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涯已经毕业了,但是他们仍然没有离开这个学校,因为学校里还有不少的资源,所以他们还不舍得离开。
因为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些讲座,或者说会有一些课程,是非常著名的一些人讲的,而且也是都可以去听一听的。
他们也是希望能够依托着这个学校的资源,再学一点东西,毕竟是学到老,活到老,任何时候都应该要学些东西。
他们俩现在虽然说学的还不错,可跟这个学校的这些老师相比,那还是差的远了,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就应该更努力些,毕竟有不少人还是比他们强,那他们有什么理由说,能够做到非常巅峰的地位。
只有真正说能够在电影人之中做到非常顶尖的状态的时候,那时候做的电影才是真正顶尖的电影,才是实至名归的。
最近学校刚好有一个活动,他们俩作为刚毕业的学生,当然要去学校里看一看。
这场活动也是挺有意思的,讲的是电影与生活。
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兴趣,因为电影本身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记录性的模式,从一开始就被他打成了真实的标签。
后来经过了戏剧和文学的不断演变,现在的电影已经非常的多元化了,没有一个最准确的定义和标签了。
或者说现在的电影就是怎么玩都行,没有一个特别标准的要求。但大致的规则、电影语言、电影艺术还是存在的,但是很多的东西现在都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啊!现在是多元化发展的电影界。
肖羽和易小小坐在了第三排的位置上,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位置,既不是特别靠前,也不是特别靠后,可以听得很清楚,而且观看效果也是不错的。
给他们讲课的是一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应该是非常有学识的一个老师。
听他讲话的话,几句话就能够听出他的水平。真正的智慧,那真的是言语之间就能体现出来的。
肖羽他们都是非常认真的听着这个讲座,其实这边上有他们认识的人,他们也是跟他们一样,非常认真的在这边听。
可能只有出了学校,才能够有这种感觉吧,觉得当时没有珍惜,是特别错误的。
等他们出了学校去外面摸爬滚打一圈,发现外面特别难混的时候,就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于是乎,这些人很多都会来到学校里蹭课,也会到学校里参加活动,目的就是使自己的能力变强。
不到外面去磨练一番,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低。他们大多数都是这样,因为在外面发展的很不好,所以才来到学校里重新的听一听课,看一看活动,增长一下自己的见识。
而肖羽和易小小这种顶级的人物到外面其实发展的也不是很好,所以他们也是还要依靠学校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很真实,尽量的充实自己,让自己的能力能到达一个不出错的水平,能够到达这样的水平的话,其实就能够做得很不错了。
现在的电影不能算是非常的优秀,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能够把电影做到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电影了。不过目前来说,大部分电影连一些最基本的语言和规则都是非常混乱的,就不用谈什么不出错了,因为连基础都没有做到。
所以也不用去谈什么拍出世界上最厉害的电影啊,先把一些基本问题,一些基本的电影语言先弄明白,就已经可以成为一名大导演。
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乱拍的,连最基本的电影语言都还没有学懂呢,基本上拍的东西就是凭感觉。所以说,想要拍出什么最厉害的电影,就肯定是不可能的了,尤其是放到真正专业的平台里去的话,直接就被毙掉了。
很多时候老师们都说,只要你把基础给学好了,在电影界就能有一席之地。这话的确是没有错的,因为大部分人连基础都没学好,甚至都没学就去拍电影了。这类人更多的就是比较有钱,或者是有身份,有地位,所以去拍电影的。
那真正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拍电影的话,那就肯定是要把电影学的很厉害才能够出头。因为没有身份,没有背景,那就要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这类的普通人才是主流,基本上大家都是这样的人,所以要想在电影界获得一个不错的地位的话,实在是难上加难。
这也的确告诉你,一个人,一定要把基础打牢,让自己的能力变强,才有可能在电影界做出一点成绩。
老师在活动里讲的基本上就是说电影和生活的差别和相似性。
最大的差别,其实大家都非常清楚,如果在电影里点上一根火柴,整个房间都会亮腾腾的。然而自己在家里面,点燃火柴就只能亮那么一小点地方。
这里的确是非常真实的。
另外,还有就是电影里的人物,还有电影里的车,不管怎么样乱撞都能完好无损,或者说损害非常小,这放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从表演这一块上来讲,现实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电影的表演都是推崇体验生活的表演,真实的表演。
一个表演艺术家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观察生活,真正的能够把生活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才能成为真正的演员。
另外就是灯光,这个东西其实最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真实。灯光这东西本身存在的意义呢,是弥补缺失的光线,把一些暗的都看不出来的给打亮。或者说,因为遮了景以后,用光把原本要通过来的这个光给还原。
不管怎么样来说,真实都是灯光最重要的一点,这光必须要接近真实,才能有可信度,否则是很容易让人跳戏的。灯光之重要,在不断的拍摄和学习中会慢慢的有所认知。
电影的很多故事都取材于生活,生活是个宝库,能提供不少的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