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从收养双胞胎开始成就文娱天王 > 第110章 争议

第110章 争议

书名:从收养双胞胎开始成就文娱天王 作者:牛肉米粉不加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1 11:29:24

阳光透过轻纱般的晨雾,温柔地洒在德景镇古老的窑火上,为即将开始的录制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

本期《音为非遗》节目组录制场景的第一站,就是德景镇陶瓷博物馆。

这里收藏着无数珍贵的陶瓷艺术品,从古代的青瓷、白瓷到现代的青花瓷、粉彩瓷,每一件展品都让徐耀和陈旭惊叹不已。

今天为节目组介绍的是德景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陶瓷公司办公室首席设计师王一全。

同时,王一全也是“青花大王”的第三代传人,他的很多作品在陶瓷艺术界享有盛誉。

“德景镇是世界着名瓷都,制瓷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德景镇监制宫廷用瓷......”

“德景镇青花瓷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元代时,德景镇的瓷工们开始将高岭土与瓷石搭配使用,发明了“二元配方”制胎法,使得青花瓷的胎质更加细腻、坚硬,为青花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一全不愧是从业多年的大师,不仅将德景镇的历史与文化讲述得饶有趣味,更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陶瓷特别是青花瓷的制作过程也都讲述得很是清楚。

徐耀一边听着非遗传承人王一全老师的介绍,一边仔细观赏着每一件瓷器的纹理、色彩和造型,感受着陶瓷艺术的魅力与匠人们的精湛技艺。

在这里,他仿佛与陶瓷文化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对德景镇的陶瓷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博物馆,徐耀和李月除了感受到震撼以外,更多的是对先人们的智慧结晶的感叹。

只有真到了实地,才能够真切的体会到那种灵魂深处的战栗。

因为时间有限,节目组只能将博物馆的大致转了转,王一全继续带着众人坐车前往制瓷工坊。

途经古镇的街道上,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陶瓷店铺,每一件瓷器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徐老师,这里美吧?”李月一边赞叹,一边与徐耀搭话。

“确实很美,不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更是一绝,以前都是久闻大名,真到了镇上,才能真切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赵导也是啧啧称奇,跟副导演一路感叹。

接下来,众人前往了一家传统的制瓷工坊。

在这里,大家亲眼见证了陶瓷从泥土到成品的神奇转变。

工坊里面的匠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从拉坯到施釉,每一步都透露着匠心的温度。

徐耀、陈旭和李月几人看着匠人们的操作,在王一全老师的鼓励之下,也忍不住尝试了一下拉坯。

刚开始,徐耀的手法生疏,但在匠人的指导下,他渐渐找到了感觉,体验到了制瓷的乐趣与成就感。

“徐耀老师,你这学得挺快呀!”李月也在尝试拉胚,但显然进度没有徐耀这么快,试了几次都还没掌握窍门,一时间有些急切。

“呵呵,我之前看过相关的视频,相当于提前预习过的所以学得速度还算可以。”徐耀心情不错,乐呵呵道。

李月则是笑道:“好啊,你这是准备充分呀!”

她耐心尝试了大半个小时,最终也做了一个似模似样的。

“哎嘿,怎么你们都学得这么快?教教我呢?”

陈旭才是真的有些手残,尽管旁边的老师傅已经说了一遍又一遍,陈旭愣是一点没学会,此时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徐耀和李月。

又尝试了两次,还是不行。

为了不影响节目录制的进度,陈旭也只能放弃,脸上的表情很具备喜感。

赵导乐呵呵看着,对副导演说道:“这一段可要留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到时候也是个笑点。”

陈旭开着玩笑:“赵导,你们节目组跟徐耀的合同里,可没有我的名字啊,你要加入我的镜头,可得另外给钱。”

“加钱,加钱,行不行。”知道陈旭在开玩笑,赵导也乐于配合。

等节目组把德景镇主要的景点和标志性的物件录制大半时,已经夕阳西下了。

节目组请王一全老师吃着晚饭,大家闲聊时,听到众人说明天徐耀要为德景镇本期的节目写一首歌。

王一全好奇地问道:“是以瓷器作为主题吗?”

徐耀点点头道:“嗯,而且还是青花瓷。”

王一全来了兴趣:“那明天我一定认真听!”

“这是我的荣幸。”徐耀笑着回答道

.......

原先节目组已经找好了录制徐耀唱歌的地方,结果王一全嫌不能很好的体现德景镇瓷器的特点,专门跟博物馆协调,在场馆周边找了一处地点给节目组使用。

对于王老师的主动付出,赵导当然笑呵呵地接受了。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以后,陈旭点开伴奏,开始唱起了歌。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场下的众人入了迷,真的好听。

李月笑道:“不愧是徐耀老师,这创作水平和歌唱实力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水平。”

陈旭看着舞台上绽放光芒的徐耀,也是感叹道:“这人的才华怎么越来越多呢,我都以为他....”

王一全以前没怎么听过流行歌曲,但在徐耀这里,也是喜欢上了他的歌。

“这首歌名字叫做什么?”王一全看向陈旭和李月,询问道。

“就是《青花瓷》。”李月笑吟吟地回答道。

“好听!”王一全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笑容,很是认可。

见王一全满意,陈旭也是心中大定。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听到“天青色等烟雨”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时,王一全微微皱眉,作为“青花大王”的第三代传人,他自然知道这其中是有错误的。

陈旭看出了王一全的顾虑,问道:“王老师,怎么了?”

王一全将问题说了,陈旭一时间拿不准徐耀的想法,也不知道到底错没有,只能应承道:“嗯,等下我问下他,看他怎么说呢。”

王一全点点头道:“其实问题也不算大,徐耀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对其中并不了解也是很正常的。”

李月接话道:“虽然确实有些不大对,但总体上感觉很诗意,从歌曲本身来说是没有问题得。”

对于此,王一全也并不否认。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徐耀演唱完毕以后,大家的掌声分外热烈。

赵导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哈哈,我有预感,徐耀的这首歌肯定还会更火,真不愧是徐耀,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副导演也是连连点头。

陈旭则是带着王一全,询问徐耀歌词中的错误。

徐耀笑着解释道:“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一句歌词写出来的时候,既对仗又押韵,随后我就意识到,天青色不是青花瓷的颜色,并且天青色是不可能等“烟雨”的。”

“国画中的“天青色”就是指“天蓝色”,代表晴空万里。歌词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气候变化的过程,只有从“晴空”到“骤雨”,才能对上后半句的“我”和“你”。

“但是“骤雨”总是给人一种狂风吹林雨坠瓦的粗糙感,配不上青花瓷的美。只有淡淡的“烟雨”才能搭配。于是,最后决定用“烟雨”。”

“虽然也知道不合逻辑,但从歌词本身来说,还是更美更加易于传播的。”

对于徐耀这个解释,王一全选择了接受,毕竟流行歌曲的歌词,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这也并不会对听众有什么影响。

但对于“在瓶底书汉隶”则有明显的意见,徐耀想了想,这的确是前世很大的争议点,便采纳了王一全的意见,将“汉隶”改成了“在瓶底绘古韵”,从而回避了这一问题。

只是,他答应修改以后,突然想到了《夏洛特烦恼》里面的“你随便篡改我的歌词就是画蛇添足”。

这一句话在徐耀的脑海里经久不散,吵得他脑瓜子嗡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