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 第563章 改个名吧

第563章 改个名吧

书名: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20:40:06

李孝忠还是有点激动的。

韩帅已经把舞台搭好了,剩下的这场戏,自己就必须要唱好。

严格来说,东京并没有被攻下,李孝忠只是打上了东京汴梁城墙上罢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韩世忠做了很多工作。

可以说,韩世忠在河北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在给李孝忠打掩护,甚至说帅旗过了黄河,人已经打到了东京城下,斥候都跑人家脸上去了,依然是在掩护。

声东击西这种事,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从头说,就是韩世忠张牙舞爪的在东京城北面吸引注意力,然后李孝忠坐船沿着五丈河逆流而上,然后找机会攻城。

谋划并不复杂,甚至有点儿戏。

但是这么样的谋划成了,除了大宋朝廷菜之外,主要还是汴京太大了。

作为这片大陆上,或者说世界上唯一一个百万级人口城市,大宋东京的大,超乎许多人的想象。

外城周长约为米(折合宋里约50里),城墙高13.3米,宽19.3米,外城共有12个城门,七个水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略短。

内城又称阙城,周长约为米,略呈正方形,内城共有10个城门和2个水门。

皇城位于内城之内,平面呈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四墙总长约为2500米左右。皇城是皇帝和皇室成员居住的地方,也是大宋政治活动的中心。

之所以解释这些,是想说,李孝忠登上外城城墙,但是离拿下整个东京城还很远。

不说内城和皇城,就是东京城本身的体积,对攻城方来说,就是灾难。

当然,对防守方也不是很好就是了。

就是因为南北长超过十五里,全面布防人手不够,才让李孝忠有了机会。

这还是在韩世忠大军开始过河之后,大宋禁军持续往东京城北面营寨防线调度,防御空虚的情况下,才能成功。

讲道理的话,张荣和李孝忠是不应该成功的。

因为五丈河连着的是东京城的东北水门,也就是善利门。

韩世忠在北面,张荣领着他们来的是东京城东北角,离的并不远,正常来说,是要布置防御的。

而五丈河并不在大宋朝廷的全部控制之下,这条河是能通梁山泊的,那地方,自然是懂得都懂,自十四年前卞祥立寨开始,就不是大宋朝廷控制的了。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五丈河上,对梁山泊是有很大的提防的,无论是水闸还是其他的防御布置,都是不少的。

但是~

问题就出在但是上。

东京城太大了。

这个大不仅仅是面积,还有更大的问题,常住人口超过百万是什么概念?

在十二世纪的封建时代,这样一座城池就不该存在。

王烨、许贯忠、韩世忠他们讨论过东京城的防御,李孝忠当时旁听,知道了许多东京城易攻难守的地方。

最后王烨的一句总结,李孝忠记得很清楚。

“从经济看,大宋东京开封府汴梁城,是这个时代的奇迹;但是从军事上来说,东京城的存在就是一个灾难。”

就像东京为什么不能封死五丈河?

因为百万人口太多了,每天需要的粮食物资太多了,不仅是进,还有出,就这百万人产生的夜香都要一整套系统近万人负责运输。

谁都知道十二个城门不好防御,但是不开那么多怎么成?

就现在这么些城门还不够,还有不知道多少能进出城墙的“狗洞”呢。

不是大宋朝廷上下不知道五丈河的风险,而是这座巨城需要整个大宋的供养,五丈河就是其中一条输血管,不敢弄断的。

头一年,五丈河边上,还有许多皇城司以及哨探~

第二年,便只有地方守备例行警戒了~

再然后,第三年,便没什么人管了。

五丈河上的船太多了,又有诸多权贵,又不能每一艘船都细细检查,慢慢的这检查也就形同虚设了。

因为设卡检查,导致的索贿,骚扰实在是太多,御史天天上本,不得不停下来。

反正到了皇城下,有禁军守备检查和处理,只要不是大军,问题不大~

然而,韩世忠的到来,让整个东京的防御体系乱成了一锅粥,让本来就不是很靠谱的水门守备禁军,更乱了,于是,张荣和李孝忠趁乱一举夺下水门,登上城头。

李孝忠眺望了一眼皇城,眼中满是犹豫。

现在的李孝忠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趁着夜色,攻城,撵着这些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溃兵,往城中而去,这样打法,并不需要多少兵马,只需要造成混乱就可以了。

如果可以放把火,那效果就更好了,整个东京城付之一炬也是很有可能的。

乱起来之后,李孝忠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少了,东京城会自己乱起来的。

二是守着城门,只要守着城门就可以了。守着城墙,等候后续自己所部陆续到来,等着韩世忠的接应,这样,先登的功劳也便足够了。

“咱们该继续往前打吗?”李孝忠问邵云。

“看大哥怎么想,若是求功劳,可以试试打皇城。”邵云道。

“咱们兵少。”李孝忠微微皱眉。

“哈哈,大哥若是不想打皇城,直言便是,何必说兵少的借口,咱们抢着城门,也不过三百人罢了。”邵云道。

这毕竟是偷袭,第一波来的人就不可能多。

但是凭着不多的人,能干下这泼天的大事,自然有许多因素,别的不说,就李孝忠这人就真能处,自己上不说,手下人也愿意跟着上。

元朝人修《宋史》:彦仙(李孝忠)颀而长面,严厉不可犯,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

在邵云看来,李孝忠慷慨仁义,豪爽公正,难得的好人,也是难得的好将主。

所以大家愿意拼命,愿意跟着李孝忠做这种,听上去就有死无生的事情。

此外,作为李孝忠的副将,日常陪着李孝忠比陪婆娘都多的人,邵云心中更是明白,这个将主是真正的良善人。

“若是攻城,不死个几十万人,打不下东京。若是死那么多人,于我,于齐国,都非所愿,咱们便这般守着城门吧,待后续部队赶至,咱们便算是功成了。”李孝忠道。

君为其易,我为其难。

邵云心中,第一反应便是闪过这句话来。

在东京城造成混乱容易,而守着城门更难。

前者死的人多,后者死的人少,就在两个不同的选择之间,李孝忠选择了后者。

不过~

应该也没什么难的。

邵云心中暗自摇头,大宋官兵弱成这个样子,是中军上下都没想到的。

要知道,在最早的韩世忠的谋划中,实际上李孝忠不该这个时间点发动的,梁山泊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原本计划的是,呼延通领兵先下滑州,转守为攻,然后在滑州与封丘之间,通过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地形,以及齐国燕云骑精锐骑兵的优势,慢慢的疲敝宋军,一点点放血,最后重创宋朝京畿道和河北禁军的。

再然后,中军也就差不多了,不说师老兵疲,最起码也得稍微休整下。

李孝忠所部,是拿下封丘之后,宋齐隔河对峙的时候,沿着五丈河一路往西,无论是攻击沿河布防的宋军后背,或者是突然出现在东京城,攻城调动宋军,都是可以的。

这样展示军事力量的行动,也就差不多可以收尾了。

如果战场上优势比较大,还可以敲一笔钱粮作为补充,同时把战线推到封丘黄河,然后大宋朝廷差不多就该研究迁都了···

当然,就是不迁都,中军被勤王的部队撵回去问题也不大,战略目标也基本达成了。

结果~

结果谁知道行动那么顺利,这仗打的简直就是对手在一步一步的,配合着中军上下行动,一不小心,李孝忠就真的立此大功,成功登上东京城头了。

于是~

唉,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曾是大宋豪强,今日领兵攻占东京,说不上忠孝,今日起,便改名李彦仙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