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抗战:开局南洋建国 > 第157章 第一代喷气式飞机

第157章 第一代喷气式飞机

书名:抗战:开局南洋建国 作者:经尘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1 11:30:37

当张育清正悠然自得地在蓝田界享受着宁静而又平凡的生活时,一则令人振奋的喜讯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迅速传遍了整个地区——南华大学航空研究学院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喷气式飞机!

要知道,这第一代喷气式飞机的诞生绝非易事,它堪称是一次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伟大跨越,更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极为复杂且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而在这个艰难的研发过程中,张育清可谓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的足迹遍布了白头鹰家和小胡子家,通过各种渠道和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获取了他们全套的设计资料。

拿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后,张育清并未盲目照搬照抄,而是仔细研读并深入分析其中的精髓与要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来积累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航空领域独特的见解,他开始着手精心设计属于自己的飞机蓝图。

与此同时,南华大学的那些顶尖专家和教授们也没有闲着。他们率领着各自的精英团队,不远万里奔赴至遥远的澳洲大陆,并在那里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风洞群。这座风洞群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飞机的研发工作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华国在这片土地上逐渐站稳脚跟并建立起稳固的政权国家。而南华大学众多杰出的科研成果也源源不断地被应用于这个新兴国度之中。在那波澜壮阔的海岸线上,一座座规模庞大的潮汐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拔地而起,宛如钢铁巨人般屹立不倒。它们日夜不停地运转着,将无尽的清洁能源转化为强大的电能,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发展的能源难题,为日后蓬勃兴起的各类工业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

整个南华国家,都实现了全村通电,各个国家一已经进入到了电力化时代。整个岛上也在大力发展工业,一些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都对民间开放。

军事工业和引导科技前沿的工业,都是张育清投资控股的。采用的就是后世的宏观调控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对面宣称就是参考白头鹰的罗斯福新政,减少了形态意识上的对立,更容易和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远在第一代喷气式飞机开始着手研发之际,与之相匹配的各类关键技术与装备——包括先进的航空发动机、高效的航电控制系统、精准的雷达设备、强大的火控系统以及具有威慑力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等,也同步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研究进程之中。

为了全力推动军事工业的蓬勃发展,澳大利亚广袤无垠的大片区域,无一例外地被移交至军方手中牢牢掌控。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之上,一座座崭新的坦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夜以继日地运转着,源源不断地产出性能卓越的坦克和装甲车;与此同时,全新的飞机制造厂也迅速崛起,这里不仅能够制造民用喷气式客机,还可以批量生产各种军用战机。此外,规模宏大的造船厂更是令人瞩目,其中设有数百个宽敞的船台,这些船台分工明确,有的专门用于打造军用潜艇,有的则专注于建造护卫舰,还有一部分负责生产排水量高达数万吨的巨型战舰。

历经数年坚持不懈的艰苦研制,凝聚无数科研人员心血智慧的第一代喷气式飞机终于横空出世!这一历史性时刻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而作为该项目核心人物之一的张育清更是亲自莅临澳洲,满怀激动之情亲眼见证了这架飞机的首次腾飞。望着那翱翔天际的矫健身姿,张育清心潮澎湃,当即决定将其命名为“山鹰”,并赋予其专属代号“S6”。此后,这款飞机的后续改进型号便遵循这一命名规则,只需在 S6 之后添加相应的字母即可清晰区分不同版本。

张育清交代他们,在山鹰进行试飞的时候,也要进行下一代喷气式飞机的预研。第一代喷气式飞机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张育清对他们的航程和雷达都不是很满意。

同时要求南华大学开始研制喷气式客机,和空中预警机以及反潜机。这些飞机都可以使用澳洲上成产的大飞机进行改装,里面安装对应的雷达声呐就行了。

同时也让南华大学开始研制新一代的航母,由船舶研究学院领头,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研究。船舶研究学院的专家们,早就对传统航母研究的比较透彻,早就想开始建造新的航母。

张育清觉得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第一代航母已经过时了。现在新一代的喷气式飞机出来了,正好可以建造新一代的航母。

建造新一代航母可是个大工程,这个世界上大家都还在研究喷气式飞机的时代,大家都没有经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张育清还在南华大学开了个专门的会议,用来分配航母的研制分工。动力系统还是使用电力,能量是用重油还是核反应堆。阻拦索需要进行研制,雷达也需要研制,甲板钢更是需要重新研制。还有这次进行的是十万吨的航母的建造,大型的龙门吊也需要研制。

这次的会议就是分工出去,然后南华政府进行拨款,进行各种子系统的研究,然后再一起进行组装。

选定总工程师后,由总工程师制定计划,设计出航母的外形和各个部位。其他单位就是将所有的东西研制出来后,运过来组装就可以了。分工出去后,张继先就回到了首都。

来到蓝田界的造船厂后张育清准备对造船厂进行扩建。建造10个新的船台,用来建造新的十万吨级以上的大舰,设计规模都是可以建造十万吨级的那种。

张育清对新一代航母的研制还是不放心,所有在蓝田界中,也经常带着专家团队,来研究阻拦索和航母的电机。只要这两样都解决了,后面的问题都好办。自己在蓝田界进行研制,也是一种备用手段,保障航母的研制顺利地进行。

阻拦索有多难大家都是知道的,后世也就寥寥几个国家掌握了制造技术。同样这种超大型的电动机建造也是一个难题。如何保障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不被其产生的热量烧毁,这也是一个难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