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百零五章:唐武宗·李炎

大汉·武帝时期

胳膊搭在一旁的引枕上,刘彻压下心中对李世民的羡慕,然后开始暗戳戳的怼着唐武宗。

“文宗不文,也不知他这武宗武不武啊。”

“……朕掐指一算!”

“这人应该是在军事上有点成绩但民生政治上或许不怎么样。”

卫子夫正襟危坐,浅笑道:

“陛下怎么还起了童心?但凭一个武字就看出这些?”

刘彻扫了一眼同样好奇的卫霍二人,嘴里无奈道:

“你也不看看自刘秀之后,沾个武字的除了周武帝,有哪个还是文武一手抓的。”

卫子夫看着一脸嫌弃吐槽不满的刘彻,轻轻掩嘴一笑。

“说不准这个武宗就是文武双全呢?”

刘彻看着天幕里一脸老像的天子,翻了白眼。

“穆宗玩乐无度,敬宗荒唐无道,文宗优柔寡断。”

“父兄三人没一个是有能为的。”

“你说他能行吗?”

“还文武双全?”

刘彻嗤笑一声。

“他不让宦官搞死都算他允文允武了!”

……

【初时,唐文宗本立了唐敬宗第六子李成美为太子,在他弥留之际,担任枢密使的宦官刘弘逸、薛季稜与宰相李珏以奉承密旨为名,准备推太子监国。】

【神策左、右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因太子非他们拥护所立,遂以太子年纪尚幼矫诏立李炎为皇太弟,发兵将他迎入宫中。】

【并且将李成美以及曾为太子人选的安王李溶等人逼死。】

【继位之后,唐武宗将仇士良、鱼弘志二人分别封为楚国公、韩国公。】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盘腿坐在床榻上唉声叹气。

“疲惫,看的朕十分疲惫。”

怀里抱着铜制的暖炉,哪怕外面是还烈日高悬的艳阳天,也难驱除自己心中的悲凉之意。

“李纯死于宦官之手,李恒死于宦官之手,李昂的太子死于宦官之手。”

“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亲王、宰相连同亲族都死于宦官之手。”

“就像案板上的鸡鸭一样,只能任由宦官操刀宰割。”

“宦官猖狂甚于后汉十倍!”

“唉……”

李渊仰天长叹,随后喃喃道:

“都下去吧,朕怕忍不住砍死你们。”

李建成脸上一慌,李世民则对周围的一众随身服侍的宦官道:

“都下去吧。”

宦官们愣了一下,随即如逢大赦退出殿门。

李渊轻瞥了一眼回过神后脸色微变的李建成,忍不住又长叹一声。

“唉……”

……

【而怕唐武宗有什么不必要的雄心壮志。】

【仇士良教导武宗身边的宦官道:“天子不可令闲,日以奢靡娱其耳目,无暇更及他事。”】

【在仇士良的引导下,唐武宗打猎、击毬、骑射、角抵,将各种武戏玩得极疯。】

【陪他玩的都是五坊小儿,在宫内玩完又到宫外玩,玩得高兴还一掷千金大量赏赐。】

【时人见得时间长了,以为他活脱脱是唐敬宗的翻版。】

【直到带着玩兴去拜谒郭太后,询问如何当一个天子。】

【郭太后对于他的所作所为只字不提,仅说了一句话,要他纳谏。】

【唐武宗倒也听话,回去后将高积的谏疏统统阅看了一遍。】

【疏文的内容,多是劝他停止游玩。】

【自此,游玩的次数明显减少。】

……

{我叼!宦官也懂以柔制刚?}

{宦官……这不正常吗?}

{……讲真,穆宗与敬宗可能就是沦陷在这种糖衣炮弹里了!}

{不是因为宦官掌握禁军吗?}

{有一说一,穆、敬时期宦官虽然势力大,但还不能真压在皇帝头上。}

{宦官只是寄生于皇权的附属品,就算在甘露事变之后势力愈发强大,归根到底也是皇帝的家奴,需要依赖皇帝的名义行事。}

{如果能善于利用、引导、驾驭,那就能让宦官们如臂使指地为皇帝所用。}

{文宗太着急了。}

{刚猛易折啊,李唐的皇帝从玄宗开始多多少少都有急躁的毛病。}

{玄宗急于快速解决问题,致使安史之乱一发不可收拾。}

{肃宗急于平叛,最终除恶不尽造成安史之乱成为长期工作。}

{代宗又急于平叛,最终安史之乱后结束草草结束。}

{德宗也急于求成,最终又被折腾到一发不可收拾。}

{宪宗还是一样的配方,最终迫使河朔三镇联合,大唐又陷入了泥潭。}

{穆宗敬宗文宗又是倒在了这件事上。}

……

大汉。

刘邦看着天幕笑了笑道:

