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后宫红颜录 > 第301章 檄文讨伐

第301章 檄文讨伐

书名:后宫红颜录 作者:惜年有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31 19:55:58

魏太后的寿宴办的恢宏盛大,等外命妇朝拜之后,时间已经临近午时,也到了该开宴的时候了。

郑惜年因为庄红袖的话,今日对二皇子的关注明显多了许多,不过也有顾忌不到的时候,毕竟今日这种场面,若是哪里再出了问题,她与顾知凝都承担不起帝王的怒火。

郑惜年旁敲侧击的向顾知凝打听永安的情况,可惜顾知凝一问三不知,什么都没有打听出来。

她也就只能作罢,安心负责宴会的事情。

尧帝带领群臣向魏太后贺寿,各种珍奇异宝流水般的呈上去,魏太后都笑着接了,同样也赏了不少东西下去,一场寿宴一直热闹到了晚上。

李元睿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江昱,心中很是忐忑,昨日,他身边的一个小内监突然消失了,就是在糕点上下巴豆粉的那个,好好的人,突然就不见了,到底是年纪小,心中顿时有些惶恐。

再加上今日永安并未出席,心中更是担忧,生怕父皇怪罪,再加上郑惜年时不时的又看向他,一时不敢有动作,整场宫宴下来,倒是安分了不少。

到了戌时,这场热闹总算渐渐安静下来,朝臣们各自出宫,尧帝也亲自送了魏太后回福宁殿。

今日是太后寿宴,皇子公主们可以不必去上课,也可以留宿在各自母妃宫中一晚。

郑惜年在李元睿想要回外宫的时候,叫住了他,温柔却不容拒绝的拉着他回了栖梧宫。

栖梧宫里,郑惜年看着眼神有些飘忽的李元睿,心中更是一沉,看了看桌上的糕点,笑着说道:“睿儿,宫宴上可是没有吃好,姨母瞧着,你都没怎么动筷子,姨母命人给你准备了一些糕点,你尝尝?”

说完,把那盘糕点推向李元睿,李元睿本就心虚,此刻见到与昨日一模一样的糕点,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

“姨母,儿臣还不饿。”

“睿儿,你告诉姨母,你是当真不饿吗?还是觉得这份糕点里面有什么东西,你不敢吃?”郑惜年的语气中温柔又带着一丝严厉。

李元睿低下头,唇角微动,随后抬起头说道:“姨母说什么,儿臣听不懂。”

“睿儿,昨日你为何要突然赏一盘糕点给江小公子的伴读?”郑惜年继续问道。

“儿臣是,儿臣是觉得那个伴读可怜,一直饿着肚子,一时好心,才赏了他一盘糕点。”

“好,那姨母问你,为何那么多的奴才,你偏偏就赏他一盘糕点?这个伴读莫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是昱表兄的伴读,儿臣想与昱表兄交好,这才赏了他。”郑惜年一句接一句的问话,让李元睿都没发觉自己的回答有些矛盾。

“睿儿,你在撒谎,那份糕点里放了东西,你想与江小公子交好是假,想为难他的伴读是真?对不对?”眼看着李元睿的谎越说越大,郑惜年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

“他不过是个奴才,你为何要为难他?还用这种不入流的手段,你在书房里学的就是这些吗?还不快说,糕点里到底放了些什么东西?”

“姨母,儿臣只是让人放了些巴豆粉,儿臣就是一时想错了,儿臣知错了。”郑惜年到底是在宫中待了快十年了,如今又掌管宫务,若是性子太软,也压不住底下的人,此刻气势一出,威仪尽显,李元睿顿时就慌了,忙不迭的说了实话。

“巴豆粉?好,姨母先不问你为何想出如此愚蠢的办法,姨母问你,既然知道里面放了东西,永安公主要吃的时候,你为何不阻拦?公主是你的妹妹,你就眼睁睁的看着她吃下去吗?”郑惜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些。

“儿臣,儿臣一时没反应过来,永安就吃下去了,儿臣知错了。”李元睿低着头认错。

“没反应过来?你是兄长,明知道里面有东西,说声不给,难不成永安还非要从你手中抢一盘糕点不成?

