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60年代:签到万物,悠闲生活 > 第529章 推广杂交小麦(十五)

第529章 推广杂交小麦(十五)

书名:60年代:签到万物,悠闲生活 作者:夏日星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1 20:34:45

几天后,在李向明的倡议下,资源共享机制正式建立。

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紧张,每个人都深知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李向明站在会议桌前,目光坚定,语气有力:“同志们,杂交小麦的推广是我们共同的任务,资源的合理调配是关键。我们必须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才能确保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

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一位来自北郊农场的负责人率先发言:“李厂长说得对,我们农场在种子培育方面有一定优势,愿意优先保障其他单位的种子供应。”

李向明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好,北郊农场的种子质量一直有口皆碑,这下大家就放心了。”

接着,会议转向肥料和农药的调配。东郊公社的代表站起来,手里拿着一份土壤检测报告:“我们公社的土壤偏酸性,需要大量石灰和有机肥来改良。希望其他单位能在这方面给予支持。”

西郊农场的负责人立刻回应:“我们农场今年储备了不少有机肥,可以分给你们一部分。至于农药,我们也有一些库存,可以根据你们的病虫害情况调配。”

李向明认真记录着每一位代表的需求和承诺,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些资源的合理调配,将为杂交小麦的种植提供坚实的保障。

最后,话题转向农业机械的共享。南郊农场的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农场有几台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愿意在农忙时与其他单位共享。”

李向明兴奋地站起身,走到南郊农场的代表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太好了,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种植效率。我们一定会合理安排,确保每台机器都能发挥最大作用。”

会议结束后,各公社和农场迅速行动起来。种子、肥料、农药和农业机械等资源开始在各地区之间有序流动。在种子调配方面,北郊农场的仓库前车水马龙,一袋袋优质的杂交小麦种子被装上卡车,运往各个合作单位。负责运输的工人脸上洋溢着自豪:“这些种子可都是咱们的宝贝,一定要安全送到。”

在肥料和农药的调配中,东郊公社的仓库成了一个繁忙的中转站。工人们忙着装卸货物,将一袋袋有机肥和一箱箱农药分类堆放,然后按照调配计划分发到各地区。一位工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虽然忙点,但看到这些肥料和农药能帮助其他公社提高产量,心里就踏实。”

农业机械的共享更是让农忙时节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南郊农场的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在各合作单位的田间穿梭,机器的轰鸣声成为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农民们站在田边,看着这些先进的农机设备高效地完成作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了这些大家伙,我们的农活可就轻松多了。”

通过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各公社和农场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

又过了一些天,李向明站在公社的晒谷场上,望着眼前聚集的农民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为了提升农民们的种植技能,各公社和农场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

今天,又有一位农业专家应邀而来,将为农民们带来一场关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培训。

“乡亲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张教授,他可是这方面的权威。大家要好好听,有问题尽管问。”

李向明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回荡在晒谷场上空。

农民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张教授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讲解:“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识别和防治常见的病虫害。”

他拿起一张放大的病虫害图片,展示给农民们看:“这是小麦蚜虫,它们会吸取小麦的汁液,导致小麦生长不良。防治方法有很多,比如使用黄色粘虫板,蚜虫对黄色有很强的趋光性,会自动飞到粘虫板上被粘住。”

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一位老农举手问道:“张教授,要是蚜虫数量太多,粘虫板不够用怎么办?”

张教授微笑着回答:“那就可以使用化学农药,但要注意用量和时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民们围坐在张教授周围,个个神情专注,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张教授站在简易的讲台前,手中拿着教具,声音温和而坚定,他正详细讲解着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乡亲们,这小麦锈病可是个麻烦事,一旦发病,麦穗上的籽粒就会变得干瘪。”张教授拿起一张病叶,展示给农民们看,“大家看,这叶片上的红褐色斑点,就是锈病的典型症状。”

农民们纷纷凑上前,伸长脖子,仔细观察着病叶。

一位中年农民皱着眉头,轻声问道:“张教授,这锈病怎么治啊?我们这儿去年就有几块地发病,损失了不少。”

张教授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同情:“防治锈病,关键在于提前预防。大家要在小麦抽穗期,及时喷洒杀菌剂。而且,要选择抗病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农民们听得认真,不时地点头。一位年轻农民举起手,兴奋地说:“张教授,我听说有种生物防治法,用瓢虫吃蚜虫,这方法靠谱吗?”

张教授微笑着点头:“这方法很环保,也很有效。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可以在田间释放瓢虫,让它们自然捕食蚜虫。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提前准备,确保瓢虫的数量足够。”

周围的农民们听后,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如何在自家田里尝试生物防治。

一位老农感慨道:“以前我们只知道用农药,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自然方法。这下可好了,既省钱又环保。”

张教授继续讲解,不时地用教具演示,让复杂的农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农民们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时而发出惊叹,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每个人都在为能学到实用的知识而兴奋不已,他们知道,这些知识将直接影响到自家麦田的收成。

培训结束后,大家围在张教授身边,久久不愿离去。一位年轻的农民感慨地说:“今天学到了好多实用的知识,以后种地心里更有底了。”

除了专家培训,各公社和农场还鼓励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在一次农闲时,李向明组织了一场经验交流会。会场设在公社的会议室,墙上挂着“农民教农民,技术共分享”的横幅。

几位被推选出来的“土专家”坐在前排,他们都是当地的种植能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