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残明,山海乱 > 第112章 吃空饷,喝兵血

第112章 吃空饷,喝兵血

书名:残明,山海乱 作者:松烟入墨书流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1 20:33:00

晌午时分,经过两轮激战,山谷中暂时安静下来。

几架马车,从庄子里拉来了吃食,官军开饭了。

寨墙内,徐子晋把参加了战斗的所有小队都从木桥上撤了下来,现在还没到拼命的时候,所以,五个小队无论有没有伤亡,都下来休息。

把寨墙的防卫交给了上来的赵立群,徐子晋拖着疲惫的身体,爬下了木梯,迈着酸胀的双腿,向后面走去。

他要去看望方才与他并肩作战的手下,还有那些被救伤所抬走的伤员。这是他在辽东时就养成的习惯,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战后都要与自己的弟兄们待在一起。

另一边,毛世山站在陈茂深的身边,他们面前,是两位把总和两位巡检,还有一只胳膊吊在布带上,纯粹当向导的蒋捕头。

一个上午,两轮攻击都铩羽而归,陈茂深的脸色铁青,可是却说不出什么。

虽然自恃看过几本兵书,出兵前与幕僚在南宁的书房里,用自制的棋子试过几次攻守,陈茂深却难得的保持了几分清醒。

一路以来,他并没有狂妄自大到事事下令,处处指挥,反而做足了姿态,放手让毛世山来处理行军、布阵等事宜。为官十多载,他很清楚,适时的放手,让有能力的下属去做事,永远都是利大于弊。

因为,下属的事情干得好,功劳的大头在自己,假如事情没办好,自然由下属背黑锅。

而毛世山在陈茂深眼中,恰恰算得上是有些能力之人,起码在行军打仗之事上,不是无能之辈。

上午的两波攻击,陈茂深不能说毛世山指挥不当,全程在后面督战的他,把毛世山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排兵布阵,以及毛世山想达到的效果,他都看了个一清二楚。

所以,细思之下,打成眼下这种局面,只能怪暴民们做足了防备,毛世山没有任何可以指摘之处。

“来吧,都说说尔等受损之数!”出师不利,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陈茂深没办法指责,只能把不痛快暂时放进肚子里。

“王宁生、秦林,你们先来!”毛世山点了新宁州的两个巡检,毕竟,上午的攻击,他们的人是主力。

相互对视一眼,王宁生抱拳说道:“启禀兵宪,我部战殁九人,伤七人。“

“我部战殁十三人,伤五人。”秦林紧接着跟上。

两拨攻击,巡检和团练加起来,伤亡三十余人,在陈茂深看来,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从留在大石堆那边的尸体和被抬下来的伤者数量估算,应该大差不差。

只不过殁者的数量高出伤者那么多,大大出乎了陈茂深的意料。

“回兵宪的话,我部战殁者十九人,伤者无。”说话的是新宁州把总柳在龙。

就在众人把目光投向南宁府把总丁权时,只见他犹豫片刻,说道:“我部火铳手殁者三十有五,无人受伤。”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顿时傻了眼。

因为,只要眼睛不瞎,所有人都清楚,由于距离太远,寨墙上的弓箭对八十步之外的火铳手,根本没有威胁。

现在从两位把总口中说出五十余人的阵亡之数,不知从何而来。

错愕之后,陈茂深“噌”的起身,手指两个把总,怒斥道:“放肆!你二人欺我不识数?还是当本官眼瞎?”

见状,站在一旁的毛世山赶紧横跨一步,挡在了陈茂深的身前,连连说道:“兵宪息怒!兵宪息怒!”

“两位把总可能清点略有瑕疵,但是伤亡之数,确有其事,容下官与大人慢慢道来。”这句话,开头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见,但是,毛世山越说越小声,说到最后,就只有他自己与陈茂深才能听见。

说完,毛世山转身,佯装怒道:“你们几个愣着干嘛?还不赶紧出去,把伤亡点验清楚?”

生怕几人不明白似的,毛世山特意又补充了一句:“兵宪治军严谨,哪怕是一两个的差错,也必须点验精确!”

有了毛世山给的台阶,几人哪能不明白?顿时一哄而散,跑出帐外,“清点”伤亡人数。

托着受伤的臂膀,蒋瑜也紧走几步,出了营帐,回到候在外面的亲随身边。刚才的那一幕,让蒋瑜大开眼界,往时常常听说,军中“吃空饷”之风盛行,他还颇不以为然。

古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军中各级将校,虚报员额,把多出来的粮饷纳入囊中,在蒋瑜看来,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虚报员额也就罢了,在战场上虚报战殁人数,把之前虚报的员额数填平,这种招数,属实出乎蒋瑜的意料之外。

其实蒋瑜有这种感觉一点都不意外,捕快与军队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捕快们没有任何俸禄,每个捕快,朝廷每年最多发十两的“工食银”。

