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一百一十二章:曹丕:朕这就死了?

大明·永乐时期

朱瞻基羡慕的看着天幕,随后对身旁的朱棣问道:

“爷爷,这刘备的奖励未免太夸张了吧?”

朱棣不置可否。

“夸张?夸张吗?朕不觉得夸张啊?”

朱瞻基听闻,双手比划着:

“这咻咻咻的,还不夸张啊?”

朱棣轻笑一声。

“刘备气度恢宏,意志坚毅,性情宽厚,有知人之明,善待世人。”

“具高祖刘邦的风范和英雄的器宇。”

“但在机变、权术、才干、谋略方面不及曹操,所以大业器量相对有限。”

“然而,刘备能够百折不挠,始终不肯屈居曹操之下,是因为他料定以曹操的器量,终究容不下他,这不仅是为了争权夺利,也是为了不被曹操所害。”

朱瞻基不明白爷爷再说什么。

朱棣看着他,笑出声:

“傻小子,天幕的奖励从不是无端而来。”

“其根本就是为了弥补一些遗憾。”

“而这一次,天幕是将刘关张三人的遗憾合算在了一起。”

“这也表示了,若无外力,刘备依然无法一统天下。”

“毕竟……他的起步太慢了。”

……

【公元223年五月,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且“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

东晋·元帝时期

建业

一身嚣张跋扈之气的王敦看了一眼天幕。

随后对坐在上位的司马睿道:

“还请陛下效汉后主,政事无巨细,咸觉于敦!”

“好好在宫内,修身养性吧!”

司马睿看着底下直视于他的王敦,气愤的浑身发抖,却无计可施。

建业已经落入此兵匪手中,徒之奈何。

“一切……就咸决于丞相了……”

……

【此时,益州的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蜀汉正值国丧,诸葛亮知道不宜用兵,便暂时忍了下来,尽量以怀柔政策进行招抚。】

【同时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先是“约官职,修法制”,建立健全的官员任免制度,修订各种法令规章。】

【其次“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加强农耕,增加和扩大粮食储备,关闭边境,让民众休养生息。】

【最后,修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

【公元233年十月,诸葛亮派遣使臣邓芝出使东吴。】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孙权看着眼前之人,面上犹豫不定。

邓芝看清孙权的犹豫,拱手开口道:

“臣今来,不单是为汉也,亦为吴也。”

孙权面带讥讽:

“孤也愿意跟汉重修旧好,但贵地君主幼弱、国土狭小、形势逼仄,难免被魏所乘,无法自保啊。”

邓芝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从容道:

“吴、汉二国,共据四州之地。”

“大王当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蜀地有山川重险之固,吴地有三江长水之阻。”

“合此二长,互为唇齿。”

“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大王今若归附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

“若不从命,则以此为由进行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

“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孙权默然良久。

“君言是也。”

……

【公元224年夏六月,孙权派使臣张温出使蜀汉。“自是,吴、蜀信使不绝。”】

……

大汉,

冷静下来的刘邦点点头。

这回味儿对了!

外交吗!

有利则合!无利则断!

所谓同盟,就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暂时走到一起的。

总有一天,昔日的盟友必定会因各自的利益而分道扬镳,甚至刀兵相见。

但这都是正常的!

像刘备这样因一时意气的还是少数的!

刘邦捋捋袍袖。

汉吴相合,曹魏不可能无动于衷。

就是不知道那个叫曹丕的小子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与他父亲相比如何?

……

【早在孙权在夷陵击败刘备后,因反复与曹魏的盟约,曹丕就南征过一次。】

【但不料大军在江东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得闻吴蜀重新重修关系,曹丕怒而兴师。】

【公元224年八月,曹丕命时任尚书仆射的司马懿留守许昌,然后亲率水军、乘坐龙舟,经蔡河、颍水进入淮河,抵达寿春。】

【九月,大军进抵广陵。】

【这是曹丕第二次南下讨伐东吴。】

……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看着天幕,一脸无奈。

“这小儿怎么不吸取教训呢?”

“怒而兴师,前有刘备做样子,自己也失败过一次。”

“居然又来一次!”

“他当出兵不要花钱的吗!?”

“你有这精力,还不如休养生息,开展屯田!”

“十年后毕其一役!”

一旁的司马懿开口道:

“魏王,国君初登大宝,确实需要一场功绩证明自己。”

曹操瞥了他一眼。

“那也得他打赢了才行,打输了,更是笑话!”

