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汉立国之初,为了平衡地方势力和加强中央集权,刘邦不得不依赖于相权,
但是后来,这个情况变了。
尤其是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两位皇帝出现后,大汉的皇帝越来越强势,他们需要更多的权力,
自然就要从丞相那里拿来更多的权力,尤其是汉武帝刘彻掌权之后,
先是窦婴,再是田蚡,这两任丞相都成了汉武帝权力手段的手下败将,
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刘彻更是近乎架空了丞相,让自己身边的亲信在宫廷之内和自己进行决策,
然后再交给宫廷外的丞相及其统领的百官去具体执行,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也就是所谓的内外朝,卫青就是内朝的代表人物。
满朝文武都很了解这些事情,他们知道刘彻的权力**有多强。
等三公九卿等重臣都看过奏折后,陆鸣也讲完了自己关于三省六部制的想法,
朝堂上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默,
没有人讨论,没有人提问,仿佛是一尊尊塑像,站在大殿上一动不动。
刘彻和陆鸣几位知情人也不说话,给他们时间来消化,毕竟这件事太过重大,一时间难以接受。
过了好半晌,李蔡最先回过神,
他已经提前了解陆鸣要拆分丞相的权力,但还是被陆鸣提出的新制度所震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很难相信,
一个如此严密的权力体系,竟然是一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提出来的。
不止李蔡不敢相信,汲黯等人也不敢相信,一个人怎么会懂得如此多的东西,并且水平如此之高,
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陆鸣那神秘的师门,
一定是那个师门中某位大贤想出来的制度,如今被陆鸣转述了出来,
嗯一定是这个样子。
不得不说,他们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对事实的最合理推测,
可惜,他们想不到陆鸣的真实来历,
哪怕是说神仙梦中相授,都比时空穿越更能让他们接受。
看众人的表情,陆鸣就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于是顺水推舟道:
“这套制度是我师门中一位前辈所设想的,除了三省六部外,另有九寺五监作为补充,来处理各种事务。”
九寺包含有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和太府寺;
五监包含有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
和六部相比,这些机构负责更具体的事务,但是按照大汉如今的情况,这些机构会出现一些变化,
至少科学院的地位已经无法撼动,还有文理学院也已经占据一定的位置,大汉注定会增加一些机构,来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
“但是师门中另一位前辈又对朝中制度有些研究,创立科学院就是另一位前辈的想法,而且这位前辈曾经说过,
兵者,国之大事也,应该建立一个专门培养各级军官的机构,来保证军事人才能有传承,不至于以后青黄不接。
因此,我今天所说的这些东西,以三省六部为核心,再以其他各种机构为补充,请各位同僚共同商议,看看是否可行。”
陆鸣说完,悄悄看了李蔡一眼,随后就不再出声。
李蔡心里终究有些矛盾,
他身为御史大夫,在丞相公孙弘因病告老后,本应是顺理成章的接任丞相的,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他只好抓住现有的机会,免得到时候一无所获。
“陛下,臣认为富民侯提出的新制度非常好,更加适合大汉当前的状况。”
李蔡的发言让其他人有些惊讶,
不是没想过他会支持,只是没想到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三省六部制的高官,
按道理,他这样最有希望接任丞相职位的人,应该是最厌恶新制度的,三省分走的可都是原本属于丞相的权力。
可是仔细一想李蔡的话,又不是没有原因,
按照大汉当前的状况,丞相和三省中的尚书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负责执行政令而已,
尤其是公孙弘担任丞相的这几年,朝廷的政令都是由陛下在内朝和亲信之人决定,之后在朝堂上走个过场而已,
现在的丞相,早已经丧失了决策权。
要是换做萧何曹参等人担任丞相的时候,陆鸣这个建议刚一提出来就会被朝堂众人的唾沫给淹死,
哪里来的混账东西,竟敢打丞相的主意。
好在刘彻已经把丞相的地位消耗的差不多了,陆鸣的建议更像是趁机抢人头,从制度上把如今丞相彻底定死在执行部门上,
所遭遇的阻力自然不会太大。
“事关重大,诸位大臣回去后都仔细思量一番,明日早朝时再进行商议。”
刘彻并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来推进这些事。
退朝后,刘彻命人给公孙弘送去了一笔封赏,白银千两,名义是表彰公孙弘这几年来对朝廷的贡献。
退朝后,三省六部所带来的风波迅速刮过整个长安城,并且向各个郡县传递过去。
公孙弘府上,
自从抱病在家后,他的府邸中就冷清了许多,以往总来拜见他的人现在很少登门了,简直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不过今天又来了不少人,他们详细讲述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提到三省制度的时候还仔细观察着公孙弘的表情。
公孙弘刚一听到时有些惊讶,随后就平静下来,这些和他还有什么关系呢,他已经快死了。
那些人有些失望,客套了一会后就要离开,
这时,刘彻的内侍已经带着千两白银赶到,让他们非常意外,
陛下同意公孙弘辞官时如此的不留情面,眼下又要推行新的制度,为何又要派人来赏赐他呢?
内侍当着这些人的面宣读的刘彻的封赏诏令,并且把千两白银摆放到正堂之中,
公孙弘忽然就明白了刘彻的意图,
他这把老骨头还有些作用,现在的他还是名义上的丞相,陛下需要他为新制度做最后一次的配合执行。
“谢陛下厚恩,臣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