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北齐不被骑 > 第32章 馆事

第32章 馆事

书名:北齐不被骑 作者:花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1:52:10

“印刷了两百份?”

看着黄喜递上来的样本,高殷颇为满意,虽然不如后世的精美,但也可以和地摊劣质盗版书竞相争艳,在这个时代来说,算是不错。

可惜纸质还是有些弱了,用力一扯就会碎裂,还是需要改进。

说起来,纸术的发展还和桓玄有些关系,桓玄是桓温之子,篡夺了东晋建立了桓楚,不过短短四个月就被刘裕击败,有趣的是原先的高殷同样是掌权四个月左右,就被皇叔高演夺权,和桓玄这位同行同属失败组。

更有趣的是,桓玄被杀后,堂弟桓谦给桓玄上的谥号是武悼皇帝,和燕国给冉闵上的谥号一样,属实是梦幻联动。

而在桓玄掌权的四个月内,还是有一点影响到后世的,当时朝廷政令仍采用简牍,于是他下诏说古代用简牍是因为无纸,从现在开始都用黄纸替代,于是纸张成为朝廷公文的书写载体,到这个时代,即便是北方也大量使用纸张了。

对高殷而言,最重要的是上面的内容都是他的亲笔字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齐人都要看着他的书法学习,哪怕他最终失败,这个世界的青史也会留下他“首创印刷、书教齐人”的事迹。

想象一下,数百年后的人学习的是自己治的经书、批注,看着的是自己的字迹,这对那些文人墨客是一件非常诱惑的事情。

“是,奴婢也选好了书坊建址,都是不错的位置,太子若是觉得不妥……”

接过黄喜递上的地图,高殷也觉得不错:“不必了,就按照你的想法办吧。”

黄喜闻言,忙跪下磕头。

“书坊要尽快建造,造好后先售一些经书与佛经,我的《三国》也要放进去。等文林馆收了人,再和那边对接。”

高殷想的是垄断文书这一行,其他人再能抄,也不如自己这边印刷得快、量多,后续有人要入这个市场,也得按他的规矩来。若是有人敢染指自己的生意,那就让他见识什么叫权力的小小任性。

就算一时管不了,等特务机构的架子摊开了,也能慢慢拔起,到时候就连私铸钱币的事情也要一并打击。

黄喜记住,默默退下,轮到了姚双,他向高殷禀报自己这几日的工作,有高睿援手,文林馆的修建能在下个月竣工。

“不错。”

高殷点头,这没什么好说的,姚双的工作是配合高睿从齐国选拔才学之士,等文林馆建成、人手到齐才能展开。

姚双也退下了,高殷传唤李鹤入了内屋,第一句话就让李鹤感到意外:“钱还够用么?”

高殷前日下令,顺带拨了点款,实际上已经快消耗干净,但李鹤想了想,说:“蒙太子挂念,仍配支用。”

高殷点点头,接着问:“那一百多人,辑事厂训的如何了?”

李鹤回道:“奴婢请了几名东宫的宿卫来操练他们,虽然颇为辛苦,他们也都忍了下来,日夜想要报答太子。”

高殷听着,感觉既可怜,又无奈。

这些辑事厂的人员原先是死刑犯,按理来说罪大恶极。

然而大齐自有国情在此,高洋是个杀人没够的主,真正凶残该死的死刑犯早就被他杀光了,这批人还是各种罗织罪名、打入死牢的良民居多,经过高殷的精挑细选,选出来一百多身体精壮耳聪目明的苗子。

这些人不能待在皇宫里,高殷让李鹤在城南找了地方安顿,他们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太子不仅救下他们,还给了他们差事,因此他们对太子感恩戴德,极为忠诚。

然而接着听李鹤的汇报,效果实在是不堪用。

这也难怪,虽然从很早开始就出现了专职秘密侦查的人员,汉朝有“大谁何”,曹魏有“校事”,北魏有“侯官”,隋朝有“侯人”,唐朝有“不良人”和“察事”,但他们多是以个人名义行使统治者赋予他们的秘密侦查权,而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一直到明朝“锦衣卫”横空出世,才显示了皇家特务的可怕,也推动了皇权集中。

在此之前,对于如何训练特务,哪怕是统治者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放下本就不重的道德包袱去训练一支,也不知道要如何调教,更不要说只是一个宦者了。

高殷叹息,是自己想当然了,以为下个命令,底下的人就无师自通自己去做。

“算了,你就做回原来的事。”

李鹤暗暗松了口气,他其实也不太想接手这个活儿。

因为辑事厂明面上的职责是察听和侦缉宫中乱纪之事,这就要得罪不少人,不说天子的妃嫔,就是她们和皇子公主们的大女官、大近侍,自己都不敢招惹,他们动不了太子,动自己还是轻轻松松的。

“奴婢无能,奴婢有罪……”

李鹤跪在地上,连连叫罪,高殷也不生气,只是让他出去,换周逸进来。

等周逸进来后,高殷同样问:“钱还够用么?”

周逸却拱手道:“仅够资用七日,七日后则见底。”

高殷点头,这才是他想听的答案,他当然知道自己配给的钱能用多久,本以为李鹤思虑深远,周逸耿直诚实,两人配合起来可以做得很好,现在看来李鹤想得又太深远了。

“检校局的事情先放着吧,你先充任辑事厂主,我说些东西,你且先记下。”

周逸点头,听高殷娓娓道来:“在你之下,择出正指挥一名、副指挥两名,正指挥掌印,统管全务,副指挥辅佐正指挥,而后报与你,你再报与我。”

现在是初创期,格局还没打开,先让副指挥全归正指挥管,等日后人手齐备了再切割、细化职责。

“下设侦探五名,每名侦探配备二十番子,随其一起行动,负责收集与刺探情报,宫内的情报唤作御记,京城的唤作京记,京城以外唤作国记,分为赤青黑白四档,赤色最急最重,无论什么情况,第一时间通报,其他三色分别隔三日、七日与十日送呈。”

这就先把架构和制度立了,先试着运转一段时间,等他们熟练了之后,再慢慢增加职事和权限。

“教他们出钱收买些亡命徒,发展耳目眼神,吸收江湖经验,懂得如何去探听情报,哪日我想知道市价一匹布可以换多少米,哪里有凶案窃案,匪类在哪里集聚,他们都能报出来。”

“还要找些机灵人,以能言善辩、会说故事为佳,让他们背下《三国》去各处讲书,从你那里拿些月俸,若是有人讲书得了钱,归他们自己。如果他们听到情报,有价值的,你就花钱买下来。”

人一旦聚集,就要找点乐子,这年头的娱乐活动无非就是赌博和聊八卦。评书这手不仅方便收集民意,还容易散播思想,等到人人都听三国、看孝经的时候,无人不知太子贤德,太子也就无所不晓了。

等周逸记下,重复了两遍,高殷才满意地点头:“最后,再给我找一批滑稽优伶来,我有大用。然后去库府支取三十万钱、两百匹布、四十匹绢。”

“是。”

周逸面朝高殷,躬身退步而去。

他们密谈之时,外边的侍者会自动退避,直到谈话者出来,侍者们再回到门前待命。

他们没听见太子再传唤任何人,高殷在殿内独自坐了一会儿。

谁也不知太子在里面想些什么,只是他出来以后,再次下令:

“去找些鸡、鸭、鹅、猪,再找些工匠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