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 第64章 飒吟血脉有来由

第64章 飒吟血脉有来由

书名: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作者:三湘带水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1-21 20:34:11

这时,老妪止住了涕泣,哽咽道:“谁曾想,那邪僧窥见侄女隐秘之处的胎印,竟唤来数名弟子盘问。他的徒弟说出我侄女来自柳家,那邪僧闻此,不禁放声狂笑,说真是天意,是什么血脉之话。

“其后,邪僧行径更是令人发指,竟与众弟子对我侄女施以连番暴行,娇弱侄女,哪能受得了?”

老妪拭去泪水,眸肿带泪,继续对旎啸说道:“恰是在那绝望之际,我才知晓柳家女子身负的胎记非比寻常,从那些和尚的窃语中,我首次听闻‘飒吟血脉’之说。”

“飒吟血脉?!”

旎啸闻言,霍然起立,目光炯炯,望向老妪,满脸惊疑。

“公子,难道你对这飒吟血脉有所了解?”老妪惊讶,凝视少年。

旎啸沉吟半晌,答道:“这,这确实……”

稍作停顿,他接着道:“我偶然于一卷古老竹简上窥得此血脉之名,初时以为不过是坊间流传的神话罢了。”

老妪目光闪烁,满是探询之意。

旎啸陷入回忆,缓缓道道:“相传大唐盛世,神机妙算袁天罡与太史李淳风,在一次闲暇之余,推演华夏未来,将那洞察古今的预言绘制成《推背图》,传之后世。世人皆知《推背图》,却不知二人另有一秘卷,详释图中之奥秘。”

旎啸踱步室内,记忆如潮涌,“《推背图》中的图文预示着华夏数千年的兴衰更迭,帝王更替,然其深奥难解,即便后世诸多智者卜士,也难以洞悉真谛。

“试想,若有人得此秘卷,辅以《推背图》,便能握天下之柄。二人深知此卷若现,必掀惊天骇浪,但又不舍销毁。

“经深思熟虑,终将其藏匿于秘境,以待有缘之人。秘卷藏于人迹罕至之地,为防其永埋幽谷,二人绘成藏宝图。

“为防此图轻易落入凡夫俗子之手,他们运用绝世秘法,将图隐于一幅丹青之内,更借助飒吟血脉者的特殊能力,以及某种秘术……”

说到这里,旎啸言语迟疑,面色微赧。

老妪似有所悟,问道:“是否需借助飒吟血脉者行特定仪式,比如男女之事?”

旎啸轻轻点头:“正是如此,至于确切秘术,我也不得而知。”

他沉思片刻,复又坐下,续道:“据传,唯有通过飒吟血脉者,方能解锁藏图之丹青,循图觅得那旷世奇书,从而揭开《推背图》的深层含义,洞察未来之谜。”

老妪点头,随之落座,面上显露出豁然开朗之态。

此刻,旎啸眉头紧锁,身形一侧,再度挺身而起。

他在屋内缓步徘徊,忽地驻足转身,目光炯炯望向老妇,说道:“是了,是了,我想起来了!那飒吟血脉之女,必于与男子阴阳交融、情至巅峰之际,会,会……”

言至此处,他一时语塞,羞涩难掩。

少顷,他继而低声道:“料想是在那男女欢愉之时,身躯某处生异,看来正是柳家女子身上那神秘的胎记。”

他言语虽略显支离,老妇却恍然大悟,心下清明。

念及侄女与女儿之遭遇,老妇不禁再次泪雨涟涟:“原来,是我柳家的飒吟血脉给她们带来了灾祸,唉,我那苦命的女儿与侄女啊。”

旎啸闻此,心中亦是一片哀凉。

忽然,他向老妇追问:“夫人,你女儿亦遭掳掠,难道……”

不待老妇回应,他踱步几许,沉吟道:“恐怕柳家的飒吟血脉,并非人人都能催动那胎记之变,或许需特定之人,或在某种特定情境之下。”

老妇急切去问:“公子,此话怎讲?”

