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 > 第228章 陆地机动平台和潜水母舰

第228章 陆地机动平台和潜水母舰

书名: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 作者:面包在漫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1-19 22:18:06

于是一个走偏的项目,陆地机动采矿平台的新项目正式展开。

这个新的项目计划以全新的履带式机动底座为底盘,加上小型核电站和一座现代化的采矿工厂,配上精炼设备和运输机平台,以实现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进行异质矿的采矿作业。

科研部表示,采矿模块的部分没有任何难度,早在105避难所的攻略期间,白区的部队就才用过激光切割机,那种激光切割机正是原本的激光采矿机的原型,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种技术早就非常成熟了,至于小型核动力发电机组,就有现成了,而且莫白在十级避难所的新图纸库里,不仅找到的有大型核电机组,同时还有可移动式小型核电机组的图纸,这种机组本身是为了给大规模军团作战提供移动式电力供应的,功率充足而且自动化维护简单,整体体积大约只有大半个集装箱的大小,重量不到十吨。

同时可以机动的精炼厂倒是简单,直接从精炼工厂拆出一个高级精炼机就可以了,采矿模块采出的矿石直接送进精炼车间,需要的异质矿直接存在储物仓内,多余的矿石精炼成各种材料,供整个采矿平台日常使用,只需要给采矿平台配备一个标准的万能工作车间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想这个平台可以长期运作,就需要一个食品加工机和净水机,这些都是可以从系统直接购买的。

唯一需要花点功夫的,就是底盘和履带式行进装置了,现有的地盘只有dt30基于t62坦克改装的地盘,还有文昌文星发射基地内的超重运输车。但是这两者明显都有不足的地方。莫白只能在系统的图纸库里一顿翻找,结果同样是没有匹配的,他只是找到了一款可以用的强大电机图纸,这种电机的动力非常充足,只要安装六台就可以驱动两千吨的运载平台。而且体积不大完全可以接受。

最后科研部和防卫部的载具部门联手,干脆重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履带式底盘,为了承载上面可能重达三千吨甚至五千吨级的采矿平台,这种新的履带式底盘履带的宽度达到了创纪录的三米宽。四组这样的双履带行进系统组成了一个长宽各二十米的基础重型载重模块,然后四个这样的基础模块作为基座通过一个平台组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座长度和宽度都超过一百五十米的正方形可移动的巨大底盘。

在这样的底盘上,一个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块拼接在一起,用管线相连接,中间的核动力机组,分到四个基础载重模块上的电机组,还有激光采矿模块,精炼模块,生产模块,生活模块等,如果需要,还可以为它添加驻守部队的自动化哨塔火力点,在这座采矿平台的一边,还有两个可以起降直升机的平台。

而科研部最强调的是,这座移动式采矿平台最大的问题在于超重,如此复杂庞大的一座现代化平台,整体预计的重量就已经超过了六千吨,这还不算上面的生活和工作的人员以及需要储存的矿产,所以即使四个载重模块理论上是可以驱动这样的庞然大物的,但是超重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他们,可以富裕的空间和载重严重困扰着他们。

而莫白在研究了几天这个计划之后,给他们最核心的超重问题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

第一个,基于新的异质矿“振石”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振石这种异质真正的作用并不是震动,或者说震动频率本身只是它的副作用,它的真正本质是一种会产生反重力效应的超导矿石。

如果把“振石”和合金融合,只要在细微通电的状态下,它就可以实现部分的反重力效果,这种反重力效应依然在研究过程中,不过并不妨碍它的实际作用,莫白认为如果在采矿平台的基础框架平台上采用这种技术,就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减轻整个平台的重量,实际效果大约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具体点就是能把八千吨的平台重量减轻到五千多吨左右,这样就可以在行车时大大减轻载重模块的负担。

同样的,在停驻模式和采矿模式下,就可以关闭反重力模块,这时的采矿平台本身已经停止运动并且可以使用液压支架支撑起整体平台,不给行进系统的载重模块增加压力,同时原本用来给反重力模块供电的发电机也可以把能源转向采矿模块的运作。

这个理论和计划的可行性都是很高的,关键在于“振石”的产量,目前的库存的振石总量估计最多也就能完成一个采矿平台的建造,后面的就需要采矿平台本身去寻找并采掘矿石了。

第二个解决办法是从另外一种方向上减重,那就是把庞大的采矿平台的一部分功能或者说一部分组成部分分到由dt30为主体的全地形运载车辆上来,比如部分的矿物储物仓,食物仓库,还有一部分的人员住宿舱等,把这些功能性的舱室从平台上切割下来一部分,在采矿平台不用移动的时候,就可以形成围绕平台本身的一个功能区,这样就不仅可以节约下一部分平台的重量,还能大大扩展采矿平台的功能性。

同时配给给采矿平台的护卫和侦查部队也可以乘坐这些伴随车辆,即使有些dt30损坏,也可以通过平台维修,最坏的情况即便完全抛弃,只要不是太多,也不会影响采矿平台的运作。

莫白提供的解决思路很快被科研部所接受,新的方案在重新修改后开始在中央超级电脑上模拟,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不仅如此,这次专门研发的超重型运载模块在必要时可以进一步加装到平台上,不断的扩大平台的面积和规模,只要能源供应跟得上,理论上他们可以像拼乐高积木一样制造出规模难以想象的怪物。可以说就算是一座移动城市或者移动要塞都是可能的。

在移动采矿平台的计划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莫白也没有忘记前往美洲的另外一条可行性路线。

防卫部的地图上,一条红色路线沿着东南亚的海湾群岛和海岸蜿蜒曲折向南,最后从澳大利亚南部绕过去,抵达南美洲。

“好大的一个圈啊!”

