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四十八章:大明最后的真正掌权者·天启帝

『明成祖:辽东两大平原之间是沿海边的燕山山脉走向,宁远正是建在山脉上。』

『但燕山山脉在华北平原前面向左拐了一下,给辽西走廊上了一个门,从而形成山海关。』

『这个地方地势奇伟雄峻,北面山河纵横、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没有海军的大军根本无法展开任何兵力,也无法长期驻扎。』

『山海关以南则地势开阔、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守卫可以随时随地的增强兵力装备和各种防御物资。』

『这样的地势就决定了在从山海关北面永远无法攻破山海关。』

『而山海关唯一一次被攻破也是从南面。』

……

大元。

忽必烈把玩着金刀。

沉着目光。

他知道那朱棣口中说的唯一一次从南面攻破,是哪一次了。

“后金……”

“哼。”

在众臣的不理解中,忽必烈缓缓上双眼。

……

『元世祖:当年成吉思汗攻打山海关,用自己的几个女儿贿赂了山海关前的几个部落,发动对山海关的全力偷袭。』

『强大的蒙古军面对战力几乎是不堪一击的金军,仍然在山海关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人力再强,又岂能与大自然的雄斧神工相争?』

『最后,成吉思汗终于明白,从正面是无法攻破山海关的。』

『于是绕道紫荆关,从南面攻击,终于才拿下了山海关。』

『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山海关被攻破,而且是从背面。所以抛弃山海关的雄关天险,而去防守宁锦,实在是错误之极。』

……

大隋。

杨坚看的津津有味。

但看到元世祖三字也不由得一愣。

“这位怎么也跑出来说话了?”

“他不会看不懂这里面的玄机啊?”

独孤伽罗听了半天的转述,此时好奇问道:

“谁啊?”

杨坚说清忽必烈的观点。

独孤伽罗恍然道:

“看来这元世祖也有点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意思。”

杨坚眼角微跳。

“金……后金?”

“还能这么算吗?”

独孤伽罗白他一眼。

“行,你可以不算啊。”

“别怕金刀之谶啊。”

“那关系也远啊。”

杨坚被强而有力的反击打得哑口无言。

卯金刀……怎么可能不怕啊。

“啧啧……汉高祖啊……”

……

大汉。

刘邦闭着眼睛撇了撇嘴。

吕雉吃着酥糕,淡淡道:

“谁家皇帝蹦出来了?居然让你这副恶心面貌。”

“总不能是项羽吧?那可见鬼了。”

刘邦眼也不睁的随口道:

“乃公还真宁愿见鬼了。”

“……罢了罢了,毕竟有疆土在那……忍了他了!”

吕雉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皇帝了。

她心中暗叹一口气。

可惜,朕无缘入内一见啊。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将各位皇帝的话总结到一张纸上。

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啧啧称奇。

“茅塞顿开……”

“辽东之地暂且无忧矣!”

他微微折叠纸张,再次陷入沉思。

攘内安外……

得收拾一下家里了……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缓缓睁开双目,鼻子里轻哼一声。

“天助自助者。”

明朝末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边防问题。

内部朝廷的事情不解决,那就只能是防而不守。

而防久必失。

……

【用人识人:天启六年,袁崇焕上疏说在关外依靠修城屯田就可以让后金投降,天启接到奏疏后批示道:

“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

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

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

蹈实而做,需时而动。

正也,奇在其中矣。

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天启的意思就是告诫袁崇焕老老实实做好实事,少搞一些大言不惭的把戏。】

【此时天启只二十一岁,处于深宫之中的他,其头脑冷静和务实态度已在袁崇焕之上。】

……

大明·隆庆时期

朱载坖收回目光,看着天幕上的话就是一阵无语。

“别吧……”

看这意思,这袁崇焕似乎在大战略上没有什么时候长久目光啊……

“你现在守着宁远……可别弄什么幺蛾子。”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稍微松了口气。

还以为又杀错了呢……

他现在开始有了几分盼头了。

因为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后金从来都不要广宁!

