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南宋特种兵 > 第1130章 又一次展现出了他的锋芒

第1130章 又一次展现出了他的锋芒

书名:南宋特种兵 作者:有点仪式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0 23:11:26

而且这篇赋文作者徐寅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和现在的南方朝廷有些相似,甚至还要混乱。

徐寅在写这篇赋文的时候,战乱刚刚平息,人员稀少,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更少。

为此,梁太祖朱温连下《求贤诏》,甚至把三年一度的科考改为一年一度。在如此优厚的条件下,不少南方的士子也一批批地来到被奉为正统的后梁。

那时候的后梁太祖朱温和现在的兴帝,在某些方面很像,不过后梁太祖对朝廷的掌控力,不是现在的兴帝能够相比的。

当时徐寅参加后梁的庚午科科考,凭借一篇《人生几何赋》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张榜后,朱温接见了徐寅,徐寅从容若定,对答如流,很合朱温的心意。

随后,朱温让人取来徐寅的考卷,逐字逐句地欣赏这篇辞藻宏伟、对偶公正、引经据典的《人生几何赋》。

不过当朱温看到任是秦皇汉武,不死何归?这几个字后,顿时没了笑容,脸色变得很难看。

历经唐末大乱,多少将士死于沙场,多少百姓遭受涂炭?这是对当时背景的真实写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这种千古明君都难免一死的悲凉,让朱温心里很不舒服,认为此句不妥,要求徐寅修改一下。

徐寅认为,这一句才是整篇赋的精华所在,故挺起知识分子的脊梁直言,“臣宁无官,赋不可改”!

这是公然跟皇帝叫板!

众目睽睽之下,朱温强忍怒火,而且之前他又亲自颁发了《求贤诏》,如果因为一篇文章的中几句话,就将状元给杀了,那不是等于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而且以后谁敢来投靠他。

于是朱温只是废黜徐寅的状元头衔,于是徐寅这个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状元也就诞生了。

不过徐寅也知道,朱温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粗人,连皇帝他都敢杀,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为了保命,他写了一篇《过大梁赋》,结结实实地把朱温赞了一下。把朱温比作名将韩信,同时,也把朱温地死对头一只眼睛的晋王李克用挖苦了一番,“千金汉将,感精魂一魄交;一眼伧夫,望英风而胆落”。

不过冷锋可没有徐寅这个文采,但是现在的兴帝也不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后梁太祖朱温。

就算是兴帝也同样不满赋文之中的“任是秦皇汉武,不死何归?”,这句有损帝王颜面的诗句,处理起来也会相对温和些。

不过这样一来,对冷锋肯定是心有不喜的。

当然,冷锋也不指望这一句诗就能够让兴帝不再理会他。但是却能够借这句诗表达出自己心系民生疾苦,不把帝王将相放在眼中的态度。

如果皇帝想要利用他办事,那么就要做到心系天下黎民百姓的明君。至于皇帝的地位,那就是妥妥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冷锋为了写好这篇赋文,可谓是搜肠刮肚的想了好久,比起之前写那篇策论时,思考的时间还要多一些。

或者说,在别人看来,他大多数时间是在发愣。

毕竟在思考策论的时候,那是真正的在思考,还会时不时的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但是现在他的样子落在别人的眼中,特别是门外站着的文杰眼中,冷锋就是在神游天外。

而这个时候,和冷锋一个房间的其他士子们,已经开始着手写第二篇文章了。

除了冷锋之外,其他人第一篇文章写的都是赋文。

按常理来看,对于这些士子们来说,赋文是三道题目之中最容易上手的。毕竟无论是大朝试,还是其他的科举考试,赋文都是相对开放的题目,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只要能够有点水平的,都能写出对得上号的赋文。

而且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无论是赏花观景,还是好友集会,都会作些应景的赋文。

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作赋是难不倒他们的。

当然,要想作出高水准的赋文,也绝非易事。

不过对为针对大朝试的考试题目,这些士子们也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提前作好了各种体裁的赋文。

当冷锋开始写作人生几何赋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完成自己的赋文。

看这些人的表情,他们似乎对于自己创作的赋文都很有信心。

正在外面观看的文杰,终于看到了冷锋又再次提起笔来。不过冷锋接下来的举动,让文杰的心又狂跳起来。

因为这个时代,他的眼中仿佛又看到了,当初他们兄弟两人在西陵会馆时败于冷锋之手时的情景。

之前冷锋在愣神的时候,文杰以为他已经是江郎才尽了。但是这一刻冷锋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以及提笔书写时的气势,又一次的展现出了他的锋芒。

冷锋这一次书写时的速度很快,在几个呼吸时间,他就搁笔收工。

其实冷锋这等于是直接默写,心中已有成竹,下笔自然是如有神。

不过别人可不知道冷锋的情况,特别是文杰,他看到冷锋这个架势,心中就已经在想着,冷锋千万别再写出什么锦绣文章了。

文杰其实想的是挺美的,事实也正如他想的那样,冷锋的确没有写出锦绣文章。

以冷锋现在的文采,他也写不出那种逼格的文章。严格意义上来说,冷锋根本不是一个文人,而是一个有点文化的武夫。

不这他写不出来,不代表他抄不出来。

接下来的时间,冷锋又完成最后一篇经义。当然,这也是冷锋借鉴了他那时代的先人智慧。

不过经义这玩意不比赋文那般灵动性和文采风扬,也不如策论那种能够体现人个独特视角和见解能力。

经义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能力。

在科举考试中,经义通常以八股文的形式出现,这是最刻板的一门理论知识。

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题目,从儒家经典中选取相关的经文,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

这个时代也有四书五经,不过和冷锋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有所出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