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干宋 > 第三百四十八章 赵宋亡了!!!(求月票!)

第三百四十八章 赵宋亡了!!!(求月票!)

书名:干宋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2 23:58:06

张浚原打算在军事上倚靠曲端,但随着深入的接触了之后,刚愎自用的张浚对惯喜以下犯上、恃才傲物的曲端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更为重要的是,张浚想要跟乾军在陕西组织一次大决战,一战定乾坤。

可陕西的大多数宋军将领都不同意张浚的主张,这其中又尤以曲端为最。

张浚召开军事会议,征求诸将对大决战的意见。

军事实力最强的曲端,当仁不让的发言:「平原旷野,有利于马军,我军在马军放面远逊于乾军,且乾军近来,连战连胜,锐气正盛,我军很难与之争锋。故我军应厉兵秣马,依山川之险固守。十年后,方可谈论决战之事。」

曲端担心张浚不懂军事,接着又详细解释道:「高山峻谷,有利于我军布阵设防。敌军虽然骁勇,有重甲铁骑,但却不能在山地冲锋。我军依托嵯峨之险,扼守关辅之地,纵然敌军重兵来犯,要想争夺此土,必绝难成也!」

曲端所说的「关辅」,就是关中平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百里秦川」。

八百里秦川东濒滚滚黄河,南依巍巍秦岭,北有梁山、黄龙山、尧山、嵯峨山、九嵕山、岐山、千山、陇山等组成的北山山系。

曲端所说的「嵯峨」,并非专指嵯峨山,而是泛指北山山系。

宋军的骑兵远不如收复了燕云地区的乾军。

在狭长的关中平原作战,宋军确实难以与乾军的铁骑抗衡。

但是,只要扼守北山,占有地利优势的宋军,就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地控制关中平原。

事实上,乾军几次攻陷长安都不敢久留,就是因为担心宋军由北山南下随时随地截断乾军后路或分割包围乾军的缘故。

因此,曲端「依托嵯峨之险,扼守关辅之地」的意见其实是极有见地的。

然而,张浚手下的大部分文官幕僚却认为,曲端的意见过于迂缓,或是过于怯懦。

张浚更是厉声说道:「我岂非不知这些?然今乾贼已然捉了陛下,又发大军来打,若不尽快战而胜之,我大宋群龙无首之势蔓延,彼时国将不国矣,故而才不得不举行决战!」

虽然张浚说得也是实情,可在曲端等大部分武将看来,目前根本就不是跟兵强马壮的乾军决战的时候,所以武将大多以沉默来应对张浚进行大决战的主张。

军事会议也因此不欢而散。

会后,张浚分别找来了反对的将领,重申自己举行大决战的意图,他说:「临安城虽被乾贼所占,陛下亦被乾贼所捉,此虽凶险,然临安城在我大宋腹地,若无援军致兴元府,其早晚必开城投降,故而我才要举行决战,只要打退乾军主力,临安城中乾贼不攻自破,此我大宋唯一之机也,不抓住,那我等便将成为大宋罪人!」

有些将领不敢强拧张浚的意见,只能委婉的劝道:「陕西士马凋弊,看形势非五年之后不可大举也。」

但张浚仍固执己见,反驳说:「凡事不可拘泥,一旦叫乾军主力打到兴元府,则陛下危矣、大宋危矣,退一步而言之,乾军只要一日在陕西游斗不退,临安城中乾贼便有希望,定然挟陛下以自保,长此以往下去,我大宋不战亦会因群龙无首而瓦解。」