他们连宁远、锦州、大凌河、右屯等等地方都通通不要!

所以孙承宗、袁崇焕折腾宁锦防线一直延伸至右屯,去获取什么纵深是毫无意义的!

难怪……

朱由检从地而起,踱步深思。

难怪当年皇太极议和,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明金双方以大凌河、辽河为缓冲区。

由此可见,后金的统治重心只是沈阳和辽阳。

努尔哈赤也是为了防备明军的进攻,才特地将金国首都从辽阳搬到了沈阳。

这就说得通了……

“袁崇焕误我啊!”

多花多少冤枉钱啊!

……

【天启四年,皮岛总兵毛文龙的一份塘报说,女真人有跟蒙古人勾结,从喜峰口入关的可能性。】

【天启接到塘报后批示道:

【“外呈称奴酋与亲信奸人李茂隆等,昼夜商议,欲以贿买西虏,更换旗帜,借路潘家口等处,进攻谋逆。】

【朕思奴酋所谋,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倘以假道长驱,为害非浅,是以朕不无东顾之忧。】

【卿等传示兵部,作速马上差人前去传与枢辅,总督镇巡,当详计塘报,作何料理?作何策应?筹度周全,务保无虞。】

【其沿途各路,并东征将士,俱要仔细防御。及各隘口守把将官,都要昼夜不时防守。还仔细盘诘进贡出入进攻夷人,其中恐有奸细夹带情形。】

【仍传户工二部,并专督辽饷等官,详确毛帅,如果缺粮乏器真情,并拨船及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去军前应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特谕。”】

【然而孙承宗没有看出这份塘报里面的厉害性,对潜伏的危险无法预计,孙承宗说道:

【“奴狡而计稳,必不出此。又恐关城谓虏由他道,便可缓防,以为声东击西之计。”】

【但事实证明,崇祯二年,皇太极的确率军从喜峰口入关。】

……

大唐。

李世民突然放下心来。

“由此可以看出,这天启在一些军事问题上的看法,远比嘉靖万历要更加成熟啊。”

长孙皇后则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柔声道:

“这大概是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所导致。”

“父亲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会有什么着落。”

“而泰昌登基月余便驾崩,他更是深陷红丸移宫之中。”

“既然生活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又怎能不会在断提防人的环境下成长呢?”

“嘉靖前期有藩王父亲打造好的底子。”

“而万历前期也有张居正护着。”

“但这孩子则与明宪宗一般,无依无靠的……”

李世民看着情绪突然低落下去的长孙皇后,顿时明白了她的忧愁。

他轻轻的合握住皇后的手。

“朕在,你与小兕子就在。”

“莫要忧虑……”

……

【天启最初寄希望于东林党人,他希望他们能够帮助他治理天下,但他很快发现这些人的特点。】

【那就是喜欢无事生非。】

【因为他们抓住三任皇帝早已定性的三案不放。】

【一群对别人不宽容的人,一群从不自我批评的人,指望他们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

【所以天启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副本。】

【一个被史书谩骂却意志决绝的天启王朝呈现在我们面前。】

【为了修建关宁锦防线,已经被取消的辽饷又重新征收。】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已经被泰昌罢免的商业税又重新征收。】

【从嘉靖年间起废除的太监监军制度又重新拾起。】

【洪武年间对言路的高压政策在帝国又重新运转起来。】

【但此时的大明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土壤,并且魏忠贤私心甚重,其与大臣的争斗波及到朝廷与地方,天下百姓受池鱼之殃。】

【这一点也许是天启从未考虑到的。】

【评价B级·得三分】

……

{他用人治理与治国才能都不差,唯一差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对。说实话,他可比嘉靖聪明多了。}

