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454章 学院的困境

第454章 学院的困境

书名:1990:从鲍家街开始 作者:肉都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1 00:54:28

周彦说完这句话,自己也有些感慨,这几年他在外面忙来忙去的,学校这边的事情落下来很多,有时候他都已经快忘记自己是个老师了。

因为教了太多年的书,忽然有一天,不经常出现在课堂里,讲台上,他确实也开始有点不太习惯,也有些怀念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

微微一笑,周彦继续说道,“刚才你们在排练的时候,我也在底下全程听了。听完之后,我感到很欣慰,学校这几年的招生看来非常成功,你们这一批的学生整体水平非常高。”

这句就有点场面话的意思了,这批学生跟其他届学生的水平差不多,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而且只是几首曲子也听不出来什么,除非把他们每个人都单拎出来给周彦独奏。

虽然周彦的耳朵可以做到,听清楚演出时候每个成员的表现,但是这种临时曲目,加上合奏,并不能体现一个演奏者的综合水平。

叶广杰叫他们上来,肯定也不是指望他给学生们挑挑毛病的,主要还是希望能够鼓励一下学生们。

所以赞美之词,周彦并不吝啬。

说完了赞美的话,周彦又说道,“当然了,正因为水平很高,平时才更要多练习,乐团的演出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但是不演出的时候,你们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加强。我见过一些水平很好的年轻人,太过关注演出,忽视了平时的训练,最终导致水平无法更上一层楼,实在让人惋惜。”

这是周彦的肺腑之言,也是很多演奏者的通病,很多演奏者接触的演出多了之后,就无暇把精力放在平时的训练上了。

毕竟相较于训练,演出多有意思啊。

他们钢琴少年乐团之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不少学生天天就想着演出,平时也只练习那些要上台演出的曲目。

比如马东方,有段时间,逮着《共饮长江水》跟《西游幻想曲》死练,就想着在演出的时候更加出彩。

最后还是周彦叫停的,规定他们平时必须保证练习以及学习的时间。

很多演奏者,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是一个样子,就是因为忽视了平时的练习以及学习,老是待在舒适区。

周彦说完这话之后,学生们还没说什么,旁边孙东叫苦道,“周主任,你是不知道啊,现在学校琴房条件很差,数量也不够,这几年学校招生变多,学生们想约琴房实在困难。有时候约到了琴房,如果是提琴等其他专业还好,要是钢琴专业的,很多琴房的琴都没办法用。我倒也不是说乐器科的老师们不负责任,没有护理好钢琴,只不过预算有限,很多琴想要保养也都不太行了。”

叶广杰紧跟着点头道,“是啊,而且琴房的隔音……”

“隔音没问题吧,琴房新建也没多久。”

“有个别确实有问题……”

周彦看到叶广杰跟孙东一唱一和的,感觉有点不对劲。

这俩人怎么突然跟他抱怨起学校的设施了?而且还是在学生们面前?老师在学生们面前抱怨学校基础设施,这是一件挺不合适的事情。

琴房数量不够,钢琴老旧的情况确实是有的。

学校里面每个师生都有琴房的需求,非黄金时段倒是还凑合,要是到了黄金时段,经常会出现问题。

而且各系因为琴房的事情,经常发生矛盾。

现在央音还没有实行固定琴点制,琴房都是靠自己约的,能不能约到琴房,主要是看约的早不早,以及管理处怎么调配。

不像后来,各系的学生都有固定的琴点,譬如钢琴系的学生每个月一百五十个小时的额度,民乐系一百二十个小时,其他系九十个小时。

现在因为没有这样的制度,经常有钢琴专业的学生闹,说他们是最需要用琴房的,但是并没有被分配到更多的时间。

琴房楼每天开放十六个小时,但是依旧不够用。

只不过,这些问题,周彦也解决不了。

周彦眯眼看了看两人,心说这俩人不是想让他给学校捐钢琴吧……

这是把他当成狗大户了啊。

如果叶广杰跟孙东真的想要从他这里给学生们弄点福利,这多少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但是周彦也能理解,央音如今的情况确实很麻烦。

