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 第317章 名录(一)

第317章 名录(一)

书名: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20:40:06

从年初跟辽国的战事初步结束,梁山政权初步稳固,王烨就已经在想着调整这份名单了,也是参照了许多人的意见,跟人讨论了很多,才有了这部分名单。

齐王:王烨——梁山政权掌文武总扛把子,安东都护府大都督;

亲卫统领:王石头、李天锡、董平;

左军师:许贯忠——安东都护府副都督兼锦衣卫总指挥使;

右军师:闻焕章——参知政事(虚衔)兼梁山分寨知州兼徂徕山总管

前军师:李助——辽东安抚使兼军情处指挥使;

后军师:萧嘉穗——安东都护府枢密院同知院事兼管五蠡司马,统管梁山治下军官升迁、军功考核、兵马调动、粮草兵器分拨等诸事;

梁山毕竟是从山寨来的,以四个军师为例,哪怕如今梁山愈发正规了,依然要保留着四个军师这种不伦不类的编制,而且兼职的都是高位。

或许以后会调整,但是现在来说,他们代表的是王烨之下,其他人之上的地位。

许贯忠算是王烨副手,这个副都督的名号,实际上就是王烨如果不在,许贯忠可以插手所有事情,并且统领全局的大义所在。

闻焕章算是梁山总负责人,实际上梁山的位置一直重要,没有梁山输血,高丽这边发展不了那么快,而且那也是安东都护府跟人对接的窗口,职位不算顶尖,但是很重要,所以闻焕章加了参知政事的衔。

筹功,为数不多的虚衔。

李助是同王烨聊过,没有做高官的心思,也自觉没有做高官的本事。虽然挂着辽东安抚使,但是这个是紧急状况下统领辽东诸事的名义,不管庶务的,如今的主要值司就是在辽国和金国的情报管理,毕竟这是未来梁山最大的可能的两个敌人了。

萧嘉穗则是一般意义上大宋的西府相公,枢密院总负责人,军政文武分治中的那个武,除了调兵下令,基本上其他的军事相关都管着了。

宗泽——安东都护府长史兼安东都护府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政务);

赵鼎——安东都护府参知政事兼开城知州(副管政务,宗泽之副);

万俟卨——门下侍郎,政令起草,佐齐王;

吕颐浩——户部尚书;

蒋敬——户部侍郎兼济州岛知州;

韩浩——吏部侍郎;

吕好问——礼部侍郎;

蒋兴祖——兵部侍郎;

裴宣——刑部侍郎;

汤隆——工部侍郎,主管全国城郭、宫室、舟车、军工器械、钱币、河渠等政令;工部司郎中:九尾龟—陶宗旺、玉幡竿—孟康、玉臂匠—金大坚、轰天雷—凌振

以上部分大概梁山的顶层建筑了,这其中侍郎统一是参照大宋从三品待遇,然后打个五折;

宗泽、赵鼎、万俟卨三人不说,本就是做着这些工作,实际上安东都护府的日常政务负责人,一个拍板的,一个帮忙拍板的,一个传王烨令的。

至于六部,梁山以前可以没有六部,但是现在梁山已经三百多万百姓,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就必然要有六部统筹全境的。

正常六部正官是尚书,是真的从二品高官,王烨这次也算是封赏但是没有弄到头,毕竟大部分人从功劳上讲,也不合适整那么高待遇。

而且你自己弄个六部尚书,朝廷面子上不好看~

好吧,这个时候想起来朝廷面子了。

正常吏部是六部之首,但是王烨这里把户部排在了六部第一,而且户部吕颐浩是尚书,六部之中唯一。

没办法,人家来梁山之前就已经是五品高官了。

户部如今管着百姓安置,户籍,税收,也是梁山个顶个重要的第一部;

