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百零五章:晚唐标志·甘露之变

天幕上。

李昂一脸灰败之色的坐在席榻上。

“贤卿,你看朕可以和哪位君主相比?”

与之对面而坐的大臣慌忙起身回道:

“陛下乃尧、舜之君。”

李昂看着他,摇头失笑:

“朕哪敢和尧舜比……之所以问你,是因为朕想知道,朕比之周赧王、汉献帝如何?”

……

大唐。

正在热火朝天讨论不止的大殿突然陷入一片死寂。

周赧王?汉献帝?

这都是亡国之君啊!

李世民眼中略有几分茫然。

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这是漏了什么了?

大唐突然就亡了?

……

天幕上。

大臣忙不迭跪地叩首,颤抖声音道:

“赧王献帝皆是亡国之君!绝不能和陛下相提并论!”

李昂哈哈一笑,嘴角上扬起一抹讥讽。

声音中弥漫着难以言表的沧桑。

“赧王与献帝只不过是受制于诸侯,朕却是受制于家奴!”

“照此说来,朕甚至比他们还不如……”

……

【唐文宗虽锐意进取,为了朝政宵衣旰食,但要恢复大唐帝国原有的万千气象,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朝廷内部的党争。】

【藩镇割据问题本在宪宗朝已经基本解决,虽然有些藩镇是表面归顺,但总体还是保持了统一和稳定的局面。】

【但到了穆、敬二朝,因为皇帝的无能,藩镇问题又死灰复燃已经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

【对于这种态势,唐文宗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之道,于是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尽量将全国的政局稳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而此时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已经悄然拉开帷幕。】

【唐文宗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陆续将这两派的官员调离中央,减少两党发生冲突的几率。】

【虽不是万全之策,但一时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稳住了藩镇和朋党之争后,唐文宗则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便是多少年来也没能解决的宦官专权问题。】

……

炎汉·桓帝时期

刘志都不用看后面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抱着五六岁的刘备,慢慢说道:

“玄德啊,你要记住。”

“君王与宦官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的。”

“宦官们因为常在君王左右,对皇帝的脾气喜好都了如指掌,所以更能够取得皇帝的信任。”

“这种情况,在一些自主能力不强,遇事没有主见的皇帝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顿了顿,刘志补上一句。

“就像刘宏一般。”

年岁尚小的小刘备点了点头。

刘志看着还有些懵懂的小刘备眼神复杂,随即看向天幕继续道:

“除此之外,用宦官来分担一些权力对皇帝来说也不失为控制朝局,平衡大臣们的一个好办法。”

“这些宦官的人生本就没有依托,所以对自己不会抱有二心,更不会对自己构成什么威胁。”

“而且相对于那些足智多谋、能说会道的大臣们,宦官们还是比较好控制的。”

“倘若真有什么擅权之事,自己的家奴也比较容易处理。”

“唯有一点,不能放任他们掌控军权。”

“记住了吗?”

小刘备看了看带着几分期盼之色的刘志,点了点头,童声稚嫩道:

“阿父,孩儿记住了。”

刘志看着板着小脸一脸认真之色的刘备满怀欣慰。

天幕赐的生子丹他没用。

他不敢赌,不敢赌他生出来的那个孩子会不会步灵帝后尘。

与其赌個大的不用过继刘备为子。

这孩子仁厚大义,就是眼界不算高。

好好培养一番未必不能成为世祖那般的人物。

刘志看向天幕,眼中冒着一团名为野心的火焰。

什么魏晋南北朝隋唐英雄世……

朕要让大汉,万年长青!

