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 第360章 议事

第360章 议事

书名: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20:40:06

对梁山来说,管理中心的迁移,是必然的选择。

当初选择济州岛,是为了方便勾连各处。

也是因为这里是梁山真正腾飞,发家的地方,开发最成熟,是梁山的重要粮食产地、货物集散地、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养马、练兵、锻造的主要场所。

而王烨年初没有同意从济州岛搬走,主要是因为考虑到琉球,甚至后续南洋攻略的事情。

而如今南洋攻略暂缓,转而进入辽东,那自然的就该“迁都”开城或者杨州了。

当然这事不是一两天能办的,便是这群人议定,王烨拍板,那也是需要时间慢慢去做的。

而王烨今天那么好说话,也让其他人心中一动,便有舅舅韩浩起身说道:

“此番百姓上山,各处衙门官吏多是各处推举,天然分野,多有不妥处。且良莠不齐,一朝权在手,为祸百姓亦有之,如今各处步入正规,开春三月,举办抡才大典如何?”

王烨略略思索,继而点头。

推举换个说法,叫察举也行,既然被历史验证为淘汰的,自然是不合适用的。

说是抡才大典,实际是给朝廷面子,不然说是科举也可以。

皱眉想了想,王烨补充道:“朝廷太学多的是候补官,可以跟朝廷商量一下,看能不能送些过来?”

大宋齐王的官方身份有用,而自己手里的实在权力,又保证自己不太会悲剧,那自然的就可以想着法的弄些实际上的好处。

“如此甚善。”韩浩点头道。

这里只能说个意向,具体的肯定是后续有详细文书,对韩浩来说,提出这个事情,并且能负责这个事情就可以。

当然,只是确定意向,那也足够让在场诸人跃跃欲试了。

韩浩出列说的抡才大典,让另外一个舅舅吕好问有些尴尬。

科举,实际是礼部管的~

一场科举有多大收益?

呵呵,便是不徇私舞弊,只说政治影响,那一科选才,可都是主考官门生的,天然的巨大政治影响力。

可是王烨似乎并不在意,上下嘴皮一碰,这是就落到了韩浩手上。

要知道梁山上层高官六部与各州知州不说,下面的好多县衙官吏,可本身就是出于梅花韩氏的,影响力巨大,便是不结党,便已经是党了。

只是王烨不说,吕好问也只沉默,好在礼部也不是只管“科举”的。

待韩浩落座,吕好问起身道:“终归是要有我安东都护府自己的人才的,官学、县学、蒙学三级学政体系,业已于济州岛试行,大略妥当,计划于明年推广于梁山治下各处,只一事尚需君上定夺~”

有些话,点到为止,毕竟大家都是拐着弯儿的实在亲戚。

而且吕好问的称呼也很有意思,王烨是大宋齐王,那自然是不能照着陛下、官家的称呼,而一般王爷称呼也不合适,毕竟人家那就是个荣养的称呼,称呼齐王关系远了些。

官员称呼,位高者称公,贤者称君,所以君上这个称呼就很有意思。

只能说文人脑子里面事都多,想的也多。

“舅舅且讲。”王烨笑道。

王烨称呼上就很不讲究,从王烨外公娶了吕公弼(吕公着生吕希哲,孙吕好问)之女那里算,韩浩、韩十娘、吕好问,都是一个辈分,倒是没乱,所以王烨也不讲究那么多,都是舅舅。

吕好问微微摇头一笑,继而正色道:“若是以君上三年义务教育算,这花费不少,第一年大略便是三百二十万贯。”

三百多万贯一出,满座皆是一惊。

吕颐浩皱眉道:“前些时日度支的时候,吕侍郎可是没算出这么大的数。”

吕颐浩看向蒋敬,蒋敬不敢怠慢,略一沉思,道:“各处学政支出,算上学舍、教习、粮秣,合计三十一万两千六百二十贯。”

得,合着是十倍的差额,而且是大体度支定下来之后的十倍差额。

虽然没有王烨那些个社会经济学知识,但是在座的无论什么脾气性格,最起码的共同点便是,他们都是人杰。

道理是相通的,财政上量入为出,略有富余最合适。

钱花冒了,就是不可持续,寅吃卯粮,自然不行。

花少了,就是限制了梁山的发展速度。

这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略是固定的,现在是大宋齐王治下的安东都护府了,那自然不好在大宋打劫的,也就是没了外财。

这么些钱,除了占大头,不知道多少虚头的军费,其他的是大头支出,便是对应着大的动作的,比如城池修建,道路建设,大型水泥厂,水利建设等事情的。

若是几十万贯,可以研究研究,你这突然的冒出来个三百多万贯,明显是奔着朝王烨借钱去了啊~

反正想从其他人手里扣这些钱,是不可能了。

于是一群人,便去看王烨,什么三年义务教育能花那么些钱?