韩浩做吏部侍郎,除了韩氏在梁山做知县通判佐吏的人多,也是筹功,毕竟梁山能快速稳定高丽,梅花韩氏支援了大量的基层官吏,功不可没,所以这吏部侍郎就是韩浩。

同样的吕好问那也是,都是实在亲戚,人品学问上也是顶尖的,包括后续推广私塾教育,选才,还需要吕家大力支持,所以吕好问就是礼部侍郎。

蒋兴祖则是梁山一个相对全面的人才,什么都能做,总管兵部,因为枢密院真正管着调兵、军功计算、军官升迁考核,兵部相对来说更多的协助萧嘉穗做军士军饷、退役、军功田、民夫、预备役征选这些事情;

裴宣主管刑部,是王烨推了许久的事情,没什么可说。

只有工部,汤隆被抬到这般位置有些人是有意见的,,不过王烨坚持,别人的意见也就只是意见了。

王烨有自己的判断,首先汤隆是匠人,还是真正技术顶尖的匠人,所以吃过外行指挥内行的亏的王烨,选择了用内行管内行。

而且汤隆的管理能力,梁山规模超过三千的匠人团队已经证明了。

工部除了打造器械,未来还有盔甲武器研究、火器制作等各种职能,所以王烨还把差不多所有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弄到工部去了

而把工部原本管着全境水利这种事关民生的事情交给了赵鼎总管。

所以王烨的工部并不太一样。

六部之下,应该是九卿,太常、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

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有名但是职权跟六部重合的下属单位,所以王烨只打算弄两个,一个大理寺(刑部下复核全国案件),一个鸿胪寺(外交部)。

然后就是各方面的主政大员了。

冯瓒——辽东知州兼管长岛;

李冕——晋州知州;

刘洪——全州知州(罗州降州为县);

文子麟——光州知州;

张平——庆州知州;

韩诫——尚州知州;

蒋邵祖——清州知州;

韩澄——田州知州;

博丰——海州(高丽)知州;

金汉忠——黄州知州;

刘智伯——海州(大宋)知州;

张浚——琉球知州;

梁山的财政没有那么富裕,知州大概是参照大宋五品的待遇再打六折,虽然有些知州还是知州,但是因为合并和一些州,所以着知州的管辖范围还有权力都是更大的。

而且因为梁山没有那么多的佐官,甚至各州通判都配不齐,所以这知州的权力更大。

属于坐地升官那种。

其中金汉忠算是原本高丽高官,投降的代表,他儿子金景若,如今还在日本出使,功劳不小,所以这金汉忠算是高丽投降高官的代表。

文子麟则是人家兄弟三个,是当初李助发展的下线,自然要给人各交代,这段时间看下来,人还算识时务,也知道什么东西不能碰,也是真的有能力,就成了光州知州。

韩澄,王烨亲舅舅,虽然有些不太聪明,但是做个知州问题不大,毕竟他虽然没有十分本事,但是韩家能给他配齐做知州的全部需要的佐吏,只要不是特别笨,就没问题。

知州、知县两级,是都护府直管,三年一考,吏部负责,逐步纳入正轨,王烨的名单后面还有许多知县,便不细表。

上面是相对正规的安排,后面的名单就,让王烨无奈摇头了。

梁山分寨——总管闻焕章、水军统领阮小二、头领朱贵、朱富、时迁、乔道清、燕青、段景住;

徂徕山分寨——知寨杜迁,副知寨杨林;

太湖分寨——知寨孙真,副知寨晁盖,头领吴用、刘唐、白胜;

太行山分寨——知寨唐斌,头领文仲容,崔埜,李忠,周通,郑天寿(还没建成);

木兰山分寨——知寨柳元(太远,都快忘了);

梁山的头领很多,当然现在头领的概念越来越弱化了。

从一开始就没有排座次,便是因为这个,很多事情,真的不好弄。

这几处分寨,本就是比较麻烦的地方,有些人,逐渐跟不上梁山的发展,他们做不了官,适合做的喜欢做的都是江湖上的事情,所以就安排到了这些地方。

其他还有一些特殊的职位。

比如济州岛预备役总教头:王进,副总教头:张教头(林冲岳父)

都督府大夫(医官):成湘、牟介、安道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军队的调整,虽然整体调整不大,但是对王烨来说,依然是个需要权衡很多的大工程~

未完待续~

(弄不完,根本弄不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