……

【对于曹丕的大举来犯,孙权立刻做出反应,一边在江面上集结了大量战船,一边采纳了大将徐盛的疑兵之计。】

……

天幕上,

魏国大军目瞪口呆的看着长江对面。

一夜之间,

一座座由外裹芦苇的木架所做成的城墙、城楼,从石头城沿着长江南岸,一直到了江乘。

连绵相接数百里!

曹丕登高望远,越过那波涛汹涌的江面。

看着长江上帆樯林立『吴』字水军,

还有对岸绵延不绝的“百里长城”。

长叹一声:

“虽有精锐之军,却无用武之地。”

“此等情形,如何能进军啊?”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乐了。

“曹操英明一世,怎么生出个傻小子来?”

身旁的卫子夫搭话道:

“陛下何出此言?这等情形下,确实无法进军啊?”

刘彻哈哈一笑。

“你看他兴师动众而来,可仗还没打自己就先泄气了,足见其出兵之举有多么草率。”

“况且,骑兵面对水军本来就无优势一说,地利不同,此乃兵法常识。”

“何须带着大军一路跑到长江边上才发出如此感叹呢?”

“可见其不通兵事啊。”

……

【曹丕对长江天险无可奈何,正值一场大风刮起。】

【所乘坐的龙舟失去控制,在惊涛骇浪中险些倾覆。】

【经此一惊,曹丕寻了个“吴王不至”的理由,匆匆退兵了。】

【一场御驾亲征,潦草收场。】

……

曹魏·明帝时期

曹叡看着天幕,脸上有些尴尬。

他也知道自己父亲在对江东孙权这方面有些急躁。

但天幕你也不能总揪着人短处一直说吧?

严禁宦人干政,确立九品中正制。

恢复太学,复通西域。

这些都可以说的吗!

……

【公元225年三月,曹丕第三次伐吴。】

【五月,曹丕进抵魏国的水军基地谯县。】

【八月,曹丕亲率舟师,自谯县出发,经由涡水进入淮河。】

【十月,曹丕率大军进抵广陵。】

【短短的一段路程,曹丕如同龟速般走了七个月。】

【后果就是,当年大寒,水道结冰,舟不得入江。】

【曹丕的十几万水陆大军在江上和岸上一字排开“旌旗数百里”】

【临江观兵后,再次劳师无功。】

【并且在回途中,东吴大将孙韶,派部将高寿等人率五百将士,于深夜埋伏在魏军的必经之路上,然后对曹丕的车驾发动了突然袭击。】

【魏军猝不及防,差一点就让高寿得手。】

【曹丕深感耻辱,可想而知,如果给他点时间,他一定会四次、五次的继续南伐东吴。】

【但他没机会了。】

【公元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阳的宫殿。】

【五月十六日,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

【让后宫淑媛、昭仪已下的都各归其家。】

【十七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

【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

……

{曹丕,建九品中正制。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严禁后宫特别是宦官干政。}

{设立中书省,集中皇权,改由士人任职。}

{鉴于西汉七国之乱,严格限制宗藩。}

{澄清吏治、安定朝堂人心,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习俗。}

{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随便干预地方行政的陋习。}

{加强恢复生产,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破除经济禁令,注意减轻关税。}

{禁止私仇,广议轻刑。}

{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

{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颁布《取士勿限年诏》,打破年龄界线,提出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任用。}

{曹丕这么厉害的吗,从小到大语文书和影视游戏里曹丕都是自私的小人形象。}

{虽然这和作为不冲突但还是有些震惊在位七年,巩固魏武帝曹操留下来的基业。}

{曹丕在那个时代,说了句,天下没有不亡之朝。}

{曹丕的思想很超前,虽然大力扶持儒家,但他的思想很道家,按现在话讲,他在那个时代里很抽象。}

……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瞪大眼睛,须发横张!

“死了?!”

“怎么就死了?!”

一旁的司马懿也呆住了。

“不应该啊?”

“世子的身体一直很好啊!”

曹操揉着额头,想不通这究竟是为何。

而一旁的司马懿心中有了一点计较。

……

曹魏·文帝时期

洛阳,

一身常服的曹丕看着天幕,难以置信。

“朕……就这么死了?”

“这么快就死了?”

“就在……就在明年?!”

“还有……朕在伱们后人眼里究竟是个什么形象啊!”

……

喝精神了!奋力码字!

然后……撑不住了,睡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