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 第89章 传闻秘史频频出

第89章 传闻秘史频频出

书名: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作者:三湘带水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1-21 20:34:11

时光荏苒,转瞬间秋意浓重,篱笆旁黄菊凋零,江面上芙蓉隔岸相望。

不知何时,武林中传出一事,令龙虎山不得不如临大敌,谨慎应对。

万历元年,一个名叫王铎之人创立天地三阳会,自封三阳会首,于盖世三阳殿中供奉混元主佛三尊,左右侍立伪封蔡镇等三十六天将。王铎伪造妖书,制造非法器物,蛊惑男女数千,以渡劫升天为名,行其邪术。

天地三阳会乃白莲教一支,而白莲教历经朝廷打压,屡遭血洗。三阳教虽表面崇佛,实则暗中施展邪法,厉害非常,令人闻风丧胆。

万历二十七年,龙虎山与官军联手剿灭三阳教,以符咒与道术破敌,击败王铎及其众妖佛。

但在那场生死较量中,龙虎山张天师一族年轻俊杰张永山因此丧命,其尸骨却至今未寻到。

据传,张永山在围剿三阳教时,发现王铎之子尚在襁褓,不免心生怜悯,未忍下手。孰料,却被怀抱此婴儿的妖妇诱骗至一秘密地点,最终不幸遇害。

张永山临终之际,把自己不幸用血书写下。

那时,他武功尽失,道法无存,宛如凡尘中一介布衣,全无自保之力,只得留下遗言,谆谆告诫后人,务必警惕天地三阳会之死灰复燃,以防其卷土重来,再掀腥风血雨。

后来,此代张天师率门下弟子遍寻其叔踪迹,历经千辛万苦,终觅得这封浸染血泪的遗书,然而张永山肉身已杳无踪影,徒留悲壮遗志,令人扼腕。

孰料,时至今日,在湖广与黔地交界的幽僻之处,五寨司以西数十里之遥,竟有传言四起,称王铎孽子重出江湖,掀起滔天巨浪。

更有甚者,谣传张永山竟未真正陨落,反而投了三阳教,且邪术大成,武功道法臻于化境,肆意妄为,荼毒生灵。

张天师闻此骇人之言,先是愕然,继而忧虑与恐惧交织心头,深知此事绝非儿戏,不敢有丝毫懈怠。

说起来,龙虎山与天地三阳会,两者间宿怨深似海,宛若江湖中不共戴天之仇。

张天师心中暗自忧虑,倘若其叔当年因一念之差,悄然放走王铎之子,此事一旦东窗事发,必引圣上雷霆震怒,更恐落人口实,有包庇奸邪、养虎遗患之嫌。

还有一个原因,数十年以来,就是到如今,正一派与全真教之争,两派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更令人心悸的是,若此等隐秘之事被朝廷厂卫探知坐实,或被全真教那等善于借势之辈加以利用,龙虎山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正一派领袖之位亦将摇摇欲坠。

届时,整个门派或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压,沦为武林与道门中人茶余饭后的笑柄与唾骂。要知道,当年三阳教利用邪术,杀了武林中黑白两道不少高手。

然而,张天师心明如镜,此番风声走漏江湖,非是武当欲借此机会,图谋道门至尊之位。

武当以武立派,而龙虎山则以玄术传世,两者虽同根同源,虽同属道门,却两者大为不同。

如今张天师虽有万历帝密旨,却面临两难之境。密旨中,万历帝严令防范武当与旎啸暗通款曲,带走隐藏在紫林山庄的骆风雁。

然而,张天师眼下别无选择,必先肃清藏匿于湖广与贵州交界五寨司附近的三阳教残党,查证那人是否真为自己的族叔,以此澄清自身与叛逆无关,方能减轻圣上的责罚。

经一番深思熟虑,张天师决意联络武当派的严冷奇。

因为昔日三阳教肆虐武林,严冷奇的几位师叔惨遭其毒手。且可直接道明,是皇上让他阻止武当,怕武当暗助旎啸救人,并劝说武当不要与旎啸走近,这样日后两家也不会伤了和气,更不会出现像如今奉旨办事之时,以至双方成一个对立的局面。

