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 第565章 一顿饭几个菜

第565章 一顿饭几个菜

书名: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20:40:06

燕京城内,王烨知道东京十八日情况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二十了。

而这一日,王烨本来正在跟赵开喝酒聊天的~

这是王烨工作的一项日常,每个月总有那么十几天,王烨是会晚上跟人吃饭的,有事说事,没事就闲聊。

当然,如果是传统的皇帝请吃饭,那是天大的恩宠。

王烨这请人吃饭太多,这恩宠就不算多大的事了。

只是吧,毕竟是皇帝,大部分时候,这确实是让人感觉有那么点受宠若惊的。

当然,吃的次数多了的,也有嫌烦的,比如许贯忠和裴宣。

许贯忠是不太习惯王烨的皇帝身份,总是喝酒喝到一半想起来王烨是皇帝,还是要注意一下,有些不自在。

裴宣是纯纯的不喜欢这种事,有事说事,有活干活,没事别拉关系···

嗯,赵开不一样。

梁山时代,赵开不在,属于后来的那种,资历上不够,所以王烨觉得,赵开是有些委屈的,有时候,光有能力也没用,还得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文官不仅会排挤武官,他们也会排挤文官,或者说排挤也不合适,而是权力的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分点,别人自然就少点。

就像六部,那么几个主官,原本是侍郎,后来是尚书,人大概还是那么些个人。

没犯错误的情况下,也远没到退休的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自然是不退的。

王烨不想齐国弄成大宋那样复杂的官僚体系,弄的干活的、拿俸禄的、荣养的一堆,乱七八糟的,还会内部权力倾轧。

当然,简化的结构,自然也是有问题的,那就是权力的相对集中,一旦抓在手里,往外放的时候,总是会比较难的。

所以宗泽选择了半退休~

一是急流勇退,二是以身作则。

原本在王烨心中,赵开是最合适的户部尚书人选。

但是现在的户部尚书是吕颐浩。

吕颐浩在日本待的时间太长,在把各种事情捋顺之后,就打申请要调回来,于是,吕颐浩就又回来做了户部尚书。

毕竟人家投梁山的时候,起初安排的就是户部尚书,回来不合适弄没了,当然绕了一圈回来还是户部尚书也不合适。

于是吕颐浩又加了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兼户部尚书。

赵鼎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总揽政务于门下省,吕颐浩回来,就是副相,分管户部与工部。

齐国一直以来的权力架构,在人员足够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一正一副。

赵开现在是户部侍郎,蒋敬也是,分管的活不一样。

“臣要不先回去?”赵开还是挺有眼色的。

既然是吃饭的时候,送来的情报,想必是紧急的事情,不紧急不会打扰王烨吃饭。

“这事挺大,倒是不急,就是李孝忠,呃,他改名李彦仙了,李彦仙拿下了东京东北水门和新曹门。”王烨笑道。

有些事情,重要,但是不需要保密,无论是跟谁吃饭,这种事情,最好都是说一下的。

“呃,恭喜陛下!”赵开也是一愣,想了想,还是恭喜一下。

“不是拿下东京,只是占了东京城一面城墙,如今韩世忠大部已经掌握局势,来信也是问我后续怎么处理。”王烨解释道。

“臣不通军事。”赵开道,确实是不懂,还没有从东京被攻破的消息中反应过来,东京城破的也太随意了~

“嗯,不懂便不懂吧,这事我一时也想不好怎么处理。嘿嘿,遇事不决,就找许子安,允文(虞允文)传令许军师南下,主持东京攻伐事宜。”

