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后宫红颜录 > 第304章 谁又会生来就会做帝王呢?

第304章 谁又会生来就会做帝王呢?

书名:后宫红颜录 作者:惜年有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31 19:55:58

即便是天子,也不能保证不会有意外发生,不是吗?

姚子忍见尧帝已经打定了主意,也不再劝。

毕竟尧帝登基已经十一载了,再不是从前那个举步维艰的稚嫩少年了,而是早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帝王,大权在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尽在掌控。

两人一时之间陷入沉默,不过尧帝算了算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若是这将近三十万将士,全部死在这皇权斗争中,他这暴戾的名声传出去也就不远了……

是夜,长信侯接到尧帝的密诏,召他带着剩余人马,不必勉强抵抗,且战且退,慢慢退回京都,只等定北王的军队,长驱而入,兵临皇城。

长信侯接到密诏之后,也松了一口气,感叹这场内乱终于要结束了,看着带着面具的军师百里奚,即便是心有疑惑,到底没有多问。

百里奚虽是军师,平日里却从不多言语,不过于兵法上,却颇为有能力,常常出其不意,才能以少换多,撑到今日,只是不知怎的,竟甘愿做个小小军师,实在奇怪……

但凡有战争,必会有无数人流血,也会有无数人因此牺牲,定北王的军队虽然并没有烧杀抢掠,可每到一城,却也会大肆收缴粮草,惊扰百姓。

这些兵士本该死在战场上,即便是马革裹尸,也比死在这毫无意义的内斗上强啊。

看来等到此战结束,他应该告老还乡了啊……

随着长信侯不着痕迹的退让,定北王的军队势如破竹,不费一兵一卒,不过一月,便已兵临皇城。

不管皇城内百姓官员如何作想,穆清宴倒是悠哉的很,包围皇城的第一夜,穆清宴拎着一坛酒,抱着一个锦匣,来到了关押孔令宣的军帐中。

孔令宣手持一卷书简,正在看,颇为专注,这样大日子,他过了都快小一年了,除了没有自由,别的地方都好。

平日里无事就会写些战役之后,如何安抚百姓的折子,以及如何发展民生,让天下百姓过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

没了朝堂上的纷纷扰扰,反倒是心境平和,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看透上位者的心思。

不得不说,定北王穆清宴,真的是生不逢时啊……

“孔相,今日可是得空?”穆清宴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孔令宣突然觉得,恍如隔世之感,这么久以来,这是他第二次听到穆清宴的声音。

“王爷请进。”孔令宣即便是不出门,也能听到外面偶尔的议论,更是清楚如今的战况,知道军队已经到了皇城,明日必有一场决战。就是不知定北王今日来找他所为何事?

看着穆清宴手中的酒坛,孔令宣有些讶异,说道:“王爷今日倒是好兴致。”

“不知孔相可否给本王一个薄面?陪本王喝上两杯?”穆清宴笑道,放下酒坛,唯独手里的锦匣依旧紧紧抱着。

“能与王爷对饮,是令宣的荣幸。”孔令宣拿了两只空碗,亲自为穆清宴满上一碗,真的是一碗,而非是宫中那种精致玲珑的酒杯。

穆清宴一手抚着匣子,一手端起碗,轻轻嗅了嗅,笑着说道:“好酒,就是烈了些,不知孔相可否能适应这边关烈酒?”

“令宣不才,倒也能陪王爷喝上一碗。”至于再多的,就不行了,虽然相信穆清宴不会害他,可这到底是在军中,还是在皇城底下,贪杯误事,他是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的。

