梦想就无所谓了,他就想着每天能够跟电影待在一块,挣多少钱是真没什么所谓。
之前在电影公司干,其实也不是很开心。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帮别人创作的编剧而已,没有自己的核心,没有自己独立的编剧作品,也没有自己独立的导演作品,相当于是在上一个班,所以他也就毅然决然的离去了。
哪怕以后没有戏找自己拍,他也会坚持这个决定的,因为他生来就这样,就是要拍戏的,如果不拍戏,他真的想象不到有什么事情能让自己开心的。
李安导演是一个除了拍戏以外,什么都不会的人。他在电影上的成就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但是其他的东西他都有点蒙,这类人可能就是天生就是做电影的,为电影而生的人,电影就是他们这些人的全部生命。
无论怎么样,有没有天赋,既然选择了一个梦想,就应该坚持这个梦想,直道达成这个梦想,哪怕这个梦想最终达不到,在拼搏的过程中,也是很开心的。追梦,本身也是一个相当有乐趣的过程。
没有梦想的人是最有问题的人,那应该好好反省反省自己,梦想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