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 第607章 谥号

第607章 谥号

书名: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20:40:06

五月初五,宗泽病逝于太原。

张浚见到王烨的时候,王烨很平静。

“宗师过世前有言语,不得大操大办,人老,就安安静静的。”王烨道。

声音听不出伤感来。

也是,这位陛下久经沙场,杀人无算,经历过的死亡比大部分人都多,何况宗相公也算是寿终正寝,说是病逝,倒是没有被疾病所困,再加上这年龄,基本算是喜丧。

“宗相劳苦功劳,总是不能草草送走,该有的优容是要有的。”赵鼎道。

张浚心中暗暗点头,这话赵鼎是必须要说的,坊间传言,宗泽上梁山之后,便压了赵鼎一头,所以两人面和心不合~

有这般言语传出来,在宗泽的身后事上,赵鼎是必然不能薄待的。

“身后事再如何操办,也不比不得床前一碗水。”冯瓒道。

冯瓒今年五十七,不比宗泽小太多,实际在李浦去职回乡之后,冯瓒也是提出过告老的,只是朝廷确实缺人,冯瓒身体还还行,王烨就没允~

许是年龄到了,就对这种事,更上心一些,不然像这种死后哀荣的事情,一般不会有人唱反调的。

“冯卿说的是,只是求我们一个心安罢了。”王烨道。

看样子陛下今天不想说话,张浚心中暗道,不然一般王烨是不会在朝堂上多说话的,差不多都是最后发表意见。

果然,只听龙椅之上,王烨又开口了:“宗师身后诸事便辛苦朱卿了,依照礼制操办便是了。”王烨道。

嗯,依照礼制,似乎是打算从简,只是宗泽是王爵,依照礼制实际是要大办的,也就是死后的哀荣,王烨是一定都要给到的。

“臣领命。”朱胜非拱手道,作为礼部尚书,这本就是朱胜非分内之事。

来之前,朱胜非也做好了思想准备,虽然没操办过王爵的葬礼,但是这种事吧,翻翻书,然后找找人,总是能处理好的。

朱胜非退后,然后等王烨的下文。

把三省六部主官都喊齐,枢密院的主事也来了,自然不是只为了一句依礼制操办的~

“关于宗师谥号,诸位觉得如何处置?”王烨道。

张浚眉头微皱,心道,来了~

正常来说,谥号是要请谥、议谥、定谥和赐谥四个主要步骤的。

宗泽是王爵,自然要有谥号。

正常应该是宗颖,也就是宗泽独子,上表,陈述宗泽一生事迹,然后请谥,然后礼部如果拆分的明细,应该有太常院去议,再然后皇帝拟定,再然后赐谥。

然后现在陛下直接说这事。

说明这事不寻常啊~

谥号这种事,很重要,青史留名的时候,谥号算是一个人盖棺定论的总结,是非功过,一二字之间。

孙安可以不说话,因为这事他不懂,也不归他管。

但是赵鼎(宰相)、张浚(副相)、朱胜非(礼部尚书)、吕好问(吏部尚书)、韩浩(户部尚书)、蒋兴祖(兵部尚书)、裴宣(刑部尚书)、汤隆(工部尚书)这些人不能不说话。

嗯,汤隆大概是不说话的,他这个工部尚书,别人安排干啥就干啥,手下侍郎多,兄弟多,倒是齐国六部中江湖气最重的地方。

吕好问出列,作为曾经的礼部尚书,年纪又大,学问又好,眼瞅着朱胜非着急,吕好问也不忍心,道:“忠献如何?”

