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二十章:朱棣:目标!漠北!

天幕上。

一身绛色龙袍,头戴翼善冠。

朱棣望着底下尽皆俯首的大臣们,不庸置疑道:

“朕将御驾亲临,亲率六师,出塞讨胡!”

……

【公元1403年,鞑靼阿鲁台进攻瓦剌,被瓦剌部的马哈木打败。】

【阿鲁台听说马哈木与明朝通使,颇为忧惧,也派使节与明朝通好。】

【公元1409年四月,朱棣派使臣郭骥到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处通好。】

【但这次出使没有成功,明使臣郭骥被鞑靼杀害。】

【六月,郭骥的部分随从从鞑靼逃回,向朱棣报告了郭骥被杀的消息。】

【公元1409年七月,朱棣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副,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率精骑十万,北讨鞑靼。】

【出发前,朱棣告诫丘福道:“毋失机,毋轻战,一举未捷俟再举。”】

【然而,丘福急功近利,冒险轻进中了鞑靼埋伏。】

【双方在克鲁伦河北岸激战,丘福被杀,十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

【朱棣震怒,认为诸将无一能任统帅之职,决定御驾亲征。】

……

{我不知道我在哪,我也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只知道我要大杀特杀!}

{好乱啊……反正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而引发的战争?}

{简单说,就是北元自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之后,又传了三代。}

{而1403年鞑靼别部首领鬼力赤篡夺了北元黄金家族帝位,废除“大元”国号,改国号为“鞑靼”,自称为鞑靼可汗。}

{鞑靼内部以及蒙古各部落之间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然后瓦剌部猛可帖木儿和鞑靼部阿鲁台联军,共同夹攻鬼力赤。}

{阿鲁台一举杀死了鬼力赤,拥立元宗室本雅失里为鞑靼可汗。阿鲁台则自任太师,把持大权。}

{而这时中原刚刚结束“靖难之役”,朱棣新即帝位希望北部边境安定,便积极派遣使者与鞑靼修好。}

{但阿鲁台掌权后,断绝了与明朝的一切往来。}

{朱棣议和不成,打听到鞑靼与瓦剌互相仇杀不已,而鞑靼势大,便想利用瓦剌来牵制鞑靼。}

{刚好瓦剌也希望取得明廷的支持,在朱棣即位后不久,便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之后,事情就连接起来了。}

……

大汉。

刘邦回忆起往事。

“要是有的选,谁乐意东奔西跑御驾亲征啊。”

“没办法不是。”

……

大汉·武帝时期

“哼!这帮匈奴!”

“畏威而不怀德!”

刘彻光是看着就一股邪火暗生!

“就得一竿子打到他们疼!”

“他们怕!”

“给脸不要脸的东西!”

一旁的霍去病则忧虑道:

“可是,打仗的钱从哪里来?”

一句话,刘彻熄火了。

“啧……这朱允炆!好好的削什么藩!”

卫子夫悄摸的捂住小刘据的耳朵。

不讲理的话少听。

……

大唐。

“天子出征,自古有之啊。”

“汉高祖就是一个例子。”

李世民意味不明的说着。

李承乾有点心累。

“但是阿耶,那大多是在王朝草创之际,或者国家面临重大危难之时,身为君王为了江山社稷才会披挂上阵。”

“这其中多少都带着些不得已的意味。”

“一旦江山一统,海内升平,天子身负国家社稷之重,便不能再亲冒锋矢,而是要端坐朝堂运筹帷幄。”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一阵恍惚。

他好像看见魏征了!

“去去去!离我远点!”

李承乾看着扭过头的李世民,一脸委屈。

事实就是如此啊!

阿耶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任性了?

……

大元。

忽必烈掐着手指在那算着。

“你要这么说,我大元应该是立国一百三十多年!”

“南宋都能算,我北元草原怎么不能算!”

底下的众臣一片无语。

这种都是就没必要算了吧?

怎么算都是最短的大一统……哦,不!

最短的大一统是秦。

……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皇帝连连打着喷嚏!

……

大宋。

赵匡胤盘算了一下。

“确实,此时最适合当主帅的就是朱棣自己。”

“你可知为何?”

穿着圆领白袍,面容冷峻的赵德昭思考片刻,回答道:

“原因有三。”

“一则朝廷无合适大将可以领军。”

“二则即便有人担任,亦无出塞经验。”

“漠北风土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若主帅不识彼处天文地理,则有重蹈覆辙之忧。”

“放眼大明,唯有朱棣曾统领万军,身经百战且对塞外颇有了解。”

“故以主帅本身论,没有比朱棣更为合适者。”

“其三,御驾亲征,三军定然士气大振。”

“鞑靼闻之,则为胆寒。而塞外诸部闻得天子亲出,不敢再生祸心。”

“眼下明军军惨败,鞑靼气焰嚣张,瓦剌等部见其势大多半会对大明生出不臣之心。”

“然若朱棣亲自领兵,使他们识得大明决心。”

“权衡之下,自会打消投靠鞑靼的念想。”

“如此一来,鞑靼孤立无援,再出兵征讨,则事半功倍!”

赵匡胤笑着捋须,点头道:

“有理有据,但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你没触及到。”

赵德昭求教的看向父亲。

赵匡胤看向天幕里的朱棣,淡淡微笑着:

“他需要功绩。”

“像唐太宗一样的功绩。”

……

大明。

马皇后带着几分老母亲般的埋怨。

“他那个人高马大的儿子不也是猛将吗?”

“干嘛要亲身犯险呢。”

“兵凶战危,战场上的事谁又能说得准?”

“世上从无必胜之战,既然一身已经关系天下气数,岂能草率?”

“一旦遭逢不豫,那朝野必然大乱,若鞑靼再举国南侵,大明如何抵挡得住?”

“这孩子,老了也如此毛燥!”

朱元璋看着天幕,冷哼一声不搭话。

朱标还在暗自伤心,但还是强起精神回答道:

“皇帝一旦亲征失败,则将大局崩坏。”

“可即便不是御驾亲征,一旦战败,同样也是大势已去。”

“那丘福惨败,朝廷精锐已经大损。”

“这次出征,兵力应该又不下二三十万。”

“若再失利,黄、淮以北,朝廷将无能战之兵。”

“鞑子又焉能放过此等良机?就连漠北其他各部也会翻脸寇我中华。”

“这次北征,已是大明气运的生死之战。”

“胜,则天下安定,败,则五胡乱华。”

“此时朝廷自当以全力出战,以求必胜。”

“朱棣……武略无双,兼又有皇帝之威,正当亲自领军,以增胜算。”

“真要等到鞑子兵临城下时才御驾亲征,就为时已晚了。”

朱元璋听着朱标的话,连连点头,

等听到最后,又想起老朱棣干的好事……

“哼!!”

一旁的小朱棣看着大哥开口说话了,在马皇后的暗示下,挪动到朱标身边。

“大哥……对不起……”

朱标看着小小的、垂头丧气的四弟。

他无法想象未来的那个人竟会如此对待自己的身后名……

“那不是你……四弟。”

小朱棣抬头看着按着自己肩膀的朱标。

“所以,四弟。”

“你不用说对不起。”

小朱棣忍不住扑到朱标怀里,嚎啕大哭!

“大哥!!!呜呜呜呜!我不知道那王八蛋那么坏!”

“我要看见他一定要给他一刀!呜呜呜呜!”

一旁的老朱看着这边。

“哼!!!”

而听到最后一句,则眼睛滴溜溜转了一圈。

……

【公元1410年二月,朱棣集结五十万大军。】

【命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皇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

【举行出征仪式后,大军北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