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128章 周制秦制之辩

第128章 周制秦制之辩

书名:刷视频:震惊古人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4:51:55

【周制vs秦制】

【华夏历史上有三场辩论,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

【每个帝国的兴盛各有千秋,每个帝国的崩溃却都一样。

周制VS秦制,帝国的体制之争,这场讨论折射出的是世界上每个帝国都无法逃脱的治理难题——帝国的不可能三角。】

大明,应天府。

“咱还以为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事呢,原来是分封和郡县之争。”朱元璋恍然大悟。

“标儿,咱考考你,还有两场辩论是哪两场?”

朱标回答的挺快:“不知道。”

顺带还做出一副求学的心态:“爹,你给我讲讲呗,爹肯定知道。”

“……”

咱要知道,咱还问你!

你个好小子,居然还敢捉弄咱,哼,打一顿。

念从心头起,脚从胯下飞。

朱棣冷不丁屁股又挨一脚,痛的龇牙咧嘴委屈巴巴道:“爹,我又咋了……你打我干啥?”

“你大哥不知道,你知道吗?”

朱棣摇头,老朱又踹一脚:“你个不学无术的玩意儿,居然不知道,咱踢你两脚有问题?”

大哥捉弄你,你打他啊,你舍不得打他,你打我干啥?

我不是你亲生的?

朱棣泪眼汪汪的就要找马皇后申冤,老朱眼见不对,急忙找补道:“后人说你是永乐大帝,你连这都不知道,你对得起后人对你的夸赞吗?”

老朱属狗脸的,刚才还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转瞬又咧着个大嘴笑呵呵的对马皇后问道:“妹子,咱说的有没有道理?”

“重八,平民爱幺儿,皇帝爱长子。”

“你偏爱老大,无可厚非。”

“可你这对老四也太狠了,你自己算算,从天幕出现到现在,你打他几顿了?”

“他才刚成亲,你把身子打坏了怎么办,你不想抱孙子了?”

“孙子……”老朱小声嘀咕道:“咱不是有雄英了吗?”

马皇后:“嗯???”

“成成成,咱听你的,他有儿子之前不打他,行了吧?”

朱棣:???

都有儿子了,还要被爹打?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刚刚完成横扫**天下一统的大业,他创设帝号,自称始皇帝,登上了人生中最辉煌的巅峰时刻。

这一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元年,赢政所建立的帝国同人口规模面临的问题都是之前从未出现过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复杂、发展不均衡的帝国该如何进行管理?又该采用什么样的国体呢?】

【围绕这一问题,咸阳城的秦国宫廷的核心圈里随即上演了一番唇枪舌战、暗流涌动的辩论,

这场辩论的前半段我们都耳熟能详,高中历史课要重点学习的一段。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将吕氏春秋奉为圭臬的丞相王绾是周制分封派的代表。

王绾说:秦只是在军事上灭了六国,并没有在政治上完全统一,燕、齐、楚等国的核心区域距离秦国腹地太远,成了政治真空地带,如果不分封皇子过去镇抚,很可能不久就会出乱子。】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荀子的弟子,秦制郡县派的代表廷尉李斯则对王绾当头棒喝。

李斯说:周朝分封的同姓子弟随着血缘越来越远,最后向仇敌一样相互攻伐,天子不但管不动他们,最后自己也要仰人鼻息,只有把六国领地划分为新的郡县,才能真正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千秋万世,长治久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在辩论的最后,赢政一锤定音,历经宫廷政争的生长环境,让他从小对宗室就没有好印象,他更倾向于秦制。

嬴政说:几百年来的连年征战,让天下痛苦不已,重新分封诸侯国是在为未来的内战埋下隐患。

就此,依靠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的秦制正式确立。】

【然而这场辩论还有一个很多人所不知道的后半段。

八年后,公元前213年。

咸阳宫的一次酒宴上,在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中,齐国人淳于越向秦始皇进言道:陛下您一统天下,皇子宗亲们却没有任何实权,如果下面的权臣想重演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夺位往事,到时谁会来解救这局面呢?

如今已成为丞相的李斯怒斥淳于越,他说:时代的变化岂是腐儒能理解的?

在这之后他劝秦始皇加强钳制,焚烧史书,让这些人闭嘴,不要老谈什么历史教训,这也成了焚书事件的导火索。】

大秦,咸阳。

李斯突然打个冷颤,有种背上满身大汉的感觉。

回头一看,儒家、墨家,宫殿右侧的史官都盯着自己,一副吃人的模样。

儒家恨我也就罢了,有你墨家啥事?

墨家:不了解别人,还能不了解你李斯?你恨不得朝堂从上到下都是你法家人!