“足矣,足矣了。”穆清宴豪爽的与孔令宣对饮,随后一饮而尽,倒是少了一丝平日里儒雅,多了一丝军中将领的豪迈。

孔令宣陪着喝了一碗,瞬间脸颊绯红,不得不说,这边关的酒,确实烈啊,大抵边关苦寒,京都中的绵软美酒,是不足以驱除边关将士的寒冷吧,也就只有这种烈酒,才最适合边关。

孔令宣喝过一碗,就不再喝了,只是看着穆清宴,一碗接一碗的喝着,目光时不时打量着他手中的锦匣,看着着实普通,不过从穆清宴对它的态度上来看,却是无比珍视。

穆清宴不在意孔令宣的打量,也不在意孔令宣是否会陪他说话,他似乎只想找一个人,一个人陪他坐着,不至于太冷清,便足够了。

一坛烈酒,足有二斤重,除去孔令宣喝的那小小一碗,全进入了穆清宴的肚子,他喝的又急又快,却并无半分醉意,似乎眼神更加清明。

终于,剩下最后一碗,穆清宴没有在直接喝下,反而开始说话,将锦匣珍而重之的放到桌子上,起身向孔令宣行了一礼。

“王爷这是做什么?”孔令宣连忙起身避开。

“孔相请听本王一言,本王有件事需要托付给孔相,请孔相务必要答应。”穆清宴神色郑重的说道。

“若在令宣能力范围之内,必不会推辞。”孔令宣也没有大包大揽,君子重诺,若他不能做到,绝不会答应,否则岂不是失信于人。

“本王知道,本王也不会让孔相为难。”穆清宴点点头,随后看向桌子上的锦匣,眼神里带着一丝怀念。

“这个锦匣,烦请孔相在本王死后亲手交由太后。”

“王爷,您也知道,令宣受当今陛下赏识,未到而立之年,便做了丞相,这锦匣令宣可以转交,只是陛下那里,令宣不会隐瞒,若是陛下不允,令宣恐有负王爷所托。”

孔令宣有些惭愧的说道,他自小学的是忠君爱国,君子坦荡,陛下与他,算是伯乐与千里马,他不会隐瞒陛下任何事情,即便想帮穆清宴这个忙,话也要说在前头,他不想欺骗穆清宴。

即便穆清宴日后或许不会知道,他也不想欺骗。

“无妨,陛下不会阻拦。”穆清宴倒是没有生气,反而赞赏的看向孔令宣,蜀国有这样的丞相,是蜀国之幸啊。

只要他死了,陛下是不会阻拦的,不过就是一些信件罢了,对蜀国,对陛下,都没有害处。

“既然王爷应允,这个忙,令宣不会推辞,令宣必会亲手交到太后手上。”孔令宣看着穆清宴的眼神带着一丝悲哀。

他知道,今夜一过,或许世上便真的不会有定北王了。

“多谢孔相,本王告辞了。”穆清宴点点头,最后看向桌上的锦匣一眼,毫不犹豫的走出去。

只是孔令宣看见穆清宴出去的那一瞬,原本挺直的脊背,似乎弯了弯,仿佛放下了心事的定北王,再也不惧生死了……

而此刻,对于兵临城下的尧帝,似乎并无担忧,他闲庭信步般的去了福宁殿,挥退了殿外的守卫,缓缓走入殿内。

魏太后似乎并无意外,挥退了宫人,看着尧帝是眼神一如往昔,眉眼间都是笑意:“陛下来了。”

“儿臣见过母后,母后慈安,多日不曾给母后请安,儿臣不孝,还请母后赎罪。”尧帝不似往日只是弯腰行礼,反而恭敬的跪地行了大礼。

“陛下起来吧,这孝与不孝全在心里,这些表面功夫都是做给外人看的,陛下的孝心哀家心里知道。”魏太后一如既往的体贴尧帝,从不曾苛责。

“多谢母后,儿臣受教。”尧帝面带笑意的起身,坐在魏太后对面。

“哀家瞧着,多日不见,陛下怎么又清瘦了许多?”魏太后蹙着眉,实在是尧帝的面色算不上有多好,肉眼可见的消瘦了下去。

“近日天气炎热,儿臣便用的少些,母后不必担忧,过些日子就好了。”尧帝故作轻松的说道。

“陛下的身子重要,若是哪里不适,可要及时请御医,万万不要讳疾忌医啊。”对于尧帝的身子,魏太后一向很关心。

“是,母后,儿臣记下了。”尧帝笑着应道,随后又顿了顿,才说道:“母后,今日定北王的军队已经包围皇宫,想必明日便会开战,儿臣担忧母后,母后这里……”

尧帝话未说完,便被魏太后阻止了,她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陛下,哀家是蜀国的太后,亦是陛下的母后,受天下万民敬仰,如今定北王犯上作乱,打着哀家的旗号行谋逆之事,哀家怎能置身事外?

明日哀家便坐在太和殿一起等侯,哀家倒要看看这定北王意欲何为?”

一句话给定北王定上了乱臣贼子的罪名,丝毫不提及因为她的密信,定北王才会起兵的。

魏太后的一番话说的斩钉截铁,母仪天下的风范尽显,身为太后,怎能畏惧生死?

