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133章 无人愿当出头鸟

第133章 无人愿当出头鸟

书名: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作者:我要吃山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1 14:36:27

未央宫,椒房殿。

太子刘据被殿外的慌乱声吵醒后来到卫子夫身边。

母子二人抬头看着天上那诡异的红色和残缺的月亮,感受到刘据的颤抖,卫子夫紧紧搂住他,柔声安慰:“没事的,以往也有过,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母后,据儿害怕,父皇在哪呢?”

卫子夫神情一滞,沉默片刻后叹口气,“你父皇日理万机,没那么多时间陪你的,母后在,不要怕。”

她自己也知道,虽然两人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是刘彻对她的疏远是早就开始了的。

在陆鸣到来之前,王美人就已经成了后宫中最受宠的女人,眼下那个薄情的男人恐怕在那个女人那吧。

刘据也叹了口气,他已经六岁了,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可他有什么办法呢。

刘彻此时却在一处宫殿内舞剑。

本来他是准备在王美人那里过夜的,次子尚在襁褓之中,虽然降生的还算顺利,但不确定能否改变早亡的命运,他来看望的次数也就多一些。

发现那轮红月后,他刚刚因为孩子而放松下来的神经立刻又绷了起来。

虽然以往也不是没发生过天狗食月的现象,但是这般血红的颜色还是第一次见。

虽然他看过手机中的科普视频,知道月亮不过只是一颗星球,这种现象并没有其他的预示意义。

但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一定会发生一些风波,以往每次月食发生,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都会有人传言这是上天对大汉的警示。

那是在说警示大汉么,分明就是在说,上天警示的是他刘彻,是上天对他的所作所为不满。

董仲舒那个老家伙连高祖庙失火都能怪罪到他的身上,这次天象如此妖异,那些心怀不满得人又怎么会放过这次机会。

想到兴奋处,刘彻再也睡不着,拿起少府最新打造的长剑,找到一处偏殿就练起了剑术。

在他眼中,每一次的挥砍都在带走一个违逆之人的头颅。

天空中,月亮已经完全消失,黑暗笼罩大地,星星传来的那点光亮完全无法照亮这片黑暗。

半个时辰后,月亮才挣扎出来,重新露出一角光亮。

“叮…”

董仲舒挥手弹在长剑上,震动声袅袅不绝,谁能想到,这位儒家领袖竟然也会用这种办法驱逐天狗。

见到月亮越来越亮,那妖异的红色也迅速变得淡薄,他把长剑放到桌案上,自语道:“此声音连人都不能震慑,又怎么能驱逐天狗呢?”

他活了这么多年,不是第一次看到天狗食月,对此早已从最初的恐惧转变为淡定。

无论人们做什么,天狗总会到来,也总会离去,他可以对别人宣扬天人感应,却无法欺骗自己。

他董仲舒不需要天人感应,是大汉皇权需要,是占据朝堂的儒家需要,是天下的读书人需要。

上天一定要对人间有所感应,皇帝才能有所束缚,不至于肆意妄为。

不过这次应该不需要他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打头阵,皇帝最近的举动牵动了那么多人的利益,总会有人站出来的。

上次高祖庙火灾的教训让他心有余悸,总不能刚脱离胶西王的魔掌,就把自己送到刘彻的屠刀下吧,儒家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儒家,天下更不是他董仲舒的天下。

明日休沐,足够这些人准备好一切了。

清晨,朝阳初升。

照常升起的太阳驱散了人们心中的恐惧,让昨夜的一切似乎都了无痕迹。

公孙弘吃过早饭,早早来到会客厅等待着。

他很清楚,昨夜那妖异的血月会引起怎样的震动,又恰好赶上今日休沐,必然会有大量官员来找他试探口风。

果然不出他所料,除了那些依附于卫家的的官员,其他上至两千石下至六百石的官员前后来了数十位。

天人感应说虽然是儒家董仲舒所创立,但类似观念早已有了,董仲舒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地改造。

以孟子和子思为代表的思孟学派,早就主张天人合一,墨子也曾经论述过类似于天人感应的内容,《吕氏春秋》中也大量借用“天人感应”来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

董仲舒是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合了阴阳家、法家等学说,构建了一个逻辑更严谨,体系更完善的“天人感应”理论。

对于把自然事件和上天联系起来,在大汉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的。

对于各种自然现象原理缺乏认知的人们,,无论是否学过天人感应学说,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原因归结到上天或者神鬼志怪的身上。

“丞相,昨夜的天象恐怕是不祥之兆啊!”

“是啊丞相,血月当空,一定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我们要规劝陛下顺应天命啊。”

这些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句,分析着最近大汉做出的可能触怒上天的政令。

说来说去,都在将此事引到富民侯和科学院的身上,陆鸣到来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血月,那么此事一定与陆鸣脱不开关系,上天也是因为陆鸣而震怒。

公孙弘面无表情地听着,时不时回应几句,心里却对这些人嗤之以鼻,不屑的很。

一群看不清大势的家伙,心里总惦记自己的那点利益,却看不清陛下如今的实力。

当陛下把印刷术的好处最先给到军中将士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资格。

再硬的脖子也挡不住大汉将士的长剑。

无论这几项政令如何实行,他公孙弘都是大汉的丞相,儒家也会因此受益,他为什么要去触怒陛下呢,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不值得。

公孙弘充分发挥他的政治智慧,无论这些人如何请求,都只是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答复。

向来不愿和皇帝发生冲突的他,连相权被剥夺都不会出声抗议,又怎么会去在意这些人的声音。

董仲舒不是回来了么,天人感应就是他倡导的,你们去找他,想让老夫当这个出头鸟,门都没有。

即便可能影响他这个丞相的权威,公孙弘也并不在意,在刘彻这样的皇帝手下当丞相,你还想要权威,那你是不是不想要命了。

送走这些人后,公孙弘长叹一声,太学里的学生们即将完成学业,朝堂上需要腾出些位置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