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百一十四章:唐宣宗·李忱

【李忱,生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六月。】

【生母郑氏乃镇海节度使李铕小妾,李铕叛乱被杀后家眷籍没掖庭。】

【郑氏被安排在郭妃寝宫当侍女,因貌美而得宪宗宠幸后,生下李忱。】

【郭贵妃家世显赫,且是穆宗李恒生母,郑氏与李忱则小心谨慎生活着。】

【因此,李忱自幼就习惯于不苟言笑,行事十分低调。】

【宪宗死后,继位的穆宗是李忱的兄长,后来接连继任的敬宗、文宗和武宗,都是他的侄子,只是李忱与几个侄子年纪相仿。】

【本来李忱早就与皇位无缘了,不想命运无常。】

【公元846年,武宗因服食丹药中毒而死,他生前因为五个儿子都年幼就一直没有册立太子。】

【武宗一死,曾被打压的宦官们趁机出头,再次操纵废立皇帝之事。】

【宦官马元贽等人伪造诏书,立武宗的叔叔、光王李忱为皇太叔。】

【宰相李德裕等人虽然惊异,但也以为是武宗的遗命就遵从了。】

【就这样,三十七岁的皇太叔继侄子之位称帝,即唐宣宗,改元大中。】

……

大汉。

事后。

刘邦抱着吕雉望着天幕,嘴角带笑。

“这大唐……自李渊以后就一直弄花活。”

“玄武门继位、日月当空、宦官立帝,叔继侄位。”

“真够精彩的!”

脸颊两侧晕着红霞的吕雉闭目不语。

……

大汉·灵帝时期

“哈哈哈哈!”

刘宏看了看天幕,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底下众臣对视一眼。

这笑从何来?

“陛下何故发笑?”

曹操出言询问道。

“哈哈哈哈!朕笑那唐皇无智……”

说了一半,刘宏心里一阵怪异,转了个话头道:

“朕笑武宗三十三早死,这宣宗三十七继位!”

“哈哈哈哈!这大器晚成的也太晚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殿内众人脸色肃穆一言不发,刘宏笑的越来越小声。

他突然想起来了,现在眼前的这几人都不是早早有所成就之人啊。

……

大唐·宪宗时期

叔继侄位……大中之治?!

李纯感觉脑子都要炸了!

但更要炸的是这李忱!他比炎儿大四岁!

今年十一!

殿内气氛突然就不对劲了。

郭皇后面无表情,李纯突然一动不动。

炎儿是郭氏后代,越过李恒继位照样要尊奉她。

但这李忱可跟她没关系啊。

李纯沉思再三,决定先按兵不动。

看看忱儿的治世如何。

若是可以……说不得朕真要朝三暮四一下了!

……

大明·永乐时期

凉亭内寂寂无声。

“一个两个的,别在那装鹌鹑了。”

拍着扶手,朱棣率先开口道:

“他是继位,我又不是……”

“奉天靖难……拨乱反正!”

那父子俩不敢说话。

这根刺只能老爷子自己挑,其余人……谁碰谁死。

……

【公元846年四月初一,宣宗正式开始听政,尊生母郑氏为皇太后。】

【初二,李德裕,改任为荆南节度使。】

【初四,贬党附于李德裕的一众官员,启用牛僧孺等人。】

……

{李商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

{李德裕是唐中世第一等人物,其才远过裴度,错综万务,应变开阖,可与姚崇并立。}

{佐武宗、通黠戛斯、破回鹘、平太原、定泽潞。可惜啊,最后贬为崖州司户老死在海南岛了。}

{李德裕跟李炎的性格很像,政策很激进,灭佛、强制僧侣还俗、裁撤冗官、大造基建……}

{近代思想家把李德裕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而且,不仅在后世,在当时的民间李德裕的名声也相当不错。}

{听说李德裕落难后,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村头田间,不少人都伤心流泪。}

{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叹口气,扫了一眼就不感兴趣了。

“又是术治那一套……”

“当时之世不怕有权臣,这李德裕又不是曹操那种人!”

“就算有个子美又能如何?”

“没子美那刘病已还不一定有孝宣之治呢。”

“蠢!”

卫子夫言语带笑道:

“许是这丞相势力太大,皇帝心有所惧吧。”

刘彻闻言无奈叹息道:

“从那宪宗暴毙开始,历经穆、敬、文、武四朝。”

“就看天幕里有哪位大臣能似此人一般安抚朝政建设法制?”

“此时是正式夯实基石之时。”

“有这等好的大臣不往死里用却怕什么势大。”

“简直不知所谓。”

卫子夫盘算了一阵,开口道:

“这李相帮武宗夺权,宦官定深恨其不死。”

“宣宗贬谪未必没有宦官干扰的影子。”

刘彻拢着袖子靠着引枕淡淡道:

“你说的对,但这也是朕说他又复申、韩之术的缘由。”

“武宗也是宦官所立,但他破除藩篱。”

“这宣宗又差些什么呢?”

“他面临的形势可比武宗之时好太多了。”

“但不想着进一步夺回宦官手中的兵权,反而打压限制宦官的大臣。”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那个怪圈里。”

“大中之治?哼,朕倒要看看他治出来些什么。”

……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略有惊色。

能与管仲诸葛齐名?

王介甫竟有这般能为?

嗯……看来确实可以多信任一番。

就是他这个脾气……

想到刚刚这人在朝会上舌战群儒的样子,赵顼不免有几分头疼。

……

大明·万历时期(初期)

“先生!您居然与管仲、武候齐名?!”

小朱翊钧一脸惊讶之色的指着天幕。

“我要去告诉母后!我家先生是武候般的人物!”

握着书卷的张居正强压下翘起的嘴角,微微清咳几下缓声道:

“陛下,为君者不可如此轻佻。”

“您还有学业没完呢。”

小朱翊钧慢慢放下小手,垂头丧气。

跑路宣告失败,继续学习吧。

……

大明·神宗时期

朱翊钧看着天幕,神色阴晴不定。

“呵……诸葛……”

“是啊,武候可是后主相父啊……”

“但朕……”

“不需要一个‘相父’压在头上!”

“朕,才是皇帝!”

……

【李德裕被贬后,宰相李回、工部尚书薛元赏、谏议大夫郑亚在内的一大批其亲信也纷纷被贬官或流放。】

【其中最冤枉的,就是曾在反击回鹘和平定昭义的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石雄。】

【昭义之战后,石雄先在河中、河阳两镇任节度使,后来又移镇凤翔。】

【但因他是李德裕所提拔,故而在李德裕罢相后也受到了牵连被召回京城,任命为左龙武统军。】

【安史之乱后,龙武军早已名存实亡。】

【石雄接连请求外放养老,皆不准。】

【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

【五月五日,唐宣宗大赦天下,命长安两街除旧留两寺外,各增置八所寺院。】

【僧尼依前隶功德使,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给牒。】

……

{以前只知道宣宗小太宗的名号,现在这么一看……他怎么跟武宗对着干啊?}

{这还没完呢,纵观宣宗的政策,那就是武宗支持的,他就一定反对。武宗反对的,他就一定支持。}

{那他这小太宗名号怎么来的?}

{后面你就知道了,只能说这人……太会当皇帝了。}

唐宣宗这个小太宗的称号水分有点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