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南宋特种兵 > 第1129章 人生几何赋

第1129章 人生几何赋

书名:南宋特种兵 作者:有点仪式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0 23:11:26

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抒情和意境的营造。唐代的赋则在继承汉魏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

也就是从那时起,赋这种体裁的文章,进入了大朝试的考试出题范围。

这个时代的历史走势和冷锋那时代如出一辙,一些历史朝代的名称也很相似。所以这些文化传承,有着相通之处。

大朝试所要考察的赋文,通常要求考生按照特定的格律和韵脚,用华丽的词藻来描写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

要想将赋写好,必须要掌握有一定的规范和技巧。

特别是在大朝试这种场合之下,立意必须要明确,能够确定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不过种主题和中心,通常在考试的题目中就已经规定,士子们只要按照规定抓住主题来写就行。

对于赋这种文体的结构,冷锋也不陌生,毕竟这种文体,他在上一世的就已经学过。

赋一般采用开篇点题、中间论述、结尾总结的结构方式。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不过冷锋的专业不是这方面的,对于赋的语言积累比起这个时代的士子们还是有所欠缺。

要想写好一篇赋文,语言必须华丽、优美,注重对仗和押韵。在赋的写作中适当引用典故和历史故事,也可以增加赋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当然,这些都是传统,除非能够写出绝对的锦秀文章,不然的话很引起阅卷考官的兴趣。

所以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遵循赋的传统规范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立意、结构或语言上进行创新,以吸引考官的注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朝试中的赋写作要求较高,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同时,不同朝代的考试对赋的要求和风格也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能够写出足够的感觉来。好像美女一样,只要这个美女长的好看,无论是唐装还是汉服,都能穿出韵味来。

赋和其他文章不同,即不像诗词那般短小精湛,也不像经义和策论那般以理性分析为主。

这次大朝试所作赋文要求士子们结合个人和天下局势,写一篇赋文,同时要求能够写出一定的深度。

对于这类赋文,如果要让冷锋自己来写的话,他也有话可说。但是比起那些在历史上留下美名的才子来说,冷锋自问是远远不如的。

好在这个题意的范围很广,冷锋前世就看过不少这样的经典名篇,搬运**又可以再展雄威。

正应了那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冷锋现在要的不仅仅是抄一篇好赋文,而且还要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让人看了拍案叫绝,另一个是最好让兴帝看了心生不快。

最好让他因为这篇赋文能够力压群雄,同时兴帝又不想重用他。

如果单纯的为了在大朝试中取得好名次,甚至是夺得榜首。冷锋可以很快就找到两篇这样的赋文,而且还是他前世的时候学过的。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借古讽今,描写了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这样的一篇赋文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出现过的,而且这个时代的历史上也没有杜牧这个人。但是杜牧这篇赋文的艺术水平和思想高度,绝对吊打这些士子。

除了《阿房宫赋》之外,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也十分符合本次大朝试的要求。

《秋声赋》比起《阿房宫赋》在气势上要弱了一些,但是在情感的表达上要更加的细腻。通过对秋声的描绘,抒发了人生的苦闷和悲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还有苏轼的《赤壁赋》等一众作品,冷锋都可以信手拈来。

但是这些赋文一旦写上去,就达不到冷锋心中所想的效果。

思来想去,冷锋的脑中灵光一现,终于想到他在前世的时候看到的一篇文章,那篇文介绍的人称“一门两状元”的徐寅。

徐寅是历史上五代时代的一位才华横溢之辈,在那个时代是位名噪一时的着名文人,便是无论新旧《唐书》,还是《五代史》均未为其立传。

所以冷锋一时之间才没有想起这位,毕竟比起前面的那几位大文豪,徐寅的名声还是弱了很多。不过他的才华却一点也不弱,在全唐书中收录了其数百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徐寅因为一篇《人生几何赋》高中状元,同时也因为这篇文章得罪了梁太祖朱温,又被削去了状元名籍。

冷锋想到这位徐寅的那篇《人生几何赋》,就是他现在最想要的文章。

这篇赋文之中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精妙描述,尤其是那句“生则浮萍,死则流水”,这句话尽管只有八个字,却道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描绘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冷锋对于这句“生则浮萍,死则流水”感悟也很深刻,特别是作为一名穿越者,更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这句诗的魅力在于其朴素而深刻的意象。浮萍,流水,这两个常见的自然元素,被作者用来象征人生的起始与结束。

浮萍的漂泊无定,正如同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而流水的持续流动,则如同人生的新陈代谢,不断的更迭与前进。

这种巧妙的比喻,既富诗意,又具哲理。

一句“生则浮萍,死则流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这不仅是对人生的描绘,也是对生活的态度。

穿越之后,冷锋对这篇赋文的意境理解的很是深刻。面对生死,不妨更加淡然处之。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唯一能把握的只有当下。

这篇赋文对于人生的态度表达很是清晰,而且也有一种从消沉之中得到升华,表达出要积极上向的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