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九十九章:明肃帝·朱厚熜

{天下第一疏!!!}

{反了!欺天了!}

{说实话,以前看不懂这本奏疏为什么是天下第一疏。}

{但了解了明史,了解了嘉靖后,我知道为什么了。}

{通篇每个字都是在指着嘉靖、文官们的鼻子骂!直接挑破所有人的遮羞布!指明了朝堂上的皇帝与衮衮诸公明知道问题在那里,偏偏就是不做!}

{不如汉文帝远甚!我感觉这句话与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这俩一下就怼嘉靖心窝子上了。}

{能怼他心窝子上说明他还有救,别忘了嘉靖二字的本意,其实事情本质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句,皇帝在上面太久了。}

{嘉靖是藩王上位,但汉文帝是在封地里抛过食儿的,他知道百姓要的是什么。}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一切都可让!当然了,人家让归让,那手段也不是一般人能学的。}

……

大秦。

嬴政再次看了一遍贴在天幕旁的奏疏。

说实话,这个人他不是很喜欢。

倒不是对这个人有偏见,只是对这种人上疏的方式很看不惯。

但他也习惯了。

儒家吗,是这样的。

不指着鼻子骂那还叫儒家?

那是法家。

“刚正不阿……”

嬴政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群臣”,一时有些沉默。

扣了扣鼻子后,偷摸擦在萧何衣角的刘邦。

明明眼神偷瞥竹卷,却一脸正经的萧何。

而被偷瞥的尉缭正一脸怪笑,目光诡异的写着什么东西。

嬴政眼角跳动,目光微侧。

冯去疾与蒙恬正襟危坐的看着天幕。

面前这五人,也就这二人能勉勉强强与刚正不阿四字沾上关系。

其余几个……不提也罢。

……

刘邦双手揣着袖子里。

仰天看着天幕。

那一身青色直裰的海瑞就在坐在厅堂内。

而在他的面前,则是一口明显是刚刚打造好的棺材。

看着一副做好赴死准备的海瑞,感叹大明现状。

“大明如今就是君王和官员在牵钩。”

“两方各扯绳子的两端在那里角力。”

“君王需要官员来治理国家,却又需要保持自己做为皇帝的权利。”

“而官员士绅里不乏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但更多的是偷税漏税,享受特权,兼并土地,私通外国,走私物资的利益集团。”

“这海瑞既然备棺上疏,怎么会不明白自己和君权,和士人斗,是不可能赢的。”

“但他就凭他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气魄!”

“他这个清官不是沽名钓誉之人啊。”

吕雉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对擒拿之人也一脸平静的海瑞。

轻声道:

“嘉靖若还有一点为国之心。”

“还有一丝丝想改变大明的心。”

“那海瑞就不能杀。”

……

大汉·文帝时期

扶了扶头上的斗笠。

双手拄在锄头上,刘恒第一次对大明的未来有了一丝期盼。

一旁吐着舌头累得像条狗的刘启挥手扇风。

“阿…阿父?”

看着坐在大狱之中,却依然波澜不惊的海瑞。

刘恒不加掩饰的赞赏道:

“这一份奏疏表明了。”

“我海瑞就是不做你们这些普通官员做的事,就是不对皇帝阿谀奉承。”

“天下为什么税收越来越少?就是在皇帝和你们这群文官身上。”

“皇帝为了一己私欲追求长生,官员为荫蔽后代强取豪夺兼并土地。”

“这封奏疏不是是向九五之尊的皇帝进言劝谏。”

“这是讨伐嘉靖与文官罪行的檄文!”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很欣赏海瑞,欣赏他为国尽忠,舍生忘死的举动。

但他觉得自己不一定容得下海瑞。

一本奏疏里,从伦理的角度说皇帝任意怀疑、屠杀臣子,是为不君。

长期与皇后分居,断绝情谊,是为不夫。

亲生儿子毫无父子之情,连面甚至都不肯见,是为不父。

君臣、夫妇、父子之三纲,一纲都未做到。

别说你没资格做个英明的君主,就连一个普通的孺子也不够格。    刘彻现在觉得还好,但晚年的自己真的很难容下他。

“太尖锐了。”

……

【海瑞,琼山人。】

【其为人正直,是明代史上著名的清官,在张居正改革之中积极尽力。】

【而关于海瑞有很多野史,在这就不一一展开了,想了解的去看《万历野获编》就行了。】

【嘉靖三十七年(1558),被任命为浙江淳安知县,厉行整顿吏治,反对行贿受贿。】

【自奉检约,为了给母亲过生日而买肉二斤就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刚直不阿,不畏强暴。】

【总督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耍贵公子的威风,“怒驿吏,倒悬之”。】

【海瑞推说:从前胡公巡视,“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于是没收其槖金数千,纳之库,并驰告胡宗宪,使胡宗宪有苦说不出,“无以罪”】

……

大唐。

“也是条理分明之人。”

李世民捻须感叹着。

“怎么此时做事就这般鲁莽。”

“那嘉靖又不是朕。”

“朱家人心眼很小的。”

李承乾眼观鼻鼻观心,充耳不闻。

魏征强压着“喷子”**。

皇帝虽然自卖自夸,但话糙理不糙。

陛下确实有容人度量之能。

不然自己也不会这么跳。

真当我傻啊?

皇帝要个好名声,我能得好青名,大唐得个好发展。

三赢!

何乐而不为?

但大明不一样。

这都第十一位皇帝了……

沉疴积弊不是一份奏疏就能改变的。

他倒是比较在张居正这个名字。

改革变法……

变法者,皆是有大智大勇之人。

但结局都不算好。

大明啊……谁能拯救你呢?

……

【嘉靖四十三年(1564)海瑞升户部主事。】

【当时朱厚熜深居西内,专事斋醮,不上朝理政,大臣们“争上符瑞”,无敢劝谏者。】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上疏谏诤。】

【他毫不客气地批评朱厚熜“谓遥兴可得而一意玄修”,“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这使“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大家因之纷纷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海瑞在这个奏疏中还直言不讳地揭露了斋醮求长生的虚妄。】

【又在奏疏中拆穿所谓仙桃天药的骗局,指责皇帝的失误。】

【朱厚熜气得把奏折怒摔在地,不住口大骂。要拿狱处死。】

【其身边的宦官黄锦则言:“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朱厚熜听后无话可说,再读奏疏。】

【最后“留中者数月”,把海瑞下了狱。】

……

大明·永乐时期

“呦?居然没直接杀了?”

“良心发现了?”

朱棣扶着膝盖,阴阳怪气着。

朱高炽则觉得朱厚熜之所以不杀海瑞,论及根源,还是他心里知道,海瑞说的都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然而面对这种惨淡的局面,他也无力改变。

……

【嘉靖四十五年(1566)九月,朱厚熜卧病在床。】

【十二月十四日驾崩,终年六十岁。死后葬于永陵,谥号“肃皇帝”,庙号“世宗”】

【十二月二十六日,裕王朱载垕登举行登基大典,宣布次年改年号为“隆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