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干宋 > 第四百六十七章 宁杀错,不放过(求月票!)

第四百六十七章 宁杀错,不放过(求月票!)

书名:干宋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2 23:58:06

很多人都以为,李存对外扩张的脚步会随着他彻底收复了草原使得大乾王朝的版图变得仅次于大唐王朝最强盛时期的版图而停下。

——若是将皇子大陆也算进大乾王朝的版图,大乾王朝仅目前的版图,就已经是史上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没有之一了。

可是这些人错了。

洪武二十一年春,李存任命刘锜为征吐蕃都元帅,三路大军打上了青藏高原;韩企先因政绩卓绝而被李存从宁北路调到藏地任宣抚使,负责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辅助刘锜收复吐蕃地区、治理吐蕃地区。

半年不到,刘锜、韩企先等人就为大乾王朝彻底收复了吐蕃地区。

此役之所以如此顺利,除了因为乾军的军事实力太过强大以及韩企先等人的政治、经济、外交等策略运用地恰当以外,还因为从前强大到可以威胁到大唐王朝安危让大唐王朝不得不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过去和亲的吐蕃,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曾经最强盛时期,吐蕃东面与大唐王朝大体上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南面以南诏为属国,占据过北庭、安西,还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可是,盛极必衰。

由于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加上唐朝时期的将领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以至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

后来,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等到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死后,由于他的两个儿子(即大王妃抱养的永丹和小王妃生的欧松)之间的争立,吐蕃的大臣们分成两派。

随之而来的就是,吐蕃王室彻底分成两支,连年混战。

与此同时,吐蕃在各地的将领也拥兵称雄,彼此争立。

还有,过去一些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脱离吐蕃的管辖。

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席卷了整个吐蕃地区。

吐蕃王朝在这样的局势下,随着佛教的衰落,而崩溃了。

再后来,吐蕃王朝崩溃了之后,出现了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政权割据的局面。

这其中还出现了四个王系,即:拉萨王系、阿里王系、亚泽王系和雅隆觉阿王系。

到了现如今,吐蕃地区已经军阀林立,乱成了一锅粥——他们之间互不统属不说,还相互之间结成死仇,相互交战,早就内耗得无比虚弱了。

所以,刘锜、韩企先等人,连打,带拉拢,再带招降,并辅以一些小手段,就轻轻松松地灭了吐蕃,拉萨王系、阿里王系、亚泽王系、雅隆觉阿王系等吐蕃势力,要么投降,要么被灭。

按照惯例,所有吐蕃的皇室、王室、达官贵族全都被押往大乾王朝的都城,男人全部关入万国城中,而女人全都进了李存的后宫。

此一役,刘锜、韩企先等人将大乾王朝在西边的边界线推到了喜马拉雅山沿线,国土面积一下子就增加了一百多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李存亲自给大理宪宗段正严写信,告诉他,大理国事关大乾王朝国境安危,自己志在必得,看在大理国这些年来年年来贺、岁岁来朝的份上,以及大理段氏也是汉人的后裔的份上,自己就不派兵去攻打大理国了,自己在金陵城内修建一座佛寺,大理段氏的皇室和宗室就来这座寺庙出家当和尚吧,反正,大理段氏的王氏和宗室全都崇尚佛法,最后的归宿大多也是出家当和尚。

段正严,又叫段和誉,大理文安帝段正淳之子,金庸武侠《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

段正严出生时,正是他伯父段正明在位之时,这也附和《天龙八部》这部中的设定相符。

李存没有胡说,当和尚真是大理段氏的皇室和宗室的最终归宿。

此前,大理皇帝段寿辉在高智升、高升泰父子的压力之下,就以自己在位其间灾难频发为由避位为僧,禅位于自己的从兄弟段正明。

段正明在位十三年,人心逐渐归于高升泰,段正明于是禅让给高升泰,高升泰建立“大中国”,改年号为“上治”,而段正明也避位为僧。

可高升泰在即位的第二年的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就忽然觉得头晕倒地。

醒来后的高升泰,自知难以康复,就对儿子高泰明留下遗言,要求其归还段氏家族的皇位。

于是,上治二年,高泰明奉父命取消“大中国”,还政段正淳,自领相国和中国公,不过政令皆出其门,国人称为“高国主”,波斯、昆仑等国来朝贡,也是先拜高泰明。

后来,段正淳也出家为僧,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段正严。

段正严在位期间,对内,勤于政事,爱民用贤;对外,他先臣服于赵宋王朝,常常遣使去朝贺,被赵佶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后来大乾王朝崛起,他又果断对大乾王朝年年朝贺、岁岁纳贡,可以说,李存哪怕打个喷嚏,段正严都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派人来嘘寒问暖。