旎啸徐徐解释道:“飒吟血脉的传承,并非每一代均相同。正如夫人先前所述,柳家女子中仅六成有此胎记,可见并非所有后代承袭,或是血脉之力有强有弱。”

沉吟片刻,旎啸又道:“按近日之事推断,对方先是误捕你侄女,发现胎记之秘,却因你侄女无法使其变化,遂寻至府上,掳走你女儿,意图……”

他望了老妇一眼,未尽之言,尽在不言中,随后默默回座。

老妇泪如泉涌,半晌方抽泣问道:“可他们为何要屠戮柳家男丁,独留老弱妇孺不足十人?”

旎啸同样疑惑重重,凝视木壁,陷入了沉思。

俄顷,他移步窗前,夜已深沉,乌云蔽月,星辉黯淡。

就在这时,那北天星斗忽闪,灵感如电光石火般闪过心头。

他侧目瞥向老妇,心中虽有猜测,却不曾言明,只问道:“夫人,请告知你女儿被囚何处?是否在少林寺中?”

老妇止住哭泣,却未直接回答:“公子,你当真愿出手搭救我那苦命的女儿与侄女吗?”

旎啸神色凝重,坚定颔首。

老妇顿时面露喜色,深深一礼:“公子,那地处于洛阳城深处,虽非福王府邸,却戒备森严,传言更有福王府的私兵驻守。”

旎啸见说,面色微变:“私兵?”

“没错,因那是福王李妃远亲杨达所管辖,据说藏有不少福王珍宝,故而日常守卫极为严密,不仅有武林高手,更有王府上千私兵日夜巡逻。”

旎啸闻此,心神微震,思绪纷飞,暗自揣摩福王究竟有何图谋。

这时老妇续言,其声如杜鹃啼血:“公子若肯出手相救,我柳家感恩不尽,只此一行,犹如入龙潭搏虎,若救不得,还望公子慈悲,一剑超度,免我女侄再受那恶徒凌辱了。”

说完,老妇狠心一横,泪眼婆娑,转身不复视之。

旎啸瞠目结舌,半晌无语,只感一股沉重压于心间。

俄而,老妇悲声再起:“唉,只叹我女侄命途多舛。”言罢,竟跪倒在地,向旎啸恳求:“望公子救我柳家于水火,延续我族一线生机。”

旎啸连忙上前,以内力轻扶,急说道:“我既已允诺相救,夫人无需如此了。”

老妇拭泪,坚毅而言:“不,公子此行洛阳,凶险难测。我女侄之劫,或是天意使然,她们已遭不幸,身为娘亲,我心如刀绞,但柳家尚有一丝血脉,我不能让其断绝。”

旎啸惑而不解,问道:“夫人之意,是指……”

老妇整饰情绪,缓缓说道:“公子,实言相告,我尚有一幼子,年少无知。那日杨达率众犯我柳家,幸亏我儿贪玩,随仆婢游于后山雪景,未遭毒手。

“一忠心仆人见家中生变,急将幼儿藏于山洞,那是我柳家平日储粮避难之所,以防万一。”

老妇目光一转,续道:“其中一仆人夜半潜回,我将家中变故告知于他,命他速回山洞,保护我儿,切勿下山,更不可泄露行踪。

“今晨,匪人虽已离开,我却仍忧心那杨达卷土重来,故遣人送衣物粮食至山洞,令其坚守,无论何事,不得轻举妄动。”

说到这里,老妇长叹一声,又说道:“如今村人助纣为虐,我柳家在此难以立足。我想好了,只等事情稍有转机,便令忠仆护幼子远遁他乡,从此隐姓埋名,我柳家血脉,无论如何,也要留存下来。”

老妇边哭边说:“山洞虽能暂保平安,然寒冬难熬,食物终究有限,我那孩子恐难逃饥寒之苦。一旦行踪泄露,幼儿恐遭不测啊。”

说罢,老妇泣不成声,悲痛难忍。

旎啸心生怜悯,了然其意,未加思索,毅然允诺。

但他心中亦有打算,欲亲赴洛阳,一探究竟,解开心中谜团,查明为何柳家遭此厄运,又与福王李妃的远亲杨达及少林恶僧有何瓜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