央音是58年搬到鲍家街43号的,当时这个院子除了一座古建,就只有五栋筒子楼,75年的时候,周总理亲自审批,学校才开始新校舍的建设。

十年后,建成了一栋16层的琴房楼以及一栋7层的综合楼,86年的时候启用。

一开始,这些建筑勉强够用,毕竟那时候每年学校只招一百名左右的学生,但是现在学校每年招生的数量已经翻倍了还不止,在校学生也已经逾千人。

如今的央音,教学用房已经十分拥挤。

学校也考虑过要扩建校舍,但这个事情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

而且学校这几年主要的工作重心就是“211工程”的立项,根本无暇去做其他事情。

前些日子,周彦还跟刘林聊了这事,看得出来,因为211工程立项的事情,刘林也是焦头烂额。

刘林本来身体就不太好,最近气色越来越差了。

上次刘林自己还说丧气话,说是他恐怕坚持不到211工程立项了。

之前刘林就想要病休的,但是因为实在惦记211工程立项的事情,一直坚持到现在。

上次周彦在校长办公室碰到王次召,当时刘林就是在跟王次召聊211工程立项的事宜,现在学校211工程立项的事情,已经全部交给王次召了。

王次召善于交际,确实是个适合的人选。

外界看央音,是风风光光的,却是不知道学校有一堆事情让人焦头烂额。

周彦笑着说道,“近十年学校发展很快,教学资源确实慢慢捉襟见肘,领导们也在尽量想办法帮大家解决这些问题。说起来,我算是个幸运儿。”

听到周彦说自己是幸运儿,学生们都来了兴趣,好奇他为什么这么说。

“我是87年入校的,琴房跟综合楼刚刚盖起来没多久。当时我们用琴房,并不是很难,傍晚黄金时刻通常也能约到琴房,如果是周中的白天,琴房基本上是随便约的。”

学生们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谁不想琴房能够随便约呢?

“周老师,你们之前可真幸福啊。”

“是啊,我是极其幸运的,我们之前的师兄师姐们,哪有什么像样的琴房给用啊。上次我跟郭主任,郭文景,你们应该知道,他是我同系的师兄,从前他们在学校的时候,想要练琴是极其不容易的,经常要跑到各位老师家里面蹭琴……像我们作曲系,有一点好,钢琴倒也不是必需品。”

“郭师兄就是主修的小提琴,这就要比其他主修钢琴的同学要有优势,他创作的时候,很多时候,抱着一把小提琴就能开动了。”

本来他们是在聊琴房不够用的事情,这会儿听到周彦说起学校以前的事情,学生们也听的津津有味。

虽然他们不是作曲系的,但是听过作曲系很多事迹。

作曲系有两代比较出名。

一代是谭盾、郭文景、叶小刚他们那一代,被称为黄金一代。

另一代就是十年后周彦、贾国屏以及李涛这一代,被称为白银一代。

相较而言,白银一代好像不怎么起眼,贾国屏现在还在国外学习,李涛跑到周彦工作室做配乐了,最出名的周彦,更多的名气还是因为通俗作品来的。

“周老师,你作曲的时候,用什么乐器?”有学生好奇道。

“那当然是用竹笛啦,周老师的竹笛那么利害。”

“是啊,听说周老师的竹笛是大师级的。”

周彦主修竹笛,很多学生都知道,现在民乐还经常演奏周彦的那几首曲子,包括《暗香浮动》、《共饮长江水》以及《西游幻想曲》。

关于周彦的竹笛水平,传来传去,也是越来越夸张了。

他的竹笛水平,当时确实跟专门学竹笛的学生们水平差不多,甚至是中上游,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也没有太大的长进,更谈不上是大师级。

周彦笑着摆摆手,“我作曲,基本上手边有什么乐器就用什么乐器,实在没有乐器,就用脑子空想,等到有时间了,再用乐器去验证。”

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作曲家的常态,作曲的时候,乐器只能是辅助,更多的时候是靠理论。

这跟流行作曲不太一样,很多流行曲创作者连乐理都不太懂,随便找个乐器扒拉几下,甚至直接自己哼,都能作出好听的流行曲。

因为流行作曲要的只是简单的旋律,对乐理的要求并不是必须的。

什么和声走向、织体、配器,他们都不用了解。

这时候,周彦话锋一转,又聊起了乐团刚才的表演,“《甲骨文》是郭师兄今年最具雄辩性的作品,他在乐曲中描述了女娲补天的古老传说。这部作品中,他使用了十五件乐器,而且是以打击乐为主,声乐部跟金属打击乐器的震撼感是相辅相成的。”