严冷奇听罢,表示需禀明师尊,遂以飞鸽传书,将消息递至武当山,并告知旎啸。

旎啸闻讯,心中已有算计,料定此事乃三老所布之局,旨在引龙虎山精锐远离紫林山庄,方圆百里之内,龙虎山高手势必稀少。

面对此局,旎啸暗忖,梅花山庄与武当若划清界线,自可避免皇帝更深的疑心。毕竟,武当尚未至与万岁爷彻底决裂之地步。

严冷奇收到师门回信,信中透露,说旎啸会让他假意配合龙虎山,只待龙虎山调兵遣将,便可让紫林山庄周围的道门高手群龙无首,形如一盘散沙。

果真没有多久,旎啸回信,让严冷奇配合龙虎山。

次夜,风云突变,张天师暗地用计,在宁国府西边几十里外的分界山,引出无数妖魔,更有黑道势力趁乱而入。

这些妖魔凶悍异常,幸得众多道门高手奋力抵御,尽管如此,妖魔仍突破重围,疾驰西进,一日一夜间跨越数百里,径直扑向湖广,自然龙虎山众高手紧随其后,连同众武当高手也随之前往。

而旎啸,对这一切视若无睹,目光瞄向东边的紫林山庄。

从铜陵至宁国府,不足三百里,一日之内便可抵达。这一日,他一番乔装改扮后,带玄宇和玄月去往东边。

然而,他并未径直北上紫林山庄,而是踏入了宁国府宣城。

此城在南宋乾道二年时升为宣州,治宣城县,属江南路。蒙元至元十四年改为路。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复改为府,属南直隶。

旎啸步入一酒楼,只见灯烛晃耀,流苏飘荡。

大厅中汇聚了江湖上的各色人物,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商贾政要谈笑风生,更有那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令他愕然的是,在这喧嚣之中,竟有数名丐帮弟子聚首一隅,他们腰间挂着象征身份的小布袋,数来竟有六七个。

想当年,丐帮为武林一大帮派,声震赵宋,可自那两朝更迭,风云变幻,丐帮亦难逃衰败之运。尤其是蒙元铁骑横扫中原之后,丐帮人才凋零,绿玉杖——那镇帮之宝,遗失于世,心法随之失传。

随后数百年,即便是帮中的九袋长老与帮主,武功也仅能跻身一流高手之列。

朝廷的打压,更是雪上加霜,使得丐帮弟子从鼎盛时期的数十万,锐减至今日的数万,且帮中子弟素质参差不齐,不少成了江湖上坑蒙拐骗的鼠辈,丐帮昔日荣光,如今只留下一片唏嘘。

旎啸刚一落座,点罢佳肴美酒,未料耳畔突兀传来丐帮弟子间说出的一段惊天秘史。

言及嘉靖三十七年,戚少保奉命率精兵自舟山渡海,誓守台州。

彼时,倭寇巨擘汪直遭胡宗宪诱捕伏诛,戚少保挥师左路,力攻岑港,却一时难以攻破。两军对峙,岁月悠悠,半年光阴悄然而逝。

朝中有人借此生事,奏报总兵俞大猷与参将戚继光私通贼寇,以战养战,意图拥兵自立。

当今万岁爷闻言震怒,御笔一挥,欲将二人押解京师,受审问罪。幸得张居正、谭纶二臣力谏,方获赦免,赐予戴罪立功之机,限令一月之内,必克岑港。

其间,流言蜚语四起,指称戚少保与倭寇暗通款曲。实则,攻城未果,乃祸起萧墙。

攻敌那半年间,后方粮草屡遭不测,或火焚,或劫掠,皆因叛逆之徒暗中作祟,或是黑道枭雄,或是武林败类,更甚者,朝中将臣及地方官吏,嫉贤妒能,暗投异族,成为倭奴走狗,为虎作伥,泄露军情。

对于后方粮草辎重屡遭焚抢,朝廷六扇门联手锦衣卫与东厂,灭众多武林败类,可惜没有找到实质性的证据,未能查出背后的大奸大恶。

还好,戚少保得一股神秘武林高手襄助,终在皇命期限内攻克岑港,洗刷冤屈。

往事如烟,近日应天府与顺天府惊爆奇闻,说浙江绍兴府会稽山中某处,竟藏匿数十封密函,是昔年诸多奸佞暗通倭寇之铁证。其不乏有文武百官,地方豪绅,乃至武林败类与商贾隐士。

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恐惧者,唯恐证据曝光,招致龙颜大怒,刀斧加身;欢喜者,图谋利用证据,铲除异己,巩固权势。

要知道,如果被证明外通敌国,这耻辱之名,将世代背负,华夏子孙之名,蒙羞难洗。

今早又是传出,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会稽山一带,诸多蒙面人身影纵横交错,或戴狰狞面具,或裹严实斗篷。这些人为夺证或毁证,不问来历,拔剑相向。

随拼斗杀戮升级,各方势力纷纷现身,不仅武林高手,更有厂卫、六扇门,乃至朝廷兵马。人人皆掩真容,手段狠辣,目的难测,或欲篡改证据,陷害无辜。

一场腥风血雨,席卷天下,多方势力皆是派出不少人奔赴会稽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