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九十四章:除倭寇·张经之死

【张经,字廷彝,祖籍侯官。】

【正德十二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嘉应知县。】

【嘉靖四年迁吏科给事中,后又任户科都给事中。】

【因经常上疏指责他人言行,引起谏官不满。】

【言官指责他是张璁、桂萼同党,但吏部说张经行为端正,所以没有治他的罪。】

【后被提升为太仆少卿,历右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院事。】

……

大汉。

“这什么文官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

刘邦脚踩着榻边,大声道:

“大体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为了功名利禄而贪赃枉法,这是害群之马。”

“第二类,大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自己不是特别干净,但也不是特别不干净。”

“第三类,就像朱纨张经这种,人品端正却不合群的人。”

“偏偏就是这种人最不得善终。”

吕雉瞥了他一眼,慢悠悠道:

“这也是要看是什么样的皇帝。”

“就大明一开始对文官的态度,就表明了忠贞之臣在这里是得不到好的。”

刘邦认同她的说法,拍了拍膝盖,摇头道:

“问题就在这里。”

“他们还是不明白。”

“从朱元璋开始,大明就倾向于从负面来行使皇帝的权力。”

“贬抑、侮辱、訾骂,当廷打屁股。”

“皇帝越是霸凌文官,也就越是刺激出文官在面对皇帝时的一种集体团结的态度和意识。”

刘邦摇头道:

“大明的情况比宋朝还要恶劣。”

“这种恶劣已经不是制度上就能调节过来的了,而是在人心上就已经难以转变了。”

“除非大明出一个刘秀,将一切推到重来,不然……”

……

【因曾任两广总督,受当地土司拥戴,此次为了剿寇,朝廷征调狼山土兵,张经因此而受朝廷重用。】

【当时,倭寇主要侵扰浙西,即苏、松、杭、嘉等富庶地区。】

【张经到任,慷慨自负,开府嘉兴,选将练兵,大有直捣敌穴之势。】

【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正月,拓林倭寇出兵攻打乍浦、海宁,攻陷崇德,转掠塘西、新市、横塘、双林、乌镇、菱湖等镇,杭州数十里外血流成河。】

【巡抚李天宠束手无策,慌乱中自烧附郭民居。】

【全靠副使阮鹗、佥事王洵竭力抵御,才得以保住城池。】

【二月,朱厚熜派工部侍郎、严嵩党羽赵文华到浙江祭海神,妄想用祭神来平定倭寇。】

【赵文华颐指气使,张经为人耿直,两人结下仇怨。】

【四月,广西土官瓦氏率狼山土兵到达苏州。】

【张经命其归俞大猷管辖。】

【俞大猷率狼山土兵击退金山卫的三千倭寇,赵文华见这些土兵可用,于是急于求成,派其击敌于漕泾,不料大败而归。】

【倭寇知朝廷无能,抢掠之势更加激烈。】

【赵文华认为应速战,张经不同意。】

【他认为赵文华浅薄不懂兵法,不让他知道作战计划。】

【赵文华大怒,上疏弹劾张经纵敌。】

……{这味儿,太对了!内斗成风!}

{其实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倭寇会是心腹大患?}

{倭寇不是海盗打劫这么简单,也不是不开放民间贸易,导致沿海当地大户和海盗勾结这么简单。}

{归根到底还是军事因素。嘉靖时期,明朝的卫所制度早败坏了。军屯大量流失,士兵纷纷逃亡,勉强服役的也都是老弱残兵,战斗力极其不靠谱,上了战场,更缺少杀敌立功的勇气,招呼两下子就跑路。}

{而倭寇这边,绝非简单的强盗团伙,相反军事素质极高。}

{虽然在战船和弓弩技术上,倭寇远逊明朝,但是火枪技术却极先进,特别是常年和葡萄牙人打交道,不但火器制造技术突飞猛进,战术也日益成熟,还出现了线形射击战术,好些能征善战的明朝猛将,都是阵亡在倭寇的火枪下的。}

{而自永乐之后,只有正德管一管军制,嘉靖拿着大礼仪挨个教育文臣时,那军制是一丁点没管啊。}

{而朝廷内部党同伐异致使的种种冤案,嘉靖也不管。}

{他挨骂的主要原因从来都不是不上朝,而是脑子除了平衡和修仙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平衡对皇帝来说是必须的,但对国家来说不是啊,对国家来说发展才是必须的。}

……

大汉·武帝时期

“真是成于此也败于此啊。”

刘彻透过现象看本质。

朱厚熜牵制了朝堂,但换个说法。

朝堂又如何不是牵制住了皇帝?

“明朝的官员体制没有宰相,那就是由皇帝直接领导百官。”

刘彻抱着小刘据讲解道:

“这样一来就失去了由宰相来总管总承,也就是总负责的缓冲。”

“群臣直接受皇帝领导、管辖,那他们表达意见的对象当然也是皇帝。”

“而皇帝和宰相最大的差别是,皇帝不会是从他所要管理的这个体系里出来的人。”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不需要遵守制度,他自己就是制度。”

“他不需要也不可能为政策成败负责。”

“宰相处理政事要依循规范,这套规范必须向皇帝报告,然而皇帝来指使官员时却不需要尊重任何规范,他高于规范,或说他自己就是规范。”

“皇帝既没有经过资格考核,更不能被撤换,那整个体系在最高层次就卡住了,无从选择也无法流动。”

小刘据似懂非懂,回答道:

“所以,大臣与皇帝的争斗是一定的?”

刘彻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笑道:

“没错,从朱元璋废丞相制,这个结果就预定了。”

“大明后面的皇帝可以说再填坑,也可以说是在挖坑。”

“因为这个坑,他们本身就跳不出来。”

“朱厚熜能争得主动权。”

“但也仅此而已了。”

刘彻看着天幕,带着几分惋惜之意。

“他就算想做其他的事也做不成。”

“大明这盘棋,已经将死了。”

……

【四月二十六日,张经分兵于石塘明打败倭寇,倭寇从嘉兴逃往唐家湖。】

【由于湖水汹涌,不能过去,吴江知县杨正便集乡兵于水上,牵制敌舟,派水性好的人下水将敌船凿穿。】

【倭寇大败,退至王江泾。】

【此时明军已经将倭寇包围,北有张经军,东有俞大猷军,南为胡宗宪。】

【二十八、二十九日,双方激战,张经亲自督师。】

【在倭寇猛攻下,明军有些退却,危急时刻,俞大猷奉命督永顺土兵两千人由泖湖赶来,明军士气大振。】

【五月一日,明军三面合击,大败敌兵,斩杀两千余人,被海水溺死的无数。】

【而王江泾大捷也成明朝有倭寇以来第一起大捷。】

……

天幕上。

第二幅画面再次成型。

……

【捷报传到京城,朱厚熜却认为张经是在欺君。】

【严党连连上疏,说张经是被赵文华弹劾才开战,应将其撤下。】

【虽然兵部称这次大胜是张经的功劳,且关键时刻不能更换将领。但朱厚熜不听,将张经押回京城。】

【同年十月,处死。】

【而赵文华则上疏称王江泾大捷是他和胡宗宪督师的功劳,乃获大胜,二人加官晋爵,而倭寇仍旧像从前一样猖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