王烨当初跟吕好问说的时候,只是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当然不是很成熟,当时给吕好问惊得不轻。

只是在这里,在今天,王烨突然又想说道说道了。

“所谓三年义务教育,便是梁山治下百姓,至少读书三年,初步计划的是9岁到十二岁的孩子,都需要读书三年。”

王烨当然知道,九岁入学有些晚了,只是现在的条件并不支持六岁启蒙,生活不能自理是不能读书的。

“这三年读书,无需束修(xiu一声),都护府公里管吃和住,原本想的是所有人必须要读书,不读书便问责父母,不过想来应该也多是愿意孩子去读书的,便不问责了。”

王烨略微停顿一下,抬眼去看,发现诸人虽然是没人说话,但或是皱眉沉思,或是凝神思索,都在认真想这事~

也不尽然,万俟卨是淡定如初,他大概是那种事不关己,绝不多事那种,王烨就是推九年义务教育,他估计也不带有啥表情的。

还有就是汤隆,似乎没反应过来。

“既然都不说话,我便继续说了,咱们梁山粮食多,虽说半大小子能吃,想来咱们管饭还是能管的起的。住宿六个或者八个一间,铁架子木板双层床,费不了多少钱,读书吗,还指望单间不成?”

“所以,也就是前几年的投入大些,后面的花费没那么多的,诸位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个问题。咱们梁山现在一年的税税收加上官营的买卖,差不多两千万贯还是有的,几百万贯,问题不大。”

只能说王烨想做的话,很多事情都能成,两千万贯,除了固定的军饷和各级官吏的俸禄不能动,其他的想咋花,还不是王烨说了算?

当然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实际上也不只是钱的问题。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韩浩说的很慢,一字一顿,似乎用了平生最大的力气。

因为这句话本就有争端,历代先贤批注的版本很多,韩浩这里这般断句,这般说话,便是从了愚民说。

在学问上,容不得马虎,只是这事情韩浩觉得不妥当,便说了,便对不住自己治学的坚持。

自己不再是真正的读书人了。

“先哲学说,最不好有两点,一是没有断句,便有歧义,吕舅舅记下,咱们现在印刷圣贤文章,不缺那些钱,该有的标点还是要有的。”王烨笑道。

环顾众人,没有在这个学术问题上讨论,王烨自顾继续道:“有些事情,我是想做。或许凭着年轻气盛也能强行去做,只是咱们都是梁山这份事业的掌舵之人,有些事情,我也想跟诸位达成共识,如此做事的话,可能会轻松一些。”

这就是要统一思想了。

而这世上最难的几个事情中,其中把自己的想法灌输到别人脑子里,便是其中一项,比把钱从别人口袋里拿到自己手里还难。

“先说为什么要启民智,理由很多,咱们一项项说,第一个便是想着这些人都识字,如果能知礼就更好了,不知礼也无所谓。”

“识字便能读政令,这些人读了书,知道咱们十税一和十税三的不同之处,便不容易为胥吏所欺,咱梁山税收后续自然是要完善的,只是原则不能变,能少收一次是一次,便是不想胥吏扰民,孩子识字,这税收布告便能直达乡里。”

“读书明理之后,便知道遇到不公欺压该找谁,而不是只有怒而杀人,或者上山落草一途,如此我倒是觉得才是长治久安之法。”

“另外有个词叫阶层固话,最简单便是祖上是官,后代一代代的还能做官。”

众人都看韩浩,他家就是十几代世代为官。

“读了书便有了无限可能,不能农民的孩子,八辈子之后还是农民吧,然后就只能通过改朝换代的方式才能做官?”

“还有便是为了高丽、燕地汉儿、渤海族这些人了,既然是咱们编纂着读书的课本,那炎黄一家,华夏一族的事情,便很好说,如此最多两代人,便不会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了~”

“还有就是后备的官吏储备了,实际上读书识字,可也不只是能做官,便是做其他行业,也能好些,识字总是能有些好处的吧···”

“吃饱穿暖之后,便要知礼节了吧,读书就是其中一步,后面还有其他的宣传举措,主要是让百姓懂是非家国情怀~”

王烨滔滔不绝的说了许久,从教育,到其他的一些事情的安排,他的想法,他想要的,他认为的对的事情,他对未来的规划等等~

间或也交流些思路想法,不过主要还是王烨在说。

毕竟,现在的梁山,王烨的威望太高,不考虑他的想法不行。

济济一堂,各抒己见,便是不太想说话的万俟卨,都不由的在自家事情上据理力争,倒是也热闹。

除了两个人。

宗泽和汤隆。

“汤隆兄弟,便没有什么想对我说的?”眼瞅着会议结束,王烨笑着问汤隆。

“工部倒是没什么事情非得今天说,只是兄弟们跟寨主许久不见,想着哪天一起喝酒。”

“哈哈,那便明日吧,今年有年三十,明天二十九,请工部各位兄弟喝酒~”王烨笑道。

众人不由的对这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工部侍郎刮目相看。

人精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