你只是以为里面的东西不致命,吃了也没事,若是抢回去,难免引起别人的注意,怕别人看出你的计划,对不对?

其实你最怕的是陛下对你失望,怕陛下因此不喜欢你,是不是?

为了不让陛下失望,你今日放了不致命的巴豆粉,就能眼睁睁的看着你的妹妹吃下去,来日,若是放了别的东西,你是不是为了维护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形象,即便是毒药,也能眼睁睁的看着你的兄弟手足吃下去啊?”

郑惜年眼中带有一丝失望。

李元睿被说中了心事,低垂着头,他就是如此想的,他那么努力读书,上进,父皇才会对他高看一眼,若是因为这件小事,让父皇失望,他岂不是白费了这么多心思,不过是巴豆粉,又不致命,顶多拉肚子罢了。

“你以为你的小心思,别人不知道吗?这世上,有些事只要做过了,便会有痕迹。更何况,这是皇宫,一棵草都长着耳朵眼睛,一块石头都会说花。我问你,昨日帮你做事的那个奴才是不是不见了?”

李元睿直到这时才真的有些慌乱,他的眼睛里满是惊慌失措,小声的问道:“姨母是怎么知道的?”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睿儿啊,因着昨日是迎接魏太子妃的接风宴,今日又是太后的生辰,陛下才把此事压了下去,只是拿了你身边的奴才,整座皇宫都是陛下的,什么事都逃不过陛下的眼睛,

你要记住,你是陛下的儿子,却也是陛下的臣子,君臣君臣,陛下先是蜀国的君王,才是你的父皇,你想要什么,大可以直接说,用这种不入流的手段,非是君子所为啊。”

郑惜年直到让梁德瑞再仔细的去查,才明白,原来昨日不是无事发生,而是被陛下压了下去,而且此事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关雎宫的如贵人进了宫正司,可是到如今都没有出来。

而且翠微宫那里,怕是永安公主不只是吃了巴豆粉,到如今连个风丝儿都透不出来,这次睿儿怕是被人当枪使了。

昨日查不出,今日偏又查出了,这是陛下允许她知道了,可她知道的有些晚了,也不知永安公主现在到底如何了?

李元睿有些慌乱,一双眼睛盯着郑惜年,问道:“姨母,是不是父皇已经知道了?那儿臣怎么办?父皇是不是对儿臣失望了?”

到底还是孩子,郑惜年的眼神里带着一抹疼惜,摸着李元睿的肩膀说道:“睿儿,有错就去认,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事是你做错了,你便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明日去向陛下认错,你是陛下的儿子,只要你实话实说,陛下是不会怪你的,明白吗?”

“儿臣知道了。”李元睿点点头,眼中没有丝毫悔意,却多了一丝怨怪。

郑惜年看到了,却故作不知,继续说道。

“睿儿,昨日之事,你错在有三,第一:不该因为逞一时之气,便用巴豆粉去害人,虽然巴豆粉不致命,可你能保证别人不会借着你的手,换了你的巴豆粉,而添些其他的东西吗?若是当真有人因此出了事,你心中可会安宁?

第二:不该为了自己,不顾永安公主的安危,永安公主是你的皇妹,作为兄长,纵然不是同母所生,可也应该去维护手足之情。

第三:既知自己做的不对,便该直接去坦白,而不是想着瞒天过海,草草了事。”

见李元睿一声不吭的坐在那,头都要埋到胸口了,郑惜年也不好再说,只是说道:“你回去好生想想,若是害怕,明日姨母陪你一起去见陛下,再去看看永安公主好不好?”

