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 第540章 南征?西征!

第540章 南征?西征!

书名: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20:40:06

大宋境内,风雨飘摇。齐国境内~

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也不是很好就是了。

只能说,这还是个看天的世界,生产能力越低下,社会组织架构越原始,对天灾的抵抗能力就越弱。

一县之地,一场大雪,冻死个几百人,实在是正常的很。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从这个排名也能看出来,保暖御寒的重要性。

王烨不想这个事情在自己的认知中,也变得正常,一直以来,也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棉花。

产量不高,便一直在扩大种植规模,也在培育高产的种子。

“咱们治下,山地多,这棉花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对土地要求不高,许多地方,都适宜种植。如今冬衣大体是够的,张家口冻死人之事,是臣失察,非是各处衙门做事不用心,也未有多处冻死人的情况。”赵鼎叉手道。

“嗯,冻死几个还能理解和接受,只要不是常态便可以。”王烨道。

哪怕是后世物资基本充足的情况下,每年也会有喝醉酒冻死的情况,再加上小冰河时期,说道这个···

“国师说,今年大寒,来年应该会好一些。”王烨道。

实际上罗真人说的比这个更多,结合王烨的认知,小冰河时期实际已经过去了,真正的小冰河应该是唐末五代到宋初,根据《灾异志》记载,长江以南的福建路甚至亚热带的两广地区都能万里飘雪的。

而如今,长江以南冬季结冰的情况还有,但是没那么严重了。

因为没有准确的天气变化记载,很多时候,都“天大寒”“岁寒,冰封千里”这种相对描述,也没个准数。

只据数十年的史料记载,分析现在整体已经处于,天气回暖的过程中了。

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偶尔还是会有比较冷的年份,对比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还是会冷一些。

“辽东平原千里,土地肥沃,若是能暖一些,倒是可以开垦更多田亩。”赵鼎道。

现在的辽东,还是以畜牧业为主的,齐国治下,固然是原本的宋国百姓居多,但是也有不少渤海族、契丹族、高丽族,这些人也不是都会种田的。

于是便有这么一拨人,在辽东这地方养牛羊和马。

齐国官办的马场,便在辽东有好几处,这里负责养马的,有齐国官衙一份薪资。

“能种粮食肯定要种粮食的。”王烨笑道。

如今的齐国,京东东路有百姓四百六十万;河北两路,有百姓八百一十万;燕云地,有百姓六百万;辽东路,有百姓四百万;高丽半岛,有百姓七百万;日本四岛,有百姓六百万;吕宋岛和琉球岛,有百姓四百七十万;

合计百姓,已经是四千万了。

只是齐国统计丁口和历朝历代都不太一样,齐国统计的不是成年男子,也就是丁,而是统计的口,也就是无论男女老幼,都是统计在一起的。

合计超过四千万的百姓,未成年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只说成年百姓,也有差不多三千万了,这么多人供养着齐国如今差不多四十万精兵,压力不大。

这也是如今这几年,文官愈发牛逼的一个原因,税收高了,然后还都花在了地方建设上,话语权自然是越来越高的。

说回这人口分布,也能看出来,这其中辽东是面积最大的,有近百万平方公里(包括了东西伯利亚和内蒙古部分区域),比两河路合在一起(十二万平方公里)大四五倍,而且还多是平原,但是人口是差了太多的。

这么多百姓,自然需要足够耕种的土地。

如今各处人口虽然不算饱和,但是也差不太多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再大规模的增加人口,或者缓和未来的人口矛盾,开发辽东,势在必行。

“河北两处,因着黄河泛滥,不复当年沃土,若是能整治得宜,河北地安置千万百姓总是无碍的。”赵鼎道。

这也是为什么河北地和山东进行退耕还林,以及配套的相关的黄河治理、水利建设种种工程,大张旗鼓的推进,一直没有放缓的原因。

每次黄河改道,都会有良田损毁,如今便是让这些地方重新变成良田。

“黄河必然是要治理的,不然河北地乃至中原地,都不会安生。”王烨道。

王烨对历史没那么清楚,但是知道两个名词,一个叫黄泛区,一个叫夺淮入海,曾经的母亲河,因为人类的索求无度,已经开始耍脾气了。

而现在,大概是治河最后的机会了。

“黄河之水,携着黄土高原大量泥沙,堆积于下游河床,致使河床上升,早晚成地上悬河,一朝水汛,冲破河堤,便是滔天祸事。”赵鼎皱眉道。

如今的赵鼎,统领天下政事好几年,对黄河治理,自然也是慢慢的就懂了。

“黄河治理,非是朝夕可成,我也不是很懂,只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总是会有点用的。”王烨道。

有限的知识,只是知道耕地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黄河水中的沙土,大概就是水土流失的最好样板。

而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我等于黄河模型中做过试验,植树造林,确实能减缓黄河水中泥沙堆积的问题。另外,还需束水,便是让黄河更窄,如此水流更快,便能携带泥沙入海,削低河床,大方向上,便是如此,应该是不错的。”赵鼎解释道。

实际上的黄河治理,自然不是这么简单的,还有诸多问题,比如下游引黄河水灌溉随意,浪费严重之类的问题。

还有干旱等导致黄河水少,沙子多,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现在的河北水利建设,便有灌溉的规划,是一整套细细研究过的方案,效果如何不说,最起码是在认真做事的。

“只是···”赵鼎看着王烨,道:“陛下,光咱们这般,是治理不了黄河的。”

王烨一愣,明白了。

黄河上游在西夏,中游在大宋,这在下游使劲,可不是治理不了黄河吗。

你看,世事便是这么的离奇,本来是来聊治下百姓过冬的问题的,就突然的就转到了一统天下的话题。

离谱又自然而然。

“元镇兄,你也觉得,是时候攻宋了?”王烨问道。

“不觉得,大宋在咱们新任赵官家的带领下,一天一个样,此时攻宋,不妥当。”赵鼎道。

一天一个样是个神奇的形容词,不考虑引申意的情况下,很贴切。

当外部有矛盾的时候,内部矛盾会被压下,就新官家这种折腾,谁能保证折腾结果什么样?

万一真让他借势整治朝纲了呢?

相反,要是没有外部压力,那估计这赵官家还能玩出更花的操作出来。

最起码有许贯忠在,这靖康六贼传首四方的时候,总是要出点事的。

王烨点点头,意思是明白了,可以适当的给咱们这位新官家上上难度,但是不要真的动手。

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新官家保持折腾的状态,又不至于爆种~

“所以,元镇兄,咱们是要打西夏?”

“嗯。”赵鼎点点头。

“师出何名?”王烨问道。

“理由有三。”赵鼎竖起三根手指头。

“一是破坏黄河上游水土,以至下游水旱灾频发,这是西夏之过;

二是当年争大同,西夏害我将士性命,报仇雪恨,乃是正义之师;

三来,李仁爱和耶律南仙二人死的蹊跷,陛下已立耶律骨欲为妃,代表娘家领兵问问情况,有何不可?”

耶律南仙是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的族女,封成安公主。

耶律骨欲是天祚帝亲女儿,这要是说代表娘家,那也能强行说的过去。

“如此甚好。”王烨道。

这世界到底是讲实力的地方,弱肉强食规则之下,理由只是块遮羞布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