……

【公元831年,唐文宗与宰相宋申锡合谋行事诛除王守澄等为首的宦官,因谋泄失败,宋申锡被贬死,株连者数十人。】

【其后文宗又与廷臣李训、郑注连络,准备发动政变,欲使自己脱离宦官的控制。】

【公元835年十月,唐文宗以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内外呼应。】

【继而遣中使毒杀王守澄,于是元和逆党被诛杀殆尽,宦官的势力稍衰。】

……

大唐·敬宗时期(文宗刚刚继位时间线)

众臣略有几分担忧的看向上首,王守惩面露不善的看向皇帝。

李昂有些慌乱但又镇定下来。

天幕把自己未来做的事扒了出来有好有坏。

坏处是自己再想对这些家奴做些什么可谓是难上加难。

好处是不用担心自己无疾而终了。

毕竟自己对他的恶意已经是摆在明面上了,明的总好过暗的。

……

【王守澄死时,郑注曾对文宗请求负责王守澄的葬礼,带着壮士数百怀藏手斧,命中尉以下所有宦官一起给王守澄送葬,好把他们一网打尽。】

【但李训为了与郑注抢功,与他的党羽一道策划了另外一个除掉所有宦官的计谋。】

……

天幕上,

一颗枝条弯曲,仿佛在向天空招手石榴树正迎风招展。

果实圆润饱满,色彩鲜艳,像一串串挂在树上的宝石。

而在宝石之上,一颗颗明亮的珍珠自上滑落。

珍珠摔在地上,溅起一点水花。

崩起的水花没有在回到大地上,只是在空中曲折交错形成四个映着落日余晖的文字。

『甘露之变』

……

【李训以亲信郭行馀为邠宁节度使,王璠为河东节度使,命二人以赴镇为名在京师招募壮士待机而动。】

【并以罗立言为京兆尹,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至此,除了宫廷的禁旅依然为宦官所掌握外,都城的卫戍部队以及都城以外的一些据点,都为李训的人所控制。】

【李训准备以这些力量来对抗宦官的军队,但文宗在宦官手里,必须先将文宗抢出,然后一切行动才能名正言顺。】

……

天幕上。

含元殿一片厮杀之声。

李昂面色苍白的被一名宦官拉到銮轿上。

刚出殿门,就被一名大臣拉住轿杆,大喊:

“臣还有大事禀奏!陛下不可回宫!”

天子的銮轿在宦官们的簇拥下跑到了宣政门。

大臣一路死死抓着轿杆,不停呼喊着。

李昂回过神来,一脸惊怒的对大臣道:

“李仲言!李训!你放开朕!”

此时,一名宦官见皇帝发话,对着大臣当胸一拳打倒在地。

不等大臣爬起来,銮轿已经进了宣政门。

宫门立刻紧闭。

……

【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文宗在紫宸殿听政。】

【百官站定后,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报:夜里有甘露凝结于左金吾卫的石榴树上。】

【奏报之后,又郑重其事跳起拜舞。】

【李训率百官称贺,并劝文宗前往观赏。】

【文宗先命李训去看,回来说不是甘露。】

【于是文宗又命神策军左右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往验。】

【仇士良等到达左卫,发现伏兵,因而迅速逃回,并率领宦官急以软舆迎文宗回后宫。】

【李训率金吾卫士与之争夺,罗立言也以京兆逻卒数百人助战,宦官死伤十余人,但文宗终于被宦官抢入后宫。】

【接着宦官所统辖的神策卫士五百人赶来,杀金吾卫士及诸司吏卒千数百人,李训、郑注也先后被杀,郭行馀、王璠、罗立言等均被处决,亲属皆死。】

【朝臣受牵连而遭诛贬的,为数极多。】

【至此“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

大汉。

刘邦看了眼吕雉,把脸凑上前去。

“呐呐呐!看见了吧?明白了吧?”

吕雉额角青筋暴起,但一言不发。

得寸进尺的刘邦近乎脸贴脸的嘲讽道:

“对宦官出手,是,他出手了。”

“然后呢?把盟友踹了投入宦官的怀抱。”

“乃公早就说了,他这人不行!你看看!还是朕有……”

“够了!!!”

一声大喝在刘邦耳边响起!

直面一击狮吼,刘邦整个人的脑袋都嗡嗡的。

使劲晃了晃头,看着近在咫尺、咬牙切齿、双拳紧握、双目含怒的吕雉。

刘邦扯出一个微笑。

“说好了,不许打脸。”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