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墨守成婚 > 第104章 农村变迁,心路历程

第104章 农村变迁,心路历程

书名:墨守成婚 作者:文小侠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2 11:57:46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茉莉不再像来时那样悠闲的骑着自行车,此时的她恨不得踩的是风火轮,快速的回到学校,实在不喜欢在太阳底下暴晒。

这让她想起了每年的农忙时节,烈日炎炎之下收割稻谷或是插田,挥汗如雨。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的是再贴切不过。

这样的辛苦劳作,从日出到日落,只有中午回家吃个午饭的时间,马上又要去干活,没有时间午休。

她刚上小学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到田间干活,只有年迈的奶奶留在家里做饭,年龄最小的弟弟也会带着去田边,留在家里奶奶一个人看顾不过来。

但即使这样的辛勤耕作,家里也只能维持一家人不会饿肚子,达不到温饱,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还得用其他杂粮充饥。

这不单是茉莉家里是这样的情况,整个村里的家庭都是这样子。因为农民耕田得来的稻谷得先把最好的挑选出来上交公粮,而交完公粮后,家里所剩的稻谷不多,只能在饥饱之间徘徊。

但爸爸和她说,这比他小时候要好很多了。他小时候很多时候会吃了上顿没下顿,常常饿着肚子。为了一根遗落在地里的小红薯,同龄的小伙伴们会大打出手,争夺那一根小红薯充饥。而现在改革放开,分田到户,农民有了自主权,生活一天天的变好。

茉莉那时候还懵懂无知,对父辈们的饥饿经历无法共情,也理解不了改革放开,分田到户的深刻含义。她想吃饱,想吃好吃的,她认为勤快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就能赢得父母的称赞,就能吃饱,吃上好吃的。

既然耕田并不能完全的解决温饱问题,村里的人开始想别的生计。有人开建了砖窑,烧出来的青砖和瓦卖给别人建房子,从中赚钱,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

村里四面环山,连绵起伏,而且都是矮土山,山上长满了可用作柴火的植被。这是村里能开建砖窑的先决条件,需要用大量的柴火才能烧出建房子用的青砖和瓦。

土地是分配到每家每户,山岭也一样,分给你家的山,你家里的人才能去砍那山上的植被。否则那就是偷柴,被撞见了,左邻右舍的会很尴尬。大人们都遵守规定,小孩子们有时候没有那么听话,会偷偷的去砍别人家的柴,但砍得不多,也没有人计较。

茉莉的家里也建了砖窑,她跟随着父母到山上去砍柴,然后挑回家。砍柴是一项很耗体力的工作,弯着腰,左手抓住柴,右手挥动勾刀砍,不小心还可能砍到手。这样的砍柴动作大概要持续2至3个小时左右,中途实在累了可以歇息一会再继续。

砍好了柴要挑回家,刚砍好的柴很重,晒干了会轻很多。但没有人会冒险把柴留在山上晒干了再挑回家,因为那可能你一转身回家,柴还没有晒干就被别人挑走了。

由于村里砖窑的兴起,山上的植被被砍得精光,但很快又会长出来。家里不建砖窑的可以把柴卖给建砖窑的人,可以赚一些钱。

烧窑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把窑建好,做砖坯,瓦坯,定型晾干后装入窑洞,然后用柴火连续烧大概三天左右,一刻不能停,直到从窑洞口看见里面的砖变成了透明的亮红色才能停下。这需要有经验的师傅看了才能确定什么时候才能停火,不然停火早了,砖没烧熟透,硬度不够,卖不出去;停火晚了,没有必要,烧耗的柴多了,也是一种损失。

就这样,村民们靠山吃山,辛苦是辛苦点,但能赚到了钱,生活得到了改善。赚钱多的人还把自己家的土砖房拆了,用自己砖窑烧出来的青砖建起了平楼。

砖窑的热潮一直持续到茉莉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从那时候起,村里有些比她大的孩子小学毕业后不读书了,陆续的去羊城打工。打工没有烧窑辛苦,还能赚到更多的钱。慢慢的,村里辍学去打工的孩子越来越多,村里缺少了劳动力,很多砖窑停产荒废了。

进城打工赚到钱,即使不做砖窑了,村民们的生活也在变好。

这时候茉莉家里的生活面貌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不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用杂粮充饥,还能偶尔的吃起了肉。但弟弟们都要上学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爸爸还得想其他法子赚钱。

这时候茉莉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她之前一直勤勤恳恳的帮家里干活,脏活累活都不怕,吃苦耐劳,得到父母的称赞,成为别人口中优秀的孩子。但现在的她意识到读书成绩好要比干活勤快更容易得到父亲的称赞,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表扬。

就在很多同龄人都热衷于小学毕业后去打工赚钱时,她义无反顾的选择要继续上初中,好在父亲也支持她的决定。

上初中以后,她知道了长大后的工作可以是体力劳动,也可以是脑力劳动。辍学进厂打工只能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而把书读好了,将来从事脑力劳动要比体力劳动更轻松,收入更高,生活得更好。

从此之后,她认真读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她也越来越不喜欢干繁重的体力活,放假回家,只做力所能及的农活,不喜欢在烈日下劳作,有时候还会偷懒。

这不是她懒惰,而是对繁重体力劳动的不认同。她觉得如果把自己困于繁重的体力劳动里,身体透支了,精神恍惚。就不会去想能不能换一种方式不那么辛苦,也能取得同样的回报。甚至更好的回报,让生活变得更好。吃苦耐劳是优良传统美德不错,但有些苦没有必要吃的,为什么要硬吃。

妈妈对她颇有怨言,觉得她没有之前勤快干活了,只顾着读书,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但爸爸还是一如既往的宠爱她,女儿读书成绩好是他的骄傲。

那时候的她认为脑力劳动更加适合自己,她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喜欢上学,在读书的过程中明白了越来越多的道理,也慢慢学会了思考人生,学着自己把握主动权。因此初中毕业后,她还是没有去打工,而是选择继续上高中,再上大学。

如今回想起来,她一步一步的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城市,这求学之路有过波折,有过艰辛,好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曾有过放弃。

现在能在这所城市里穿梭,可以在华师大自由的学习,她的视野更加的开阔,世界很大,人生会很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