张智看着眼前的路线图,啧啧称奇!

这也是没有的办法,和有弯弯岛还有海南岛挡住了大部分太平洋的狂暴季风不同,东南亚的半岛和岛屿链直接面对太平洋上的超级风暴和龙卷风,即使在边沿部分,收到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

气象部门和海军第一舰队在努力之下也只达到了原先越南的海防港,现在的第一舰队,就连海防港岛对面的海南岛之间的海面都难以穿越,可想而知太平洋气候的恶劣,即使万吨级的巨舰,离开大陆超过五十海里,只要离开了大陆架的浅海范围,就很有可能被瞬息万变的巨型风暴卷入。在那种十几米高的巨浪面前,即使数万吨级别的航母也无法保证安全。

现在的第一舰队只能沿着海岸线逐步南下,一边搜索幸存者和各种物资,一边研究周边海域的气候特点,这样也就代表了海军的进展可以说是相当的缓慢,再过两个月也最多能达到马来西亚,距离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还有很远的距离。

但是海军有一个颇为实用化的提议,那就是使用潜艇作为主要的海上交通工具。

要知道海面上的 风暴虽然猛烈,但是一般情况下即使水面上飓风肆虐,海面之下五十米就等于是风平浪静。即使太平洋中心海域难以抵达,凡是边沿部位的东南亚海域,只要潜艇在一百米左右的深度,大部分地方还都是可以到达的。

这种提议极为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只是问题在于,国内的重要海军基地基本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目前为止一艘能找到的潜艇都没有,当然,海军学院做博物馆展览的除外。

如果要新造潜艇倒不是不可以,但是问题同样不少,科研部的资料库有多种国产的潜艇图纸甚至还有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图纸。但是这些潜艇先不说现有的船坞能不能造,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的目的在于探索和运输人员前往美洲,而不是和人开战,原本的的鱼雷发射舱,导弹发射系统统统都没用,进行改装的话,工作量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款。

这时在采矿平台上得到了大量经验和灵感的科研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议。建造一艘长度一百一十米,排水量一万到一万三千吨之间的核动力潜水艇。

听着这个建议,莫白也是颇为震惊,自己的联盟都已经拥有可以自建大型核动力潜艇的能力了吗?

科研部解释道,这种核潜艇和传统意义上的核动力攻击潜艇还有核动力导弹潜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它只是采用核动力驱动,本身的武器配置非常有限,只有六枚位于艇首鱼雷舱的鱼雷和六枚可以自动装填的备用鱼雷,尾部干脆就没有鱼雷舱,而导弹舱的数量非常少,本身不具备水下发射导弹的能力,垂直发射的导弹仓只有一组十二联装的发射井,不具备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只能发射巡航导弹和自卫用的防空导弹,并且数量有限。

它的艇身比一般的潜艇要宽大的多,二十多米的宽度,更接近于当年前苏联研制的台风级潜艇,非常宽大,拥有足够的厅内空间和巨大的排水量。

这艘新潜艇的艇内空间可以装载一艘小型半潜式无人攻击艇和两艘类似的半潜式载人运输艇。内部的载员舱可以保证一个全副武装的就加强侦察排的全部装备还有空余,如果减少一艘半潜艇的话,它甚至可以搭载两架毒蜂武装攻击机。

看着科研部的科学家们口水横飞的解说,莫白只是一脸震惊的看着眼前的图纸,然后说到:

“你们直接说,想要建造一艘潜水航母不就行了?”

听到莫白的话,李博士却是两眼发光:

“对,没错,我们应该再大胆一些,要什么自行车,什么深潜能力,只要能潜下一百五十米就可以了,长度加到一百二十米,宽度到三十米以上,这样排水量就能有两万吨,我们可以在里面塞下一整座机库。潜水式两栖登陆舰,太棒了。”

不得不说,李博士的脑洞的确是够大,而且这种设计方案的难度并不大,二战中日本就建造了潜水航空母舰这种超时代的舰艇,在大幅度减少了关于潜深和速度这样硬性数值之后,换来的是潜艇内巨大的空间和宽大的甲板。新一代的潜水母舰终于在慢慢完善。

这一切的设计方案,其实都限制于联盟的三级船坞的尺寸限度,一百四十米的船坞,生产120米的超级潜艇,如果没有伸缩跑道的话,也就只能装备直升机,或者昆式飞机了。

果然,科研部关于在昆式运输机基础上缩小尺寸设计昆式多用途战斗机的方案被提交了上来。

这个方案就简单多了,设计一块小型化的昆式运输机,装备轻型武装并且可以运送一个作战班执行潜入作战任务。

其实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等于是小型化的半隐形昆式旋翼机可以担任更多的战术任务,非常适合成为舰载机或者加装其他模块使得本身多用途化。

莫白批准了这项计划,估计同样能在两个月内制造出第一架样机。

同时被批准下来的,还有潜水母舰的主构架建造方案,天津港的船坞终于开始动工了。和原本动辄一年两年的潜艇建造期不同,这艘前所未有的巨舰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完成主构架和80%艇壳的建造工作,新的量产型强化钢强度比原本的钛合金还要高,重量还轻一成,关键是成本并不高,数量还管够。使用新的强化钢的话,这艘潜水母舰的最大潜深可以达到两百米。

原本的舰用清水核反应堆被系统的移动式自动核反应堆取代,输出功率更大,更稳定。而且体积更小。最后是已经在075京都号上应用过的智能化舰船管理系统,可以统一管理这艘巨大的潜水母舰,把用于驾驶潜水母舰的海军人数压到了五十人,如果算上飞行员和后勤人员,也不过七十人,最后加上可以运输超过五十名战斗人员的载员舱住宿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