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 第167章 你怎么不拦他啊?

第167章 你怎么不拦他啊?

书名: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20:40:06

王烨一夜没睡且不提,毕竟年轻人,少睡一觉问题不大。

而杜老大跟拓俊京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

虽然王烨对这人颇多赞誉,说什么如今的高丽第一将什么的,但是杜老大内心是不信邪的。

如果单挑一回合我捅不死他,就算他有本事~

许贯忠领着中军和后军拿下马山和昌原两座城池,最着急上火和最忙碌的实际是赵鼎和蒋兴祖。

两人都是神宗元丰八年生人,一般年龄,又都是这个贼窝之中难得的正经读书人,还都心系百姓,这俩人如果不凑在一起,成为知交才有鬼了。

就像现在,两个人就是骑马并行,走在从晋州到马山的山间小路上,身后带着的是准备安排给马山和昌原的地方衙役还有官吏。

赵鼎是半岛政务方面负责人,蒋兴祖作为光州知州,被赵鼎强行把马山和昌原给划到了光州治下。

时间紧,任务重,上次跟在王烨身后,找不到人做知县的窘迫历历在目,这次赵鼎选择带着蒋兴祖一起。

都是知交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谁让你写信都找不到好友来做官的~

“自古以来没有咱们这般求人做官的吧~”蒋兴祖有些无奈。

年前家中回信,虽然被骂的狗血喷头,但是父亲文字苍劲有力,看样子是没被气出好歹来,那就大体无碍。

大略放下了心事的蒋兴祖在光州知州这一岗位上,也算是能安心任事。

和朝廷冗官,毕业的太学生不送礼都不能外放做官不同,梁山是极度缺官的,通过抡才大典选出来的官,真真是良莠不齐。

作为光州知州,蒋兴祖做的最多的工作竟然是反腐!

人堕落的速度比想象中快,而且快很多!

蒋兴祖认为,这大概也和选的官本身学问不够有关系,读书明志,道德修养不够,就很容易被世俗权与利诱惑。

“我在想,要不咱找些秉性纯良的,教他们识字,然后去做官是不是好些?”赵鼎说道。

反正现在梁山官吏的标准极低,基本上识字和大体上能晓事就可以了,与其调教一个识字的坏人,不如教一个老实人识字。

“如此也是一种思路,像那群行伍出身的吏员,倒是出问题的少些。”蒋兴祖微微皱眉,军伍之中发出来做官吏的,倒是相对清正廉明一些,这让蒋兴祖对朝廷整个的科举取士都产生了些怀疑。

赵鼎摇摇头,“军伍中退出来的做官吏有些不妥当,一时应急尚可,久了还是有些麻烦处。”

“军伍之中彼此袍泽之情极重,发到地方为官、为吏,很难持正。像前些时日,济州岛大小李家庄,两村争水源而械斗,就是有仗军属身份欺人这一层。”

王烨的关于军伍建设的理念赵鼎是极认同的,甚至有些热血沸腾。

可事情就是这么无奈,在大家思想认知没到那个高度的时候,过分提高军人地位,或者说当军伍中退出来的人在地方担任官吏的时候,就有这么些尴尬事。

蒋兴祖倒是不太在意,不过也不想多聊,“文武分治的思路是对的,国朝对武人压制太过也是有的,如今咱们方向上没有问题,只要防着莫要矫枉过正了就是。”

对这种事,蒋兴祖接受程度更高一些,赵鼎是没做过县令的,但是蒋兴祖做过下县主簿。

这种村寨之间械斗实属寻常事,只是有了军伍出身的吏员,自然会有些倾向。

但是想要军伍士卒拼命,自然是要给些优待的,不然人家凭什么拼命?

蒋兴祖在永静军、在马谷时,亲眼见过数十万灾民的,这灾民和暴民也不过一线之间,无论想救世还是济民,手中必然是要有武力做保障的。

所以对武人有些优待,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赵鼎说道,“大宋百年,重文轻武,已定固疾,非是一朝可改,这事须慢慢做。”

贸然间文武放在一般地位,甚至看上去还是把武人地位抬高到文人之上,这就有些尴尬了。

赵鼎当然也知道,这是因为梁山本身是从土匪来的,就看山寨那几个文人就知道了,除了闻焕章和李冕,哪个没有些武艺在身?