呸,不对,是属于你的法家人,韩非同是法家都被你弄死了。

嬴政:朕焚书?不至于吧,典籍多珍贵啊,你要说收缴到咸阳,不准民间私藏,朕还有可能做。

弹幕区:

『冷知识:焚书坑儒,没坑儒,坑的是骗人的方士。』

『书也不是史书,始皇只焚毁除医学、卜筮、种树之书以外的书籍。』

『对于谈论诗、书等作品的人判处弃市,并宣布一切知识要由官吏传授。』

『而且焚毁的典籍在咸阳都有备份。』

『刘邦入咸阳的时候,萧何第一时间就去的典藏室,有用的通通打包带走。』

『倒是项羽把剩下的一把火全烧了。』

李斯悬着的心放下了,破墙千人踹,真要做实了这个罪名,出门都不敢一个人走。

始皇不由感叹道:“这个刘邦手下有大才啊。”

萧何是个聪明人,那里面可不止史书,还有大秦疆域、官职、人口以及历年的赋税统计。

怪不得项羽败给刘邦,一个入咸阳第一件事知道收集重要资料,一个只知道烧。

“对大秦如此之恨,又叫项羽,应当是楚地项氏。”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始皇默然,还真让他们做到了。

萧何应当也是在沛县,派人去找找,顺便把刘邦带来咸阳。

项羽……项羽,虽然聊胜于无,还是下个旨捉拿吧,要能抓到,早就抓到了。

“父皇,为何要抓?”

“让他自己来不就成了?”

嬴政:……是我听错了还是你真是个傻子?

嬴政拿着看傻子的目光盯着扶苏,就差喊人灌金汁了。

“父皇,赵王你都愿意给他封国,秦楚姻亲之国,您难道将来不可以给楚王后裔封国?”

“下道旨,说要给楚王封国,再让楚王下道旨让项氏入咸阳护送。”

“他们来,那就是案板上的鱼。”

“他们不来,那就是不忠之人,以后还哪来的脸打楚国旗号?”

嬴政这个欢喜啊,不是因为扶苏的计策好。

这个计策,说实话不怎么样。

始皇喜的是自己傻儿子居然开始用阴谋诡计挑动人心了。

不再张口满嘴仁义道德,这才对嘛。

真信仁义道德的早死了,比如楚怀王。

虽然计策不如何,但儿子在改变,就是好事。

“不错,有朕年少时的半分模样了。”

“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你去和楚王商量。”

“封是真的封,至于封在哪儿?就得看他懂不懂事了。”

大明,应天府。

“焚书坑儒假的啊?”

“咱一直以为是真的。”

老朱原本对始皇帝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其一是因为受上千年的宣传影响,但凡认识两个字、知道点历史,聊到始皇你不骂两句暴君都不合群。

其二,始皇不分封宗室,但老朱要分封,当年定下分封皇子的时候,有个不开眼的官员来规劝……死的老惨了。

看着天幕这么久,老朱勉强认可了始皇的大一统功绩,但也仅限于此。

求长生、信方士、不立太子,还把长子派去边疆,这能是啥好皇帝?

生死有命,咱虽然做不到刘邦那么洒脱,却也不会像始皇帝一样吃丹药求长生,那就是江湖骗子糊弄傻子的。

至于太子,始皇帝更比不上咱了,标儿早上说想要登基,咱中午就把龙袍做好,下午就退位,一点也不耽搁。

老朱好奇的问道:“标儿,你说传了几千年的焚书坑儒,后人又是从哪知道真相的呢?”

朱标还没答,朱棣就准备挣表现了,别的不知道,这个我还能不知道?

“爹,考古啊,您忘了?才看过的啊。”

老朱的脚抬起刚到半空,马皇后咳嗽一声,老朱又收回。

“咱问你了吗?你就答?”

“你大哥都还没说话,轮到你了吗?”

“今天敢抢你大哥的话,你以后敢做啥,咱都不敢想!”

“也就你大哥死的早,你奉天靖难。”

“你大哥要没死,你是不是就要学玄武门?”

“标儿,给他一脚!”

【让他们在这场辩论中,王绾预言地方官没有能力填补新领土的政治真空,淳于越预言权臣架空皇权。

结果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这些预言全部变成了现实。

关东遥远的新战区没有宗室坐镇,派遣的官员成了当地旧势力的附庸,最终六国纷纷复辟并联合西进关中,朝廷中枢的弱势更使得李斯、赵高这样的权臣架空了皇权。

两者结合成了秦国盛极而衰、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

跪地、行礼、请罪,李斯一气呵成。

趁自己对陛下还有用,争取将来留个全尸、保住家族。

“起来吧,这件事已经处理了。”

“赵高斩了,你也被罢相了,都过去了。”

始皇说的淡然,李斯却不能信,反正以后只要天幕提到这事,直接请罪。

【周朝王纲不振却享国800载,秦朝横扫天下却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让郡县、分封在之后的历史里成了某种制度循环。

时而分封占据上风时,时而郡县占据上风。

比如汉、晋、唐、明的开国之君都曾主张或实行分封。】

李世民:“朕准备搞分封了吗?”

李渊:“开国之君是朕,是朕!”