而每个兵丁则不同,只要登记在册,每个月都有定额的银钱、粮食,还有布匹。比如一营人马,按制员额为五百人,兵部则按五百人的数量下发粮饷。

所以,各级将校都会在实际员额数上做手脚,实际人员,少的只有定额总数的三成,多的也不到五成。

那些多出来的粮饷,则进了军官的荷包,这便是“吃空饷”。

广西作为边疆之地,既要防安南扰边,防蛮夷作乱,还要应付大大小小的内乱,所以,军中吃空饷还有所收敛。即便如此,一营人马能有五成,已经算得上精锐。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出兵,南宁府、新宁州都号称出动了一营人马,而实际上两营人马加起来还不到六百人。也是为什么官军号称出动一千五百人,而王恩祖数来数去却只有千余人的原因。

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节选两段真实的历史记录,便可见一斑。

吴三桂之父,吴襄曾在密折中向皇帝诉苦:臣罪万死,臣按册兵力八万。核其实三万余人,非几粮食不足以养兵,此各边通弊,不自关门始。若三万人皆战士,成功何待今日?臣兵不过三千人可用耳。——《绥寇纪略补遗》

翻译过来就是:臣虽然名义上拥兵八万,可实际上只有三万多人,这三万人里,也是有三千人勉强算个兵,其他人都是凑数的。

徐光启奏章:臣于三月二十日以后,前后巡厉通州、昌平二处,据山陕河南三营、册开原额民兵一万六百名,实在者止六千八百三十七名。

臣自三月受事,前后逐名点选。核其年貌、程其勇力,略能荷戈者,不过二千。并入可充厮养者,不过四千。求其真堪教练成为精锐者,不过一二百人而已。——《徐光启巡厉巳周实陈事势兵情疏》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受命巡查军营,在册兵员应为一万零六百人,实际只有六千八百多人。而根据士兵履历,参加过重大战斗,称得上精锐的士兵只有一二百人。全部人员中,满足当兵条件的的大约有两千人,可以充当伙夫、杂役的也大约有两千人,剩余之人毫无用处。

并且还有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依大明军中规定,如果士兵阵亡,无人继承职位,则给三年全额军饷(三十六两白银加三十六石大米),随后,家属可终生,按月领取三到六石粮食。

有着如此多的好处,也难怪那两位把总会当着陈茂深的面,虚报战殁人数。

不过,这也不怪那两位把总胆大妄为,毕竟这早就是军中默认的规矩,他们只是按例行事罢了。要怪只能怪陈茂深,怪他在在军中时间太短,对其中的种种猫腻知之甚少。

另一边厢,寨墙内,林宗泽也得到了一上午战斗的战果和伤亡数字。

据了望哨和各个小队长汇总后,整个上午,共毙敌十一人(依据大石堆上尸体),伤敌约四十人(包括逃回去的刀枪手和弓兵)

国兴军阵亡四人(皆为当场毙命),轻重伤员十九人。

无论从战殁人数还是受伤人数来看,国兴军都略占上风,这让林宗泽心里稍微轻松了一点。

而让他放下心来的却是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战斗过程中,激发出了很多人的血性。

他深知,任何没有经历过战斗的人,无论平时操练有多好,上了战场都需要过心理上的一关。只有经历过了战场上的残酷,见识过了战场上的血与火之后,那样的士兵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士兵。

并且,他虽然不在木桥上,但是,木桥上所发生一切,他都看在眼里。尤其是那个叫曾小乙的小队长,还有其他几个悍不畏死的投矛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曾小乙的表现来看,不但有勇气,脑子反应还快,能够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这样的人,假以时日,将是一个有用之才。

另外几个投矛手,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表现,可是,在战斗后半段,敌方的攻击不再有规律可循之后,依旧冒着危险,根本无视可能受到的伤害,不断地把手中的投矛投掷出去。他们的表现,不断阻止了敌人,还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人。

“怎么样?”看见走过来的徐子晋,林宗泽眉毛一扬,问道。

挨着林宗泽坐下,徐子晋的脸色已经恢复如常,答道:“都还行!”

“我去何一手那里看过了,受伤的都不严重,因为有木盾护住,主要是伤在手臂和肩胛的居多。撤下来的那些小子们,都挺不错,士气很高。”以两人的默契程度,就算林宗泽不问,徐子晋也明白他想知道什么。

“嗯,那就行,我担心他们没见过血,然后又看到身边的同伴倒下,没了士气很麻烦。”林宗泽点了点头,他担心的事没发生,这是他最希望听到的消息。

“狗毛上哪儿去了?”徐子晋左右看了看,没看到王恩祖的身影,不禁有些奇怪。

“我让他到后面去了,他要是待在这里,一个不留神就会跑上去。”林宗泽指了指头顶的木桥。

“许老弟呢?他刚才不是跟你一起在上面吗?”战斗间隙,木桥上的徐子晋眼角曾经扫到,林宗泽、王恩祖、许山海三人,一起站在离自己不远的岩石上。

林宗泽摇了摇头,说道:“他刚走,说是去找糯米,不知道想干什么。这里箭矢、弹丸乱飞,我倒是希望他在后面待着。”刚才许山海丢下一句话,说是要去找罗里达,便急急忙忙的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