“好。”李元睿低声应了,看不清表情,沉默的坐在那里,看着倒是多了一丝可怜之态。

郑惜年还想再说些什么,看着李元睿一副拒绝交谈的倔强模样,终究没有开口,而是让人领着他下去休息。

“主子,这事不怪主子,殿下也是年纪小,一时想差了,所幸公主那里没出什么大事,改日您再和殿下好生分说一番便明白了。”风信给郑惜年揉着额头,安慰道。

郑惜年摇摇头,没有出声,只是心中担忧,她知道李元睿自小便长在绥寿殿贵太妃身边,贵太妃不会苛责他,却也对她不会太亲近,致使他小小年纪便学会了察言观色,偏生他又早慧,心思重了些。

好不容易到了栖梧宫,还未感受到她这个姨母的几分疼爱,又搬去了外宫,虽然宫人奴才一大堆,可都只会顺着他,奉承他。

陛下是他的父皇,让他仰慕,让他敬佩,久而久之,陛下随口的一句鼓励,都能让他高兴许久。

自小缺失疼爱的他,越发执着于陛下对他的态度,以及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时间长了,倒是有些偏执了。

“罢了,终归是本宫的错,是本宫没有教好他,让他小小年纪就有了这样多的心思。”郑惜年轻叹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

“殿下年纪小,主子慢慢教就是了,想必经此一事,殿下也能成长许多。”风信也只能如此说道。

可事实上,皇子们住在外宫,每月休三日,若是这三日,以温习功课的名义,不进内宫的话,主子怕是连话都与他说不上一句,如何去教导他?

纵使外人眼里二人并不亲近,可若是出了事,也就只有郑惜年会为他筹谋,为他打算。可惜殿下现在一叶障目,看不到这些,白白的去伤主子的心。

纵使伤心又如何?郑惜年还是会一心一意的为殿下考虑,今日的话,也不知能否听进去,风信胡乱的想了许多,终究没有再说,主子已经很疲累了,还是让她松快一日吧……

而外宫此时,穆清宴的住处来了一个意料之中的故人。

福顺从袖中掏出一封信,递给穆清宴,等穆清宴看完,才低声道:“太后的意思是,命奴才即刻送王爷出宫。”

穆清宴珍视的把信纸收好,没有多说,跟着福顺离开了,只是出宫的时候,回首望了望深宫的方向,目光灼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或许是赌赢了……

临近子时的时候,宣室殿里,尧帝依旧没有休息,正在与姚子信下棋。

随喜悄声走进来,小声回禀:“陛下,定北王已经出宫了,是福宁殿的顺总管亲自送出宫的 。”说完看了看尧帝的脸色,却是一片平静。

“孤知道了,不必去管,务必不要让定北王安然无恙的回边关。”尧帝淡淡道。

不要安然无恙,却也不要真的杀他,只是让他一路不要走的太顺利。

“是,奴才遵旨。”

姚子信沉默不语,看着眼前的棋盘,平局,倒是难得。

“用不用我出手?”姚子信挑挑眉,问道。

“不必了,过几日,皇姐便要回江宁,你不跟着,我不放心。”尧帝摇摇头,拒绝了。比起杀定北王,还是平安回江宁最重要。

姚子信点点头,没说话,随后起身,隐于暗处,不再露面。

尧帝看向殿外,微微挑眉,穆王叔,你可准备好了吗?

“随喜,宫正司那里有什么动静吗?”

“回陛下,如贵人被用了重刑,却依旧没有吐口,昨儿夜里咬舌自尽了。”随喜回道。

不只如此,昨儿夜里被抓的宫人,在宫正司的酷刑之下,大多已经死绝了,尸体都被拉去焚化,估计早就变成一捧灰了。

“知道了,下去吧,等等,二皇子那里如何?”

