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南宋特种兵 > 第1398章 自古就存在的真理

第1398章 自古就存在的真理

书名:南宋特种兵 作者:有点仪式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0 23:11:26

以杨显耀为首的一行人,已经在临江城这边停留了两个多月,如果再不动手的话,眼看着就到了冬天,到时候朝廷的军队肯定会调到边境上的。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要想在将临江城完全封锁住是不现实的。

以冷家所积累的财物,要想从外界获取足够的物资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就是朝廷也不可能针对冷家下达封杀令,毕竟冷家又没有做出过什么大逆不道事,而且在去年的时候,还受到过朝廷的两次嘉奖。

第一次是将自己招收的一万名护卫队交给了朝廷,第二次是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在朝廷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收容了大批流民。

再加上冷锋这两年在商业上的成就,可以说是早就名声在外。

朝廷没有给冷家进一步的嘉奖就已经说不过去了, 如果再明目张胆的对冷家产业强取豪夺,就会彻底的失去在民间的根基。

毕竟这个世界上可不是只有一个冷家,还有很多像冷家这样的势力。他们看到朝廷如此随意的掠夺冷家的产业,他们也会有一种免死狐悲的想法。

本来朝廷的根基在南方就不稳,一旦再失去了富人阶级的支持,那么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虽然这个时候的朝廷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是统治者却认为他们的江山还是很稳固的。

朝廷就是要占有冷家的产业,那也是要有一个能够说的过去的借口。

由于冷锋做事很严谨,朝廷就是想要找他们的问题,短时间之内也找不到。而且冷锋不久之前又在京城为朝廷做了一件大事,对于朝廷来说绝对是有莫大的功劳。

可是人家冷锋却没有要朝廷的封赏,只是回到临江城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而且还在兴帝的暗示之下,同意了将自家产业交给朝廷来管理。

这种行为在所有人看来就是大忠大义,这个时候如果冷锋就是公然违抗朝廷的旨意,那么也不会被人所指责。

毕竟官逼民反,这是一个自古就存在的真理。

当然,这个时候冷锋是不会走上这条道路的,毕竟时机还不到。

所以就算杨显耀身为钦差大臣,也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手段来对付冷锋。甚至调集了数十万朝廷大军,以训练士兵为借口,将临江城一带完全封锁了起来。

这样一来,外人就不知道临江城中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他们不把临江城的人屠杀一空,过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这些京城大人物看来,冷锋之所以能够在这种压力下支撑这么久,依靠的完全就是冷家的底蕴。

不过就算冷家在这一两年赚了很多钱,但是积累的物资也不是无尽的。

现在朝廷既然决定要收网了,那么就说明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就算冷家还有些余粮,想必也是不多了。

再加上有几十万大军驻扎在临江城周围,安全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

在他们看来,这个时候冷锋就是再狂妄,也不敢主动对他们动手。毕竟杨显耀就在一边虎视眈眈的,等着冷锋露出破绽。

别说是冷锋主动向他们出手了,就是他们在临江城有个闪失,追究起来那也是冷锋的过错。

所以在没有找到冷锋之后,就在临江城就闹腾了起来。

他们可不是只有自己前来临江城,每人都带了不少随行人员,甚至还有几人带了一队私人护卫。

几十名公子少爷,外加几千名护卫人员,临江城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这些人来到临江城的第一天就开始作妖了,虽然他们在京城都是人上人,但是到了临江城,却没有人在意他们的身份。

就是住店和吃饭,那也得按照临江城的规矩来。

虽然临江城有不少酒楼和饭馆,但是自从被杨显耀调集朝廷大军封锁之后,临江城的大部分酒楼和饭馆都关门了。

毕竟没有了外来人员,大家都是临江城本地人,谁会没事跑去住酒楼。

就是一些饭馆还有些生意,不过生意也没有之前好。

这些开酒楼和饭馆的人虽然没有了生意,但是他们也有其他的营生。冷锋给了这些人安排了新的工作,根据每家酒楼和饭馆的特点,让他们做起了食品加工。

这些食品加工地也就设立在临江城内,在一些独立的院子之中,而且加工好的食品,就会有专门的人员运走。

这些东西都是冷锋为未来准备的干粮,当然这些干粮和这个时代人们理解的干粮不同。

都是冷锋仿照军粮制作的,包装好之后,不仅仅方便携带,而且由于天气已经变凉,保质期在整个冬天都没有什么问题。

这也是冷锋在未雨绸缪,一旦有战事发生,他们的人就可以轻装简行。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食对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军队吃了败仗,并不是因为战斗力不行,而是粮草跟不上。

深挖墙,广积粮,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到行动上去的。

就是那些加工食品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做出来的这些吃食,最终都流向了哪里。

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等于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只要干的好,一点也不比他们原来开饭馆时的赚的少。

而且给冷锋干活,也不用担心风险的问题,所有的原料都是冷锋提供的,他们只需要按照要求做好就行。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酒楼和饭馆都关门的,总得留下一些维持正常的消费。

毕竟临江城本地人口,再加上去年大量涌过来的流民,也有二三十万人。

这种规模的县城,在这个时代来说,不论地盘的大小,单看人口数量,绝对是一个大县城了。

不过临江城本来只是一个靠近河道的小县城,只有几万人口。现在的二三十万人中,大部都是从北边涌过来的流民。

这些人涌民之中很大一部分又是依附于洪山庄的,所以说现在的临江城,也能说是属于洪山庄的临江城。

这种城乡倒挂的现象,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一种特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