“那明日儿臣便亲自来接母后。”尧帝垂下眼眸,掩去眼中的幽暗。

“不过,在此之前,陛下还要做一件事。”魏太后抬头,看向殿外,似乎随着侍卫们的离开,福宁殿四周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阔朗了不少。

“母后请说。”对于魏太后的话,尧帝无有不应的,除了那一次,当众忤逆太后。

“哀家病了这么久,倒是觉得这福宁殿冷清了不少,明日召外命妇们进宫吧,也好陪哀家说说话,让大家看看,哀家这身子康健的很。

以免在外人眼里,倒是成了陛下不孝,软禁哀家,哀家便是让众人看看,陛下与哀家,不是亲生母子,却胜似亲生母子。

陛下对哀家的孝心,天地可鉴。”

魏太后即便不出去也知道,对于她久不露面于人前,早有流言蜚语,加之定北王的军队,打着她的旗号,即便朝臣们不说,可尧帝的名声也受了影响。

若是再不露面,怕是这软禁之名便要坐实了。

“母后……”尧帝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为自己之前的小心思而羞愧,他不该如此试探太后的,只是他想尽快平息事端 ,说到底,是他狭隘了。

太后始终是太后,是那个一心为他着想,一路扶持他的母后。

“陛下已到而立之年,是皇子公主们的父皇,肩膀上更是担负着天下万民的生计,这一路走来,哀家都看在眼里,哀家对陛下的作为很是满意。

哀家是陛下的母后,都说父母之爱子,择为之计深远,哀家能做的不多,就最后再助陛下一臂之力,此事过后,哀家便安心的颐养天年了。

日后这些琐事,陛下也不必来烦扰哀家,陛下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了,老是依赖哀家,不像个样子。”

魏太后的话深深的扎进了尧帝的心里,让他不由得低下头,深深反思,反思自己是否是真的太过依赖太后。

无论他想做什么,魏太后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他,若是没有太后的那封密信,定北王或许可以抗住不休的折磨,却未必会这么快起兵,按着他规划好的路走,是太后一直在包容他。

包括之前的祁氏之乱,任氏之死,毫无意外都少不了太后的参与。

“母后,儿臣记下了,是儿臣无能,总是让母后烦忧,儿臣很是愧疚。”尧帝低下头。

“才刚教过你,这么快便忘了?哀家当初既然扶持你做了帝位,这帝位你便给哀家牢牢的坐着,如今这副作态,是想说哀家当初的眼光不好吗?”

魏太后才不想听尧帝的愧疚之语呢,她虽是女子,却自认不让须眉,何曾如此这般轻易低头,即便她是太后。

只是此刻的他,大抵在为了自己之前的行为而愧疚吧,真是个重情的傻孩子,她若不愿,谁能强迫她?谁能勉强她?即便是陛下也不行。

看着尧帝有些泛红的眼睛,魏太后忽然就心软了,她显些忘记了,在先帝诸子中,尧帝真的算不上最聪明的,却是最重情的,用人不疑,礼贤下士,其实适合做个守成之君。

如今这样,整日里活在阴谋诡计之中,是被活生生逼出来的,生而丧母,年少丧妻,在这偌大宫里,除了她这个母后,又能依靠谁?

即便他是帝王,是孩子们的父亲,可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披着满身盔甲的寻常人罢了,这些皇权富贵,没有真正的迷了他的眼,更多的是束缚他的枷锁。

除了她,大概也没有人会真正的心疼他吧。

不要觉得帝王便不会累,只能说众人皆苦,只是各有各的苦罢了。

贩夫小卒,富豪乡绅,文武百官,都各有各的苦,不过是只有自己知道罢了。

这不是矫情,而是事实。

到此时,魏太后宁愿尧帝如同先帝一般,是个沉迷权势美色的帝王,自然不会累,而非是像现在这样,清醒的煎熬。

当年她在众多皇子中,挑中了他,扶持他,一路走到如今,或许是她执着了。

可这世上从来没有回头路,无论是对是错,只能走下去,其实尧帝做到稳定现在的局面,已经很不错了。

有些人,即便是死了,都在一直影响他,祁氏,任氏,定北王,一条条锦囊妙计省了他多少心思,或许这也是尧帝如此放不下的原因吧 。

魏太后在宫里才是真的耳聪目明,她知道,眼前的帝王早已不复最初的纯粹,他会利用她这个母后,也会算计她,不过她不介意就是了。

没有人会生来就会做帝王,或许有,但他不是,他一直在努力做的更好,只是不为外人知道罢了。

“哀家今日心情不错,刚好想做些吃食,陛下留下来陪哀家一起用膳吧。”魏太后语气温和,带着一丝宽容。

“那儿臣便叨扰母后了。”尧帝眼神晶亮,如同孩子一样。

或许是幼时那五年无人陪伴,自生自灭,让他格外在意这些真正关心他的人,或许他也曾害怕被抛弃?

褪去这层冰冷的外壳,谁又不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呢?

魏太后曾经也不例外,不过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只是如今她早已放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