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五十五章:五年平辽·攻敌首脑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捋须望天道:

“朱棣迁都北京时,不知有没有想到本为锐意进取的燕境,却成了皇帝随时提心吊胆的险境。”

李泌毫不留情的反诘道:

“不知怎么地,臣偏偏就想起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这事儿。”

李隆基手一紧,胡子都被揪下来几根。

他心里气的要死,但又不敢反驳。

只能独自生着闷气。

没事,长源也是为了朕好。

他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在提醒自己哪里不对……

李隆基此时突然对太宗皇帝的“镜说”有了深刻感悟。

……

大宋。

赵匡胤看得心里堵的慌。

捶了捶心口。

大明被胡骑突脸也有三次了,却耸立不倒。

大宋官家被突脸一次就国破家亡……

……

大明。

朱元璋苦中作乐。

“还好,咱大明没有在第一次北京被围时就被带走……”

然后就又想到了于谦。

一时,乐也没了,只剩下了更苦。

……

【天聪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大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五月】

【皇太极亲自率兵西进,渡了大凌河与小凌河,进攻锦州。】

【明朝守将赵率教守得极好。皇太极不能将锦州攻下。】

【辽东巡抚袁崇焕在宁远选了四千名精兵,交给尤世禄与祖大寿,准备绕出金军之后,切断他的粮道。但是皇太极丢下锦州,直取宁远。】

【袁崇焕上了城墙督战,把军队扎营在城墙下面城壕之后,用火器迎击金军。】

【同时,叫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人在城外的旷地之上与金军肉搏。】

【金军攻了七天,死伤极多,皇太极借口天气太热,下令退兵。】

【消息传到北京,朝廷庆祝了一番,称这次战役为“宁锦之捷”。】

【崇祯元年(1628)四月,崇祯帝升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天津登莱军务”。】

……

天幕上。

云台。

袁崇焕一扬袍袖,揖下拜见皇帝。

朱由检看着袁崇焕,开门见山道:

“建部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沦陷,辽民涂炭。朕不务虚,袁爱卿,将你的平辽方略一一道来吧。”

“臣陋知浅见,已缮好奏本。”

袁崇焕说着,从袖子里取出奏本。一旁的宦官接过,规整着放到案上。

朱由检一边翻看一边问道:

“卿以为何日可复辽东?”

袁崇焕拱手行礼道:

“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臣敢不竭忠尽职。”

“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朱由检猛得抬头!

“五年?”

“五年!”

袁崇焕斩钉截铁的回复着。

……

【七月十四日,袁崇焕与平台对奏向崇祯帝当面陈述办理辽事的方略:“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

【提出五年时间,恢复辽东。】

【同时提出五项具体请求,户部粮饷、工部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言官舆论,特别是兵械与粮饷方面,要给予支持、配合。】

【崇祯帝答应了上述请求。】

【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受命后带着尚方宝剑,乘骑出关。】

……

{五年平辽,好大喜功。}

{这件事袁崇焕态度应当是认真且酝酿很久的。}

{崇祯元年四月初三日他受命为兵部尚书兼督师蓟辽,到七月十四日“平台奏对”,中间九十八天,三个多月的时间。想得最多的是“复辽”的问题。}

{而袁崇焕在受召后,扶病兼程,疏陈方略。初七行至阜城,看到邸报中崇祯帝对自己奏疏的批示。}

{五年复辽应是他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与判断。}

{正如后来袁崇焕在杀毛文龙奏疏中所说:“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

{至于后来五年复辽的事实成为泡影,说什么空话大话,有点事后诸葛亮者以失败来推论当初的意味。}

{毕竟在当时袁崇焕的奏疏里对彼与己的分析是。}

{对己,一是皇帝英睿,因为对他超乎寻常地信任。}

{二是内阁成员为东林官员,七卿也都是东林党人。}

{三是自任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

{然后就是户部供应粮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遴选官员。兵部作战协调,言官不乱弹劾这五事。}

{最后是自己的兵略有宁远、宁锦两次大捷的经验。}

{而对后金的分析则是,一是老汗努尔哈赤败在自己手下。}

{二是后金汗位交替,内部不稳。}

{三是皇太极在宁锦也曾败在自己手下。}

{四是辽民对后金普遍不满与反抗。}

……

曹魏。

刘备拿起一旁的执壶给曹操添上水,嘴角带笑道:

“魏王,几胜几负论您最有心得。”

“看这言论有理否。”

曹操斜睨着这大耳贼。

但依然接过茶盏,抿了一口。

随后按捺不住道:

“如果他是按照这种对比方式来断定自己五年平辽。”

“那只能说他最后平不了不是没有缘由的。”

“除了那辽人自足有些道理,其余一塌糊涂!”

“说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吹嘘自己战绩吗?”

“要是他这么算官渡之战我也不用打了,直接投了算了。”

刘备看了看天幕里的说辞,断然道:

“但他应该就是如此想的。”

曹操将茶盏一放,无奈道:

“这人是名猛将,但督战一地还是不够。”

“以自我为中心,最后只能是惹祸上身。”

……

【话分两头,我们再看回后金这边。】

【宁锦之战后,后金境内开始发生饥荒,皇太极将对外政策改为议和。】

【崇祯二年(1629年)正月,皇太极派郑信和任大良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去宁远见袁崇焕。】

【要求明朝正式把金国汗的地位列在其他臣子之上,承认辽东的土地属于金国,毁掉辽西的设防城堡,每年送金国巨额岁币。】

【当时的大明根本没有议和的政治氛围,谁谈议和就是死路一条。】

【袁崇焕虽已升为蓟辽督师,却根本无权对皇太极言和。】

【但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他依然以边帅的身份跟皇太极达成私下里的议和。】

【袁崇焕则反要求道:金国酌量退还所占的辽东土地与所掳的辽东人民,撤回金国在朝鲜境内的兵,保证以后不再侵入朝鲜。】

【六月初五,以十二罪斩皮岛总兵毛文龙,随后节制东江。】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愣了一下。

“毛文龙……跟袁可立打配合的那个?”

朱高炽点了点头。

“那他杀毛文龙干嘛?这是有功之臣啊?”

一旁的徐皇后幽幽道:

“有功之臣……杀得还少吗?”

朱棣被噎住了。

他看了看天幕,估计是不会说了。

所以他闭上了眼睛。

……

『明成祖:朱由检,那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

『他在东江当个钉子牵制女真不好吗?』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看着永乐爷的问话,挠了挠头。

扭身去找当年的那份奏疏了。

片刻后,他拿着《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发着呆。

“不行啊,不能发言啊!”

……

【七月初十日,皇太极派任大良携书再次前往宁远以回复袁崇焕的回信。】

【先是驳斥了袁崇焕让他归还辽东一说,接着指责袁崇焕从中作梗,不让他的信使直接抵达京城面见崇祯皇帝,从而导致明金之间一战再战。】

【随后便是秣兵历马准备攻打大明。】

【大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十月初二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喜峰口破墙入塞,进攻北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