“陛下,二皇子今夜歇在了栖梧宫,景夫人与二皇子说了许久的话。”

“嗯。”尧帝轻轻嗯了一声,没再说话,随即识趣的下去吩咐了。

魏太后的寿宴喧嚣了一日,第二日便归于平静,对于如贵人被送到宫正司,宫里人心众说纷纭,却始终没有打听出来到底发生了何事。

翌日一早,郑惜年原本打算带着李元睿去向尧帝认错,可惜到了宣室殿尧帝却并未见他们,直接打发了。

因为魏太子妃,安国公主在宣室殿与尧帝有要事相商,接下来的几日都是如此。

李元睿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或许等过几日,父皇就忘记了此事。

对此,郑惜年也无法,总不能拦着李元睿不去上课吧,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只是自此之后,但凡是休沐日,李元睿总是借故温习功课推辞去栖梧宫,一个月去一次也就不错了,郑惜年还要为他遮掩,恐怕他传出个不孝的名声,当然这是后话了。

随着安国公主频繁的出入宣室殿,宫里的侍卫不知不觉也加紧了巡逻,总觉得会有大事发生。

如此过了五日,八月初六,安国公主准备启程回魏国,尧帝一如当初送她出嫁时一样,亲自送出了城。

安国公主离开后,李曦也带着江昱向魏太后,尧帝辞行,于八月初八正式离京,回了江宁。

外放的官员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地方,不同的是,此次回京的官员,有两位是例外,承恩公之长子姚子忍留在了京都,升任吏部侍郎,二皇子的亲舅父,郑惜年的表兄崔允升任户部侍郎,加之郑惜年的长兄郑松年任礼部侍郎。

众臣纷纷猜测,这是陛下要为二皇子造势,至于姚子忍,人家确实有真才实学,外放多年,升任侍郎,并不算出格。

反而是崔家和郑家,沉寂了这么久,怕是要一飞冲天了。

不过对此流言,尧帝并没有制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而魏太后,自从两位公主离京之后,一场秋雨过后,便开始了抱病,奇怪的是,尧帝只去探望了一次,面色不虞的出来之后,吩咐人严加看守福宁殿,看似保护,实则是软禁……

尧帝十年八月二十七,魏太子妃回魏国的车驾,历经居庸关的时候,遭遇了刺杀,被担心妻子,前来迎接的魏国太子正好碰上。

太子妃受了重伤,魏国太子担忧妻子,送妻子归国后。

于九月十三,八百里加急,正式发来国书质问,势必要讨个说法,并开始整顿兵马,陈兵在居庸关外。

蜀国与魏国看似旗鼓相当,实则兵力上要差上魏国一筹。

尧帝为此忙的焦头烂额,一边命孔令宣亲自带着人手去雁门关查看,是何人伤了魏太子妃,一边安抚魏国。

事情到此时似乎僵持了下来,都知道魏国太子爱妻如命,此事若是不给个交代,怕是这友国就要变成敌国了……

福宁殿里,魏太后似乎并没有被软禁而不快,坐在窗边,看着瑟瑟的秋雨,长叹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封信,吩咐福顺,说道:“去吧,去把这封信交给定北王。”

福顺点头,随即安排人用最快的速度,将信送往边关。

而与此同时,孔令宣也查出,是定北王命人刺杀魏太子妃,目的是为了引起蜀国与魏国交恶,好坐收渔翁之利。

尧帝命定北王回京的诏书还未送达。

九月二十六,定北王手持太后密信,发了檄文,讨伐尧帝,声称尧帝不孝,软禁嫡母,如此不忠不孝的人如何为蜀国之君云云……顺便还挟持了左相孔令宣。

并带走了居庸关一半的兵马,足有二十万,准备向京都杀来。

与魏国的仗还未打起来,蜀国便要内乱了。

魏国依旧陈兵在居庸关外,虎视眈眈,而京都的京畿大营不过十万兵马,听闻蜀国内乱,雁门关也是不平静,雁门关的兵马不能动,一时,在京都的尧帝似乎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