{嘉靖后期要人摸透心里,弄出个二龙不相见,天启可是一直掌握着朝廷内部党派的走向。}

{跟普通认知不同。天启除了对军事、国事关心之外,他对身边的人也很好。}

{当时张皇后和朱由检不喜欢魏忠贤和客氏,多次在朱由校面前说魏忠贤和客氏的坏话,所以,客氏和魏忠贤一直想找皇后和朱由检的麻烦。但是由于天启的维护,无论客、魏二人掀起多么大的风浪,俩人都能如堤坝一般屹立不倒,从而使客氏、魏忠贤知难而退。}

{这个人,聪颖、好学,对手工业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对军事、边防尤其关心,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且头脑冷静,不人云亦云。}

{在某些方面也不像万历那样薄情寡义。}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有着独特的治国手段。}

{当他发觉文官难以驾驭的时候,便启用魏忠贤这个强权人物加以制约。}

{可以明显看出,他跟嘉靖一样喜欢隐藏在幕后指挥着一切。很多时候,他也喜欢不闻不问,充当一个重大纠纷最后仲裁的角色。}

……

大明。

朱元璋跟屁股底下长草一样坐立不安。

“你们这夸的……”

“夸的还挺让咱不适应的!”

……

【民生经济:九边重镇一年花费三百四十多万白银。】

【宁锦防线每年耗费饷银四百万。】

【一年将近七百五十万两的巨额的军费开支自然要靠摊派来解决,而这些无疑加到了百姓头上。】

【而此时大明王朝又面对着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

【这种冰河期会导致海水、河水的蒸发量下降,从而导致空气中的含水量下降,进而产生干旱。】

【干旱的后果就是粮食产量下降,大面积的饥荒开始,流民增加。】

【而朝廷既要赈济又要维稳,这些更使得已经捉蹙见襟的财政雪上加霜。】

【而兵变与起义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评价C级·得两分】

……

大秦。

嬴政有时候就是看不懂一些奇特的说辞。

“这气候冰河期又是何物?”

萧何皱了皱眉。

“看描述,似乎也是一种天时。”

“并且处于四季轮转之上。”

刘邦则突然压低声音道:

“你们发没发现一件事。”

“他们身上这衣服好像越穿越厚啊。”

“夏季的衣服居然也那么厚。”

众人闻言一愣,随即深思起来。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看着兵变起义几字,心有所感。

“当一次民变越来越大的时候。”

“当它无论如何也扑灭不下去的时候。”

“当它并不因为首领丧生而结束的时候。”

“那就说明此时天下积累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它必须要打碎重来了。”

群臣闻言,顿时面有敬色。

“陛下英明。”

……

【后世影响:明史中口碑最差,为倒数第一的木匠皇帝。】

【历史上大明王朝真正的,最后的掌权者。】

【评价B级·得三分】

【总分:十五分】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突然惋惜道:

“这皇帝没有什么性格上的缺陷。”

“手腕虽略显稚嫩但也够用。”

“真是可惜了……偏偏处的时机不对。”

“……这一点又有点像大宋……”

卫子夫也觉得这大明的天命属实奇怪。

朱祁镇这种千古难寻的人才应该这个时候出现才对嘛。

而朱由校这种皇帝才应该是仁宣之治才应该出现的。

“也许,这就是大明的天命吧……”

“就像朱重八的人生一样。”

“不尽如人意。”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看着天幕里的评绩是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因为从评绩和后世子孙的说法中他看出了一种情绪。

一种对将死之人的最后关怀。

“我大明还没亡呢……”

朱由校有些底气不足的嘟囔着:

“朕如果没子嗣,那继位的就是皇弟……”

“他也没有亡国之相啊?”

这边嘟囔着,天上的金光逐渐汇聚。

『恩赐:公输班的天工』

『注:经你手而出的物件会随机一项加护。』

『注:不是越精美越好,而是符合“道”越好。』

在朱由校的一脸懵逼中,金光砸到脸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