蒋兴祖没有接这个话题,山寨很多大方向上的事情,蒋兴祖不想讨论,还是说些其他的事情比较好,“文武之间的事情太复杂,道理小可自然也是明白的,只是为何此时开战?”

话题转的有些突兀,赵鼎也习惯了。

是啊,为什么是此时开战?

春节刚过,还是数九寒冬,蒋兴祖虽然不懂热量消耗什么的,可是冬天人粮食吃的多还是清楚的。

而且天寒地冻的,需要准备的物资也更多,比如手套、御寒衣物、冻伤药等等。

当然这些只能算是麻烦的小事,最关键是耽误春耕。

济州岛也好,光州那里全南平原也好,如今正是忙碌的时候,年前在做水利,在开垦田亩,如今是就等春耕了~

在农业社会,一个青壮对农耕家庭来说太重要了。

要知道,出征的可不是那万余兵马,协助运送粮食的民夫,还有协助清理地方的辅兵,就是万人都不止,一旦战事规模扩大,这部分人数还要再扩大。

打下的城池越多,需要的人手就越多。

而且对现在的梁山人才储备来说,治理现有这几处城池,已经是捉襟见肘了,许贯忠明显也不是只打算打下两个小城,是要拿下整个庆尚道的。

“原本许军师是要年前动手的,我给劝到了年后。”赵鼎看了眼蒋兴祖,无奈说道。

蒋兴祖问道,“赵兄为何不拦着他啊?”

这事是延到年后就能成的事吗?

咱们如今缺多少官吏?你作为留守高丽半岛安抚使,心里没点数吗?

刚刚填充到各州县的吏员,还没等组织春耕呢,收了一茬秋税,就踢下去三成多,这特么还要再攻城池,拿什么去治理?

不治理的话,打下来干嘛?放那能生小城池吗?

赵鼎想吐槽,又觉得不稳重,终归是无言以对。

拦得住吗?

不说许贯忠是王烨授权高丽半岛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负责人,本就有权决定开战与否,其本人作为梁山第一军师,开战也是孙安、韩世忠、郝思文这么一群杀才或被动或主动的集体意愿,众志成城的,根本拦不住好吧。

再说,敢拦吗?

你还年轻我两个月,不懂!俺是知道的啊,自从去年他和寨主一块出去之后,横竖就看俺不顺眼,话里话外的点俺,邀名?天可怜见,俺哪有这心思?这在山寨可是要命的事情啊!认识张叔夜吗?所以面对许贯忠,俺真的强势不起来啊~

赵鼎不说话,蒋兴祖大概就反应过来了。

梁山如今还是属于先军政治,自己等人做的内政管理之类的事情,重要归重要,实际还是要服务于军事的。

和军事服务于政治那种圣贤书的道理完全不同。

开疆拓土,就是如今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自家们能说什么?

说你打下的地盘,我们没本事治理,等我们缓缓?

闹呢?!

蒋兴祖也是叹息,跟许贯忠或者说高丽文武之间的矛盾,蒋兴祖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

毕竟双方本就是立场很明显的对立,这边想着稳一下,种田发展之后再扩张;那边无论是为了军功,还是有其他考量,反正是想着先打下地盘再说,本就是做事理念不同。

只是到底胳膊拧不过大腿,动笔的打不过拿刀的,所以如今两个人只能苦逼的骑着马赶路。

这么赶路也是无聊,终归是要聊点啥的~

“如今到苏州那边买媳妇的还多吗?”蒋兴祖突然问道。

“还多,虽然只半年,到底是有些人攒了些钱财,所谓饱暖思淫欲,有了钱就想着买人了,还是税特么收少了~”赵鼎说完,有些叹气。

“人伦大道,倒是也无碍,济州岛从梁山运送物资还是不方便,组织船队直接到苏州通商本是应有之义,也更利于济州岛的发展。”