得说,从理论上来说,张浚的主张也没有错。

所以,在陕西举行大决战的事便由张浚一人定了下来。

可曲端却始终坚持己见,不论张浚怎么跟曲端说,曲端都坚定地认为现在不能举行大决战。

见曲端冥顽不灵,张浚便逼迫曲端交出了兵权,然后将曲端留在宣抚司任参谋。

尽管其他武将心里也不赞成举行大决战,但因张浚决意要举行大决战,

又处理了反对得最激烈的曲端杀鸡儆猴,其他武将在表面上也就不再反对了,违心地站到了张浚一边,以绝对服从换得了张浚的赏识与信任。

过了一些日子,有人向张浚进谗言,说曲端对张浚的处置不满,还预言张浚必败,并断定张浚会是赵宋王朝的千古罪人。

这勾起了张浚的疑心。

于是,张浚清算曲端杀同僚吞并同僚部曲扩张一事,将曲端贬官,安置阶州闲居。

不久,张浚再贬曲端为海州团练副使,安置万州闲居。

张中孚、李彦琪因为是曲端心腹,也同时受到了处分——他们被贬为渭州守将。

对泾原军的高级军官进行整肃后,张浚任命自己的心腹全权指挥泾原军。

曲端经营泾原军多年,根基很深,张浚的心腹要想在短期内真正在泾原军立起自己的威信是根本不可能的。

张浚拟在近期举行大决战,但又临阵换将,不能不说是跟当初的谭稹一样犯了兵家大忌。

此时,在已经知道张浚想要决战的情况下,刘锜故意配合张浚在陕西调兵遣将攻取了陕北的延安府、保安军等地,同按照张浚的意愿率领的乾军的大部人马迫退到狭长的关中平原的东部地区。

连连取得几场小胜的张浚,对一举战胜乾军更有信心,进而更加紧锣密布的调兵遣将,为大决战做准备。

在拥有赵构衣带诏的张浚的不懈努力之下,陕西五路宋军在永兴帅张点、环庆帅赵哲、熙河帅刘锡、秦凤帅孙握、泾原帅席贡的统领下,根据张浚的命令,正在富平一带集结。

这个局势非常符合刘锜也想通过一次大决战而一举解决宋军主力的意图。

——川陕地区这里的地势大多易守难攻,如果一点一点的打,大乾王朝说不准得用多长时间才能灭掉西宋,万一金夏两国再次出兵围魏救赵,那么这次灭掉西宋的机会可能又会浪费掉,而刘锜要是能够一举击溃宋军的主力,必将大大缩短灭掉西宋的进程,如果足够顺利的话,甚至不等金夏两国出兵,刘锜就能灭掉西军,关键,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乾军的数量虽然不及宋军,但综合实力应该在宋军之上。

干是,刘锜调兵遣将,也准备跟宋军进行最后的大决战。

乾军调动的速度很快,甚至在宋军调集前,乾军就已经调集起来了二十万大军分别屯军洛水之畔、下邽等地。

在这里,张浚又犯下了一个谭稹曾犯下的重大错误。

此时,乾军虽然已经集结起来了。

但因为乾军所占的地势不好,进而使得乾军被一分为两大部分。

而此时坐阵邠州督战的张浚已经组成了一个有四十多万人(其中有近十万骑兵)、宋乾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兵团。

——这是决定西宋生死存亡的背水一战,所以,在张浚的调集下,除了还在看守临安城的数万由张俊、刘光世等将所率领的兵马以外,川陕地区的兵马差不多全都已经集结在了富平这里。

宋朝大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气势。

再加上后勤物资充足,运输也有充分的保证。

这便滋长了张浚轻敌的情绪。

张浚任命他的亲信刘锡为都统制,下令在富平与乾军进行大决战。

可张浚既然下决心要跟乾军大决战,却又跟谭稹一样坐失战机。

平心而论,哪怕是没有聚集起来的宋军的兵力都要远远超过乾军在陕西的兵力总和。

如果张浚果断攻打乾军的任何一部分,都有可能以泰山压顶之势先击溃乾军的一大部分主力,然后再去与另一大部分乾军决战,胜的概率必定大大增加。

宋军诸将也向张浚建议,利

用渭水沿岸的有利地形,趁乾军尚未完成统一的机会,立即发起进攻,先打掉一半乾军的主力再说。

但张浚却故作持重,否定了这项正确的建议。

在这一点上,说张浚是蠢猪式的又复制了谭稹失败的道路也不为过。

这可能就是酸腐的文人做总指挥的必然通病吧。

简而言之。

按照张浚的部署,宋军集结于富平,摆出了一付打堂皇之阵的架式。

富平座落在北山山麓,位于关中平原中段的北部边缘地带,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但只要从富平向北或向西后退几十里,宋军便可以依山而阵了。

有些宋将在看过地形了之后,反对在富平排兵布阵,他们说:「兵以利动。如今地势不利,如何作战?应该迁往高处布阵,以扼制敌骑的冲锋。」

但是,也有不少宋将持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宋军阵前有一片长着秋苇的沼泽,足可以限制敌骑的冲击力量。