段正严对李存之所以如此殷勤,那是因为段正严无比清楚,李存所建立的大乾王朝比以往任何一个王朝都要强大得多,而且李存这个人野心勃勃,早晚有一天会对邻国下手的。

事实证明,段正严看得很准,李存果然将周围的国家全都吞并了,打造了一史上国土面积最大、也最强盛的王朝。

如今,即便段正严对李存百般溜须,可李存还是要吞并大理国。

对此,段正严满心苦涩,感慨:“这便是小国的悲哀!”

段正严认为,强大如赵宋王朝、大辽帝国、大金国、高丽、西夏、吐蕃,都不是大乾王朝的对手,军事实力其实并不强大的大理国,肯定也不会是大乾王朝的对手。

按照段正严的本意,大理国干脆就按照李存所说的那样,无条件投降好了。

可问题是,尽管这些年段正严一直励精图治,但是段氏始终无法改变被高氏架空的局面。

最关键的是,大理国的军权一直掌握在高氏的手上。

——三十年前,东方的乌蛮三十七部反叛,相国高泰明(高升泰之子)出兵平定以后,军权就一直掌握在高氏手上。

高泰明死后,由高泰运任相国,主持大理国的国事、军事。

后来,相国之位又传到了高泰明之子高明清的手上。

接着,慕宁、远、矣、破、马等部落反叛后,乌蛮三十七部再次反叛,攻陷鄯阐,去征讨的高明清都被杀死。

可即便是这样,高氏的势力却始终不倒。

很快,群臣又以高明清的侄子高量成有德,请立为相,号中国公。

段正严没办法,只能答应。

高量成担任相国后,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才华,他不仅在很短时间内就平定了乌蛮三十七部叛乱,还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大理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这使得段正严不仅始终都无法拿回自己的王权,还不得不将他的嫡女也就是德妃王氏所生之女昭庆公主嫁给高量成为妻。

也就是说,虽然段正严是大理国皇帝,但实际上,他却无法左右大理国的朝政。

所以,面对李存让大理国无条件投降的御笔,段正严只能去跟女婿高量成商量,并提议,大乾王朝不可敌,敌之必亡,不如我们大理国投降吧?

不想,高量成却年轻自负,不愿意投降大乾王朝。

高量成表示:“我大理对大乾毕恭毕敬,从不缺少礼数,大乾凭甚么来打我大理,此无理至极也!”

高量成又义愤填膺地说:“以有道之师伐无道之徒,固理直而气壮,无须临阵之小信;以无道之徒攻有道之师,固理屈而气靡,更无须战时之小义……”

高量成的意思是,大乾王朝师出无名,必败无疑,所以坚持一战。

段正严拗不过高量成,只能委婉的给李存上奏表,请求李存放过大理国,只字不提无条件投降一事。

李存见此,哪还能不知道大理国是什么态度?

李存二话没说,就令孔愣子为伐大理都元帅,任命宋江为西南宣抚使,命孔愣子、宋江等人以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收复大理国。

孔愣子可不管大理国有没有错,他向来都是,李存让他打哪,他就打哪,绝不讨价还价。

所以,接到李存的命令了之后,孔愣子立即整军,并在第一时间率领十万大军出兵临关远征大理国。

段正严见此,只能派高量成率领十五万大军迎战。

双方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试探,就在大渡河旁展开了决战。

交上手以后,高量成立即傻眼!

他有生以来,就没见过这么能打的军队!