【但秦制的力量也让其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2000多年来没有一个王朝能真正跳出它。

相关辩论同样延续千年,被看成了集权与分权之争,公天下与私天下之争,历代的名臣、学者几乎都涉足到这一争论之中。】

【直到唐人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才对这场辩论作出了历史性评判。

柳宗元认为:“周制失在于制,不在于政。”

周的仁政、王道固然好,但制度不利于国家统一、祸害未来,应该存政废制。

“秦制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秦的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出现暴政、弊在当代,应该废政存制。】

【从现代的眼光看,这场辩论的背后是人类历史上每个帝国都逃不脱的治理难题,历史上的大帝国波斯、罗马、蒙古、奥斯曼、西班牙、俄罗斯等等都曾面临同样的难题。

即帝国的一统体制和有效治理的矛盾。

没有一统体制,帝国就会瓦解,没有有效治理,帝国就无法维持。

而基于集权的一统体制要求权力、资源向上聚敛,有效治理则要充分考虑地方性差异,要有更多向现实妥协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权。

这两者又受到效率的制约,在一个帝国中稳定、灵活、效率构成了帝国的不可能三角,没有任何一个帝国可以兼具三者。】

【罗马前期依靠法律架构与共和体制维护了帝国的高效,依靠灵活的地方自治让维护统治的成本极低,开始了它的上升之路。

但随着帝国的扩张,讲究效率、灵活的体制就彻底牺牲了罗马的稳定。

帝制取代了共和,法律沦为斗争的工具,内部凝聚力越来越弱,长期的分权与多元文化也让对内的认同感也几近消亡,这时帝国的解体就无法避免了。】

【蒙古帝国则是依靠大汗的血缘与威信建立一个蒙古共同体,将掠夺经济打造为调动整个帝国子民的高效激励手段。

大汗通过分配战利品的权力来维持帝国的稳定,由此横扫欧亚。

但一旦从掠夺财富转向经营财富,蒙古各地的王公们为了有效治理,开始融入被征服者的文化中,帝国原有的效率与稳定就全部丧失了。

诸子争位、帝国裂解,最终分裂的各大部族纷纷身死国灭。】

【帝国的不可能三角所体现的永恒矛盾才是为什么世界上的帝国都充分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却仍然难以逃脱崩溃宿命的真实原因。】

评论区:

〖男人不可能三角:有钱,专一,帅。〗

〖穷,花心,丑,就是“可能三角”!〗

〖爱情不可能三角:美貌、财畗、忠诚。〗

〖七月新番的《秦吏》里有个观点,内郡县稳固,外分封扩张。〗

〖汉唐明,都有吸收这个玩法,不过是内部分封。〗

〖要是皇帝都是秦皇汉武的级别,什么模式都行,可架不住皇帝压不住内部的肉食者。〗

〖这也就是周天子分封的底子,内君没有扩张空间只能内战,外君有扩张空间且久战边荒战力极强,既然战力极强为何不入主中原跑去蛮荒受罪呢?〗

〖唐朝就是如此,但是依旧没用,随着时间推移安史之乱爆发。〗

〖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很多问题都是不停的打补丁,一个补丁用几百年,然后不顶用了,又继续打补丁。〗

〖王绾不是分封制的,他提倡郡国二制,在韩赵魏近秦的地方实行郡县制,在燕楚齐实行分封制,就和汉初差不多。〗

〖农民、土地、粮食问题是政权稳定持久的根本问题。〗

〖生产力发展速度不够,才是帝国崩坏的核心原因。〗

〖郡国制也不是灵丹妙药,汉初行,秦不一定行。〗

〖汉初承接秦末大乱,六国贵族死了一批又一批,死的都不剩啥了,大家都不想打了,刘邦愿意分封自己儿子,还给大家官位,大家忍忍也就过了。〗

〖就这,都还有汉初异姓藩王作乱、同姓藩王七国之乱,中央和藩王斗了快上百年,终于朝堂势大,才在汉武帝手中逐渐瓦解藩王。〗

〖推恩令可是千古第一阳谋!〗

〖屁的千古第一,朝廷压不住地方,万古第一阳谋都没用!〗

大秦,咸阳。

“蒙古这看着怎么有点像大秦来着?”

一统天下之前,秦人闻战则喜,上阵杀敌说不上烧杀抢掠,但只要有战功,爵位、土地就在眼前。

治理也是同样,秦地很流畅的做法,到了六国故地就行不通。

要完全按照秦法,那就无法治理。

要想治理,那就要妥协,死循环。

“难道真的就只有郡国并行?”

始皇摇摇头,不太行得通。

那群贵族、士大夫真想复国?

他们不过是想复自己的荣光罢了,无非是要官要权,继续当土皇帝。

朕当然可以不给封国权利,让自己的儿子、皇室宗亲们当个吉祥物,就让他们有钱无权、一辈子就为国生子。

但六国贵族们的权利给不给?

给,那朕一死,内战立马开始,自秦一统六国之后,谁都想着赢家通吃,能独享天下,凭什么分给别人?

不给,那就还是现在这般模样,同样也是朕一死,他们就造反。

难,难,难!

大汉,长安。

“这个推恩令是怎么瓦解诸侯的?”刘彻有些好奇。

是不是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的那句: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能想到这层的,大小也是个人才啊,可惜不知道名字,否则直接征召入朝为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