张浚二选一最后还是选择了在他比较熟悉的富平进行大决战。

由于张浚昏招不断,又刚愎自用,刘锜所指挥的二十万乾军,无惊无险的就来到了富平,并进行了充分的休息,然后主动向宋军发起了进攻。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他都亲自攻阵,勇勐无比。

冲入宋军的营垒了之后,杨再兴身上已经中了三箭,可他仿佛浑然不知,左冲右杀不知多久了之后,杨再兴身上再被数十创,浑身浴血、状若天神。

可杨再兴浑然不停,竟然还想着,要在这数十万宋军当中生擒活捉张浚,给宋军来个「擒贼先擒王」。

横枪纵马的杨再兴,如同勐虎下山一般在宋军当中横冲直撞,上千敌人都被杨再兴给挑下了战马,对手被杀神一般的杨再兴杀得是心惊胆战,阵脚大乱。

只可惜,杨再兴想要猎杀的目标,却始终都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面对如此可怕甚至近乎疯狂的对手,即使被左右护卫周全的张浚,也不敢直撄其锋,早早便藏匿无踪了。

杨再兴很失望,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停下来,而是继续挺枪直进,有如一把利剑狠狠插向宋军阵中。

而杨再兴身后的则是同样毫无惧意的七八千百战精锐骑兵。

杨再兴部和姚兴部就像两条巨龙一般,它们一左一右搅动得数十万宋军都翻腾了起来。

站在高台上的刘锜,通过仔细观察宋军阵地的变化,敏锐的找到了宋军的弱点,然后与折可求商量了一翻之后,派折可存、折彦质率领一万折家军和五万宋军降军向宋军的弱点也就是环庆军发起冲锋。

环庆军的统帅赵哲曾与张俊一起讨平过义军。

张浚很欣赏赵哲的才干,特意派赵哲接替王似,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其实,赵哲是文官,带兵打仗算不得内行,只是张浚也不懂军事,才觉得有点小智勇的赵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不过赵哲的那点小智勇在这种大几十万的大决战当中显然就不够用了。

结果,战斗正激烈之时,赵哲见乾军攻势凶勐,竟然擅自离队,不在军前督战。

环庆军的战斗力本来就弱,加上赵哲擅自离队,因此环庆军被折家军一下子就冲垮了,接着,折家军和五万宋军降宋将宋军阵地的口子越撕越大,最终致使宋军其它各营根本来不及增援。

环庆军一垮,士卒溃逃,立时就影响了整个战局。

再加上,宋军的两翼这时已经被杨再兴和姚兴给搅得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刘锜抓住战机,将之前限制使用的火器全线压上,然后各种火器像是不要钱一般铺天盖地的向宋军砸去,一举击溃了宋军的主力。

刘锜并没有因此止住攻势,而是将早已经准备多时的八万骑兵一股脑的全都派了上去掩杀宋军。

同时,刘锜让早就准备好的招降队,四散开来,到处去招降。

另一边,由干战前张浚只想到了胜利而没想到失败,因此一旦战败,他便举止无措,不知道怎样收拾残局才好。

此消彼长之下,宋军一溃千里。

环庆、泾州、潘原相继被乾军攻占,乾军大部队兵临渭州城下。

渭州守将张中彦、赵彬原是曲端的心腹。

曲端被贬,张中孚、李彦琪受处分,使他们早已心怀不满,加之形势至此,谁都知道赵宋王朝肯定彻底亡了。

因此,在乾军压城之际,张中孚、李彦琪等果断开城投降。

而这就像是导火索一般。

接下来,不断有宋将率领部曲投降。

没用多长时间,在投降大乾王朝的宋军将士的帮助下,乾军就横扫了整个陕西,兵临兴元府。

张俊、刘光世等宋领,见乾军势大,不敢硬敌,只能撤离兴元府进入蜀地。

坚守了近半年的临安城,终于等到了其援军。

刘锜、李彦仙胜利大会师了之后,刘锜传李存的命令,李

彦仙担任四川制置使,负责平定蜀地所有武装,孙三呆负责接管教育训练川陕地区的所有赵宋降军,詹度担任四川安抚使,负责处理蜀地的所有政务,而陈箍桶则押送赵构等赵宋王朝在川陕地区的所有皇室和宗室返回东京汴梁城,原西宋小朝廷的所有官员也一同前往东京汴梁城接受处置……

至此,可以说,赵宋亡了!

……

……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