蒋兴祖对于济州岛百姓去苏州买媳妇这事,虽然有些不太人道,但是大概是能理解的。

底层百姓自然是百般复杂,有好有坏,既可以是能压榨的平头百姓,也可以是穷山恶水之刁民。

他们自有其生存逻辑,先是糊口之粮,然后是片瓦遮身,能有自己的土地是极好的,然后就是耕牛啊,牲畜之类的额外需求。

然后在基础生存需求之后,就是简朴但极为执拗的传宗接代的需求了,这一需求的放的很靠前,在能吃饱甚至是吃不饱但能活下来的情况下,就会开始出现。

河北灾民在济州岛的安顿顺序,在田地分下去之后,粮食尚未收获之前,伴随着土地整理的,就是第一波嫁娶高峰。

也算是另类的饱暖思淫欲吧,只要能活下来,就想这些事~

然而梁山这个政权一直是男多女少的,这是最开始山贼土匪的属性决定的;也是灾民之中,男多女少形成的,在遇到梁山救援之前,灾民中男性的生存可能明显是高于女性的。

如果是按照王烨的所谓民族融合的规划,应该是娶高丽女性的,这也是一种解决思路,总比兄弟共妻这种更容易让人接受吧。

然而王烨低估了大宋百姓的骄傲,或者说天朝上国的传统,就在村落形成之后,有了宗族,就有族长提出:不可让番邦女子玷污了家族血脉···

就是这么扯淡,刚能活下来,就开始讲血脉了?!

要知道高丽婢,昆仑奴在前唐都是贵族才能整的起的风尚好不嘞。

劳动创造财富,济州岛上是有些有钱人的,或者说可以算作中产阶级,比如最早一批从长岛登陆济州岛的百姓,除了首批登岛的补贴,还有做工的收入,从四月份上岛,然后到年底,整整八个月;再加上土地产出,有些四五口青壮的家庭,还有安排家中子弟从军的~

根据年底摸排,最富裕的一户人家,家中差不多有钱财百贯。

有钱自然就会有消费需求,济州岛上有百姓二十万还多些,又不是所有人都选择在地里刨食的,人的需求也不是只种地就能满足的,那是活着~

其他也有些谋生的手段,比如还有出海捕鱼,危险,但是收益很高,鱼虾海产都是肉食;

还有就是市场百工,木工、铁匠、剃头匠以及,最多的做各种吃食的店铺,还有成衣铺等等。

市场自有其规律,创造财富之后,自然是会有流通需求的。

只是济州岛到底是个岛,总有些不足的地方,所以就出现了民办的商队,有胆大的要去苏州杭州经商!

赵鼎的反应很快,很快就打造了梁山的经商船队。

李俊带着童猛领着海军第二营去南洋了,阮小五领着海军第一营联系长岛、白翎岛和济州岛各处物资转运,阮小七领着海军第四营长期驻扎于白翎岛,然后就是扈成领的第三营,原本驻扎于济州岛休整,如今走海路到苏杭经商,两旬大约可以走一趟来回。

这段海路比济州岛到长岛要危险些,不过好在距离不算特别远,不过千里,跟着海军第二营自然是更稳妥些。

梁山不能把所有生意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这种商业行为,自然是鼓励的,有了行商才好收税吗~

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然后就跑偏成人口“买卖”了,或者说就是娶妻。

碰上年景不好的时候,可以用一斗小米换一个媳妇回来,当然江南到底富裕些,价格高些,得七八贯才能娶个媳妇~

虽然有些波折和计划外的情况,但是济州岛毫无疑问是逐渐变好的,从无到有,逐步步入正轨,百姓安居,吏治清明,轻谣薄役,甚至开始变得富裕,简直圣人治世。

这也是蒋兴祖对许贯忠出兵不满的一个原因,你最起码等夏粮收了吧,或者等到秋收···

按照惯例不该是秋后用兵的吗?

当然蒋兴祖更怕~

怕万一打了败仗,这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主君已经把家眷送到济州岛,各处产业也迁了来,梁山到底是逼仄了些,说不得就弃了吧。”

那里有十万朝廷大军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