毫不夸张的说,不到一个时辰,十五万大理军就被乾军击溃,接下来就是乾军单方面的屠杀。

战后一统计,乾军只伤亡了不到一千,而大理军则死伤了五万多,被生擒活捉了四万多,其余四散而逃,高量成也被生擒活捉。

紧接着,孔愣子跟晏孝广和孙和兵分三路,然后亲率中路大军,渡过大渡河,直抵金沙江。

多位酋长闻讯归附,献计用革囊渡江,孔愣子以及一众乾军将领和参谋都觉得此计不错,遂用皮筏渡江,到达丽江。

一同到来的吴用阻止孔愣子继续打下去,而是先派遣使者到大理去劝降。

大理的新相国,也就是高量成之弟高理成,主张坚决抵抗,并亲手杀了吴用派去的使者。

孔愣子得知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亲率大军一路直下进军龙首关,然后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直逼大理城。

与此同时,晏孝广率领的西路军也渡江到达丽江县塔城、巨甸、石鼓,而由孙和所率领的东路军也于不久后过金沙江到达楚雄、姚安。

就这样,大乾王朝的三路大军,便对大理城形成了包围之势。

见此,大理国的达官贵胄、豪绅大族纷纷投降,甚至是反戈一击。

段正严与高理成知道大事不好,遂引兵背城出战。

结果,毫无疑问,大理军,在晕孝广部和孙和部的夹击下,惨遭大败。

段正严和高理成后败后,只能弃城而逃,各奔一方。

乾军随后很轻易地就攻占了大理国的都城。

城破之后,宋江请孔愣子约束乾军,与大理人公平买卖,秋毫无犯,于是军民安定。

不久之后,段正严和高理成先后被捉。

大理国亡。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冲入大理都城的孙和,知道李存酷爱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

所以,城破了之后,孙和不管不顾地径直冲向大理皇城,将大理的皇室和宗室尽数捉了,一同被孙和捉了的还有高氏全族。

很快,孔愣子、宋江等人就派人将段正彦、高量成、高理成以及大理国的皇室和宗室、高氏全族给押解回南京金陵城。

不过——

灭掉了大理国,并不是说,大理这里的战争就结束了。

大理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其国家的形势其实也挺复杂的。

——大理国的东边有郎羽、阿房、田洞等黑爨三十七蛮部,世人也称其为乌蛮三十七部,洱海地区又小势力林立,有“二十二国”之称。

如果不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势力全部剿灭或者收服,怎么能说大乾王朝收复了大理国?

不过,这些杂鱼势力看着是不少,但他们连大理军都打不过,又怎么可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乾军的对手?

所以,彻底收复大理国,也只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李存对此很有信心,因此,直接将大理国改成云南路,并直接将其并入大乾王朝的版图。

老实说,本来李存是真准备让大理国的皇室和宗室都去当和尚的,甚至都准备不去碰大理国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

可李存好不容易才发了一次善心,结果,段正严、高量成、高理成等人却不领情。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李存当然是将大理国的皇室和宗室以及高氏一族的人全都丢进万国城中,他们即便是要当和尚,也只能在万国城中当了,同时,李存也将大理国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以及高氏一族的女人全都收入自己的后宫。

——这些女人进入李存的后宫以后,女官会选出其中年轻漂亮的伺候李存,年老色衰的,则依照老办法,将她们送去慈安宫,让她们在慈安宫中安度晚年,总之一句话,皇室、王室、宗室,也包括其他有可能对大乾王朝的统治产生威胁的人,永远也别想流落在外,成为大乾王朝的后患。

话说,李存对“段誉”的妃嫔,其实还是很期待的,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王语嫣、木婉清、钟灵。

然而,终归只是。

段正严的皇后高皇后,根本就不是王语嫣,段正严的妃嫔中也没有木婉清和钟灵。

而且,段正严的妃嫔大部分年纪都已经超过四十岁了,就是年纪相对较小的高皇后,也已经三十九岁了。

另外,李存听说,这位高皇后骄妒,动则杖责众妃,连段正严极为宠爱的德妃王氏都不能幸免。

高皇后这样的女人,是李存很不喜的。

所以,随便玩了两回,李存就不再光顾高皇后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段正严的儿孙不少,因此儿媳、孙媳也不少,还有,段正严的女儿、孙女、外孙女也不少。

这些女人也能让李存乐呵乐呵。

而且,李存很怀疑,段正严的女儿昭庆公主(也就是高量成的正妻)的母亲德妃王氏,就是王语嫣的原型。

因为据说,段正严十分宠爱德妃王氏,要不是高氏一族把持着大理国的朝政,段正严都会废掉高皇后,立德氏王氏为皇后。

不过,是与不是,都没有关系。

李存这个人,你懂的,向来都是,宁杀错,不放过……

……

……

求月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