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抗战:开局南洋建国 > 第181章 吞并波斯湾

第181章 吞并波斯湾

书名:抗战:开局南洋建国 作者:经尘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1 11:30:37

1945 年下半年,当整个西方世界仍深陷于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泥沼之中时,张育清却敏锐地察觉到他所苦心经营的波斯湾已然瓜熟蒂落,时机已然成熟,可以着手将其并入南华国的版图。

在那个金秋送爽、金桂飘香的十月里,秋意初现,天气才刚刚开始逐渐转凉。而此时的南华国,犹如一头苏醒的雄狮,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与雄心壮志。他们毫不犹豫地出动了五艘威震四海的航空母舰——远海号、远洋号、远望号、远景号以及远大号。这五艘航母宛如海上巨兽,携带着无数先进的战机和精良的装备,承载着国家的荣耀与使命。

与此同时,整整八十万英勇无畏的地面部队也如钢铁洪流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南华国的本土启程出征。他们士气高昂,步伐坚定有力,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这支庞大的军队打着“远征小鬼子”的响亮旗号,浩浩荡荡地向着目标进发。

在漫长的征途中,南华国的军队展现出了高超的战略智慧和果断决绝的行动力。他们巧妙地利用地理优势和军事策略,强行攻占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斯里兰卡,并将其迅速建设成为远战舰队的中途补给站。这个关键的据点不仅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更为整个作战计划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华国的庞大舰队如同钢铁巨兽一般,乘风破浪抵达了波涛汹涌的阿拉伯海。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舰队迅速地兵分两路展开行动。

左路大军气势如虹,在先进战机如鹰隼般呼啸而过的轰鸣声以及舰炮那震耳欲聋、划破长空的怒吼声相互配合之下,与伪鬼子部队在阿曼的海域上交锋起来。一时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整个战场仿佛变成了一个盛大而绚烂的烟火舞会。

经过一番激烈的激战之后,左路大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并顺利从阿曼的沿海登陆。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占领了港口,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紧接着,这支英勇无畏的军队沿着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一路挺进,向着内陆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面对南华**队强大的攻势,小鬼子部队节节败退,狼狈不堪。他们曾经嚣张跋扈的气焰早已被彻底扑灭,如今只剩下惊恐和绝望。然而,南华国的战士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反而愈战愈勇,不断追击着溃败的敌军。

右路大军浩浩荡荡,足有五十万之众!这支强大的军队犹如汹涌澎湃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向着目标进发。其中的分舰队更是行动迅速、锐不可当,他们率先攻占了阿三家着名的城市——孟买。这座繁华的都市在分舰队猛烈的攻击下很快沦陷。

紧接着,分舰队乘胜追击,一举占领了整个肯柏湾。那里的海域和陆地都成为了我方的掌控范围。随后,他们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进,成功夺取了战略要地卡奇湾。至此,分舰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

而此时,主力部队也在卡拉奇顺利登陆,并沿着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一路高歌猛进。他们如同一群猛虎下山,所过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从沿海地区一直推进到雄伟壮丽的扎克罗斯山脉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全都落入了我们的囊中。

面对如此凌厉的攻势,小鬼子们惊慌失措,只得狼狈不堪地撤退。最终,他们被驱赶进入了美索不达美亚平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

南华左右两路大军在美索不达美亚平原的科威特会师后,小鬼子部队就投降了,这样南华国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波斯湾。

紧接着,张育清潜心研读本国历史,竟意外地发现此地在远古时期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国家——大秦。这个名字充满了汉化的韵味,让他不禁心生好奇与向往。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育清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将那闻名遐迩的波斯湾更名为大秦湾!这一改名之举不仅彰显了对古代文明的尊崇,更为这片海域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张育清还成功占领了整个波斯湾沿海长达 200 多公里的地域,并豪迈地将其命名为大秦特区。这一举措无疑为该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使其成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新兴之地。

除此之外,就连巍峨耸立的扎克罗斯山脉也未能逃脱被更名的命运。它如今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西秦岭。如此一来,这片山峦仿佛与华夏大地紧密相连,共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在那广袤无垠的大陆之上,有一片充满神秘色彩与无限可能的土地——大秦特区。而这片特区的核心之地、权力中枢,便是其首府所在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精心规划,这座首府最终选定在了古老的城市巴格达,并被赋予了一个崭新且极具意义的名字——秦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这座城市本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它所处的那片辽阔平原也迎来了全新的名称。曾经的无名平原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了众人皆知的秦汉平原。这里肥沃的土地孕育着无数生命,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而流淌于这片土地上的两条重要河流,同样经历了更名的历程。其中那条波澜壮阔、源远流长的幼发拉底河,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如今则拥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号——秦水;另一条底克里斯河,则因其清澈见底、水波粼粼的特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汉水。这两个新的名字不仅象征着对大秦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寄托了人们对于这片土地繁荣昌盛、生生不息的美好期许。

而在国内,南华国政府积极推动人口迁移政策。他们从大陆的闽南、广东以及广西等地精心挑选出了多达 300 万的民众,鼓励并引导他们向着大秦地区迁徙。这些勇敢的开拓者们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背井离乡,踏上了这片陌生却又充满机遇的土地。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多元的文化,为大秦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