《甲骨文》是为女中音跟十五件乐器而作的一首室内乐,这并不是郭文景第一次展现他对打击乐的兴趣,但是却能够表明他在旋律材料选择方面的一个变化。

听到周彦点评起他们的演出,学生们都屏住了呼吸,这首曲子已经在欧洲演出过,而且受到音乐评论家一致的赞扬,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特别是负责声乐部的那个女孩子,毕竟声乐部分就她一个人,好坏都很明显。

周彦也看向了那个女孩子,“或许因为是排练,所以你想把更多的激情放在明天的正式演出中,但是我建议你多去了解一下补天的故事,多找一找感觉。你在中低音区的控制力,我是听到了的,但是力量稍显不足。声乐部分的女中音,描述的景象应是苍天崩裂,造成一片混乱,大地烈焰熊熊,无数邪恶的存在遽然出现,追赶和吞噬者无辜的人类。女娲砍下四只巨大的龟腿支撑住苍天,修补了缺损,恢复了秩序。你的演唱需要充满火辣辣跟撕心裂肺的感觉,对疯狂的控制要尽可能的自如,绝不能歇斯底里……”

那个女同学一脸焦急地说道,“周老师你说慢点,我一下子记不住……要不我拿个纸记一下。”

周彦摆摆手,示意她不用紧张,“不用记这些,你只要去感受便可。”

说完了声乐部的问题,周彦又说起了乐器的问题,“四位金属打击乐手的力量还是要更强一点才行,在这个乐谱中,寂静是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单音音响都好像在打破寂静的持续,而且节奏一定要稳,即便是用尽全力演奏的时候,也要稳住,不能出任何问题,打击乐的精髓便是力量控制跟节奏的稳定。”

周彦又看向竖琴,“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女中音独唱部跟竖琴部,郭师兄只用了纯四度跟纯五度?”

学生们都点了点头,他们自然注意到了,但是不知道是为什么,之前郭文景来的时候也没有跟他们解释过这些。

见他们点头,周彦笑道,“这就是郭师兄的转变之一,他现在的音乐语汇,旋律更加依靠纯四度跟纯五度,变得更加协和。或许你们听过郭师兄的前作《狂人日记》,那部作品已经十分旋律化了,他在现代性跟旋律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从《狂人日记》到《甲骨文》,是尝试,是变化,也是延伸跟发展。如果你们能够了解到这中间的变化,自然就能更加了解《甲骨文》这部作品。”

周彦在说这些的时候,《甲骨文》的指挥一直在点头,别看周彦是对竖琴演奏家说的,但其实说的这些东西对指挥更有用。

此时孙东忍不住鼓起了掌,“周主任不愧是作曲系的,对曲子的分析实在是精彩,我甚至有一种错觉,你比郭主任都要了解这首曲子。上次我跟郭主任聊天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这些转变好像并不是很了解。”

周彦笑道,“因为在创作的时候,通常不会想这么多。比如纯四度跟纯五度这个事情,可能郭师兄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你要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识的。这种时候,我们更愿意遵从内心的声音。很多时候,作品呈现出好的效果,我们也无法解释,因为这些都是无法从理论上说明的性质。”

叶广杰在一旁笑道,“我怎么感觉你给我们上了一堂作曲理论课?”

“这不叫作曲理论课,最多算是兴趣试听。”周彦哈哈一笑,“今天就说这么多吧,我也不在这里耽误你们排练了,希望你们明天都能够非常好的表现。”

孙东带头鼓掌,“好,让我们欢送周主任。”

周彦摆摆手,转头就下了舞台。

王祖贤早已等在舞台边上,两人一起出了音乐厅。

看到周彦跟一个包裹严实的女孩子走一起,学生们忍不住八卦起来。

“这不会是周老师的对象吧。”

“周老师没结婚么?”

“可惜了,没看到周老师对象长什么样。”

“我还以为周老师跟王祖贤在一起呢。”

“是啊,之前都在传。”

叶广杰轻咳一声,打断了学生们的八卦,“刚才周老师说的那些,你们都记住了么?虽然时间不多了,但是还有调整的机会。周老师现在不教课了,你们能听到他给你们讲课可不容易。”

“谢谢团长帮我们争取到这么好的机会。”一个学生立即甩了一记马屁过去。

叶广杰心里乐开了花,不过表面却不动声色,“我不为你们,还能为谁?行了,好好排练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