“喏!”虞允文拱手道。

做王烨的秘书,对虞允文来说,挑战很大,也很荣幸,而且升官很快,陛下的上一个秘书乐和,已经到日本做转运使去了。

自己这···

只能说陛下栽培的意思太明显了。

“你看,把难办的问题,交给厉害的人,做皇帝也没那么费劲。”王烨笑道。

“能知人善任,便已经超越了这史上九成的帝王了。”赵开道。

“嗯,所以赵卿任职户部,便是我知人善任。”王烨道。

“臣于经济之道,确实知道些~”赵开没有谦虚,也没必要谦虚。

王烨上辈子学的是行政管理,对公共关系,经济学,组织架构什么的,基本都是略懂,而赵开能把王烨略懂的知识,一点就通,并且能把一些事情做好,做成,那就是真本事。

比如齐国钱庄。

储蓄、借贷、担保这么些事情,实际已经有人在做了,并不新鲜,蜀地更是早就出现了交子,可以理解成纸质货币前身。

而王烨只是用自己有限的经济学知识,给了赵开一个方向,然后赵开整合,就成了齐国钱庄。

如今在燕京城、日本京都、高丽汉城(后世首尔)、济州岛、琉球、河北大名府、京东东路登州、济南、云地大同各处铺展。

日进斗金不足以形容捞钱的速度。

关键是,银行的出现,确实极大的刺激了,齐国本来被官方计划经济压制的民间经济发展。

钱庄只是赵开的功劳之一,并不是全部。

赵开更大的功劳,是厘定税率。

这个事情,比银行重要的多。

税收多了,百姓负担重,吃不饱,自然不成。

税收少了?不要闹,还得养几十万大军和数量日渐增多的官吏体系呢。

赵开走访各处,研究各处工农业发展,拟定调整全国税制,如今事成,功莫大焉。

“此番税制调整,我计划五年内不可再调,朝令夕改的也不合适,本来我想给后世写下永不加赋四个字装逼的,后来想想,可能不合适,所以就没写。”王烨道。

“永不加赋确实不合适,只是咱们此番税制,短期内,确实不宜上调的。”赵开在上调处加重了语气,强调一下。

赵开做的税率,还是偏高一些的,不是说百姓负担不起,而是针对齐国朝廷的花销,做的钱是富裕的,这也是因为齐国需要弄的大工程太多,还预留了扩军的费用。

嗯,赵开私心里面,还有给王垚存的家底。

隋炀帝都有他爹留的家底,赵开自然也得给王垚留一点,户部管着各州各部预算,预算这个词很好,赵开很喜欢,形容的很准确。

也是因为预算问题,赵开在文官群体的风评不是很好,铁公鸡的外号都有了。

所以赵开是扛着巨大的压力,在给王垚表忠心呢~

咳咳,远了。

“靠农税发不了财,但是农业却是商业根本,粮食不富裕,什么商业都是假的,户部还是要侧重农桑的。”王烨道。

“喏!”赵开点头应诺。

“本就是闲聊,不用那么拘谨,你游历各处,觉得百姓这些年生活如何?”王烨问道。

“大略能吃饱穿暖,太平盛世。”

“只是吃饱穿暖···罢了,能吃饱穿暖也不错了。”

“陛下心中有大志向,只是咱们到底是建国才几年,此事原也急不得。”赵开道,顿了顿,又道:“打听各处农税,自然要跟老农聊聊,说来,路上倒是遇到一件趣事。”

“哦?”

“日本九州岛,便有江南来的百姓在彼处耕种,闲谈之时,便聊到陛下,说陛下吃红薯,想来是要削皮的。”赵开说完,低头看着一桌子九个菜,余光看着王烨脸色。

“哈哈,我不仅吃红薯削皮,种地都是用金锄头,每天还吃葱油饼呢。”王烨道。

但是没有笑。

“陛下,臣不是多方正的人,只是有感而发,若是有让陛下不喜之处,还望恕罪。”赵开起身躬身一礼。

“赵卿莫要如此,我不曾生气,只是有些感慨罢了。”王烨道,“总感觉自己忙碌半生,结果百姓吃红薯,还不削皮,有些挫败罢了。”

“陛下,臣不以为然,都是吃过苦挨过饿的人,自然珍惜粮食,便是粮食再多些,想来他们还是不削皮的,便如琉球各处百姓,还是多种小米。”

小米不是好吃,而是产量稳定,旱涝都能有个收成,饿不死人。

“勤俭些,终归是没错的。”王烨道,“永不加赋写进家规不合适,但是一顿饭几个菜还是可以规定下的。”

“允文。”

“在的~”

“记一下,以后不请人吃饭,菜不能超过六个。”

“喏!”

想想后世跟世界宣战的败家娘们,一顿饭要一百多个菜,王烨觉得防微杜渐,是可以有的~

“着为永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