“这些孩子,还想着让皇帝在宦官内部形成权力制衡,谁也赢不了谁。”

“让两派都不得不依靠皇帝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吕雉微微皱眉。

“这样不好吗?”

刘邦叹了口气。

“好,好。”

“然后呢?事情不还是一步步演变到这种地步?”

“娥姁啊,伱怎么突然糊涂了?”

吕雉忍了口气。

“说!”

刘邦斜睨着她,双手在胸前一抱。

“用你那琢磨拿兵权时的脑子想一想。”

“神策军的兵权只要在宦官手里一天!”

“那所谓的内部制衡术,就是笑话。”

随后下巴一扬,冲着天幕里的仇士良道:

“你看,这都开始以柔制刚了!”

“你会帝王术,人家也会。”

……

大汉·文帝时期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刘恒拍了拍刘启的肩膀,指着天幕对其道:

“耳目之欲,筋骸之逸。”

“皇帝一旦接近这些,就会顺而受之。”

“并且会认为这些是人主理所应当得到的享乐,自己的近侍本来也应该向自己提供这种享乐。”

看到刘启认真恭听,刘恒将皇帝的弱点一一解析。

“如此行为,表面上看是于国无损,于事非专,即不以为是宦官功劳,抑非以为是宦官罪也。”

“当宦官骄横著见,皇帝心含不忿而思翦涤。”

“待退息于深宫,则娱乐迭进,而怒气不觉其渐平矣。”

“待与宦官、后妃谈笑娱乐,进出相随且言听计从,当初的冲天怒火则遽蠲也。”

“气一往而衰,安望其复振哉?”

刘启听得冷汗直流,望向刘恒期期艾艾道:

“阿父……果真如此?”

刘恒捋了捋胡须,望着天幕道:

“中材之主,庸人之性,皆尽于此。”

“启儿,凡娈童稚女、清歌妙舞、捐烦解愤者,皆戈矛鸩毒之机也!”

“曹操有一句话说的对,夫英雄者,胸怀大志。”

“若只是轻歌曼舞就能叫其沉醉,那说明此人志气不坚。”

“志气不坚,又怎么能一以贯之有始有终呢。”

刘启看了看一旁笑眯眯的窦漪房,又看了看一脸感慨的刘恒,不自主的开口问道:

“阿父,你怎么看出来这么多的?”

正在感慨的刘恒为之一顿,随后看向刘启。

看着自家阿父眼里的纠结与为难,刘启抬手一止道:

“不用说了阿父,我明白了。”

“就我这禀性你很难跟我解释对吧。”

刘恒舒了口气,轻轻的拍了拍一脸郁闷的刘启宽慰道:

“虽然你慧性愚悫,但你生活简朴啊。”

“不然也不会有文景之治了。”

刘启一脸怅然的看着安慰自己的阿父。

“……真是谢谢你了,阿父。”

“应该的,谁叫我是乃翁呢。”

“……”

……

【被郭太后一言点醒的唐武宗开始想当圣明之主了。】

【为重组亲己的朝党,他将曾拥立李成美的宰相杨嗣复、李珏一起罢去,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京,拜为宰相。】

【李德裕是晚唐名相李吉甫之子,在穆宗时期就为翰林学士,历仕几朝,在唐朝政坛活跃了四十余年,曾因朋党之争屡遭贬谪,是唐朝后期的卓越人物。】

【而李德裕面见李炎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皇帝能跟宰相推心置腹,用人不疑。】

【请天子皇帝给他绝对的信任,君臣齐心协力,创造一番功业。】

【与文宗不同,武宗的确是用人识人还听劝。】

【两人一拍即合,而君臣联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宦官仇士良】

李炎,多好的皇帝,非得磕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