历朝历代,这谥号是变动的,比如宋朝以前,一般认为忠武是最好的谥号,诸葛亮、司马师、温峤、王猛、高长恭、尉迟恭、郭子仪等都获得了这一谥号?,除了扯淡的司马师,其他基本上都是公认的功绩和人品都过硬的人物。

宋朝则是以忠献为最好,字面意思,就是忠诚和贡献,是对一个人一生功绩的高度评价。

通常用于表彰那些忠于王朝、献身社稷的大臣。(在秦桧之前,这个谥号在宋朝被视为文臣的最高荣誉?。)

之前的获得者,包括赵普、韩琦、范雍三位。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策划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建立宋朝,并在初期担任宰相,制定统一策略,完善制度。

?韩琦?:梅花韩氏代表人物,为相十年,辅佐三朝,不说狄青的事,那是公认的对宋朝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

?范雍?:不是很出名,但是在宋夏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虽然最终失败,但其贡献仍被认可,一辈子兢兢业业,这谥号也没啥担不起的。

所以这忠献,真的是顶顶的谥号了,只能说吕好问一开口,就把路差不多堵死了。

而且,应该也是最符合王烨心意的。

那可是陛下口中的宗师,在齐国建立的过程中,说文官第一人,可能还有争议,毕竟赵鼎也功劳不小。

但是人确实是做了好多年宰相的,而且对齐国建立,那是真的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只是~

有些事情,哪怕是花花轿子众人抬的时候,也难免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来~

“忠字不妥。”韩浩摇头道,“我们这些人,都不合以忠为谥。”?

论,怎么一句话把所有人都得罪?说的就是韩浩。

要说韩浩这人,作为齐国政坛中梅花韩式代表人物,那也是做过很多年的知州,然后转中央,又做过礼部尚书的,如今做着吏部尚书,在张浚没来之前,韩浩是参知政事的热门人选。

说这些,是说,韩浩自然是会做人的。

但是现在~

许是因为忠献这个曾经自家先祖,嗯,也不是很先,就是爷爷辈的,这个谥号触动了韩浩的敏感神经,于是便有了这句得罪了所有人的话。

实话最得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生在大宋的,从上梁山做土匪开始,便基本上跟忠这个字没啥关系了。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吕好问扭头说道,“宗相公一心为民,忠于社稷,为何不能冠以忠谥?”

吕好问的脾气很好,跟韩浩也是实在亲戚,这家族之中联姻本来就是寻常事。

只是今天,吕好问可是寸步不让。

嗯,有时候当面说你坏话,也未必真就是害你。

被吕好问这么一怼,韩浩也反应了过来,眼瞅着冯瓒、李冕、朱胜非、蒋兴祖这些人的眼神都不太对劲,韩浩自嘲一笑,道:“我与诸位不同,受大宋恩义甚重,只是因一己私念,有了如今这般际遇,到底是不同的。”

做人做事,都讲究个道理,像冯瓒那是被弄到沙门岛的人,自然不用忠君。

韩浩在梅花韩氏的大树下,日子过得相当不错,虽然不受重用,但是也没亏了,所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蒋兴祖道,“忠君还是忠民,自有公理。”

“蒋尚书说的是,这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眼瞅着起高楼,眼瞅着楼歪了。

这谥号讨论着讨论着,就成了忠君和爱国的区别。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楼也越来越歪。

王烨心中暗叹,这谥号果然是弄出事情来了。

归根结底,谥号这事情,还是看人心的,就像他们现在不想给的忠献,如果他们知道以后秦桧也谥忠献,估计就不是这么个心情了。

“文正如何?”王烨开口问道。

场面一静,前面谥号文正的两位,一位是范仲淹相公,一位是司马相公,正不正的先不说,这文···

“宗相有文字传世,为人秉公持正,臣以为甚妥。”赵鼎附和道。

赵鼎对宗泽谥号没有那么上心,此时开口,是想把事情定下来,不想在今天起争执。

实际上,大臣们驳回皇帝定下的谥号,不是一次两次,君权臣权之争,无处不在,这也可以看做争执的一部分。

而只要争执,就会内耗,赵鼎不想内耗。

陛下想给自己老师哀荣,估计在陛下心中,宗泽什么样的谥号都配得上。

而各位同僚不想头上的那座大山越来越稳,自己也想青史留名,而不是陪衬。

所以这注定要重点记录的谥号,就不想给那么高。

这就是冲突。

赵鼎开口,结束了冲突。

哪怕说宗泽跟范文正公和司马公的文字还有不小的差距,赵鼎也捏着鼻子认了,有这心思,不如多教几个知县镇长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